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学通电子电路

菜鸟学通电子电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余凯 等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电路
  • 电路基础
  • 入门
  • 菜鸟
  • DIY
  • 实战
  • 元器件
  • 学习
  • 教程
  • 新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21835
商品编码:2972963105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菜鸟学通电子电路

定价:45.00元

售价:31.5元,便宜13.5元,折扣70

作者:孙余凯 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1212218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充分考虑到入门菜鸟级读者的需求,将内容分为入门知识解读、菜鸟检测技术入门、菜鸟入门要诀等栏目,配以简洁易懂的文字,并采用卡通图加以修饰,使读者想读、爱读、容易读,一目了然,便于入门级读者快速理解和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应用与检测技术。

内容提要

本书从“菜鸟”的定位特色出发,采用卡通要诀助学的方式,从的基本知识入手,在介绍了电子电路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检测技能的基础上,再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常用电子电路。每一章包括基本知识入门、基本应用技能入门、实际应用技能解读,内容简明、通俗易懂,能引导初学者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在操作中消化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其目的就是要引导读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会应用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为初学者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子电路应用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

'章 菜鸟学通电子电路常用元器件入门 (1)

1.1 菜鸟学通常用表面安装电阻器、电容器与电感器的识别方法入门 (1)

1.1.1 表面安装电阻器的识别方法解读 (1)

1.1.2 表面安装电容器的识别方法解读 (2)

1.1.3 表面安装电感器的识别方法解读 (5)

1.2 菜鸟学通常见表面安装二极管基本技能入门 (5)

1.2.1 表面安装圆柱形二极管的基本特点解读 (6)

1.2.2 表面安装片状二极管的识别方法解读 (6)

1.2.3 常用表面安装二极管的识别方法解读 (6)

1.3 菜鸟学通表面安装三极管基本技能入门 (7)

1.3.1 常用表面安装三极管的基本特点解读 (7)

1.3.2 常用表面安装三极管的常见封装方式解读 (7)

1.3.3 常见表面安装三极管的识别方法解读 (8)

1.3.4 表面安装三极管使用时通常应注意的问题解读 (8)

1.4 菜鸟学通常用表面安装集成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8)

1.4.1 常见SOP、SOJ小外形封装表面安装集成电路基本特点解读 (8)

1.4.2 常见QFP方形扁平封装表面安装集成电路基本特点解读 (8)

1.4.3 常见PLCC塑封有引线芯片载体表面安装集成电路基本特点解读 (9)

1.4.4 常见COB板载芯片表面安装集成电路基本特点解读 (9)

1.4.5 常用表面集成电路的识别方法解读 (9)

1.5 菜鸟学通表面安装常见片状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入门 (10)

1.5.1 常用表面安装片状电阻器的检测方法解读 (10)

1.5.2 常用表面安装片状电容器的检测方法解读 (11)

1.5.3 常用表面安装片状二极管的检测方法解读 (11)

1.5.4 常用表面安装片状三极管的检测方法解读 (11)

1.6 菜鸟学通常用半导体二极管基本技能入门 (12)

1.6.1 常用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类型解读 (13)

1.6.2 半导体、晶体与PN结的基本特性解读 (13)

1.6.3 常用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结构特点解读 (15)

1.6.4 常用半导体二极管电路符号的识别方法解读 (16)

1.7 菜鸟学通常用普通整流二极管的基本技能入门 (16)

1.7.1 常用普通整流二极管的封装方式解读 (17)

1.7.2 常用整流桥堆内部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解读 (17)

1.8 菜鸟学通普通二极管的检测方法入门 (17)

1.8.1 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二极管正负极的方法解读 (17)

1.8.2 用指针式万用表区分二极管是硅管还是锗管的方法解读 (18)

1.8.3 用指针式万用表区分二极管是高频管还是低频管的方法解读 (18)

1.8.4 采用兆欧表检测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耐压值)的方法解读 (18)

1.8.5 采用数字式万用表判断二极管好坏的方法解读 (19)

1.8.6 采用示波器测量二极管反向漏电流的方法解读 (19)

1.9 菜鸟学通桥式整流器的检测方法入门 (20)

1.9.1 采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桥式整流器极性的方法解读 (20)

1.9.2 采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桥式整流器好坏的方法解读 (20)

1.10 菜鸟学通检波二极管的作用与电路图形符号识别方法入门 (21)

1.10.1 检波二极管的主要作用解读 (21)

1.10.2 检波二极管的电路图形符号识别方法解读 (21)

1.11 菜鸟学通检波二极管典型应用方法入门 (21)

1.11.1 检波二极管构成的调幅收音典型应用电路解读 (21)

1.11.2 检波二极管构成的限幅保护工作方式典型应用电路解读 (22)

1.12 菜鸟学通稳压二极管结构、类型、封装方式与特性参数入门 (23)

1.12.1 稳压二极管的基本结构解读 (23)

1.12.2 稳压二极管的基本类型解读 (23)

1.12.3 稳压二极管的常见封装方式解读 (24)

1.12.4 稳压二极管的基本伏安特性与电路图形符号识别方法解读 (24)

1.12.5 稳压二极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解读 (25)

1.13 菜鸟学通稳压二极管的检测方法入门 (25)

1.13.1 采用指针式万用表区分是否为稳压二极管的方法解读 (25)

1.13.2 采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稳压二极管正、负电极的方法解读 (26)

1.13.3 采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稳压二极管稳压值的方法解读 (26)

1.13.4 采用指针式万用表加压的方法检测稳压二极管稳压特性的方法解读 (26)

1.14 菜鸟学通半导体三极管基本类型、结构与电路图形符号识别方法入门 (27)

1.14.1 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本类型解读 (27)

1.14.2 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解读 (28)

1.14.3 半导体三极管的电路图形符号识别方法解读 (29)

1.15 菜鸟学通三极管的基本工作条件与连接方式入门 (30)

1.15.1 三极管的基本工作条件解读 (30)

1.15.2 三极管在电路中的三种基本连接方式解读 (30)

1.16 菜鸟学通半导体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及其工作原理入门 (32)

1.16.1 半导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解读 (32)

1.16.2 半导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解读 (32)

1.16.3 半导体三极管三种工作状态的特点解读 (33)

1.16.4 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解读 (34)

1.16.5 半导体三极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解读 (35)

1.17 菜鸟学通使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三极管的方法入门 (35)

1.17.1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三极管材料类型的方法解读 (35)

1.17.2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三极管是低频管还是高频管的方法解读 (36)

1.17.3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三极管三个电极的方法解读 (36)

1.17.4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三极管性能的方法解读 (36)

1.17.5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三极管是PNP型还是NPN型管的方法解读 (37)

1.18 菜鸟学通场效应晶体管外形与基本类型入门 (38)

1.18.1 场效应晶体管三个电极的名称及其外形解读 (38)

1.18.2 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类型解读 (38)

1.19 菜鸟学通结型场效应管结构、原理与电路图形符号识别入门 (39)

1.19.1 结型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与电路图形符号识别方法解读 (39)

1.19.2 结型场效应管各极电压极性要求解读 (40)

1.20 菜鸟学通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类型、结构、原理与电路图形符号识别方法入门 (40)

1.20.1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与电路图形符号识别方法解读 (41)

1.20.2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解读 (41)

1.20.3 N沟道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解读 (42)

1.20.4 N沟道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解读 (42)

1.20.5 P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与电路图形符号识别方法解读 (43)

1.20.6 双栅极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与电路图形符号识别方法解读 (43)

1.21 菜鸟学通VMOS场效应管基本结构、电路图形符号与参数入门 (43)

1.21.1 VMOS场效应管的结构和电路图形符号识别方法解读 (44)

1.21.2 VMOS场效应管的基本特点解读 (44)

1.21.3 场效应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解读 (44)

1.22 菜鸟学通使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场效应管的方法入门 (46)

1.22.1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结型场效应管引脚的方法解读 (46)

1.22.2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结型场效应管好坏的方法解读 (47)

1.22.3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结型场效应管放大能力的方法解读 (47)

1.22.4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是结型还是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方法解读 (47)

1.22.5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判别双栅场效应管引脚的方法解读 (48)

1.22.6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双栅场效应管好坏的方法解读 (48)

1.22.7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双栅场效应管放大能力的方法解读 (48)

1.22.8 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MOS场效应管沟道及导电类型的方法解读 (48)

1.23 菜鸟学通常用集成电路基本类型、引脚排列方式识别方法与主要参数入门 (50)

1.23.1 常用集成电路的基本类型解读 (50)

1.23.2 常用集成电路引脚排列方式识别方法解读 (51)

1.23.3 常用集成电路主要参数解读 (51)

1.24 菜鸟学通常用集成电路的检测方法入门 (52)

1.24.1 测电压判断集成电路好坏的方法解读 (52)

1.24.2 采用指针式万用表测电阻判断集成电路好坏的方法解读 (52)

1.24.3 采用指针式万用表测电流判断集成电路好坏的方法解读 (53)

第2章 菜鸟学通晶体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技能入门 (54)

2.1 菜鸟学通组成晶体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基本原则入门 (54)

2.1.1 晶体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发射结应正偏,集电结应反偏 (54)

2.1.2 保证晶体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中的信号要畅通 (54)

2.1.3 晶体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中的静态工作点设置要合理 (54)

2.2 菜鸟学通晶体三极管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入门 (55)

2.2.1 晶体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解读 (55)

2.2.2 分压偏置式晶体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解读 (56)

2.3 菜鸟学通晶体三极管共集电极基本放大电路解读 (57)

2.3.1 晶体三极管共集电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解读 (57)

2.3.2 晶体三极管共集电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基本特点解读 (57)

2.4 菜鸟学通晶体三极管共基极基本放大电路入门 (57)

2.4.1 晶体三极管共基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解读 (58)

2.4.2 晶体三极管共基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特点解读 (58)

2.5 菜鸟学通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入门 (58)

2.5.1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直流和交流通路及其简化方法解读 (58)

2.5.2 晶体管基本放大器的近似计算方法解读 (59)

2.5.3 晶体管基本放大器图解分析法解读 (63)

2.5.4 基本放大器的近似估算与图解法的举例解读 (69)

2.5.5 晶体管基本放大器等效电路分析法解读 (70)

2.6 菜鸟学通晶体三极管不同偏置放大器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73)

2.6.1 利用输出电压稳定工作点方式的典型应用电路的特点与原理解读 (73)

2.6.2 利用分压式稳定工作点方式的典型应用电路的特点与原理解读 (74)

2.6.3 利用二极管温度补偿稳定工作点方式的典型应用电路的特点与原理解读 (76)

第3章 菜鸟学通场效应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技能入门 (77)

3.1 菜鸟学通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基本特点入门 (77)

3.1.1 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工作特点的解读 (78)

3.1.2 在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中场效应管栅极几乎不取电流特点的解读 (78)

3.1.3 场效应管工作在漏极特性曲线水平部分的解读 (78)

3.2 菜鸟学通场效应管基本直流偏置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78)

3.2.1 场效应管自给偏压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78)

3.2.2 场效应管分压式偏置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79)

3.3 菜鸟学通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分析方法入门 (80)

3.3.1 场效应管基本特性曲线的解读 (80)

3.3.2 图解法分析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方法的解读 (82)

3.3.3 计算法分析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方法的解读 (83)

3.3.4 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确定方法举例解读 (83)

3.4 菜鸟学通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入门 (83)

3.4.1 场效应管共源极组态放大电路动态分析方法的解读 (84)

3.4.2 场效应管共漏极组态放大电路动态分析方法的解读 (85)

3.4.3 场效应管共栅极组态放大电路动态分析方法的解读 (86)

3.5 菜鸟学通场效应管典型应用技能入门 (87)

3.5.1 场效应管分压式偏置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87)

3.5.2 场效应管构成的调谐功率放大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88)

3.5.3 场效应管构成的RF探头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88)

第4章 菜鸟学通晶体管多级放大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90)

4.1 菜鸟学通晶体管多级基本放大电路组成方框图入门 (90)

4.2 菜鸟学通阻容耦合多级基本放大电路技能入门 (90)

4.2.1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组成特点的解读 (90)

4.2.2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常见参数的计算方法解读 (91)

4.2.3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常见参数的计算举例解读 (92)

4.3 菜鸟学通变压器耦合多级基本放大电路技能入门 (93)

4.3.1 变压器耦合多级基本放大电路组成特点的解读 (93)

4.3.2 变压器耦合多级基本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解读 (93)

4.4 菜鸟学通直接耦合多级基本放大电路技能入门 (94)

4.4.1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几种常见形式的解读 (94)

4.4.2 分析和设计直耦放大单元电路应注意问题的解读 (95)

4.5 菜鸟学通场效应管多级基本放大电路技能入门 (96)

4.5.1 结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多级前置放大电路的解读 (97)

4.5.2 常见MOS场效应管组成的多级前置放大电路的解读 (97)

4.5.3 场效应管组成的具有自动增益控制功能的放大电路的解读 (98)

4.5.4 场效应管组成的具有阻抗变换功能的多级放大电路的解读 (98)

4.5.5 场效应管组成的具有提高输入阻抗的仪表前置多级放大电路的解读 (99)

第5章 菜鸟学通反馈放大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01)

5.1 菜鸟学通负反馈的基本组成与类型入门 (101)

5.1.1 反馈基本概念的解读 (101)

5.1.2 负反馈放大电路基本组成方框图的解读 (101)

5.1.3 负反馈放大电路基本类型的解读 (102)

5.2 菜鸟学通各种电子电路中反馈方式的判别方法入门 (103)

5.2.1 电子电路中有无反馈的判别方法的解读 (104)

5.2.2 直流反馈或交流反馈判别方法的解读 (104)

5.2.3 正反馈或负反馈判别方法的解读 (105)

5.2.4 串联反馈或并联反馈判别方法的解读 (106)

5.2.5 电压反馈或电流反馈判别方法的解读 (107)

5.3 菜鸟学通典型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入门 (108)

5.3.1 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08)

5.3.2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09)

5.3.3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10)

5.3.4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11)

5.3.5 判断反馈类型和性质举例解读 (112)

5.4 菜鸟学通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近似估算方法入门 (113)

5.4.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解读 (114)

5.4.2 负反馈放大电路输入电阻的计算方法解读 (114)

5.4.3 负反馈放大电路输出电阻的计算方法解读 (114)

5.5 菜鸟学通四级反馈放大电路构成的助听器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115)

5.5.1 四级反馈放大电路构成的助听器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115)

5.5.2 四级反馈放大电路构成的助听器电路工作原理的解读 (115)

5.6 菜鸟学通多级反馈放大器构成的对讲机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115)

5.6.1 多级反馈放大器构成的对讲机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116)

5.6.2 多级反馈放大器构成的对讲机典型应用电路工作原理的解读 (117)

第6章 菜鸟学通晶体三极管差分放大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19)

6.1 菜鸟学通典型差分放大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19)

6.1.1 基本差分放大电路差模输入及其放大倍数的解读 (120)

6.1.2 基本差分放大电路共模输入及其放大倍数的解读 (120)

6.1.3 基本差分放大电路比较输入、比较输出信号电压的解读 (120)

6.1.4 差分放大电路基本特性归纳总结的解读 (121)

6.2 菜鸟学通典型的对称式差分放大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21)

6.2.1 典型的对称式差分放大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121)

6.2.2 典型的对称式差分放大电路基本工作特点的解读 (122)

6.3 菜鸟学通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23)

6.3.1 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123)

6.3.2 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工作原理的解读 (123)

6.3.3 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典型应用电路温度补偿措施的解读 (124)

6.4 菜鸟学通具有共模负反馈的两级差分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25)

6.4.1 具有共模负反馈的两级差分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125)

6.4.2 具有共模负反馈的两级差分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工作原理的解读 (125)

6.5 菜鸟学通差分放大电路的几种典型连接方法基本技能入门 (126)

6.5.1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方式差分放大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26)

6.5.2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方式差分放大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26)

6.5.3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方式差分放大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26)

6.5.4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方式差分放大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27)

6.6 差分放大器在温度控制电路中的典型应用与识图入门 (128)

6.6.1 差分放大器构成可自动转换电源的温度控制稳压电源电路的解读 (129)

6.6.2 差分放大器构成可自动转换电源的温度控制电路中温度控制方式的解读 (129)

6.6.3 差分放大器构成可自动转换电源的温度控制电路中工作状态显示与其他电路的解读 (129)

第7章 菜鸟学通晶体管电子开关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31)

7.1 菜鸟学通分立元器件电子开关电路的基础知识入门 (131)

7.1.1 分立元器件电子开关的两个可区分工作状态的解读 (131)

7.1.2 分立元器件电子开关的外控端与开关时间的解读 (131)

7.1.3 分立元器件电子开关输入与输出端数量的解读 (131)

7.1.4 分立元器件电子开关的理想特性的解读 (132)

7.2 菜鸟学通半导体二极管开关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32)

7.2.1 半导体二极管开关特性的解读 (132)

7.2.2 开关二极管构成的电压-频率变换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32)

7.2.3 开关二极管构成的稳压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33)

7.3 菜鸟学通晶体三极管开关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34)

7.3.1 单晶体三极管基本电子开关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34)

7.3.2 具有基极下偏置电阻的晶体三极管电子开关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36)

7.3.3 两级共发射极开关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36)

7.3.4 晶体管开关驱动发光二极管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36)

7.3.5 晶体管开关构成的电源自动切断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37)

7.4 菜鸟学通场效应晶体管开关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38)

7.4.1 单场效应晶体管开关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38)

7.4.2 双场效应晶体管开关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39)

7.4.3 场效应晶体管开关构成的汽车内照明灯延时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39)

7.4.4 场效应晶体管开关构成的交流稳压典型电路的解读 (140)

7.4.5 场效应晶体管开关构成的110/220V电压自动切换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41)

7.5 菜鸟学通闸流晶体管开关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42)

7.5.1 闸流晶体管构成的交流可控开关典型应用方式的解读 (142)

7.5.2 闸流晶体管构成的直流可控开关典型应用方式的解读 (143)

7.5.3 晶闸管开关构成的防盗报警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44)

7.6 菜鸟学通光电开关电路的基本技能入门 (146)

7.6.1 光电二极管电路图形符号的识别方法、基本结构与原理的解读 (146)

7.6.2 光敏二极管构成的光开关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47)

7.6.3 光敏三极管开关构成的灯光亮度自动转换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48)

7.7 菜鸟学通光电耦合器开关典型应用电路的基本技能入门 (149)

7.7.1 常开型光电耦合器电子开关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49)

7.7.2 常闭型光电耦合器电子开关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49)

7.7.3 光电耦合器开关式施密特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50)

7.7.4 光电耦合器开关构成的金属接近开关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50)

7.7.5 光电耦合器开关构成的人体接近开关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51)

第8章 菜鸟学通电子信号产生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53)

8.1 菜鸟学通电子电路常用信号类型、获取方法入门 (153)

8.1.1 电子电路中常用信号基本类型的解读 (153)

8.1.2 电子电路中常用信号获取方法的解读 (154)

8.2 正弦振荡器的基本组成、类型和能否振荡的判断方法入门 (154)

8.2.1 振荡器的基本组成方框图及其类型的解读 (154)

8.2.2 实际的正弦振荡器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155)

8.2.3 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及其能否振荡的判断方法的解读 (156)

8.2.4 正弦波振荡电路选频网络常用元件的解读 (157)

8.3 菜鸟学通RC振荡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57)

8.3.1 RC移相振荡电路基本原理与特点的解读 (157)

8.3.2 文氏电桥RC电桥振荡电路基本组成与特点的解读 (158)

8.4 菜鸟学通LC振荡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59)

8.4.1 变压器反馈LC振荡电路基本组成与特点的解读 (159)

8.4.2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基本组成与特点的解读 (161)

8.4.3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基本组成与特点的解读 (161)

8.4.4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基本组成与特点的解读 (162)

8.5 菜鸟学通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63)

8.5.1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基本类型的解读 (163)

8.5.2 并联型晶体振荡电路基本组成与特点的解读 (163)

8.5.3 串联型晶体振荡电路基本组成与特点的解读 (163)

8.6 菜鸟学通RC振荡器组成的光泡闪烁电路解读入门 (164)

8.6.1 RC振荡器组成的光泡闪烁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164)

8.6.2 RC振荡器组成的光泡闪烁电路基本工作原理的解读 (165)

第9章 菜鸟学通功率放大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66)

9.1 菜鸟学通功率典型放大电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入门 (166)

9.1.1 甲类单管功率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及其主要特点的解读 (166)

9.1.2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及其主要特点的解读 (167)

9.1.3 甲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及其主要特点的解读 (168)

9.2 菜鸟学通OTL功率放大电路典型应用电路及其主要特点入门 (168)

9.2.1 有输入变压器的OTL功率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及其主要特点的解读 (168)

9.2.2 互补对称式推挽OTL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及其主要特点的解读 (169)

9.2.3 复合互补对称式推挽OTL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及其主要特点的解读 (170)

9.2.4 OTL放大电路的互补复合管典型连接方式及其主要特点的解读 (172)

9.2.5 集成块OTL功率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及其主要特点的解读 (173)

9.3 菜鸟学通OCL功率放大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75)

9.3.1 OCL功率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及其主要特点的解读 (175)

9.3.2 分立元器件OCL功率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及其主要特点的解读 (176)

9.3.3 集成块OCL功率放大典型应用电路及其主要特点的解读 (178)

9.4 菜鸟学通BTL功率放大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79)

9.4.1 BTL功率放大电路组成方框图及其基本原理的解读 (179)

9.4.2 BTL功率放大倒相级电路的基本类型与特点的解读 (180)

9.4.3 集成块BTL功率放大电路基本类型与工作原理的解读 (181)

9.5 菜鸟学通功率放大器构成的耳聋助听器典型应用电路解读入门 (183)

9.5.1 功率放大器构成的耳聋助听器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183)

9.5.2 功率放大器构成的耳聋助听器典型应用电路工作原理的解读 (184)

0章 菜鸟学通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185)

10.1 菜鸟学通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类型、结构、电路图形符号与基本特性入门 (185)

10.1.1 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类型的解读 (185)

10.1.2 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结构的解读 (185)

10.1.3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符号识别方法的解读 (187)

10.1.4 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特性的解读 (187)

10.2 菜鸟学通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入门 (188)

10.2.1 集成运算放大器开环特性参数的解读 (188)

10.2.2 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入失调特性的解读 (188)

10.2.3 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出特性的解读 (190)

10.2.4 集成运算放大器共模特性的解读 (190)

10.2.5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源特性的解读 (192)

10.3 菜鸟学通理想运算放大器基本技能入门 (192)

10.3.1 理想运算放大器基本特点的解读 (192)

10.3.2 实际运算放大器基本特点的解读 (193)

10.3.3 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际电路两个重要结论的解读 (193)

10.3.4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的组态类型的解读 (194)

10.4 菜鸟学通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组态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194)

10.4.1 运算放大器基本反相放大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94)

10.4.2 运算放大器基本反相加法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94)

10.4.3 运算放大器基本反相比例放大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95)

10.4.4 运算放大器基本反相交流放大适用电路图的解读 (196)

10.5 菜鸟学通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组态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196)

10.5.1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同相放大器典型应用电路解读 (197)

10.5.2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同相比例放大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97)

10.5.3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电压跟随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198)

10.5.4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同相加法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00)

10.5.5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同相交流放大器实际应用电路的解读 (200)

10.6 菜鸟学通运算放大器差分输入组态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201)

10.6.1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差分比例放大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01)

10.6.2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减法运算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02)

10.6.3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电压比较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04)

10.7 菜鸟学通运算放大器的振荡工作方式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204)

10.7.1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文氏桥式振荡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05)

10.7.2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RC相移式正弦波振荡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05)

10.8 菜鸟学通运算放大器滤波工作方式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206)

10.8.1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低通滤波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06)

10.8.2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高通滤波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07)

10.8.3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带通滤波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08)

10.9 菜鸟学通运算放大器电路电流-电压变换工作方式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209)

10.9.1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电流-电压变换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09)

10.9.2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基本电压-电流变换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09)

10.10 菜鸟学通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际应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入门 (210)

10.10.1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源反接保护方法的解读 (210)

10.10.2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源过压保护方法的解读 (211)

10.10.3 集成运算放大器信号输入端保护方法的解读 (212)

10.10.4 集成运算放大器信号输出端保护方法的解读 (212)

10.10.5 提高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输入电阻方法的解读 (214)

10.10.6 提高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带负载能力方法的解读 (214)

10.11 菜鸟学通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过压、压保护电路入门 (216)

10.11.1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过压、压保护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216)

10.11.2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过压、压保护电路基本原理的解读 (217)

10.12 菜鸟学通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多状态逻辑状态测试显示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218)

10.12.1 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多状态逻辑状态测试显示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218)

10.12.2 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多状态逻辑状态测试显示典型应用电路基本原理的解读 (219)

1章 菜鸟学通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220)

11.1 菜鸟学通常用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类型与组成入门 (220)

11.1.1 常用线性稳压电源基本类型的解读 (220)

11.1.2 常用开关稳压电源基本类型的解读 (221)

11.2 菜鸟学通常用稳压电源的基本组成与特点入门 (222)

11.2.1 常用线性稳压电源基本组成与特点的解读 (222)

11.2.2 常用开关稳压电源基本组成与特点的解读 (223)

11.3 菜鸟学通常用线性稳压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入门 (225)

11.3.1 线性稳压电源稳压控制过程的解读 (225)

11.3.2 线性稳压电源保护控制方法的解读 (225)

11.4 菜鸟学通常用开关稳压电源基本工作原理入门 (226)

11.4.1 串联开关稳压电源基本工作原理的解读 (226)

11.4.2 并联开关稳压电源基本工作原理的解读 (227)

11.4.3 脉冲变压器耦合开关稳压电源基本工作原理的解读 (228)

11.5 菜鸟学通常用整流电路基本应用技能入门 (230)

11.5.1 常用半波整流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与原理的解读 (230)

11.5.2 常用全波整流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与原理的解读 (231)

11.5.3 常用桥式整流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与原理的解读 (231)

11.5.4 常用倍压整流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与原理的解读 (231)

11.6 菜鸟学通常用滤波典型应用电路特点入门 (232)

11.6.1 电源电路中滤波电路常用基本元件的解读 (232)

11.6.2 电源常用电容滤波方式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32)

11.6.3 电源常用电感滤波方式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32)

11.6.4 电源常用电感电容滤波方式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33)

11.6.5 电源常用型LC滤波方式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33)

11.6.6 电源常用型RC滤波方式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33)

11.6.7 电源常用有源滤波方式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34)

11.7 菜鸟学通分立元器件基本线性稳压电源电路组成特点与原理入门 (234)

11.7.1 分立元器件常用线性稳压电源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234)

11.7.2 分立元器件常用线性稳压电源电路稳压工作过程的解读 (235)

11.8 菜鸟学通线性三端固定稳压集成块常用稳压电源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235)

11.8.1 常用三端固定正电压输出集成稳压器的基本特点 (235)

11.8.2 常用三端固定正电压输出稳压器基本种类的解读 (236)

11.8.3 常用三端固定正电压输出集成稳压器封装方式与引脚功能识别方法的解读 (236)

11.8.4 三端固定负电压输出集成稳压器封装方式与引脚功能识别方法的解读 (237)

11.8.5 常用三端固定正电压输出稳压集成块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37)

11.8.6 常用三端固定负电压输出稳压集成块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38)

11.9 菜鸟学通常用线性三端可调稳压集成块稳压电源电路基本技能入门 (238)

11.9.1 常用三端可调输出电压直流稳压器引脚功能及特点的解读 (239)

11.9.2 常用三端可调稳压集成块典型应用电路的解读 (239)

11.10 菜鸟学通分立元器件基本开关稳压电源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239)

11.10.1 分立元器件开关稳压电源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240)

11.10.2 分立元器件开关稳压电源典型应用电路基本工作原理的解读 (240)

11.11 菜鸟学通集成电路基本开关稳压电源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241)

11.11.1 集成电路基本开关稳压电源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241)

11.11.2 集成电路基本开关稳压电源典型应用电路基本工作原理的解读 (242)

11.12 菜鸟学通稳压集成电路构成的实际多路电压输出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243)

11.12.1 稳压集成电路构成的实际多路电压输出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244)

11.12.2 稳压集成电路构成的实际多路电压输出典型应用电路基本工作原理的解读 (244)

11.13 菜鸟学通稳压集成块构成的开关/线性两用稳压电源典型应用电路入门 (244)

11.13.1 稳压集成电路构成的开关/线性两用稳压电源典型应用电路基本组成的解读 (244)

11.13.2 稳压集成电路构成的开关/线性两用稳压电源典型应用电路基本工作原理的解读 (245)

参考文献 (246)
'

作者介绍

孙余凯:高工,已退休。我社作者,原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已出版图书34余种,所著书籍多次进入电工电子排行榜前列。出书方向:电工电子。

文摘






《电工基础:从入门到精通》 书籍简介 在这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电与电子技术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的每一次触控,到家中赖以运转的电器设备,再到驱动现代工业的复杂系统,无一不闪耀着电与电子技术的智慧光芒。然而,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这个领域往往被视为神秘而难以逾越的知识堡垒。高深的理论、复杂的公式、抽象的概念,常常让人望而却步。《电工基础:从入门到精通》正是为了打破这层壁垒而诞生的。本书旨在为那些对电学和电子技术充满好奇,渴望掌握其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读者,提供一条清晰、系统且充满乐趣的学习路径。 本书并非一本深奥的学术专著,也不是一本堆砌着海量数据的技术手册。相反,它是一本精心设计的入门教程,力求用最简洁、最直观的方式,将电学和电子学的核心概念和实用技巧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深知,学习的起点往往决定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本书从最基本、最易于理解的电学概念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认识电的本质,理解电路的构成,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 内容亮点与特色 1. 根植于生活,生动形象的讲解: 我们坚信,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则离不开对知识的直观感知。《电工基础:从入门到精通》摒弃了枯燥乏味的理论陈述,而是大量借鉴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的电学概念具象化。例如,在讲解电流时,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电荷定向移动”的定义上,而是会将其比喻为水流在水管中的流动,从源头(电源)、管道(导线)、阻碍(电阻)到流量(电流),让读者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找到共鸣,轻松理解概念。在介绍电路的构成时,我们会以家中的灯泡和开关为例,分析它们如何构成一个简单的闭合回路,以及断开回路时电流停止流动的现象。这种“贴近生活,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初学者的学习门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系统性与连贯性,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电学和电子学的知识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电工基础:从入门到精通》在内容编排上,严格遵循了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确保每一章节的学习都能为下一章节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电荷、电压、电流、电阻等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定律,再到直流电路、交流电的基础知识。随后,本书将重点介绍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特性及工作原理,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读者学习一些基础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构成,例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逻辑门电路等。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严谨有序,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构建起一个清晰、完整的电学和电子学知识体系,避免“零散化”学习带来的困惑。 3. 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电学和电子学最终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电工基础:从入门到精通》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全书的编写过程中,始终贯穿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每一章节的学习完成后,都会配有相应的实验项目或实践案例。这些实验项目精心设计,难度适中,所需器材也尽可能地贴近实际,便于读者自行搭建和操作。例如,在学习了欧姆定律后,我们会引导读者搭建一个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用万用表测量电压和电流,亲身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在学习二极管和三极管时,我们会指导读者搭建简单的整流电路或放大电路,观察电路的实际工作状态。本书的实验部分,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更是培养读者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绝佳途径。我们相信,只有通过亲手操作,才能真正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电子电路的原理往往比较抽象,纯文字的描述容易让读者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电工基础:从入门到精通》高度重视图示化教学,全书配有大量的精美插图、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图以及操作步骤图。这些图示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电路的连接方式、元器件的外形特征,还能清晰地描绘出电流的流动方向、电位的变化过程等抽象概念。文字讲解与图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克服理解上的障碍,快速掌握核心知识点。我们相信,一图胜千言,精良的图示是帮助读者高效学习的得力助手。 5. 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贴近读者需求: 我们力求使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电学原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使在引入必要的专业术语时,也会通过清晰的定义和生动的类比来加以解释,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亲切自然,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面对面的指导读者学习。我们会主动设想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并在讲解中提前进行预判和解答。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语言风格,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学习的心理压力,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愉快和高效。 6. 实用技术与安全知识并重: 电学知识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电工基础:从入门到精通》在传授实用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安全用电知识的普及。在涉及高压电路、大功率设备或可能存在触电风险的操作时,本书都会详细阐述相应的安全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例如,在讲解家庭电路时,会重点强调漏电保护器、断路器的作用以及正确接线的方法。在讲解使用焊接工具时,会提醒读者注意防火和防烫伤。本书旨在培养读者不仅掌握“怎么做”,更要懂得“如何安全地做”,为读者构建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适读人群 电学和电子学初学者: 对电学和电子技术感兴趣,但缺乏基础知识的学生、业余爱好者。 需要了解基本电工知识的跨专业人士: 如机械工程师、建筑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等,需要了解电路基础知识以进行跨领域合作或理解相关技术。 希望自我提升和掌握新技能的个人: 渴望通过学习电工知识,为日常生活或工作带来便利,或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DIY爱好者: 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小电器、修理家电,但需要系统性电工基础知识来指导实践。 本书的目标 《电工基础:从入门到精通》的终极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电学和电子学基础,培养初步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并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 理解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等基本物理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 能够分析简单的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并进行必要的计算。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应用: 了解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在电路中的作用。 掌握基础的电路设计和搭建技能: 能够根据需求设计简单的电路,并动手搭建和调试。 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掌握基本的用电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激发对电学和电子技术的进一步探索兴趣: 为读者未来深入学习更复杂的电学和电子学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相信,《电工基础:从入门到精通》将是您开启电学与电子技术探索之旅的理想起点。让我们一起,揭开电的神秘面纱,点亮智慧的科技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毕竟“菜鸟学通”这种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入门级”的味道,我一个已经摸爬滚打了几年电子工程的“老鸟”,实在不确定它能给我带来什么新鲜感。打开封面,嚯,内容排版还挺清爽,没有那种传统教材的死板和沉闷。我随手翻了几个章节,比如关于信号完整性那一块的论述,讲得倒是挺直观的。它没有堆砌太多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来剖析问题,比如高速PCB设计中如何避免反射和串扰,作者用了好几个具体的板级设计图例来解释“阻抗匹配”这个听起来高深莫测的概念。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它对地线设计的讲解,用了一个“河流模型”,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电流的回流路径问题,这比我以前看的教科书里那种抽象的理论描述要生动得多。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做样机调试的人来说,这种注重实践的应用型知识点非常管用。而且,书中对一些常用元器件的选型误区也进行了深入探讨,比如MOSFET选型时静态功耗和开关速度之间的权衡,讲得非常到位,避免了不少我在项目初期踩过的坑。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手把手的带你过一遍实际工程中的常见陷阱,而不是纯粹的理论堆砌。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视觉学习者,传统的文字教材对我来说简直是折磨。这本书的图文搭配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我以前学习示波器使用技巧时,总是搞不清楚探头的衰减比对实际波形测量的影响,总觉得很玄乎。这本书里,它直接给出了不同衰减档位下,示波器内部的输入阻抗变化图,然后用几张仿真截图展示了探头补偿不当导致的波形畸变(过冲和欠阻尼),配上的文字解释极其精炼。更赞的是,它在讲解开关电源拓扑,比如Buck和Boost变换器时,不是用那种密密麻麻的电压电流波形图来让你头疼,而是用了一个“能量存储与释放”的动态过程图解,清晰地展示了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的变化趋势。这种对抽象概念的图形化处理能力,让原本枯燥的电路分析过程变得像看漫画一样轻松,我甚至在通勤的地铁上都能快速理解那些复杂的工作模式切换。对于需要快速掌握工程直觉的新手来说,这种可视化教学法简直是福音。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对电磁兼容性(EMC)这块内容抱有期待,因为我们产品在做认证时总是被EMC问题卡住。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EMI/EMC的基本概念,而是深入探讨了辐射发射(RE)和传导发射(CE)的物理根源。它花了不少篇幅分析了“电流环路面积”对辐射强度的影响,并给出了一系列在PCB布局层面上可以立即应用的对策,比如如何快速有效地设置分割和屏蔽。最让我感到实用的是,它介绍了一种“噪声源-耦合路径-接收器”三元模型,然后针对每一个环节给出具体的工程措施,而不是泛泛而谈。比如在谈到共模抑制时,它详细对比了使用铁氧体磁珠和共模扼流圈在不同频率段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甚至附带了一个简单的阻抗匹配图表,指导工程师如何根据待抑制的噪声频率来选择合适的器件参数。这本书的干货密度很高,感觉作者是把多年积累的“踩坑经验”毫无保留地倾倒了出来,没有一句废话,全是干货。

评分

我这本书拿到手,主要目的就是想补补模拟电路的基础,因为我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搞数字逻辑和嵌入式,对运算放大器、滤波器这些模块总感觉心里没底。这本书在模拟部分的处理上,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对反馈理论的阐述。它不是直接抛出黑盒子的传递函数,而是从一个非常基础的“负反馈如何稳定系统”的角度入手,详细拆解了不同反馈结构(串联、并联、混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我最喜欢的是它讲解BJT和MOSFET的跨导(gm)时,用了类比的方式,把晶体管想象成一个可变的“电流阀门”,通过改变栅极或基极的电压来控制通过的电流大小,这个比单纯记忆$I_C = I_S e^{frac{V_{BE}}{V_T}}$要容易理解得多。当然,它也涉及到了噪声分析,但它讲解的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拓扑结构来最小化热噪声和闪烁噪声的影响,而不是停留在计算信噪比的层面。这本书的讲解风格,非常注重“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结果是什么”,这种深入骨髓的探究精神,对于我这种想从“会用”走向“会设计”的人来说,价值巨大。

评分

我对电子电路的学习一直很头疼的一点是,教材往往侧重于“理论推导”,却忽略了“工具使用”。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平衡做得极好。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电路怎么工作,还告诉你“如何用软件验证和模拟”。比如在讲解RC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时,它没有直接要求读者手动计算,而是详细演示了如何在SPICE仿真软件中,设置AC Sweep分析,并通过探针查看波特图,从而直观地找到-3dB点。此外,对于热设计部分,它引入了等效热阻网络的概念,并指导读者如何利用一些热仿真工具的基本操作流程,来估算关键芯片的温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散热片面积与温升成反比”的粗浅认知上。这种“理论-仿真-实测”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电路设计的信心。它让我明白,现代电子设计工作流中,工具是理论的延伸和加速器,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工具箱里添了不少趁手的“兵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