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创造-风光摄影的创新突破
定价:79.00元
作者:李子青作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3023675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风光摄影的秘笈在哪里?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对经验丰富的摄影家而言,发现比捕捉要更难些。
□发现是创作思想、创作意识和创作灵感的溶解与燃烧,而捕捉是在等待时机, 等待事物运动高潮的爆发。
□创作思想、创作意识和创作灵感三者能否迸发火花,是决定风光照片创新的核心之核心。
□本书视角思路独特, 照片异彩纷呈。在文章字里行间, 在图像流光溢彩中, 反映出作者思维敏锐,措施到位,捕捉及时,以及不断求新、求精、求变的奋斗精神和品质。
内容提要
本书是摄影艺术家、摄影理论家李子青先生继《倾情捕捉》后的又一力作,是作者对于
拍好风光照片的专题研讨。书中归纳总结了作者数十年风光摄影创作实践遇到的诸多问题,分别
从光线的运用、气象的捕捉、环滰的渲染、色彩的描绘、细节的刻画、构图的经营、创新与突破
等七个方面做了深入、全面、精辟的阐发。本书视角思路独特,照片异彩纷呈。通过文章的字里
行间和流光溢彩的图像,反映出作者思维敏锐、措施到位、捕捉及时,以及不断求新、求精、求
变的奋斗精神和品质,并客观地解读了当前风光摄影创作活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阅读本书,犹如亲身参与书中每幅照片的发现与捕捉。对于初学者或已有造诣的风光摄
影爱好者来说,将会丰富你的形象观察力、视觉感受、捕捉手段和审美境界。
目录
章 光线的运用 /1
1.1 横空出世 /2 图 昆仑晨曦3
1.2 灵感爆发 及时捕捉 /4 图 鄱湖之光5
1.3 偶尔露峥嵘 /6 图 大美黄山7
1.4 南国风情 栩栩如生 /8 图 海南岛东郊椰林9
1.5 太阳与鸟的变奏曲 /10 图 空中之舞11
1.6 匠心独运 妙趣横生 /12 图 自己的影子13
1.7 侧逆光的非凡功能 /14 图 塔什库尔干走廊15
1.8 光之核心——山巅上的“金三角” /16 图 冰山17
1.9 素描明清徽派民居 /18 图 古村婺源19
1.10 黑暗中凸显风采 /20 图 会爬树的植物21
1.11 静谧之美 /22 图 冰川月影23
1.12 光线的力量 /24 图 巍巍屹立25
1.13 遗憾中的启示 /26 图 黄土高坡27
第2章 气象的捕捉 /28—29
2.1 气象和环境能揭示地域特色 /30 图 神仙湾拂晓31
2.2 云烟绕林 壮丽浩莽 /32 图 杉木林33
2.3 难寻庐山真面目 /34 图 庐山云海35
2.4 风吹雨打 傲然挺立 /36 图 雨中菊37
2.5 神秘的天河 /38 图 雅鲁藏布江39
2.6 生动地形象语言 /40 图 初雪41
2.7 一半在天上 一半在人间 /42 图 喀纳斯牧场43
2.8 自信的胜利 /44 图 台风袭港45
2.9 与云中天堂对话 /46 图 阿尔泰晨雾47
2.10 血染的辉煌 /48 图 彩虹映照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49
2.11 雪山之巅 云雾之中 蓝天之下 /50 图 苍山 苍天 苍鹰51
2.12 月语光影 /52 图 半个月亮爬上来53
2.13 少的力量 /54 图 极地之光55
第3章 环境的渲染 /56—57
3.1 古道上的鲜花 /58 图 石头城遗址59
3.2 超凡脱俗 /60 图 海岸码头61
3.3 藏在金色树海中的民族 /62 图 图瓦族人居住地——禾木63
3.4 激荡的活力 /64 图 赶马65
3.5 冰山托起的“雪莲花” /66 图 冰湖67
3.6 震撼来自真实 /68 图 科罗拉多大峡谷69
3.7 在突破中标新立异 /70 图 佩里托莫雷诺大冰川71
3.8 博大之美 奇异之光 /72 图 交融73
3.9 境界之巅 天籁回荡 /74 图 西藏圣湖玛旁雍错75
3.10 湿地是风光照片的永恒题材 /76 图 帕米尔高原湿地77
3.11 美丽温馨的村落 /78 图 维也纳近郊79
3.12 森林变多了 沙漠变小了 /80 图 沙漠新貌81
3.13 一段不该忘怀的历史 /82 图 阿里古格王朝遗址83
3.14 捕捉湖泊典型环境图例 84—85
第4章 色彩的描绘 /86—87
4.1 彩的家乡 色的天地 美的世界 /88 图 彩石山89
4.2 诗情画意来自情 /90 图 湖中树影91
4.3 能够消除疲倦的地方 /92 图 琉森湖一角93
4.4 大地上的图案 /94 图 田园风光95
4.5 龙飞凤舞 /96 图 脉动97
4.6 光彩夺目 /98 图 坝上山丘99
4.7 简洁大方 天人合一 /100 图 影101
4.8 暮色中观长城 /102 图 古北口长城103
4.9 故咫尺有千里趣 /104 图 郁金香105
4.10 静谧中魅力四射 /106 图 山村107
4.11 夜的辉煌 /108 图 掠过夜空109
第5章 构图的经营 /110—111
5.1 蜿蜓曲折之美 /112 图 穿越113
5.2 卧龙苏醒 /114 图 天山115
5.3 惊心动魄之势 /116 图 竹山117
5.4 黒暗中的火光 /118 图 杰斐逊纪念馆119
5.5 恰似法国的窗口 /120 图 机窗下的巴黎121
5.6 锁住细节 放歌自然 /122 图 小天池雪景123
5.7 追求 /124 图 夏日阿尔卑斯雪峰125
5.8 一个不可复制的历史片断 /126 图 鸟巢127
5.9 丰收的景色 /128 图 江南粮仓129
5.10 运用不同背景烘托同一主体 图例 130—131
第6章 细节的刻画 /132—133
6.1 莫奈画笔下的春光 /134 图 溪畔柳絮135
6.2 润物细无声 /136 图 流经沙漠的江河137
6.3 奇妙绚丽的微观世界 /138 图 开在树干上的小花139
6.4 刻画越深 意境越浓 /140 图 潺潺溪水141
6.5 悲壮的牺牲精神 /142 图 破“肚”而出143
6.6 构图简洁 意蕴深邃 /144 图 海面不易融化的雪花145
6.7 精细入微 /146 图 昨夜雨过147
6.8 含苞正放 /148 图 梅蕊149
6.9 声震四海 冲上云霄 /150 图 伊瓜苏大瀑布151
6.10 绘在安第斯山上的图画 /152 图 流向峽谷深渊的痕迹153
6.11 今日夏威夷 /154 图 夏威夷傍晚155
6.12 细节刻画 图例 156—157
第7章 创新与突破 /158—159
7.1 与朱耷伤感的共鸣 /160 图 守望春天161
7.2 酒香不怕巷子深 /162 图 酒吧黄昏163
7.3 谱写劳动乐章 /164 图 丰收之后165
7.4 躁动的迪拜 /166 图 迪拜夜色167
7.5 渔歌又唱晚 /168 图 晚归169
7.6 人间新天堂 /170 图 山江湖共舞171
7.7 新颖 大气 不凡 /172 图 空中会师173
7.8 彰显中国画元素 /174 图 山色空蒙175
7.9 梯田文化 喻义深邃 /176 图 哀牢山梯田177
7.10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178 图 独行者179
7.11 生活在世界的屋脊上 /180 图 青藏高原181
7.12 清风舞竹影 /182 图 竹影183
7.13 为何春暖鸭“不”知 /184 图 觧冻185
7.14 画龙点“影” /186 图 花海鸥187
7.15 拥抱明天 /188 图 现代雕像189
作者介绍
李子青,江西老俵,高级记者,摄影艺术家,美国纽约摄影学会荣誉高级会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荣获“中国文化和平大使”和“世界和平艺术家”称号。少年从戎砺练八载。曾任国家通讯社记者。一生钟情攀登拍摄奇峰峻岭,更热衷探险荒原大漠及人迹罕至秘境,甚至闯荡“南极”。是20世纪50年代我囯报刊宣传新品种“照片剪贴” (亦称“照片剪集”或“照片合成”人之一。他的摄影作品在外屡获重奖,《唱花儿》照片获1963年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荣誉奖,这是我国真正打入“荷赛”早的作品之一。在*书刊发表摄影论文80多万字。近年正式出版《风光摄影实践谈》、《李子青摄影选》、《搜尽奇峰》、《图文共舞》、《风光摄影分类指导》、《倾情捕捉》、《锦绣山河》、《风雨庐山》等摄影作品画册和专著十余部。其代表作品和艺术人生被评选载入《20世纪中国文艺图文志摄影卷》,列为20世纪我国*影响力的一百位摄影家之一。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对风光摄影充满热情但又缺乏方向的初学者。在众多摄影教程中,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深深吸引——《创造-风光摄影的创新突破》。它似乎承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全新视角。在我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立刻找到关于“快门速度”、“光圈大小”之类的具体参数设置,而是被作者对于“观察力”的强调深深吸引。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如何去“阅读”风景,如何去捕捉那些隐藏在自然中的故事和情感。我发现,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拍”,而是引导你“如何去感受”和“如何去思考”。这一点对于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照片缺少“灵魂”。书中关于“意境的营造”和“情绪的传达”的章节,让我耳目一新。我开始意识到,风光摄影不仅仅是记录眼前的景色,更是将摄影师内心的感受和对世界的理解,通过画面呈现出来。作者也介绍了一些非常规的拍摄手法,鼓励我去尝试,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我常常感到在风光摄影上,自己就像一个在原地打转的陀螺,拍了很多照片,却总觉得缺乏独特性。市面上关于风光摄影的书籍很多,大多是教你如何设置相机参数,如何构图,如何后期。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它更侧重于“创新”这个词,这一点在书名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并没有给我预设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我独立思考,去发现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视角和主题。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打破常规的视角”的探讨。比如,我们总是习惯于平视或者略微俯视拍摄山川湖海,但作者却引导我们去思考,如果从一个极低的角度仰望,或者从一个意想不到的制高点俯瞰,会带来怎样的视觉冲击。这种挑战惯性的思维方式,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镜头下的每一个场景。我还对书中提到的“跨界灵感”的部分很感兴趣,作者将音乐、绘画、甚至文学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巧妙地融入到风光摄影的创作中,这让我的创作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许多,感觉不再局限于纯粹的视觉呈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那种留白和光影的对比,仿佛一下子就将我拉入了某个绝美的风景之中。我本来对风光摄影有一些基础的了解,但一直觉得自己的作品总是在模仿,缺少了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首先被作者的序言深深打动了。他没有上来就讲技术,而是从摄影的本质,从如何看待世界,如何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和瞬间出发。这种哲学的引入,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怎么拍”的书,更是关于“为什么拍”以及“如何拍得更有灵魂”的指引。后面的章节,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一些图例来看,涉及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想过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运用技巧。尤其是关于“捕捉光线的情绪”那一章,让我对日出日落、晨昏时分的光影变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只是追求明亮或者暗部细节,而是去感受光线本身所传递的情感,这是一种升华。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本书,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在风光摄影的道路上找到新的灵感和方向。
评分作为一名有一定风光摄影经验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技术层面已经比较扎实,但在艺术性和创新性上总觉得有所欠缺。市面上很多风光摄影的书籍,要么过于技术化,要么过于泛泛而谈。而《创造-风光摄影的创新突破》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教授基本的拍摄技巧,而是着重于如何“创造”和“突破”。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主题挖掘与深化”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风光摄影不仅仅是随手拍下美丽的景色,更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想要表达的主题。作者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从一个普通的风景中,挖掘出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情感连接”的讨论所吸引,它告诉我,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画面传递给观者。这种从“记录”到“表达”的转变,是我一直在寻求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风光摄影的更多可能性,也为我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风光摄影都抱有极大的兴趣,但苦于没有找到一条能够真正引领我突破瓶颈的道路。市面上有很多摄影书籍,但它们往往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的讲解,或者提供一些通用的拍摄建议,很难触及到“创新”的本质。《创造-风光摄影的创新突破》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它并没有给我一本“标准答案”,而是鼓励我去探索,去挑战。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作者非常注重引导读者进行“主动性”的思考。他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去拍,而是通过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你自己去发掘拍摄的灵感和角度。比如,关于“寻找被忽略的美”的章节,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是不是总是盯着那些最著名、最壮丽的景点,而忽略了身边那些同样充满魅力的细节。书中也提及了一些非常有启发性的“跨界”思考,比如如何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灵感,这让我的创作思路一下子变得更加开阔。我期待着能够将书中所学的理念,应用到我的实际拍摄中,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具有突破性的风光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