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光電子技術及其應用
定價:24.00元
作者:郭瑜茹 等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502588823
字數:
頁碼:16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光機電一體化叢書:光電子技術及其應用》內容涉及光電子技術中的各主要方麵,包括基於光電子學原理的光電探測技術、光電探測應用係統實例、光縴通信技術、條形碼技術、高技術戰爭中的激光武器、光電對抗技術、光電對抗係統與光電反對抗技術、軍用激光技術和生物醫學中的光電子技術。特彆是,對於光電子在軍事上的應用,作瞭一些理論分析並給齣瞭相關係統的應用實例。《光機電一體化叢書:光電子技術及其應用》理論與實際密切結閤,既有普及性和實用性,又具有一定深度,邏輯性強,配有大量圖錶,易於掌握和使用。《光機電一體化叢書:光電子技術及其應用》可供從事與光電子技術相關的係統(包括光電子信息係統、光電子通信係統、軍用光電子係統等)應用和開發的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教材和參考書。
《光機電一體化叢書:光電子技術及其應用》共分10章,比較全麵地涵蓋瞭光電子技術的各個主要方麵。其中,章對光電子技術的基本內容作瞭概述;第2章介紹瞭光電探測技術的基本理論、主要探測器的工作原理和結構;第3章介紹瞭光電探測係統的應用典型實例,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電探測技術的實際應用;第4章著重介紹瞭構成光縴通信係統的關鍵部件即光縴、光發射機、光探測器和光放大器的性能特點及工作原理,並對光波波分復用多路光縴通信、相乾光縴通信和全光通信係統的特點作瞭簡要的介紹;第5章介紹瞭條形碼技術的發展及其特點,討論瞭條形碼的編製方法,詳細介紹瞭條形碼係統的關鍵組成即條形碼閱讀器的工作原理、結構及功能等;第6章分析瞭激光武器在高技術戰爭中的發展趨勢,討論瞭激光武器的特點、類型、機理和應用,並介紹瞭它的典型應用;第7章介紹瞭光電對抗技術的基本理論,主要介紹瞭不同的光源偵察技術和對抗技術;第8章著重介紹瞭軍用光電對抗係統的典型應用實例,並討論瞭光電反對抗的方法;第9章從軍用的角度,介紹瞭激光測距、激光雷達、激光導航、激光模擬器和激光通信等理論和方法;0章介紹瞭光電子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主要內容包括光和生物組織的相互作用,生物醫學檢測與診斷和治療的光學激光技術等。《光機電一體化叢書:光電子技術及其應用》盡量避免齣現過於繁復冗長的公式導齣過程,在內容深度和語言敘述方麵力求麵嚮不同層次的讀者,並配有大量說明圖錶。
目錄
章 光電子技術概論1
1.1引言1
1.2光電子學和光電子技術簡介1
1.3光電子技術與多學科技術的結閤4
1.3.1光電子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結閤5
1.3.2光電子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結閤7
1.3.3光電子技術與生物科學和醫用技術的結閤8
1.3.4光電子技術與材料科學技術的結閤9
1.3.5光電子技術與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技術的結閤9
1.4光電子技術的發展與展望12
第2章 光電探測技術16
2.1引言16
2.2光電探測器17
2.2.1光敏電阻17
2.2.2光生伏特探測器21
2.2.3光電管23
2.2.4光電倍增管24
2.3紅外探測器25
2.3.1紅外探測器的分類25
2.3.2熱探測器25
2.3.3光子探測器27
第3章 光電探測應用係統實例28
3.1引言28
3.2光電探測跟蹤係統28
3.3紅外搜索與跟蹤係統29
3.3.1SAGEM旺皮爾(DIBV��1A)/旺皮爾MB(DIBV��2A)30
3.3.2SIRIUS(天狼星)31
3.3.3紅外監視遠程熱像儀33
3.4潛艇光電潛望鏡和光電桅杆33
3.4.186型戰術光電桅杆34
3.4.2PMP光電桅杆係統34
3.4.3SERO 14/15光電潛望鏡34
3.4.4CK038搜索潛望鏡和CH088攻擊潛望鏡35
3.5光電成像探測係統36
3.5.1SeaFLIR光電吊艙36
3.5.2Mark Ⅱ光電吊艙38
第4章 光縴通信技術40
4.1引言40
4.2光縴和光纜41
4.2.1光縴和光纜的結構與分類41
4.2.2光縴的數值孔徑NA42
4.2.3光縴中的模43
4.2.4光縴的損耗44
4.2.5光縴的色散46
4.3信息光電子器件47
4.3.1光發射機47
4.3.2光探測器50
4.3.3光放大器51
4.4光縴通信53
4.4.1光波波分復用多路光縴通信53
4.4.2相乾光縴通信53
4.4.3全光通信係統54
第5章 條形碼技術55
5.1引言55
5.2條形碼技術發展概述55
5.3條形碼技術及其特點56
5.4條形碼的編製57
5.4.1條形碼的基本概念及構成57
5.4.2條形碼的種類58
5.4.3編碼的基本原則及常用條形碼碼製58
5.5條形碼閱讀器61
5.5.1條形碼閱讀器的組成和工作原理61
5.5.2條形碼符號的光學特性62
5.5.3光電掃描器的結構及功能62
5.5.4光電掃描器的種類65
5.5.5條形碼掃描器的選擇原則68
第6章 高技術戰爭中的激光應用70
6.1激光武器70
6.1.1激光武器的特點70
6.1.2激光武器的類型71
6.1.3高能激光武器72
6.1.4低能激光武器74
6.1.5激光武器的作戰性能76
6.1.6激光武器的關鍵技術76
6.1.7激光破壞機理77
6.2激光製導78
6.2.1激光製導分類79
6.2.2激光製導特點80
6.2.3激光製導武器80
6.3激光武器的防護方法82
6.3.1主要空中目標抗高能激光防護技術82
6.3.2對激光緻盲武器的防護措施84
6.4激光武器的未來研究和發展趨勢85
第7章 光電對抗技術86
7.1引言86
7.2光電對抗的概念與分類86
7.2.1基本概念86
7.2.2基本分類88
7.2.3基本特性88
7.2.4發展趨勢89
7.3光電偵察技術90
7.3.1激光偵察90
7.3.2激光雷達91
7.3.3紅外偵察91
7.4光電告警技術92
7.4.1激光告警技術92
7.4.2紅外告警技術94
7.4.3紫外告警技術96
7.4.4光電復閤告警技術97
7.5光電乾擾技術97
7.5.1煙幕乾擾98
7.5.2紅外乾擾(誘餌)彈技術102
7.5.3紅外乾擾機技術107
7.5.4紅外定嚮乾擾技術108
7.5.5激光乾擾技術110
7.5.6激光乾擾機112
7.5.7綜閤乾擾技術113
第8章 光電對抗係統與光電反對抗技術114
8.1引言114
8.2光電火控係統115
8.3TV/紅外圖像跟蹤係統117
8.4紅外告警係統118
8.5紅外誘餌彈係統118
8.6紅外乾擾機係統120
8.7光電反偵察技術121
8.8光電反乾擾技術121
8.8.1激光測距儀的反乾擾措施121
8.8.2紅外製導導彈的反乾擾措施121
8.8.3製導武器的反乾擾措施122
8.8.4辨彆紅外誘餌彈的方法122
8.8.5抑製掉紅外誘餌彈的方法122
8.8.6紅外成像製導導彈的抗乾擾措施123
8.9紅外輻射抑製技術123
8.10光電反乾擾綜閤措施125
8.11光電隱身技術126
8.12激光防護127
8.12.1吸收型濾光鏡128
8.12.2反射型濾光鏡129
8.12.3復閤型濾光鏡129
8.12.4全息濾光片129
8.12.5可調諧濾光片129
8.12.6光能量限製器130
8.12.7光開關(快門)光學開關型濾光鏡130
8.12.8抗激光材料131
第9章 軍用激光技術132
9.1引言132
9.2激光特性與分類133
9.2.1激光的特性133
9.2.2激光器的分類134
9.3激光測距134
9.3.1激光測距的原理與分類135
9.3.2軍用脈衝激光測距儀的應用136
9.4激光雷達137
9.4.1激光雷達的結構與特點138
9.4.2激光雷達的軍事應用139
9.5激光導航140
9.5.1薩格奈剋效應141
9.5.2激光陀螺141
9.5.3光縴陀螺141
9.6激光模擬器142
9.6.1激光模擬器工作原理142
9.6.2激光模擬器應用142
9.7激光通信142
9.7.1激光通信的原理143
9.7.2大氣傳輸激光通信143
9.7.3衛星激光通信144
9.7.4光縴通信144
9.8發展趨勢145
0章 生物醫學中的光電子技術146
10.1引言146
10.2光與生物組織相互作用146
10.2.1生物組織的光學特性146
10.2.2光與生物組織相互作用148
10.2.3激光的安全防護151
10.3生物醫學常用的檢測、診斷和治療的光電子技術154
10.3.1生物超弱發光成像154
10.3.2激光掃描共焦顯微技術154
10.3.3光學相乾層析技術154
10.3.4生物係統的誘導發光154
10.3.5激光光鑷技術154
10.3.6用激光加速識彆DNA155
10.3.7激光挑選癌細胞155
10.3.8細胞快速分析識彆155
10.3.9激光喇曼光譜分析技術155
10.3.10激光散射技術155
10.3.11激光光聲光譜技術155
10.3.12激光微探針技術155
10.3.13激光超短脈衝技術155
10.3.14激光微束照射與細胞融閤術155
10.3.15激光散斑技術155
10.3.16激光全息技術156
10.3.17激光流動細胞計數技術156
10.4光電子和激光治療技術156
10.4.1光熱療法156
10.4.2冷光療法157
10.4.3光分裂法157
10.4.4光化療法157
10.4.5低功率激光療法157
10.5光電子和激光治療的主要應用157
10.5.1激光在口腔科應用157
10.5.2激光在眼科應用157
10.5.3激光在心髒病學中應用157
10.5.4激光針灸治療術158
10.5.5激光采血器和注射器158
10.5.6激光美容158
10.6激光加工生物組織和生物材料159
參考文獻161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花瞭大量時間去研讀這本書中關於調製器和解調器的章節,深感其內容處理的深度遠遠無法滿足對高速光信號處理有要求的工程師。書中對馬赫-曾德爾調製器(MZM)的討論,僅僅停留在對其結構圖的描繪和基本原理的簡單闡述上,比如對電光效應的提及,完全沒有深入到小信號模型下的綫性化處理、噪聲敏感度分析,更不用提如何針對特定偏置點進行綫性化補償的實際工程考量。對於高速數字信號的傳輸誤差分析,這本書幾乎沒有涉及,這在光通信領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我特彆留意瞭關於光接收機靈敏度的章節,期望能看到最新的雪崩光電二極管(APD)或雪崩光電二極管(SPAD)的噪聲係數計算模型,但書中給齣的僅僅是基於經典理論的簡化模型,對量子噪聲、暗電流噪聲的權重分配處理得過於保守和模糊。讀完這些章節後,我不得不去查閱更多的專業文獻來填補這些關鍵的理論空白,這大大降低瞭本書作為核心教材的價值。
評分從應用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對“新興應用”的覆蓋顯得十分陳舊和牽強。雖然作者在章節末尾試圖追趕最新的技術潮流,提到瞭如光計算、LiDAR等熱點領域,但其論述停留在概念介紹層麵,缺乏對現有技術瓶頸和未來發展方嚮的深入洞察。例如,在討論固態LiDAR的相控陣技術時,書中僅僅描述瞭光束偏轉的基本原理,卻完全沒有觸及實際集成中麵臨的相位控製精度、熱效應管理、以及大規模陣列的驅動復雜性等核心工程難題。對於光計算,書中對矽光子集成電路(PICs)的潛力評估過於樂觀,而對光子-電子接口的功耗瓶頸、光子開關的集成密度問題避而不談。這種“撒鬍椒麵”式的介紹,讓讀者感覺作者對這些前沿領域的實際研發情況並不熟悉,所提供的信息更像是幾年前的新聞通稿的學術化重述,缺乏一綫研發人員的真知灼見。
評分這本書的習題部分,是我認為最為敷衍和不負責任的環節。一本優秀的教材,習題應當是檢驗和鞏固知識的階梯,從易到難,層層遞進,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計算。然而,《光電子技術及其應用》中的習題設置極其簡單粗暴,大多是概念性的填空題或要求直接套用公式的計算題,完全沒有涉及跨章節知識的綜閤應用。例如,在學習完光縴損耗和色散的理論後,配套的習題竟然隻要求背誦幾個特定的數值,而沒有一道要求計算特定帶寬和距離下的係統色散容限。更甚者,書後附帶的參考答案錯誤率高得驚人,我核對瞭其中三道相對復雜的半導體器件效率計算題,發現其最終結果與我基於書中提供模型推導的答案存在顯著偏差,且無法通過邏輯校正來解釋。這種低質量的習題和錯誤的答案,不僅未能幫助學習,反而可能誤導讀者形成錯誤的解題習慣和物理認知。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設計,簡直是災難性的。如果說內容是骨架,那麼圖錶就是支撐理解的血肉,但這本書的圖錶質量令人無法恭維。許多關鍵的光學結構示意圖,比如波導器件的橫截麵圖,綫條模糊不清,標注的尺寸和材料參數幾乎難以辨認,仿佛是用上世紀的低分辨率掃描儀處理的。更令人費心的是,文字描述與圖示的對應性極差,經常齣現正文中提到的某個關鍵參數在圖上找不到對應的符號,或者符號的定義在不同的章節中存在不一緻的情況。舉個例子,在討論激光二極管的遠場輻射特性時,附帶的圖例展示瞭典型的雙瓣結構,但軸嚮和橫嚮的發散角數據竟然與所描述的典型工作狀態參數嚴重矛盾。這種低水準的製圖質量,嚴重阻礙瞭對物理過程的直觀理解,使得原本復雜的概念理解難度倍增,迫使讀者必須花費雙倍的精力去“反嚮工程”作者試圖錶達的物理模型。
評分這本名為《光電子技術及其應用》的書籍,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本宏大敘事下的技術“掃盲手冊”,而非深度鑽研的專業工具書。它的開篇部分,對於光電子這個交叉學科的背景介紹,著墨頗多,試圖將半導體物理、光學基礎、以及電子工程的諸多概念融會貫通。讀起來,感覺作者的野心很大,想讓一個完全沒有基礎的工程小白也能窺得其門徑。可惜的是,這種麵麵俱到的處理方式,導緻在關鍵的器件原理部分,比如PIN光電二極管的響應機製,或者激光器的閾值增益條件推導上,往往隻是點到為止,給齣的公式推導過程過於簡化,缺乏嚴謹的數學邏輯支撐。這對於期望通過這本書建立紮實理論框架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煎熬。書中花費瞭大量篇幅描述各種應用實例,從光縴通信到光存儲,再到光傳感器,這些案例的羅列雖然豐富瞭視野,但敘述上略顯零散,缺乏一個清晰的內在聯係或發展脈絡,更像是技術趨勢的“錦集”,而不是係統性的學習路徑。整體而言,它更適閤作為技術研討會前的背景知識預習材料,而非工程實踐中的案頭常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