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現代化對話
:48.00元
售價:32.6元,便宜15.4元,摺扣67
作者:於維棟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030369451
字數:178000
頁碼:18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00kg
於維棟專著的《現代化對話(現代化行程之辨析)》以對話的形式係統闡述瞭現代化的有關問題。全書以世界現代化的發展過程為背景,沿著“現代化”自身發生、發展和演進的曆史脈絡,圍繞現代化的概念、起點、“進程、評價指標體係等展開詳細論述,並對中國現代化的行程進行瞭專題解讀。
現代化是一場具有300多年曆程的世界,是一場劇烈的國際競爭。一個國傢的現代化落後瞭,每個人都要吃苦頭;現代化搞好瞭,每個人都會受益。21世紀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中國將重新站在世界的前列,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要順利推進這一崇高事業,就要瞭解現代化,按照現代化的規律辦事。
本書以對話的形式,用大眾的語言嚮讀者闡述瞭:什麼是現代化及如何評價現代化;300年來世界現代化的進程及21世紀的展望;中國現代化的曆程、現狀和前景。
本書可供各級黨政機關、社會各界精英、大專院校師生及對現代化感興趣的普通民眾閱讀,也可供研究和製定政策的實際工作者參閱。
於維棟,男,1934年生。
1982~1995年在中央書記處研究室、中央辦公廳調研室從事科技政策研究工作。
現任中國高科技産業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理事、研究員。
於先生在中央機關和國傢科研機構工作多年,自2000年以來,一直專注於現代化研究:
參與編寫瞭《中國現代化報告》的年度報告12本;
發錶瞭一批高質量的現代化研究論文;
與三位專傢聯名建議成立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2002年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現在,先生仍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現代化事業進行不懈的探索!
這本書的書寫風格可以說是極其的“冷峻而剋製”,作者似乎刻意避開瞭所有情緒化的錶達,但諷刺的是,正是這種冷靜到近乎客觀的敘述,反而激發齣讀者內心最強烈的情感波動。我感覺作者像是一個冷眼旁觀的記錄者,他隻是將人物放在特定的情境中,然後觀察和記錄他們的反應,但這種“不乾預”的態度,比任何強烈的修辭都要具有衝擊力。文字的密度非常高,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個詞語的齣現似乎都經過瞭最嚴苛的篩選和錘煉。這種極簡主義的錶達方式,對讀者的理解能力提齣瞭不低的要求,你需要主動去填補那些被刻意省略的部分,但一旦進入瞭作者構建的思維模式,你會發現這種“閱讀的努力”帶來的迴報是巨大的。它迫使你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勢,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人際關係和社會結構。整本書讀完後,給我的感覺是,我不僅讀瞭一個故事,更像是完成瞭一次嚴謹的學術研究,充滿瞭智力上的滿足感。這種挑戰讀者的創作方式,在新一代文學作品中是十分罕見的。
評分這本書在結構上的創新性非常值得稱贊。它仿佛不是按照傳統的小說模式寫作,更像是一係列精心編排的碎片化片段,但這些碎片之間又有著隱形的強大聯係,最終拼湊齣一個完整而立體的世界觀。作者似乎非常擅長運用“留白”的藝術,很多關鍵的情感轉摺和重大的事件,都沒有被直白地寫齣來,而是通過人物的反應和環境的暗示,讓讀者自己去完成“腦補”的過程。這種互動性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參與感,每次重新迴味某個章節時,都會有新的發現和理解。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成功的一點在於它對“不完美”的接納和贊美。書中的角色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或完人,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和局限,正是這些真實的不完美,讓他們的掙紮顯得如此動人和真實。作者並沒有試圖去修正他們,而是溫柔地記錄和呈現瞭他們成長的軌跡。這使得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接地氣,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感,隻有一種平視眾生的理解和包容。對於喜歡深度挖掘人物內心衝突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難得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簡直是一股清流,作者仿佛擁有一種魔力,能將最尋常的場景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仿佛親身置身於那個時空。特彆是對人物內心活動的刻畫,細膩得如同工筆畫,每一個微小的猶豫、每一次不經意的眼神交流,都被捕捉得精準到位。我讀到主人公在麵對重大抉擇時的那種掙紮和反思時,甚至能感受到自己心跳的加速,那種共情能力是很多作品難以企及的。情節的推進並不依賴於刻意的戲劇衝突,而是源於角色之間真實、自然的情感互動和成長軌跡。這使得整個故事讀起來非常紮實,沒有絲毫的虛浮感。作者對環境的描寫也極具功力,無論是城市霓虹的斑斕,還是鄉野清晨的薄霧,都成為瞭烘托人物心境的絕佳背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節奏上的把控,時而舒緩,讓讀者有時間沉浸在細節中迴味;時而又突然加速,將故事推嚮高潮,這種張弛有度的節奏感,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愉悅性。總的來說,這是一部讓人沉浸其中,並且能在閤上書本後,依然能在腦海中留下深刻餘韻的作品。它不僅僅是講述瞭一個故事,更像是一次對人性深處的探索之旅,讓人在跟隨角色經曆的同時,也審視瞭自己的生活。
評分我是在一個非常喧囂的周末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本以為會讀不進去,沒想到它竟然有種奇特的“鎮靜”效果。作者的寫作節奏像極瞭古典音樂中的慢闆樂章,緩慢、悠揚,卻充滿瞭內在的力量。他似乎對“慢下來”的力量有著深刻的理解,通過對日常瑣事的細緻描摹,將時間拉長,讓讀者得以觀察到那些在高速生活中被我們匆匆略過的微小細節。比如他對一次下午茶的描寫,從茶葉的舒展到光綫在杯沿上的摺射,都描繪得極具質感,讓人忍不住放慢自己的呼吸去感受。這種對細節的執著,並沒有讓故事變得拖遝,反而因為它飽滿的細節,讓故事的“密度”大大增加。它像一塊高品質的玉石,錶麵溫潤,但內裏卻有著復雜而精妙的紋理。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幾乎沒有明顯的“故事情節”的起伏,它更像是一幅長捲,你需要耐心展開,纔能領略到其中的全貌。對於那些厭倦瞭套路化敘事,渴望體驗純粹、沉浸式閱讀體驗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值得一試的。
評分我必須承認,初讀這本書時,我對它宏大的主題感到有些無從下手,但很快就被作者那充滿哲思的筆觸所吸引。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對“存在”這個概念進行瞭多維度的探討,它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導師,引導著讀者去提齣更深刻的問題。那些穿插在敘事中的引文和曆史典故的運用,顯得那麼恰到好處,它們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與當前情節産生瞭奇妙的化學反應,為故事增添瞭厚重的曆史感和文化底蘊。作者對語言的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句子結構多變,時而短促有力,擲地有聲;時而又綿延不絕,如同一條緩緩流淌的長河,承載著歲月的重量。這種語言風格的豐富性,使得閱讀過程本身就成瞭一種享受。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一些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處理,比如“時間流逝”或者“記憶的本質”,他總能找到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比喻或意象來呈現,讓原本晦澀的思考變得清晰可見。這本書的後勁很大,讀完後需要時間去消化和沉澱,它強迫你去思考那些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關於“為什麼”的根本性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