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光通信信號處理——現代通信信號處理叢書
定價:27.00元
售價:18.4元,便宜8.6元,摺扣68
作者:任海蘭,劉德明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12102568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81kg
本書介紹光通信工程和全光通信網中的光信號處理技術的基本原理及應用,全書共分10章,內容包括光調製、光復用、光再生、光路控製、光邏輯控製、光檢測、光波長技術、光傳送網功能等。其中原理部分的闡述力簡明清晰並注重理論的實用性和指導意義;應用部分的介紹則建立在係統收集目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資料的基礎上,涵蓋瞭近幾年光信號自理技術的進展和未來的發展動態。
本書層次清晰,內容新穎,係統性和實用性強,可作為光縴通信、光電子、應用物理等的科技和工程人員的參考用書,同時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教材和本科高年級學生的選修教材。
章 光通信與光信號處理概述
1.1 光通信的發展
1.2 光通信中的光信號處理
第2章 光調製技術
2.1 光調製技術的分類
2.2 電光調製
2.3 聲光調製
2.4 磁光調製
2.5 電吸收調製
2.6 光傳感中的光調製技術
第3章 光復用技術
3.1 光波分復用
3.2 光時分復用
3.3 光碼分復用
3.4 光極化復用
3.5 微波副載波復用
第4章 光再生技術
4.1 信號再生的概念與光再生技術概況
4.2 光放大技術
4.3 光整形技術
4.4 光時鍾恢復技術
第5章 光路控製技術
5.1 光隔離器與環形器
5.2 光開關
5.3 光濾波與光上下復用
5.4 光波長變換
5.5 色散補償技術
5.6 光功率分配器
第6章 光邏輯控製技術
第7章 光檢測技術
第8章 光波長交換與路由技術
第9章 光分組交換與路由技術
0章 光傳送網功能與光信號處理
縮略語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敘述風格簡直是教科書界的清流,它沒有那種老派技術書籍特有的晦澀難懂和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種極其平易近人但又絲毫不失嚴謹的方式,將那些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數學模型和物理原理娓娓道來。作者在闡述抽象概念時,總是擅長結閤一些生動的比喻或者實際的工程場景進行類比,這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學習門檻。比如,它在解釋某種濾波器的收斂特性時,描繪瞭一個仿佛在迷霧中尋找燈塔的過程,一下子就把那個“收斂速度”的意義具象化瞭。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而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行業前輩進行一對一的深入交流,他總能在我快要迷失在公式海洋時,及時拋齣一個清晰的邏輯錨點。這種行文的節奏感和對讀者認知負荷的精準把控,是很多同類書籍難以企及的,讀起來酣暢淋灕,效率極高。
評分我特彆留意瞭書中對最新研究進展的覆蓋廣度和深度,這一點直接決定瞭一本“現代”通信信號處理書籍的價值。令我驚喜的是,它對於那些最新的調製解調技術、信道編碼策略的介紹,都沒有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瞭算法設計的核心考量。書中對某些前沿技術(比如基於深度學習的信道均衡方法)的探討,展現齣作者緊跟時代脈搏的能力,不僅羅列瞭現有方案,還批判性地指齣瞭它們的局限性,並提齣瞭作者獨到的見解或改進方嚮。這種將經典理論與尖端實踐有機結閤的編排方式,使得這本書既能作為打牢基礎的階梯,又能充當探索未知領域的燈塔。對於我這種需要將理論應用於實際項目開發的人士而言,這種前瞻性的內容布局無疑是極其寶貴的資源,它提供的不僅是“怎麼做”,更有“為什麼這麼做”的底層邏輯支撐。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體係建立得非常宏大而紮實,它似乎遵循著一個清晰的“由宏觀到微觀,再由微觀迴歸宏觀”的邏輯路徑。在開篇部分,它構建瞭一個極具說服力的通信係統模型,為後續所有的信號處理模塊設置瞭閤理的上下文背景,這讓我從一開始就理解瞭為什麼我們要研究這些特定的處理環節。隨後,深入到每一個子係統,無論是時鍾恢復、均衡還是幀同步,作者都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建築師,細緻地講解瞭每一個“磚塊”的材料特性和承重能力。最妙的是,在全書的收尾部分,作者又將所有這些精細的“零件”重新組閤起來,展示瞭一個完整、高效的現代通信鏈路是如何運轉的。這種結構設計,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係統認知能力,讓人感覺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的“係統架構師”思維也在同步得到訓練和提升,而不是零散地獲取知識點。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講究瞭,封麵那一抹深邃的藍色調,配上那些流動的、仿佛承載著光束的抽象綫條,初次上手就給人一種專業又充滿未來感的印象。內頁的紙張質地摸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刺眼,這對於一個需要鑽研技術細節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排版布局也相當閤理,圖錶和公式的插入位置恰到好處,使得復雜的理論在視覺上得到瞭很好的梳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章節標題設計上的匠心獨運,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內容概括,更像是一種引導,默默地將讀者的思維引入到下一個知識的層次。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每一個公式的推導,但僅僅是快速翻閱目錄和章節結構,就能感受到這本書在知識體係構建上的嚴謹和完整性,仿佛在嚮你宣告,這是一部經過深思熟慮、旨在係統化梳理現代通信核心技術的誠意之作。這種對細節的把控,讓我對後續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相信它絕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
評分從知識遷移和應用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用性簡直是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是那種隻停留在理論推導上的“象牙塔”著作。在介紹完基礎算法後,書中經常穿插一些“工程實現要點”或者“仿真驗證案例分析”。這些部分通常會提到在實際硬件平颱(比如FPGA或高性能處理器)上實現這些算法時可能遇到的量化誤差、時延限製或功耗問題,並給齣相應的優化建議。我發現,它幾乎是在用一種“工程師思維”來組織內容,而不是純粹的數學傢思維。這種注重可操作性和工程約束的視角,使得書中的知識點可以直接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箱,這對於提升個人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很多理論書籍往往在“落地”這一關戛然而止,而這本書卻大方地展示瞭如何把理論的火花變成實際的生産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