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射頻器件和天綫的精細設計與實現

微波射頻器件和天綫的精細設計與實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永樂 著
圖書標籤:
  • 微波技術
  • 射頻電路
  • 天綫設計
  • 微波器件
  • 電路實現
  • 精細設計
  • 高頻電路
  • 電磁場
  • 通信工程
  • 電子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學精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43998
商品編碼:2972939338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微波射頻器件和天綫的精細設計與實現

:48.00元

售價:33.6元,便宜14.4元,摺扣70

作者:吳永樂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121243998

字數:416000

頁碼:24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專業完整且通俗易懂的介紹微波射頻器件和天綫的設計與實現的書籍。本書通過實例講解的形式,詳細介紹瞭耦閤綫帶通濾波器、雙頻帶耦閤綫功率分配器、強耦閤度高定嚮性耦閤器、寬帶圓極化天綫等器件的從理論、設計、仿真、製作、實測到形成報告的完整過程,以幫助讀者培養獨立完成完整科研工作(包括立項、執行、驗收到文檔總結)的能力。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射頻微波電路設計:理論、實踐與創新》 內容概述: 本書是一部全麵深入探討射頻(RF)和微波(MW)電路設計的專著。它旨在為讀者提供從基礎理論到高級應用的係統性知識,涵蓋瞭現代射頻微波係統設計所需的核心概念、關鍵技術和實際實現方法。本書將理論分析與工程實踐緊密結閤,通過詳實的案例和豐富的圖示,引導讀者掌握射頻微波器件的選型、電路的原理分析、性能的仿真優化以及最終的係統集成與測試。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閤: 不同於許多僅側重理論或僅介紹工具的書籍,本書在講解每一個關鍵概念時,都會同步闡述其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和遇到的挑戰,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係統化的知識體係: 內容結構清晰,循序漸進,從基本的電磁場理論、傳輸綫理論,過渡到無源器件、有源器件的設計,再到係統級的射頻微波鏈路設計和PCB布局布綫技巧,最終涵蓋瞭係統測試與驗證。 豐富的案例分析: 書中穿插瞭大量實際工程項目中的典型案例,例如低噪聲放大器(LNA)、功率放大器(PA)、混頻器、頻率閤成器、濾波器、匹配網絡等的設計流程和關鍵考慮因素,讓讀者能夠直觀地理解設計思路和方法。 前沿技術的探討: 除瞭傳統射頻微波電路設計,本書還關注瞭當前行業發展的前沿技術,如基於電磁場仿真軟件的精確建模與優化、射頻集成電路(RFIC)設計的基礎、以及射頻微機電係統(RF MEMS)等新興領域的應用前景。 麵嚮工程應用的指導: 本書不僅教授“是什麼”,更注重“怎麼做”。在設計實現部分,提供瞭詳細的電路布局、布綫、屏蔽、接地等關鍵工程實踐指導,幫助讀者避免常見的工程陷阱。 本書內容詳述: 第一部分:射頻微波電路設計基礎 1. 引言與射頻微波概述: 射頻與微波頻段的定義、特點及應用領域(通信、雷達、導航、電子對抗等)。 射頻微波工程的挑戰與機遇:高頻效應、電磁乾擾、寄生參數、尺寸縮小等。 射頻微波係統框圖與關鍵性能指標解析(如增益、噪聲係數、綫性度、效率、駐波比等)。 2. 電磁場與傳輸綫理論: 麥剋斯韋方程組在射頻微波領域的應用。 集膚效應、鄰近效應及其對電路設計的影響。 均勻傳輸綫理論:特性阻抗、傳播常數、電壓駐波比(VSWR)、迴波損耗(Return Loss)。 史密斯圓圖:阻抗匹配、負載匹配、蛭函數(Bode plot)的繪製與應用。 單端口和雙端口網絡參數(S參數、Y參數、Z參數)的定義、測量與應用。 第二部分:射頻微波無源器件設計 3. 射頻微波濾波器設計: 濾波器的基本類型(低通、高通、帶通、帶阻)及其應用。 集總參數濾波器與分布式參數濾波器的設計原理。 耦閤綫濾波器、微帶綫濾波器、同軸腔體濾波器等設計實例。 濾波器的插入損耗、帶外抑製、頻率選擇性等性能分析與優化。 仿真軟件在濾波器設計中的應用:M arconi M icrowave, AWR M W, H FSS等。 4. 匹配網絡設計: 阻抗匹配的必要性與目標:最大功率傳輸、最小反射。 Lumped Element(集總元件)匹配網絡設計:L型、C型、LC型匹配。 Distributed Element(分布式元件)匹配網絡設計:微帶綫、枝節等。 多段匹配網絡的設計與優化。 寬帶匹配技術與技巧。 5. 耦閤器與功分器/閤路器設計: 定嚮耦閤器(Branch-line coupler, Lange coupler, Rat-race coupler)的原理與設計。 功率分配器(Power Divider)與功率閤路器(Power Combiner)的設計。 180度混閤耦閤器(Hybrid Coupler)及其在鏡像抑製混頻器等應用中的作用。 6. 電感、電容、電阻等集總元件在射頻微波頻段的等效電路模型與設計考慮: 寄生參數(自諧振頻率、寄生電感/電容)對元件性能的影響。 貼片元件、引綫元件在射頻微波電路中的選型與應用。 第三部分:射頻微波有源器件設計 7. 晶體管(BJT, FET, MOSFET)在射頻微波電路中的應用: 不同類型晶體管的射頻微波特性分析(增益、噪聲係數、綫性度、功率)。 晶體管的S參數模型、噪聲模型、非綫性模型。 二極管(PIN二極管、肖特基二極管)在開關、衰減器、混頻器中的應用。 8. 低噪聲放大器(LNA)設計: LNA的性能指標(增益、噪聲係數、匹配)及其優化。 單級和多級LNA設計實例。 輸入和輸齣匹配的設計策略。 穩定性分析與設計。 9. 功率放大器(PA)設計: PA的性能指標(效率、輸齣功率、綫性度、增益)及其權衡。 A類、B類、AB類、C類、D類等放大器工作模式分析。 單級和多級PA設計實例。 匹配網絡設計在PA中的重要性。 失配對PA性能的影響。 10. 混頻器與倍頻器設計: 混頻器的工作原理(二極管混頻器、FET混頻器、Gilbert Cell混頻器)。 鏡像抑製混頻器(Image-Reject Mixer)的設計。 倍頻器(Multiplier)的設計與應用。 LO泄露、IF端口迴波損耗等關鍵指標的控製。 11. 頻率閤成器設計: 鎖相環(PLL)基本原理。 壓控振蕩器(VCO)的設計與選型。 分頻器、鑒相器、電荷泵等PLL組件。 直接頻率閤成(DDS)與鎖相頻率閤成(PFD)的比較與應用。 第四部分:射頻微波係統設計與實現 12. 射頻微波係統級設計: 接收機(Rx)和發射機(Tx)鏈路設計。 信號通路分析與噪聲係數預算。 功率增益預算與動態範圍分析。 係統級性能指標的分配與優化。 13. PCB布局布綫與封裝設計: 微帶綫、帶狀綫、共麵波導等傳輸綫的PCB實現。 器件的封裝及其對射頻性能的影響。 接地、屏蔽、去耦等關鍵的EMC/EMI設計。 PCB損耗的分析與降低。 差分信號在射頻微波設計中的應用。 14. 電磁場仿真與優化: 介紹主流電磁場仿真軟件(如AWR M icrowave Office, Keysight ADS, Ansys HFSS)的基本操作與應用。 如何建立精確的模型、設置仿真參數、分析仿真結果。 參數掃描、優化算法在電路設計中的應用。 多物理場聯閤仿真(如熱仿真)的初步介紹。 15. 射頻微波電路的測試與調試: 常用射頻微波測試儀器介紹(矢量網絡分析儀VNA、頻譜分析儀、信號發生器、功率計)。 S參數、增益、噪聲係數、綫性度、失真等關鍵參數的測量方法。 射頻微波電路的調試技巧與常見問題排查。 第五部分:前沿技術與未來展望 16. 射頻集成電路(RFIC)設計基礎: CMOS、SiGe等工藝在RFIC設計中的應用。 RFIC設計麵臨的挑戰(工藝限製、隔離度、功耗)。 LNA、PA、PLL等模塊在RFIC中的實現。 17. 射頻微機電係統(RF MEMS) RF MEMS器件(開關、電容、電感)的原理與結構。 RF MEMS在射頻微波係統中的優勢與應用前景。 18. 新一代無綫通信技術與射頻微波設計: 5G/6G通信對射頻微波器件與係統的要求。 毫米波(mmWave)和太赫茲(THz)頻段的設計挑戰。 人工智能(AI)在射頻微波設計中的潛在應用。 目標讀者: 通信工程、電子工程、微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 從事射頻微波電路、天綫、通信係統、雷達係統、電子對抗係統等領域的研究、開發與設計的工程師。 對射頻微波技術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和技術人員。 本書緻力於為讀者構建一個堅實的射頻微波設計知識體係,培養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並激發對未來技術創新的思考。通過深入的學習,讀者將能夠自信地進行各種射頻微波電路的設計與實現,從而在快速發展的通信和電子科技領域取得成功。

用戶評價

評分

購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被其標題中“精細設計與實現”這幾個字所吸引。在當前這個追求“快餐式”解決方案的時代,能夠找到一本願意花筆墨去打磨每一個設計細節的書籍實屬難得。這本書最讓我佩服的一點,是它對“實際操作中的妥協與權衡”給予瞭充分的尊重和探討。它沒有販賣“完美無瑕”的假象,而是坦誠地告訴讀者,在有限的成本、時間和工藝條件下,如何通過精妙的設計來最大化係統性能。這種對工程現實的深刻洞察,使得書中的所有指導都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和可信度,讓人讀完後充滿瞭信心,仿佛自己已經掌握瞭將設計藍圖轉化為高性能實體的關鍵鑰匙。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吸引人,封麵采用瞭啞光處理,手感溫潤細膩,配閤著深邃的藍色調和簡潔的白色字體,散發著一種專業而又不失雅緻的氣息。打開書頁,紙張的質地也令人驚喜,光滑適中,油墨印刷清晰銳利,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的研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細節之處彰顯瞭齣版方的用心,這對於一本技術類書籍而言,無疑是加分項。我尤其欣賞書中大量的圖錶和示意圖的布局,它們並非僅僅是文字的附屬品,而是獨立地承擔瞭許多解釋功能,排版緊湊而邏輯性強,讓人在快速瀏覽時也能捕捉到核心信息。這樣的排版風格,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技術內容變得生動起來,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流暢感和探索欲。

評分

從結構上看,這本書的組織架構呈現齣一種螺鏇上升的趨勢。它首先從基礎原理齣發,隨後逐步深入到具體器件的拓撲選擇和參數優化,最後纔落腳於係統的集成與測試驗證。這種層層遞進的編排方式,極大地照顧瞭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對於初學者而言,它提供瞭堅實的地基;而對於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書中的“疑難解析”和“陷阱規避”章節則顯得尤為寶貴。我特彆留意瞭關於寄生效應和公差分析的那幾節內容,它們的處理方式遠超我的預期,不僅指齣瞭常見的問題所在,更提供瞭量化分析的有效工具和手法,這在其他教材中是極為罕見的深度。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生硬拗口,也不同於科普讀物那樣過於簡化。作者的文字中透露齣一種深厚的工程經驗和務實態度,夾雜著一些恰到好處的行業“黑話”,這對於我們這些在行業裏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來說,是一種非常親切的溝通方式。在講解復雜概念時,作者總能找到一個最直觀的比喻或一個經典的實際案例來支撐論點,使得那些原本需要反復咀嚼纔能消化的知識點,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讓我對一些睏擾已久的技術瓶頸有瞭全新的認識,可以說,它提供的不隻是知識,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框架。

評分

我是在一個極為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我正在為一個高難度的項目尋找可靠的參考資料,市麵上現有的書籍往往側重於理論的宏大敘事,卻在“落地實現”的關鍵環節語焉不詳。這本書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它沒有沉溺於過多的數學推導而讓人望而卻步,而是將重點放在瞭“精細設計”與“實際操作”的結閤點上。書中對於不同類型器件的結構剖析,以及如何將理論模型轉化為可製造的物理實體,描述得細緻入微,幾乎可以作為一份操作手冊來使用。讀完前幾章,我立刻感覺手中的仿真工具箱得到瞭質的飛躍,不再是生搬硬套網上流傳的通用參數,而是能夠根據實際材料和工藝限製進行微調,這種由“知道”到“做到”的轉變,價值不可估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