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EDA技術與VHDL(第2版)/高等學校電子科學與工程教材
定價:33.00元
售價:22.4元,便宜10.6元,摺扣67
作者:潘鬆,黃繼業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30214357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6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地介紹瞭基於EDA技術和VHDL硬件描述語言,將VHDL的基礎知識、編程技巧和實用方法與實際工程開發技術在先進的EDA設計平颱——Quartus Ⅱ上很好地結閤起來,使讀者能通過本書的學習迅速地瞭解並掌握EDA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工程開發實用技術,並為後續的深入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依據高校課堂教學和實驗操作的規律與要求,並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工程設計能力為目的,全書內容作瞭恰當的編排,共分6個部分:EAD技術的概率;FPGA/CPLD器件的結構原理;VHDL實用技術;QuartusⅡ及IP核的詳細使用方法;基於VHDL的16位CPU設計技術;基於MATLAB和DSP Builder平颱的詳細的EDA設計技術和大量實用係統設計標例。除個彆章節外,各章都安排瞭相應的習題和針對性強的實驗和設計示例,書中列舉的VHDL示例,都經編譯通過或經硬件測試。
本書主要麵嚮高等院校本、專科EDA技術和VHDL語言基礎課,推薦作為電子工程、通信、工業自動化、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對抗、儀器儀錶、數字信號或圖像處理等學科專業與相關的實驗指導課的授課教材或主要參考書,同時也可作為電子設計競賽、FPGA開發應用的自學參考書。
對於授課教師還能獲贈本書CAI教學課件與實驗指導課件。
目錄
章 概述
1.1 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及其發展
1.2 電子設計自動化應用對象
1.3 VHDL
1.4 EAD的優勢
1.5 麵嚮FPGA的開流程
1.6 Quartus Ⅱ概述
1.7 IP核
1.8 EAD技術的發展趨勢
第2章 PLD硬件特性與編程技術
2.1 PLD概述
2.2 低密度PLD可編程原理
2.3 CPLD的結構與可編程原理
2.4 FPGA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2.5 硬件測試技術
2.6 PFGA/CPLD産品概述
2.7 編程與配置
第3章 VHDL基礎
3.1 VHDL基本語未能
3.2 時序電路描述
3.3 全加器的VHDL的描述
3.4 計數器設計
3.5 一般計數器的VHDL設計方法
3.6 數據對象
3.7 IF語句概述
3.8 進程語句歸納
3.9 並行賦值語句概述
3.10 雙嚮和三態電路信號賦值
3.11 仿真延時
習題
第4章 Quartus Ⅱ使用方法
第5章 VHDL狀態機
第6章 16位CLSC CPU設計
第7章 VHDL語句
第8章 VHDL結構
第9章 DSP Builder設計初步
0章 DSP Builder設計深入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第五段評價: 作者在論述仿真和驗證方法時,明顯偏嚮於使用某種特定、且如今已不再流行的仿真工具集。每當書中介紹如何設置測試平颱(Testbench)時,其描述的激勵源生成和波形觀察接口都顯得異常繁瑣和過時,充滿瞭冗餘的命令行操作。與當前行業普遍采用的基於麵嚮對象的高級驗證方法(如UVM在軟件層麵測試環境中的應用趨勢)相比,這本書中介紹的驗證方法顯得單薄且缺乏模塊化思想。閱讀體驗如同在學習一門已經被淘汰的古老編程語言的語法,雖然能理解基本邏輯,但完全無法體會現代工程實踐中的效率和抽象層次的優勢。它給人一種強烈的錯覺:仿佛時間在本書的印刷那一刻就被凝固瞭,與飛速發展的電子工程世界脫節瞭。
評分第四段評價: 這本書的案例選取得非常保守且過時,完全沒有體現齣近十年電子設計領域的技術迭代。所展示的FPGA設計流程和IP核的集成方式,停留在上一個世代的工具鏈標準上,對於當前主流的Xilinx Vivado或Intel Quartus Prime的現代架構和高層次綜閤(HLS)方法論幾乎隻字未提。當我們實際進入實驗室環境,準備將書中學到的理論應用於最新的硬件平颱時,發現書中的許多寄存器配置和管綫設計思路已經不再是最高效的實現方式。這種滯後的知識傳授,使得我們不得不花費額外的精力去“翻譯”舊的範式,使其適應當前的工程實踐,這在追求效率的現代電子工程教育中是不可接受的。
評分第二段評價: 我花瞭大量時間試圖跟上作者在邏輯推導上的跳躍性思維,但不得不說,這種教學方式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一場摺磨。很多核心概念的引入過程缺乏必要的鋪墊和直觀的比喻,直接就拋齣瞭高度抽象的數學模型和復雜的硬件描述語言(HDL)語句塊。例如,在解釋鎖相環(PLL)的工作原理時,作者似乎默認讀者已經具備瞭深厚的模擬電路基礎,對反饋機製和誤差信號的理解如同喝水般自然。結果,我不得不頻繁地中止閱讀,轉嚮其他更基礎的在綫資源去填補知識空白,這完全違背瞭我購買一本係統教材的初衷。這種“高手帶徒弟”式的寫作風格,雖然可能讓資深工程師感到親切,但對於正處於學習麯綫爬坡階段的學生群體,無疑設置瞭過高的理解門檻,嚴重影響瞭知識的有效吸收。
評分第三段評價: 從內容的前後一緻性來看,這本書暴露齣瞭明顯的編校疏忽。我注意到在討論某特定組閤邏輯電路的優化技巧時,作者前後引用瞭兩個相互矛盾的約束條件,這直接導緻瞭後續幾頁推導齣的最終邏輯錶達式在功能上存在根本性的差異。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書後附帶的勘誤錶(如果存在的話,但這本書裏似乎並沒有一個完整的勘誤列錶)遠遠跟不上實際發現的錯誤數量。我甚至發現,某些關鍵的VHDL代碼示例中存在語法上的硬傷,這些錯誤即便通過簡單的仿真也無法通過。這種低級的錯誤在專業教材中是絕對不應該齣現的,它不僅浪費瞭我們寶貴的時間去調試和驗證這些明顯有問題的代碼,更重要的是,它嚴重削弱瞭讀者對整本書權威性和可靠性的信任感。
評分第一段評價: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是災難性的,銅版紙的質感也遠遠達不到預期,拿到手裏感覺像是廉價的印刷品。內頁的字跡模糊不清,特彆是那些復雜的電路圖和波形圖,細節幾乎無法辨認。我嘗試用放大鏡去觀察那些關鍵的信號時序,結果發現綫條已經齣現瞭斷續和重影,這對於需要精確對照參考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緻命的缺陷。更讓人抓狂的是,頁碼的標注邏輯混亂,有時會突然跳頁,或者前後章節的銜接生硬得像是被人粗暴地粘閤起來的。翻閱過程中,書頁還時不時地發齣令人不悅的紙張摩擦聲,完全破壞瞭閱讀的沉浸感。如果說這是針對“高等學校”的教材,其製作工藝標準實在令人費解,對於耗費大價錢購入的專業書籍而言,這樣的硬件體驗讓人極其失望,甚至讓人懷疑其內容質量是否能與之匹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