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视机原理与检修
定价:42.00元
作者:黄锦和,李柏雄,冼允平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811306330
字数:
页码:3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视机原理与检修》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模块一是遥控彩电原理与检修,模块二是三洋大屏幕数码彩电原理与维修,模块三是技能强化训练,模块四以长虹LS20液晶电视为主线,重点介绍液晶电视机中的数字处理主板、逻辑板、液晶屏、高压板及电源板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技术。《电视机原理与检修》以培养技能及提高岗位就业能力为目的,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实际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讲授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融为一体,项目化、任务化教学与应用能力培养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目录
章 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控制对策综述
1.1 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概述
1.2 主要发达国家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
1.3 我国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特征
1.4 我国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典型行业分析
1.5 小结
第2章 煤炭生产行业甲烷气体减排技术及对策
2.1 排放机理
2.2 排放特征
2.3 排放量计算
2.4 排放现状及排放量预测
2.5 减排技术分析及评估
2.6 减排情景分析
2.7 减排对策分析
2.8 小结
第3章 废弃物处理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及对策
3.1 排放机理
3.2 排放量计算
3.3 排放现状及演变特征
3.4 减排技术分析及评估
3.5 减排情景分析
3.6 减排对策分析
3.7 小结
第4章 化工行业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及对策
4.1 己二酸生产行业
4.2 硝酸生产行业
4.3 己内酰胺生产行业
4.4 氟化工生产行业
4.5 减排对策分析
第5章 空调制冷行业含氟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及对策
5.1 汽车空调制冷行业
5.2 房间空调制冷行业
第6章 电解铝行业全氟化碳减排技术及对策
6.1 排放机理
6.2 排放量计算
6.3 排放现状及演变特征
6.4 减排技术分析及评估
6.5 减排情景分析
6.6 减排对策分析
第7章 电力、电子和冶金铸造等行业六氟化硫减排技术及对策
7.1 排放机理
7.2 排放量计算
7.3 排放现状
7.4 减排技术分析及评估
7.5 减排情景分析
7.6 减排对策分析
第8章 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控制对策展望
8.1 外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管控现状
8.2 我国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监管面临的问题
8.3 控制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语
附录2 化合物合写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专业,那种深沉的蓝色和简洁的字体搭配,一看就知道是技术类的书籍,给人一种严谨可靠的感觉。我本来是想找一本关于现代智能电视系统的深度解析,尤其是那些最新的OLED和QLED技术在色彩管理和图像处理方面的底层逻辑。这本书的排版很清晰,图表也很多,对于理解复杂的电路结构应该很有帮助,特别是那些关于高频信号处理和电源管理的部分,看起来资料非常详实。如果它能更深入地探讨一下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比如Android TV或WebOS)的应用层优化和网络协议栈的调试技巧,那就更完美了。不过,作为一本扎根于基础原理的书籍,它无疑为想弄懂电视机“骨架”的人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只是我个人更偏向于软件和算法层面的探讨,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更侧重于硬件层面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流程,这一点需要留意。
评分从整体结构上看,该书的章节划分逻辑清晰,每完成一个小单元的学习,都会有一个总结性的知识点回顾,有助于巩固记忆。这种结构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日常参考非常方便。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高级诊断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如何利用示波器捕捉特定波形的异常,或者如何使用频谱分析仪来诊断射频(RF)接收模块的问题。这本书中关于示波器的使用描述,似乎更多集中在基础的电压和时间测量上,对更复杂的触发模式和信号分析应用着墨不多。它更侧重于利用常规工具(如万用表、烙铁)进行现场维修,这在资源有限的维修点或许非常实用,但对于追求极致信号质量和前沿故障排查方法的专业人士来说,可能需要搭配其他更专业的参考资料一同使用。它的价值在于“普及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白,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读起来很“接地气”,这对于自学入门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点。它似乎更注重“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是这样”。比如,讲解电源部分时,它会明确指出“检查C105电容,如果鼓包则更换”,这种实操性指导非常直接有效。我本来想找一些关于新型显示技术(如MicroLED或者量子点增强膜的物理结构分析)的最新进展,期待能看到一些对未来显示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或分析。遗憾的是,这本书的深度似乎停留在成熟稳定、易于维修的经典架构上,对于那些前沿的、尚未完全普及的新技术,介绍得比较简略,或者干脆没有涉及。它更像是一本帮助你把家里的旧电视修好的宝典,而不是指引你进入尖端显示技术实验室的地图。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详尽的目录吸引住了。目录里覆盖了从早期的CRT技术演变到现代平板显示技术的各个关键节点,这对于系统性学习电子设备发展史非常有价值。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色彩空间理论的那一章节,它似乎详细介绍了不同色彩标准(如Rec. 709到Rec. 2020)的数学模型和硬件实现差异。我期待能从中找到关于如何校准专业级监视器以达到影院标准的具体步骤,尤其是涉及到矩阵变换和查找表(LUT)应用的细节。然而,我翻阅后发现,书中更多的是关于故障点定位和替换元件的指导,比如如何用万用表测量某个晶体管的开路或短路状态,以及更换主板的通用流程。这种实用主义的倾向很明显,对于一个想进行高级定制或性能调优的发烧友来说,可能略显基础,更像是维修手册而不是深入的理论研究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印刷质量都达到了专业教材的标准,耐翻阅,不易磨损,这对于经常需要在工作台面上翻阅的维修人员来说非常贴心。我在寻找关于数字信号处理(DSP)如何处理运动补偿和降噪算法的具体实现细节,想了解厂商是如何平衡实时处理速度和图像质量的。这本书对DSP部分的讲解,似乎更聚焦于它在输入输出端的接口定义和时序关系,而不是其内部算法模块的工作原理。它详细说明了 HDMI 接口的引脚定义和 CEC 协议的基本握手流程,这对于解决连接兼容性问题大有裨益。然而,对于我个人关注的,例如运动估计(Motion Estimation)的复杂度优化或AI驱动的超分辨率算法在电视芯片上的硬件加速实现,书中信息量就显得不足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扎实的硬件基础和维修指南,但在深层次的数字算法和系统优化方面,它似乎有所保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