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商業銀行金融産品創新風險傳染與免疫研究
定價:35.00元
售價:23.8元,便宜11.2元,摺扣68
作者:姚良
齣版社:中國金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04960047
字數:
頁碼:21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金融創新中的風險傳染問題不容忽視,加強風險管理依然是金融創新的本質要求。商業銀行在推進金融産品創新的同時必須堅持科學的風險管理理念,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減少風險傳染可能引發的係統性風險,以保持金融創新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使其真正服務於實體經濟的發展。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一方麵,我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主要集中於存、貸、匯、結算等傳統業務領域,商業銀行的綜閤服務能力還比較低,還不能有效滿足社會和公眾的多樣化需求,商業銀行存在開展金融創新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麵,銀行市場中也存在為創新而創新,為獲取收益計成本,甚至忽略風險的現象,從而為金融創新的風險傳染留下瞭嚴重隱患。
姚良,管理學博士,具有豐富的金融行業經驗,熟悉中國金融監管政策和實踐。先後在國內證券公司和商業銀行擔任高管,並曾在中國銀監會掛職鍛煉,熟悉金融市場的運作:是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專傢組核心專傢,被中國銀行業協會聘為公司信貸、風險管理、個人理財的專傢;任上海青聯委員、上海金融青聯常委、上海浦東留學生金融分會榮譽會長。2008-2010年參與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傳導機製及控製研究”。
目前,國內外對金融創新的理論研究存在多種看法,但其基本理論可歸納為技術推進理論、財富增長理論、約束誘緻理論等,不同的理論對金融創新的動因進行瞭不同的分析(生柳榮,1998)。專門研究金融産品創新的研究成果雖多但不係統,研究結論多散見於研究金融創新的文獻之中。一般學者都認可這樣的結論:金融創新包括金融産品、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製度等方麵的創新。
金融産品創新的概念內涵存在兩個層麵的含義,宏觀層麵和微觀層麵,但作為微觀經濟主體的金融機構産品創新,在更大程度上應該采用微觀視角進行解釋。在微觀意義上,金融産品創新是金融機構以市場為導嚮、注重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而開發的滿足社會大眾需求的新的金融服務種類。但從宏觀上看,金融産品創新則是指一國或一地區引進新的金融産品或者創設適應本國(本地區)經濟需要的新的金融産品②。但是,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金融産品創新是一個復雜過程,是金融機構在當前國傢金融體製條件下,通過增加新的金融工具、改變金融服務模式、變更金融服務傳遞渠道、引進新的金融服務技術,等等,以獲取現有的金融産品、服務模式、技術手段、服務傳遞路徑等所無法取得的潛在利潤的過程。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大氣,深藍色的背景搭配燙金的書名,透著一股沉穩和專業。我是在一傢書店偶然翻到它的,當時就被書名中“風險傳染與免疫”這兩個詞吸引住瞭。我本身並非金融科班齣身,但對商業銀行運作以及它對整個金融市場可能産生的連鎖反應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常常在新聞中看到某些銀行齣現問題,隨後引發一連串的市場波動,總覺得背後有著復雜的機製在起作用。這本書,從書名來看,似乎就觸及瞭這一核心問題。我好奇它會如何剖析商業銀行在推齣新産品時,那些隱藏的、潛在的風險是如何像病毒一樣在金融體係內蔓延開來,又是什麼樣的“免疫係統”纔能抵禦這些衝擊。我希望這本書能用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即便對於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理解這些深奧的金融概念,例如,它是否會詳細解釋某些創新産品在設計之初就埋下瞭哪些“定時炸彈”,這些炸彈又是如何引爆,並在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之間傳播的。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通過真實的事件來佐證理論,讓風險傳染的過程更加具象化,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麵。
評分我是一名在商業銀行一綫工作的從業者,日常工作中接觸到的金融産品層齣不窮,更新迭代的速度之快常常讓我應接不暇。而每當監管機構發布新的風險提示,或者市場齣現某些異常波動時,我們都會下意識地去思考,這是否與某些新産品的推廣有關。這本書的齣現,恰好解決瞭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一個痛點:如何係統性地理解和應對金融産品創新帶來的風險。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闡述,更能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框架。比如,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一個完整的風險評估流程,從産品設計階段的風險識彆,到推廣過程中的風險監控,再到齣現風險後的應對和化解策略。我還特彆關注它在“免疫”方麵的探討,我想知道,除瞭傳統的風險控製手段,商業銀行在應對這些新興風險時,是否需要構建更具韌性的內部機製,例如,是否會探討一些更前沿的風險管理技術,或者組織架構上的調整,以增強金融體係的自我修復能力。書中是否有關於壓力測試、情景分析等工具在風險傳染場景下的應用指南,這將是我非常看重的部分。
評分讀瞭這本書的導讀部分,我感覺作者在學術研究上做瞭非常深入的探索。書名中的“傳染”和“免疫”兩個詞,讓我聯想到生物學領域的概念,這種跨學科的類比,或許能為理解復雜的金融風險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種跨學科的思路應用到商業銀行金融産品創新風險的研究中的。它是否會從傳染病的傳播模型中汲取靈感,來解釋風險因子如何在金融機構之間傳遞?又或者,它會藉鑒免疫係統的運作機製,來探討金融機構如何構建自身的“免疫屏障”,以抵禦外部的衝擊。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分析那些具體的金融産品創新案例,例如,某些新型的衍生品、資産證券化産品,或者互聯網金融産品,它們在推齣過程中都伴隨著獨特的風險,這些風險又可能以何種方式擴散。書中對於“免疫”的論述,我想也絕非僅僅是風控部門的職責,它可能涉及到整個銀行的戰略決策、公司治理,甚至是央行層麵的宏觀審慎管理。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政策製定和監管協調的建議,那將是對我更有價值的。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精準地捕捉到瞭當前金融領域的一個關鍵問題——風險的蔓延性。作為一名對金融市場運行機製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常常感到,現代金融體係雖然高效便捷,但也存在著脆弱性。一旦某個環節齣現問題,往往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這本書,從書名來看,應該是對這種現象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好奇,它會如何具體地描述“風險傳染”的過程。是會從宏觀的視角,分析哪些因素會觸發風險的擴散,例如市場情緒的波動、信息的不對稱,還是會從微觀的層麵,解讀不同金融機構之間復雜的關聯性,如交易對手風險、流動性風險的傳遞。另外,我對“免疫”的研究部分也充滿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解釋,商業銀行究竟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增強自身的“抵抗力”。這是否包括建立更完善的內部控製體係,優化資産負債管理,或者與其他金融機構建立更穩固的閤作關係?我更希望能看到書中提及一些關於金融科技在增強風險免疫能力方麵的作用,因為這似乎是未來金融發展的重要方嚮。
評分我是一名財經領域的自由撰稿人,經常需要為讀者解讀復雜的金融現象。這本書的題目——“商業銀行金融産品創新風險傳染與免疫研究”,恰好是我近期關注的一個重要議題。在實際采訪和寫作過程中,我發現很多時候,對於一些金融風險的根源和擴散機製,我隻能進行淺層次的描述,而無法深入到其內在的邏輯。這本書似乎正是為瞭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白。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提供清晰的理論框架,用嚴謹的邏輯來解釋金融産品創新如何在不經意間催生新的風險,以及這些風險又是如何跨越機構、市場甚至國界的。更重要的是,我關注書中對於“免疫”的探討。這部分內容,對於我理解金融體係的韌性至關重要。它是否會探討一些主動的風險管理策略,例如如何通過産品設計規避潛在的傳染風險,如何構建有效的風險隔離機製,或者如何通過閤作與信息共享來增強整個金融生態的免疫力。我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結論,為讀者提供更深刻的洞察,甚至為行業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