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速成围棋:入门篇(中 2017版)
定价:25.00元
作者:黄焰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55253570
字数:
页码:1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很多小朋友在学围棋,这对围棋界来讲是令人振奋的。有儿童教育是百年大计的说法,所以围棋从儿童抓起对于围棋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如此,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围棋教育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特别是在围棋教育的一线直接与学生接触的老师的教学法和学生对教材理解程度留有很多有待研究的课题。这些问题虽在韩国棋院或协、围棋学科等进行讨论研究,由于研究人员缺乏等原因还是满足不了围棋教育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识到入门教育的弊端和问题的严重性,为克服这些问题我们出版了这套教材。《速成围棋:入门篇(中 2017版)》适当降低了已有教材的难度,为改变以往把围棋看成是吃子游戏的错误想法,从1卷开始收入了地(空)和行棋等围棋基础概念。同时收录了有趣的提高思考能力的问题,以搞活教材的趣味性。注意力训练问题也是提高围棋兴趣的内容。
目录
1.连接
2.断
3.征
4.罩
5.对杀
5-1.基本对杀
5-2.先收外气
5-3.先收连着的棋子的气
5-4.选择对杀的棋
6.倒扑
7.假眼
8.死活
8-1.4目死活
8-2.提子后的死活
9.活形和死形
10.送吃(扑)
10-1.送吃后的接不归
10-2.送吃后成假眼
10-3.送吃后成对杀
11.吃重要的棋子(棋筋等)
11-1.先吃能逃的子
11-2.先吃互断的子
12.见合
12-1.连的见合
12-2.死活的见合
13.厚薄与强弱
14.好形和坏形
围棋小常识
15.先手和后手
16.可救之子和应弃之子
17.地(目)
18.大小
19.收官
20.数空
实力测验
回
第二回
第三回
作者介绍
黄焰,1965年生。9岁学棋,11岁进入山西省体工队。1986年升为五段。1989年首届“中国女子名人战”优选。1994年定居韩国。1998年“宝海杯”世界女流围棋赛亚军。1998年韩国女流国手战亚军。1999年1月获得韩国棋院文化赏“敢斗赏”。1994、1995、1998年靠前、2、5届“宝海杯”世界比赛本选。
文摘
序言
对于一个像我这样时间比较零碎的上班族来说,选择学习材料时,便携性和易读性是关键考量因素。这本棋书的开本设计相当人性化,拿在手中既不会觉得太小看不清棋盘细节,也不会因为太大而难以在通勤路上翻阅。我特别喜欢它对“基本功”的强调,几乎占了全书近三分之一的篇幅。 很多教材一上来就教你布局,结果我们下棋总是下着下着就陷入混乱。而这本书把“提子”、“打吃”、“枷”这些最基础的战术动作,用近乎于拆解动作电影镜头的细致程度进行了分析。我甚至发现,过去我提子时总是习惯性地多按一下,影响了落子的速度,书中明确指出了这种“不必要的动作”在实战中的潜在影响。此外,它的例题设置很有趣,不是那种“你死我活”的残酷搏杀,而是更多的关于“效率”和“价值”的权衡。例如,它会让你比较“在A处走一步扩大三目”和“在B处吃掉对方一子”哪个更优先,这种价值判断的训练,对于建立正确的取舍观念至关重要,它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像一个成熟的棋手那样思考“当下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评分我之前尝试过几本号称“速成”的围棋书,结果往往是内容过于精简,为了追求“快”,反而牺牲了深度,读完感觉什么都懂点,但真上棋盘就完全是另一回事,棋子一落子就懵了。这本《入门篇》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强调的是“内功心法”,而非招式套路。 它的文字风格非常平实,没有太多夸张的形容词,读起来有一种老派棋手的严谨感。黄焰老师的讲解,尤其是在谈到“缓急”和“大局观”的萌芽时,非常独到。他会用很多生活中的类比来解释棋盘上的局势变化,比如把争夺边角比作资源分配,把治孤比作风险管理。虽然是“入门篇”,但它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培养读者的棋道思维,而不是单纯地教你“这个地方应该这么下”。我记得有一段关于“形”的讲解,作者用非常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了几种基本的安定形态和不安定形态,对比之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这种注重形态构造的训练,比死记硬背变化来的更加持久有效,它教会我如何“看棋”,而不仅仅是“走棋”。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说明内容是充实的,不是那种随便印几页就拿出来充数的读物。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绝对值得称赞。棋盘格子的清晰度非常高,黑白线条的对比度适宜,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觉得疲劳。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解释一些高级概念时,并没有直接跳跃到复杂的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前置铺垫来实现知识的平稳过渡。 比如,在引入“筋”的概念之前,作者先通过几个“粘”与“断”的反复练习,让你体会到“紧凑”和“连接”的重要性。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我过去对“模样”这个词感到非常模糊,看了很多地方的解释都像在说绕口令。直到这本书里将“模样”具象化为一种“潜力股”的比喻,清晰地指出什么样的棋形具备快速扩张成实的潜力,什么样的只是空架子,我才茅塞顿开。它成功地将围棋中的一些玄之又玄的艺术性描述,转化成了可以被量化和训练的技术要点,这对于理科思维为主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这本棋谱拿到手里,首先被它简洁的装帧设计吸引住了,封面的排版透露着一股沉稳的气息,不像有些入门书做得花里胡哨,反倒让人觉得心静。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围棋“小白”,之前断断续续看过一些网络上的零散教程,总觉得不成体系,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次下定决心要系统地学,就选了这本。实际翻阅下来,它的最大优点在于逻辑的严密性。 它不是上来就堆砌复杂的定式或者令人望而生畏的死活题,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最基础的“气”和“眼”讲起,甚至连如何正确地抓子、提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做了图文并茂的解释。对于我们这种零基础的学习者来说,这种“保姆式”的教学简直太重要了。我尤其欣赏它对“目空”概念的阐述,抽象的理论被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场景来演示,让我第一次对围棋的领地意识有了一个初步的、可操作的理解。说实话,学习初期最大的障碍就是挫败感,但这本书的编排节奏把握得很好,每学完一个章节,都会有一个小型的、巩固性的练习,让你能立刻检验学习成果,这种即时的反馈机制极大地增强了我继续钻研下去的信心。它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扎扎实实地打地基,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虽然我没有使用电子版,但从内容结构上能感受到其完整性)似乎也考虑到了自学者的需求。它最可贵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这么做”。 例如,在讲解“棋形优劣”时,它会展示一个看似合理的走法,但紧接着会用红色的箭头标出后续变化中可能出现的“愚形”和“效率低下”的后果,这种对比式的教学方法非常震撼人心。它成功地避免了传统教材中那种“这是标准答案,照做就行”的灌输模式。书中对于一些历史上的经典布局的简单介绍,也处理得非常克制,没有过多纠缠于复杂的历史背景,而是点到为止地说明这些布局所蕴含的基本原则。总的来说,它像是一位严厉但和蔼的私教,既指出了我潜在的错误方向,又在我取得微小进步时给予了恰到好处的肯定,让我对围棋这项古老而深邃的智力运动,充满了敬畏和探索的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