|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欧洲移民危机与化困境:症结、趋势与反思 |
| 作者: | 吴前进 罗爱玲 罗辉 |
| 定价: | 79.0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520116497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小16开 |
| 内容简介 | |
本书从多学科角度探究因移民大量涌入而引起的发达国家内部社会族群对立与因民粹主义运动兴起而导致的西方国家经济制度优势与民主政治模式的式微,并对欧洲一体化和化,以及移民治理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与探讨。本书为从事移民与关系研究以及欧洲问题研究的学者、专家及在读的硕、博士们提供了一个背景框架和分析视域。 |
| 目录 | |
| 欧洲危机、难民危机与化困境 重新审视欧盟——一体化及其未来【伍贻康】/3 危机阴影下的欧洲民粹主义探析——以德国为例【杨云珍】/7 英国脱欧公投中的民粹主义现象分析【刘益梅】/27 难民危机与欧洲一体化契机【钱运春】/40 资本主义危机与欧洲移民问题反思 法国本土恐怖主义现象的原因分析【张 乐】/53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欧洲穆斯林移民问题【罗爱玲】/76 穆斯林移民与西欧国家的融合模式探究【虞卫东】/99 欧洲移民危机的结构成因与治理 德国穆斯林移民社会融入分析和启示【刘 骞】/113 当前欧亚移民治理:俄罗斯的经验【强晓云】/127 移民问题治理的现状、困境与展望 ——以欧洲移民危机为例【章雅荻】/144 各国移民危机的现实困境与应对之策 英国应对欧洲难民危机的表现及其历史渊源 ——基于二战后英国移民政策的考察【于明波】/169 美国民粹主义中的族裔政治 ——以2016年总统初选为例【王传兴 倪雯婷】/188 从熔炉到战场:美国政重组中的族裔角色【潘亚玲】/202 非法移民治理困境及未来研究【唐慧云】/223? ? |
坦白说,阅读此书是一次对自身既有观念的全面“清零”过程。它没有像许多同类书籍那样,将焦点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或某一个时间点,而是采取了一种近乎生态学的观察方法,审视整个地中海流域和欧洲大陆内部的复杂互动网络。作者对于欧盟内部决策机制的描绘尤为精彩,那种多层级、低效率、被民族国家利益反复掣肘的运作模式,读来令人感到一丝无力,却又无比真实。这本书的论证逻辑极其严密,仿佛一条精密计算的链条,从气候变化驱动的农业危机,到网络信息战对民众情绪的操纵,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指向了最终的治理困境。它所提供的反思维度是多层次的,既有对西方干预主义历史的追溯,也有对数字时代下信息不对称性的剖析。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让读者明白,我们所见的“危机”,其实是全球体系长期累积的必然产物,其解决之道必然深植于更广泛的全球治理变革之中。
评分读完此书,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错位感,仿佛被拉入了一个巨大的迷宫,而作者则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没有直接指出出口,而是引导我观察迷宫的每一面墙壁和每一个转角。它对欧洲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从右翼民粹政党到人权组织,再到欧盟官僚机构——的刻画入木三分,展示了他们在利益冲突下的微妙平衡与激烈碰撞。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像一部紧张的政治惊悚片,描述边境冲突和秘密谈判的戏剧性;时而又回归到平静的学术分析,探讨文化融合的长期社会成本与收益。我特别关注到其中关于“欧洲身份认同”的探讨,那部分内容对我触动很大,它不只是讨论如何接纳“他者”,更深刻地提出了欧洲核心价值在面对巨大人口流动时的自我重塑与挑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读者去面对那些不那么舒服的真相,即解决之道往往不是单一的、一蹴而就的灵丹妙药,而是充满妥协和痛苦的持续过程。
评分这本关于欧洲移民问题的著作,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出发,试图为这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那些看似散乱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巧妙地编织进一个相互关联的叙事结构中。我尤其欣赏它在追溯历史根源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和深度,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道德判断上,而是深入剖析了驱动移民潮背后的结构性力量,比如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加剧,以及原生地缘政治的动荡。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那种试图保持客观中立的努力,尽管面对这样一个情绪容易被煽动的话题,他依然选择了用严谨的数据和扎实的案例来支撑论点。对于一个希望系统了解这场危机复杂性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起点,它构建了一个坚实的分析框架,让人可以跳出日常媒体的碎片化报道,去理解这场人道主义与主权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那种对不同国家应对策略的并置比较,也令人深思,揭示了政策制定中的固有矛盾和权衡取舍的艰难。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份为政策制定者准备的详尽备忘录,而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充满了对治理难题的细致描摹,特别是关于“责任分摊”和“外部化控制”这些机制的运转方式,作者揭示了其背后的政治算计。文字的密度很高,每一个段落似乎都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和论证,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我发现自己不得不时常停下来,对照着地图和时间线进行思考,以确保完全跟上作者从突尼斯海岸到布鲁塞尔密室的思维跳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未来趋势的预测部分,并非空泛的猜测,而是基于对现有社会动力学的深度分析,描绘了几种可能的未来情景,每一种都伴随着不同的社会代价。这让这本书超越了对“危机”本身的描述,而成了一部关于“如何预见和管理未来不确定性”的工具书。它不是试图提供安慰,而是提供清醒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冷静,甚至带有一丝近乎冷酷的疏离感,这在处理涉及数百万生命的故事时,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专业的距离感。我欣赏作者将经济学原理与社会学洞察相结合的独特视角。例如,它对移民劳动力在欧洲特定经济部门中扮演的隐形角色的分析,彻底颠覆了我原先将移民简单视为“负担”的简单化认知。作者通过数据展示了这种“被需要”与“被排斥”之间的巨大张力是如何在社会结构中催生矛盾的。它没有过多地渲染个体故事的煽情色彩,而是聚焦于宏观数据的流动和政策的滞后性。对于那些习惯于人情味叙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会显得有些“硬核”,但正是这种对事实的执着,赋予了它的论点以无可辩驳的力量。它更像是一份外科手术报告,精准地解剖了欧洲社会肌体的病灶,虽然过程不尽舒适,却是康复的前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