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R&D;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决策-行为-绩效视角
定价:49.00元
作者:周海涛 张振刚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623527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和地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要素。研发活动具有“准公品”特性,通过R&D;资助矫正研发活动可能存在的市场失灵,是各国科技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伴随着众多国家与地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探讨R&D;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种种影响受到外学者的长期关注,一直是学术界研究争论的热点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然而,现有多数研究集中在R&D;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或创新绩效的影响上,缺乏对企业创新决策影响的研究,也尚未形成一个框架清晰、系统综合的理论体系;此外,由于缺乏微观层面数据,对我国R&D;资助效果的实证研究多集中在产业层面或区域层面,少数微观层面实证研究数据基本采用截面数据,不足以客观反映R&D;资助的实际效果,也无法深入分析政策影响的差异性与时滞性。本著作的研究结论不但深化了创新系统理论、企业资源基础观理论以及制度嵌入性理论中对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解,同时也为制定更为科学合理和更具针对性的科技政策来引导企业的R&D;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证证据。
内容提要
研究与开发(Research & Development)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国家与区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随着众多国家与地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探讨R&D;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日益受到外部门与理论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开展微观动态层面上R&D;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多维度的影响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书阐述了R&D;资助对企业创新决策、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构建了R&D;资助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概念模型;以广东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5年的微观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效应模型(PRM)、固定效应模型(FEM)和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等计量方法,从不同资助方式、不同成长阶段、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行业特征、时滞效应分析等五条路径,实证检验了R&D;资助对企业创新决策、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的具体影响效果。起结论可为客观评价R&D;资助政策实施效果提供科学的证据基础,也有助于部门优化资助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设计与制度安排。
目录
作者介绍
周海涛
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先后任职于部门、科研单位、国有企业,兼任广东省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技政策法规、创新战略规划等研究;主持完成多项省级以上重大软科学研究课题;主持起草《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等省级地方性法规3部,主笔起草省委省重要科技政策文件10余项;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在《中国软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张振刚
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校党委副书记。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兼任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长期从事系统决策、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研究,以作者或作者出版专著20部;在《科学学研究》等中英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书名《R&D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决策-行为-绩效视角》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名对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领域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R&D资助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书籍。这本书的副标题“基于决策-行为-绩效视角”更是让我看到了它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上的潜力。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让我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的R&D资助如何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进而转化为实际的行为,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绩效提升上。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促进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是许多企业面临的挑战。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为我提供一些宝贵的见解和实用的方法论。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构建这一视角,是偏重理论模型的研究,还是会引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引导我深入探索这一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课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R&D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非常契合我目前工作中最关注的几个核心问题。我是一名长期从事技术咨询的专业人士,经常需要为客户提供关于如何优化R&D投入、如何申请政府资助、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建议。这本书的“决策-行为-绩效”视角,让我看到了它在理论深度和应用价值上的潜力。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在“决策”层面深入探讨企业在面临R&D资助机会时的考量因素,包括风险偏好、竞争态势、战略匹配度等。在“行为”层面,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分析不同类型的资助如何促使企业在研发投入、技术引进、人才招募、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采取具体的行动。而“绩效”视角,更是至关重要,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科学地衡量R&D资助的成效,包括短期的技术突破和长期的市场竞争力提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为我提供一套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分析工具,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它厚实的内容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作为一名企业的研发部门负责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申请和利用外部R&D资助,以最大化我们公司的技术创新产出。这本书的标题直击要害,相信一定能为我带来启发。我非常期待书中对于不同类型R&D资助(例如政府补贴、风险投资、产业联盟合作等)的深入分析,以及它们各自在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特点和适用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将资助转化为实际的创新“行为”。这不仅仅是申请到资金,更重要的是如何围绕这些资金,优化我们的研发流程,鼓励创新文化,吸引优秀人才,并最终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技术。书中关于“绩效”的视角,也让我眼前一亮。我希望能够学习到衡量R&D资助效果的科学方法,并了解如何通过持续的绩效评估来优化我们的创新策略,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产生最大的回报。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对提升公司的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充满信心。
评分我是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偶然得知这本书的,当时有位学者提到了周海涛和张振刚教授的研究,并将其列为企业技术创新领域的重要著作。这让我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研究方向恰好涉及了R&D投资的决策过程,以及这些投资如何转化为具体的创新活动。因此,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特别关注作者在“决策”层面的阐述,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剖析企业在面对R&D资助机会时的内在决策逻辑,包括风险评估、资源分配、战略选择等方面。同时,“行为”这一环节也至关重要,这涉及到企业将决策付诸实践的具体操作,例如组建研发团队、引进新技术、进行市场验证等等。最后,如何将这些行为与最终的“绩效”——比如专利数量、新产品上市率、市场份额增长等——联系起来,是衡量R&D资助效果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严谨的分析工具,帮助我理解其中错综复杂的因果链条,并能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我的研究实践中,甚至为企业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建议。
评分我对企业创新管理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了解到《R&D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这本书,我感到非常兴奋。作者们从“决策-行为-绩效”这样一个三维视角来审视R&D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这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和系统性的研究框架。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复杂的理论概念具象化,并与现实中的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经典的理论模型,例如创新扩散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等,并解释它们如何应用于分析R&D资助的效果。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企业在接受R&D资助后的决策过程、创新行为和绩效表现,来印证和阐释理论。对我来说,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识别和选择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R&D资助渠道,如何制定有效的创新项目,以及如何量化和评估创新成果,将是巨大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