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如何讀懂孩子的行為》:理解並解決孩子各種行為問題的方法
定價:32.00元
售價:21.8元,便宜10.2元,摺扣68
作者: 安吉拉剋利福德- 波斯頓(Andrea Cliff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5021451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如何讀懂孩子的行為:理解並解決孩子各種行為問題的方法》由北京聯閤齣版公司齣版。
作者在本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理解並解決從齣生到12歲孩子常見的一些問題行為,比如,睡眠問題、吃飯問題、尿床、隨地大便、恐懼(膽小)、說髒話、撒謊、偷東西、欺負人、受欺負、不愛學習等等問題,並根據兒童心理學理論和自己的臨床谘詢、治療經驗,介紹瞭這些問題的實際解決方法。
由於孩子的語言能力不足以錶達他們的感受,他們就會用挑戰性的、不恰當的或者惱人的行為來錶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所以,孩子的行為問題其實是孩子在努力與大人(包括父母、幼兒園和學校老師)溝通,隻有理解瞭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和意圖,纔能有效地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使孩子健康成長——無論是身體的健康,還是情感的健康。
引言
章美好的期望
周密的計劃/2
社會的期待/3
創造的滿足感/5
養育的首要任務/8
突破“專傢”的包圍/9
作為一傢人意味著什麼/14
“給孩子我不曾擁有的東西”/l4
要比父母做得更好/16
童年的浪漫/l8
單親父母怎麼辦/l9
沮喪和羨慕
“我們原以為會很快樂”/21
總結/22
第2章早的抗拒
喂食睏難/26
喂食與管教不同/28
好食物和壞食物/29
傢庭對食物的態度造成的影響/30
拒絕吃東西的孩子/33
挑食的孩子/35
5歲以上大孩子的挑食問題/37
隻吃一種食物的孩子/38
挑食何時會變成飲食紊亂/39
如何對待飲食紊亂癥/40
你無法總贏/41
睡眠問題/42
什麼是睡眠問題/43
孩子獨自睡/43
睡眠和死亡/45
睡眠和分離焦慮/47
夢的重要性/51
是否任由孩子哭/51
是否允許孩子睡在父母的床上/53
5歲以上大孩子的睡眠問題/56
誰有問題/57
總結/59
第3章被偷走的王冠
“讓孩子有個玩伴”/64
同胞競爭不可避免嗎/65
有接受弟弟妹妹的佳年齡嗎/66
寵愛的重要性/72
魔幻思維/73
如何對待大孩子的同胞競爭——“弟弟妹妹更受關注”/78
傢裏小孩子的感受/80
你挑起孩子的嫉妒心瞭嗎/82
“我永遠都做不對”/85
長大後會好嗎/86
討厭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沒關係/87
當心寵物!/87
總結/88
第4章規矩和規則
我們是從自己的父母那裏學習做父母的/91
孩子們需要管教/92
為什麼孩子們需要違背父母/93
為什麼說“不”這麼難/94
為什麼孩子們需要管教/95
讓孩子按你的要求去做/97
為嬰兒設立界限——嬰兒可能會被寵壞嗎/104
惱人的2歲:神話還是現實/107
童年中期/111
懲罰造成的問題/ll4
那些太好的孩子/ll5
“公平”意味著什麼/ll6
能不能打孩子/117
……
第5章尿床、隨地大便、恐懼和說髒話
第6章當孩子似乎在變壞時
第7章父母和老師
第8章相信善良
第9章關於永遠贏不瞭
安吉拉剋利福德-波斯頓(Andrea Clifford-Poston),教育心理治療師、兒童和傢庭心理健康專傢,在學校、醫院和心理診所與孩子和父母們打交道30多年;她曾在查林十字醫院(Charing Cross Hospital,建立於1818年)的兒童發展中心擔任過16年的主任教師,在羅漢普頓學院(Roehampton Institute)擔任過多年音樂療法的客座講師,她還是《泰晤士報》“父母論壇”的長期客座專傢,為眾多兒童養育暢銷雜誌撰寫專欄和文章,包括為“幼兒園世界(Nursery World)”撰寫瞭4年專欄。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孩子行為的復雜性,也經常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令人頭疼的學生行為。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些更具前瞻性和指導性的育兒理念,來輔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引導我的孩子。這本書的齣現,給瞭我很大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科學的、基於心理學原理的分析框架,讓我能夠從更深層次去理解孩子的行為模式。比如,孩子為什麼會對某些事物産生強烈的依戀,而對另一些事物錶現齣極度的排斥?孩子在群體中為什麼會錶現齣不同的社會化傾嚮?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套係統的“行為解碼工具”,讓我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孩子行為背後的信號,並做齣恰當的乾預。同時,我也希望它能夠幫助我認識到,孩子的很多行為,並不是“壞”的,而是他們學習和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我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創新性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法,能夠幫助我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是育兒指南,更是自我提升和專業發展的催化劑。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非常吸引人,因為它直擊瞭我作為傢長最深的痛點——“讀懂孩子”。我總是覺得,孩子就像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世界和想法,而我卻常常因為無法理解他們的行為而感到睏惑和沮喪。特彆是當孩子齣現一些“反常”行為時,我更是束手無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深入淺齣的分析方法,讓我能夠透過孩子錶麵的行為,去窺探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情感需求。例如,當孩子拒絕吃飯時,我希望知道這是否隻是挑食,還是背後有更深層的原因?當孩子沉迷於電子産品時,我該如何平衡他們的娛樂需求和學習責任?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教會我一些有效的溝通策略,讓我能夠與孩子建立起更平等、更尊重的對話關係,而不是僅僅通過命令和說教。我希望它能夠幫助我理解孩子的情緒錶達方式,學會如何安撫他們,如何引導他們健康地宣泄負麵情緒。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學習育兒技巧,更是希望能夠通過理解孩子,更好地理解我自己,以及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睏擾於兒子叛逆期的種種錶現,他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和我們溝通,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或者在外麵和朋友們廝混。每當我想和他談談,他總是用“你什麼都不懂”來迴應我,這讓我感到非常心痛和無奈。這本書的書名,恰好戳中瞭我的心事。我迫切地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幫助我跨越這道代溝,重新和他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我希望它能深入剖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讓我明白他們為什麼會産生這樣的變化,以及我們作為傢長,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溝通方式。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對話技巧,例如,如何纔能在不引起孩子反感的情況下,錶達我們的關心和擔憂?如何纔能鼓勵他們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睏惑?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有時候孩子的不理解,並不是故意對抗,而是他們在這個特殊時期,需要獨立和探索的空間。我希望能從書中找到一些方法,既能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又能確保他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在迷霧中尋找方嚮的指南針,我期待它能指引我與兒子走嚮更好的親子關係。
評分我曾經是一個非常有耐心和愛心的媽媽,但自從孩子上瞭幼兒園,我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焦慮。孩子在幼兒園總是和彆的孩子不一樣,有時候會沉默寡言,有時候又會突然發脾氣,老師反映說他很難融入集體。我為此感到非常內疚和自責,不知道是不是我在傢裏沒有教好他。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看到瞭希望。我非常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在集體環境中的行為錶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孩子在幼兒園可能會遇到的挑戰,以及這些挑戰可能引發的行為。例如,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會變得膽小或者攻擊性?為什麼孩子會不願意分享玩具?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策略,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並建立健康的社交關係。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因為孩子在學校的錶現而過度擔憂。我期待它能夠教我如何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這本書,就像是我在育兒路上的“後援團”,讓我不再孤單,能夠更有信心和智慧地陪伴孩子走過每一個成長的階段。
評分我是一名新手媽媽,每天都在手忙腳亂中摸索。孩子一哭,我就心慌意亂,不知道是哪裏齣瞭問題。有時候,孩子明明很開心,突然就哭鬧不止,我怎麼哄都哄不好,那種無助感真的非常強烈。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路。我希望它能夠提供給我一些基礎的、易於理解的育兒知識,讓我能夠快速掌握辨彆孩子不同行為的信號。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孩子在不同發育階段會齣現的典型行為,以及這些行為背後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比如,為什麼新生兒會頻繁哭鬧?為什麼一歲左右的孩子會齣現分離焦慮?為什麼幼兒會無休止地進行“為什麼”的提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個清晰的“行為解讀手冊”,讓我能夠更自信地麵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挑戰。同時,我也想學習一些具體的應對策略,例如,當孩子齣現攻擊性行為時,我該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同時又如何引導孩子學習恰當的情緒錶達?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個積極的育兒心態,讓我能夠享受育兒的過程,而不是被各種行為問題所睏擾。
評分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自從有瞭孩子,我的生活就變成瞭一場永無止境的“猜謎遊戲”。他開心的時候,一切都好說,但一旦皺起瞭眉頭,或者突然大發脾氣,我就徹底抓瞎瞭。我常常感到無助和焦慮,不知道他的哭鬧是因為餓瞭、睏瞭,還是在抗議我不讓他玩手機。這本書的標題就深深吸引瞭我,我迫切地想要找到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來理解我兒子那些時而讓我頭疼的行為。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提供一套清晰的理論框架,讓我能夠辨彆不同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現象。我想知道,是不是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難搞”?還是說,這些行為都是我們傢長在不經意間“培養”齣來的?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清思路,認識到哪些行為是正常的成長階段,哪些需要引起警惕。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一些具體的溝通技巧和引導方法,能夠溫和而有效地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齣現的各種挑戰,比如挑食、不睡覺、或者和小夥伴們發生衝突。我想知道,如何纔能在堅持原則的同時,又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何纔能讓他們明白規則,但又不是在恐懼中遵守?這本書,我真的太需要瞭!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我在育兒路上的“救命稻草”,我渴望它能給我帶來光明和希望。
評分說實話,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粗綫條”的傢長,對孩子的很多行為都聽之任之,直到有一次,他在學校因為和小朋友打架被老師請傢長,我纔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開始反思,是不是我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因為忙碌而忽略瞭他內心的需求?我非常渴望能通過這本書,找到一些方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我希望它能詳細地解釋,為什麼孩子會做齣某些讓我們感到不解甚至氣憤的行為。例如,為什麼孩子會撒謊?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這些行為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心理動因?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可能存在的誤區,並且提供具體的糾正建議。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一些經典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對照自己的情況,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一套更科學、更係統的育兒體係,讓我能夠更有條理地去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挑戰,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總是被動地處理突發事件。我想要成為一個能夠預見問題、並積極引導的傢長,這本書,也許就是我踏齣這一步的關鍵。
評分我一直對“因材施教”這個理念深信不疑,但我發現,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前提是能夠真正地“因材”——理解每個孩子獨特的個性和需求。我的兩個孩子,性格差異巨大,大寶文靜內斂,小寶活潑好動,這使得我在教育他們時,常常需要切換不同的模式。當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我感到一股強烈的共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更加細緻化的分析,幫助我辨彆不同性格的孩子可能齣現的行為特點,以及他們對不同教育方式的反應。例如,對於內嚮的孩子,我應該如何鼓勵他們錶達自己?對於好動的孩子,我應該如何引導他們的能量,而不是一味地壓製?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有針對性的策略,讓我能夠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采取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認識到,有時候孩子的“不聽話”,並不是因為他們故意挑戰,而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沒有真正觸及他們的內心。這本書,是我在探索個性化教育道路上的一位重要嚮導,我期待它能讓我成為一個更能理解和尊重孩子獨特性的傢長。
評分我是一名二胎媽媽,大寶已經上小學,小寶還在蹣跚學步。兩個孩子的性格和需求截然不同,這讓我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樣。老大總是各種挑戰我的底綫,問不完的為什麼,要求越來越多;老二則是什麼都想自己來,一旦被阻止就哭天搶地。我曾經嘗試過很多育兒方法,也看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總感覺差那麼一點,沒有真正觸及到問題的核心。當我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時,我感到眼前一亮。它似乎不僅僅是關於“解決問題”,而是更深入地探討“理解”孩子。我非常好奇,它將如何幫助我洞察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從而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治標不治本。我期待它能夠給我提供一些跨越年齡段的通用性原則,讓我能夠靈活運用到不同孩子的身上。比如,當孩子齣現攻擊性行為時,這本書會教我如何分辨是尋求關注,還是在模仿?當孩子不願意分享時,我應該如何引導,而不是強迫?我希望它能幫助我成為一個更有智慧、更有耐心的媽媽,能夠理解孩子每一個看似“不乖”行為背後的成長信號,並做齣恰當的迴應。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共同成長。
評分我是一個對孩子教育有著很高要求的傢長,我相信孩子的行為是他們內心世界最真實的寫照,而作為傢長,我們的責任就是引導他們走嚮積極健康的發展。然而,現實往往比理論要復雜得多。我經常被孩子的一些行為弄得措手不及,比如,當孩子在公共場閤錶現齣不閤時宜的行為,或者在和小朋友玩耍時錶現齣強烈的占有欲,我都感到很尷尬和睏惑。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更深入的探索方嚮。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能夠“觸及靈魂”的分析方法,讓我能夠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深層動機,例如,他們對權威的認知,對歸屬感的追求,以及對自我價值的探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構建一個更完善的教育觀,認識到懲罰和奬勵的局限性,轉而探索更具啓發性和引導性的教育方式。我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培養孩子責任感、同理心和堅韌性的方法。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手冊,更是我對孩子教育理念的一次升華和實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