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數據通信技術

(教材)數據通信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伍振國 著
圖書標籤:
  • 數據通信
  • 通信原理
  • 網絡技術
  • 教材
  • 計算機網絡
  • 信息技術
  • 通信工程
  • 數據傳輸
  • 網絡協議
  • 高等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鐵道齣版社
ISBN:9787113104955
商品編碼:2972941785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9-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教材)數據通信技術

定價:33.80元

售價:23.0元,便宜10.8元,摺扣68

作者:伍振國

齣版社:中國鐵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11310495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全書共10章,主要對數據通信的數據傳輸、數據交換、數據傳輸差錯控製、數據通信網絡的體係結構等基本知識進行瞭介紹,對局域網組成和設備、城域網組成和設備、廣域網的組成和VPN原理、接入網技術、因特網應用協議做瞭分析。本書突齣當前正在使用的數據通信主流技術,淡化已經陳舊的數據通信技術。書中編寫瞭較多的實訓操作案例,是理論教學、實作訓練相結閤的教材。
本書可作為高職院校通信專業、計算機專業、軌道交通控製專業、鐵道通信信號專業、電子信息專業的數據通信、計算機網絡教材,也可以作為本科通信專業學生、計算機專業學生、通信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章 IP信息網絡概述
 1.1 IP信息網絡的概念
 1.2 數據通信網絡的分類
 1.3 數據通信網絡的拓撲
 1.4 數據通信網絡的主要技術指標
 1.5 三網閤一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數據的傳輸
 2.1 數據通信係統的組成
 2.2 信息的傳輸編碼
 2.3 傳輸媒體
 2.4 數據的並行與串行傳輸
 2.5 單工、半雙工、全雙工傳輸
 2.6 數據的基帶傳輸
 2.7 數據的模擬傳輸
 2.8 數據的數字傳輸
 2.9 信道復用技術
 2.10 數字復接係統
 2.11 數據傳輸的同步識彆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3章 數據傳輸差錯控製
 3.1 傳輸差錯控製
 3.2 流量控製和糾錯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數據交換技術
 4.1 電路交換技術
 4.2 報文交換技術
 4.3 分組交換技術
 4.4 ATM交換技術
 4.5 數據交換方式的比較
 4.6 數據通信網絡提供的通信服務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5章 網絡的體係結構
 5.1 數據通信網絡體係結構
 5.2 OSI—RM體係結構
 5.3 TCP/IP體係結構
 5.4 IP數據報格式
 5.5 因特網的IP地址
 5.6 路由錶和IP報轉發
 5.7 因特網控製報文協議ICMP
 5.8 因特網組播報文協議IGMP
 5.9 運輸層傳輸控製協議TCP
 5.10 運輸層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5.11 網際協議IPV6
 5.12 安裝TCP/IP協議
 5.13 PING命令的應用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6章 局域網
 6.1 局域網概述
 6.2 局域網的體係結構
 6.3 以太網技術
 6.4 10 Mbit/s以太網
 6.5 100 Mbit/s快速以太網
 6.6 1000 Mbit/s以太網
 6.7 10 Gbit/s以太網
 6.8 以太網交換機
 6.9 以太網的擴展
 6.10 虛擬局域網
 6.11 生成樹協議
 6.12 以太網交換機的配置
 6.13 網綫製作和測試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7章 口城域網
7.1 IP城域網綜述
7.2 IP城域網核心層組成
7.3 PPP協議 
 ……
第8章 IP廣域網
第9章 接入網
0章 應用層協議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教材)數據通信技術 內容梗概: 本書旨在係統地闡述數據通信的基本原理、關鍵技術、網絡架構以及相關的應用。內容涵蓋瞭從物理層信號傳輸到應用層數據處理的整個過程,為讀者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數據通信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數據通信基礎 本部分將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逐步引導讀者理解數據通信的核心要素。 數據通信概述: 介紹數據通信的定義、重要性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探討數據通信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信源、信宿、信道、編碼器、解碼器、調製器、解調器等。詳細說明數據通信的目標,如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信號與數據: 深入解析信號在數據通信中的作用,區分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的特性、優缺點及其轉換過程。闡述數據是如何被編碼成信號進行傳輸的,介紹常見的編碼方式,如二進製編碼、ASCII碼、Unicode等,以及它們在數據錶示上的差異。 傳輸介質: 詳細介紹各種數據傳輸介質的物理特性、工作原理、傳輸速率、傳輸距離和適用場景。 有綫傳輸介質: 雙絞綫: 講解非屏蔽雙絞綫(UTP)和屏蔽雙絞綫(STP)的結構、分類(如Cat5e, Cat6, Cat6a等)及其在局域網中的應用。分析其抗乾擾能力、傳輸帶寬和最大傳輸距離。 同軸電纜: 描述同軸電纜的結構(中心導體、絕緣層、屏蔽層、外層絕緣)以及其在早期網絡和有綫電視係統中的應用。介紹其相對於雙絞綫的優勢和局限性。 光縴: 詳述光縴的材質(石英、玻璃)、結構(縴芯、包層)以及光信號在光縴中的傳輸原理(全反射)。區分單模光縴和多模光縴的特性,包括縴芯直徑、光源、傳輸距離、帶寬和成本。重點介紹光縴在長距離傳輸、高速通信和高帶寬應用中的關鍵作用。 無綫傳輸介質: 無綫電波: 介紹無綫電波的頻段劃分(如LF, MF, HF, VHF, UHF, SHF, EHF)及其在不同無綫通信係統(如廣播、電視、移動通信、Wi-Fi)中的應用。分析其傳播特性、受到的乾擾和傳輸限製。 微波: 講解微波的頻率範圍、傳輸特點(直綫傳播、易受阻擋)及其在點對點通信(如微波中繼)、衛星通信和雷達係統中的應用。 紅外綫: 介紹紅外綫的特點(短距離、定嚮性)及其在遙控器、短距離無綫通信(如IrDA)中的應用。 激光: 闡述激光在光通信和短距離高速無綫傳輸中的潛力。 信道復用技術: 解釋在共享傳輸介質的情況下,如何允許多個用戶或信號同時傳輸而不相互乾擾。 頻分復用(FDM): 詳細介紹將可用帶寬劃分為多個不重疊的子信道的原理,並舉例說明其在廣播、電話網絡中的應用。 時分復用(TDM): 講解如何將時間劃分為離散的時間片,輪流分配給不同的用戶。區分同步時分復用(STDM)和異步時分復用(ATDM)。 波分復用(WDM): 重點介紹在光縴通信中,利用不同波長的光信號承載不同信息的復用技術。詳細講解波分復用(WDM)、粗波分復用(CWDM)和密集波分復用(DWDM)的區彆和應用。 碼分復用(CDM): 闡述如何利用不同的編碼序列來區分不同的用戶信號,實現並行傳輸。重點介紹其在CDMA(碼分多址)通信係統中的應用。 第二部分:數據傳輸的誤差控製 本部分將聚焦於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發生錯誤,以及如何檢測和糾正這些錯誤。 數據傳輸中的噪聲與失真: 詳細分析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乾擾源,如熱噪聲、瞬態噪聲、串擾、衰減、失真(如頻率失真、相位失真)等,並解釋它們對信號的影響。 差錯檢測技術: 介紹用於檢測傳輸錯誤的方法,而不試圖糾正它們。 奇偶校驗: 講解單個比特奇偶校驗的原理,包括奇校驗和偶校驗,以及其簡單的實現方式。 縱橫校驗(LRC & VRC): 介紹行校驗和列校驗的組閤應用,增強檢測能力。 循環冗餘校驗(CRC): 詳細講解CRC的數學原理,包括多項式除法和生成多項式。分析CRC在檢測多比特錯誤、突發錯誤方麵的優勢,並介紹常見的CRC生成多項式。 差錯糾正技術: 介紹用於檢測並自動糾正傳輸錯誤的方法。 海明碼(Hamming Code): 詳細講解海明碼的構造原理,包括校驗位的確定和信息位的放置。演示如何使用海明碼定位並糾正單個比特錯誤。 重復碼(Repetition Code): 解釋通過重復傳輸數據塊來提高可靠性的基本思想,分析其效率和適用場景。 糾錯編碼(ECC)的現代發展: 簡要介紹更復雜的糾錯編碼技術,如裏德-所羅門碼(RS碼)、捲積碼和Turbo碼,並說明它們在特定應用(如CD、DVD、移動通信)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通信協議與網絡基礎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數據通信的“語言”——通信協議,以及構建數據通信網絡的基本架構。 通信協議的概念與分層模型: 詳細闡述通信協議的定義、作用及其在互聯互通中的關鍵地位。深入解析OSI(開放係統互連)七層模型和TCP/IP四層模型,詳細描述每一層的功能、協議和設備。 OSI七層模型: 物理層: 信號傳輸、接口規範。 數據鏈路層: 幀的封裝、MAC地址、流量控製、差錯控製、介質訪問控製(MAC)。 網絡層: IP地址、路由選擇、數據包的轉發。 傳輸層: TCP/UDP、端口號、可靠性與效率的權衡。 會話層: 對話管理。 錶示層: 數據格式轉換、加密解密。 應用層: 為用戶提供服務(HTTP, FTP, SMTP等)。 TCP/IP四層模型(或五層模型): 網絡接口層(或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對應OSI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網絡層(或互聯網層): 對應OSI的網絡層。 傳輸層: 對應OSI的傳輸層。 應用層: 對應OSI的會話層、錶示層和應用層。 介質訪問控製(MAC)協議: 講解在共享傳輸介質的網絡中,如何協調多個節點訪問介質,避免衝突。 隨機訪問MAC協議: ALOHA(純ALOHA和帶時隙ALOHA): 分析其原理、效率和適用場景。 CSMA/CD(載波偵聽多路訪問/衝突檢測): 詳細介紹以太網使用的CSMA/CD協議,包括偵聽、發送、衝突檢測和退避機製。 CSMA/CA(載波偵聽多路訪問/衝突避免): 介紹Wi-Fi等無綫網絡使用的CSMA/CA協議,包括其避免衝突的策略。 受控訪問MAC協議: 輪詢(Polling): 講解主節點輪流詢問從節點是否有數據發送的機製。 令牌傳遞(Token Passing): 詳細介紹令牌在環網或令牌網中的傳遞,以及節點何時獲得發送權。 網絡設備: 介紹在數據通信網絡中實現不同功能和連接的網絡設備。 集綫器(Hub): 介紹其工作原理(信號放大和廣播),以及其在現代網絡中的局限性。 交換機(Switch): 詳細講解交換機的MAC地址學習、幀轉發和過濾機製,以及其在局域網中的作用,區分不同層級的交換機。 路由器(Router): 闡述路由器的核心功能——路由選擇,介紹其IP地址、路由錶、路由協議(如RIP, OSPF, BGP)等概念,以及其在互連不同網絡中的作用。 網橋(Bridge): 介紹網橋在數據鏈路層的轉發和過濾功能。 調製解調器(Modem): 解釋調製解調器在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之間轉換的作用,以及其在早期撥號上網中的應用。 其他設備: 如接入點(AP)、防火牆等。 第四部分:常見數據通信網絡技術與應用 本部分將介紹目前主流的數據通信網絡技術,並探討其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 局域網(LAN)技術: 以太網(Ethernet): 詳細介紹以太網的發展曆程,包括不同速率(如10Mbps, 100Mbps, 1Gbps, 10Gbps, 40Gbps, 100Gbps)和標準(如IEEE 802.3係列)。深入探討其幀格式、CSMA/CD協議、拓撲結構(星型、總綫型)。 無綫局域網(WLAN): 重點介紹Wi-Fi技術(IEEE 802.11係列標準,如802.11a/b/g/n/ac/ax),包括SSID、加密方式(WEP, WPA, WPA2, WPA3)、AP模式和Ad-hoc模式。 城域網(MAN)與廣域網(WAN)技術: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 介紹MPLS如何在IP網絡之上提供更高效的流量工程和QoS保證。 ATM(異步傳輸模式): 講解ATM的信元交換方式及其在早期高速網絡中的應用。 幀中繼(Frame Relay): 介紹幀中繼如何通過公共數據網絡提供點對多點連接。 SDH/SONET(同步數字體係/同步光縴網絡): 闡述其在光縴骨乾網中的地位,提供高帶寬、高可靠性的傳輸。 互聯網(Internet)與TCP/IP協議族: TCP/IP協議族的詳細講解: 深入解析TCP(傳輸控製協議)的連接建立(三次握手)、數據傳輸、擁塞控製和流量控製機製,以及UDP(用戶數據報協議)的無連接、盡力而為的特點。 IP協議(互聯網協議): 介紹IPv4和IPv6的地址結構、尋址方式、數據包格式和路由選擇。 應用層協議: 詳細介紹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FTP(文件傳輸協議)、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POP3/IMAP(郵件接收協議)、DNS(域名係統)、DHCP(動態主機配置協議)等常見協議的工作原理和應用。 移動通信技術: 簡要介紹2G(GSM)、3G(WCDMA, CDMA2000)、4G(LTE)和5G移動通信係統的基本原理、關鍵技術(如OFDM, MIMO)和發展趨勢,重點關注其數據傳輸能力的提升。 現代數據通信技術趨勢: 雲計算與大數據: 探討數據通信在支撐雲計算和大數據處理中的作用。 物聯網(IoT): 介紹數據通信如何連接海量的物聯網設備,以及其挑戰和機遇。 軟件定義網絡(SDN)與網絡功能虛擬化(NFV): 闡述這些新技術如何改變網絡架構和管理方式。 網絡安全: 強調數據通信安全的重要性,介紹加密技術、防火牆、入侵檢測與防禦係統等安全措施。 第五部分:數據通信的工程實踐與未來展望 本部分將從實際工程應用的角度齣發,結閤未來的發展趨勢,為讀者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網絡規劃與設計: 介紹在實際項目中如何進行網絡需求分析、拓撲選擇、設備選型、容量規劃和布綫設計。 網絡故障排除與性能優化: 探討常用的網絡故障診斷工具和方法,以及如何對網絡進行性能監控和優化,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業務需求。 數據通信標準與組織: 介紹主要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如ITU, IEEE, IETF)及其在數據通信領域的作用。 數據通信的未來發展: 展望超高速通信、下一代無綫技術、智能網絡、量子通信等前沿領域的發展,以及它們可能為數據通信帶來的變革。 本書力求內容詳實,邏輯清晰,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旨在為廣大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學生、教師以及網絡工程師提供一本全麵、實用的參考書籍。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數據通信的奧秘,掌握關鍵技術,為構建高效、可靠、安全的現代通信網絡奠定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安排,說實話,邏輯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對於實踐者來說,可能稍顯晦澀。我更關注的是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網絡搭建和故障排查中去。在涉及到網絡協議棧的那幾個章節,比如TCP/IP模型,雖然講解得非常詳盡,幾乎把每一層的每一個報文頭的字段都剖析瞭一遍,但對我來說,理論上的完美並不等同於實際操作上的流暢。舉個例子,當讀到擁塞控製算法時,書上給齣瞭大量的數學公式和性能分析,這對於想深入研究的碩士生或許是極好的資料,但對於我這種更偏嚮工程實施的人來說,我更想知道在真實的網絡環境下,這些算法是如何被實現的,以及在不同負載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權衡性能和可靠性。這本書的深度非常令人欽佩,但這種深度有時候會讓人覺得與“技術”的“實踐”之間隔瞭一層厚厚的玻璃,需要用力敲纔能看到外麵的世界。

評分

從整體閱讀體驗來看,《數據通信技術》無疑是一本紮實的參考書,它的嚴謹性是毋庸置疑的,它為建立一個穩固的理論基礎打下瞭堅實的地基。然而,對於那些渴望快速掌握核心技能並投入實際工作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厚度”可能需要一個更靈活的閱讀策略。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頻繁地查閱網絡上的技術博客或視頻來“翻譯”書中的某些章節,將晦澀的術語與現實中的設備和軟件聯係起來。它給瞭我一把打開數據通信知識寶庫的鑰匙,但進入寶庫後,我還需要自己去尋找照明的火把。這本書更像是一個嚴厲但公正的導師,它要求你付齣極大的努力去消化吸收,而不是提供一條平坦、鋪滿鮮花的道路。它適閤那些有充足時間、追求絕對理論深度的人,對於追求效率和快速上手的工程師來說,可能會感到略微吃力。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方麵,我得說,確實有提升的空間。雖然內容詳實,但有些復雜的概念,比如信道容量的計算,或者幀中繼的工作流程,如果能配上更清晰、更現代化的流程圖或者示意動畫(如果它是電子版的話),理解起來會事半功倍。很多時候,我得在腦海裏自己構建一個三維的模型來想象數據包是如何被封裝、路由和解封裝的。例如,在講解路由選擇算法時,書中的文字描述雖然準確無誤,但缺乏那種能讓信息“跳”齣來的可視化引導。這使得我在學習一些涉及到多層協議交互的復雜場景時,很容易迷失在長串的定義和跳轉中,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去繪製草圖來輔助理解,這對於追求效率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小小的負擔。

評分

《數據通信技術》這本書,從我一個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門外漢的角度來看,簡直像是一本武林秘籍,但又充滿瞭讓人望而生畏的術語和公式。拿到書的時候,我最先被它厚重的分量震懾住瞭。說實話,打開前幾章,那些關於物理層和介質訪問控製的內容,讀起來就像是在啃一塊硬邦邦的石頭。什麼曼徹斯特編碼、差分編碼,聽著就覺得頭疼。我花瞭好大力氣纔勉強理解瞭數據如何在導綫上傳輸的基本原理,那感覺就像是第一次嘗試把一堆亂麻的綫頭捋順一樣,費勁,但一旦理清瞭頭緒,又覺得豁然開朗。我對這本書的期望是能有一個更直觀的講解方式,比如多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案例,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的推導上。尤其是關於調製解調器的工作原理那部分,我感覺作者似乎默認讀者已經對電子學有瞭一定的基礎,對於我這種純小白來說,理解起來還是有相當的難度,很多時候需要反復閱讀纔能抓住核心概念。希望後續的章節能多一些“講人話”的部分。

評分

翻閱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受是它非常“學院派”。內容覆蓋麵極廣,從早期的X.25到現代的以太網,再到無綫通信的基礎,幾乎把數據通信的曆史脈絡都囊括進去瞭。但這帶來的一個副作用是,很多內容顯得有些“過時”或“不接地氣”。比如,對於新興的SDN(軟件定義網絡)或者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的介紹,篇幅相對較少,或者隻是作為補充性的知識點被提及。這讓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對經典理論的一次全麵梳理,而不是對當前最前沿技術趨勢的把握。我期待看到更多關於雲計算、邊緣計算背景下,數據通信技術如何演進的討論。目前來看,它更像是一部經典的教科書,嚴謹、全麵,但缺少瞭那麼一點點與時俱進的“火花”,讓讀者在學習過程中能感受到技術的飛速發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