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EDA技術及電子設計
定價:29.00元
作者:樊輝娜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56352556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1.12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樊輝娜編著的《EDA技術及電子設計》根據高等職業學院電子設計自動化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以實施“項目教學”、注重“工作過程”為教學方式,依據高職EDA教學中的教學實踐經驗編寫。
《EDA技術及電子設計》通過六大項目實例,闡述EDA技術在電子設計中的應用。本著項目教學在“學中做,做中學”的宗旨,把理論知識融入到項目工程的操作中去學,讓學習目的更加明確、知識的應用能力更加突齣。本書內容通俗易懂,敘述深入淺齣,注重理論聯係實際,突齣應用研究能力的培養。
本書可以作為高職院校電類等相關專業課程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目錄
篇 Protel DXP應用與印製電路闆設計
Protel DXP軟件概述
項目1 電源電路的原理圖設計與製闆
任務1-1 Protel XXP文件管理
任務1-2 Protel DXP原理圖設計環境的設置
任務1-3 Protel DXP的原理圖繪製
任務1-4 生成原理圖報錶及打印原理圖
任務1-5 元件符號的製作與建立元件庫
任務1-6 元件封裝製作與建立封裝庫
任務1-7 印製電路闆的設計
項目2 四端口串行接口層次電路的設計
任務2-1 四端口串行接口電路的層次原理圖
習題
第2篇 Muitisim 2001設計仿真
Multisim 2001軟件概述
項目3 直流穩壓源與放大電路的設計仿真
任務3-1 直流穩壓電源的設計與仿真
任務3-2 單級放大電路的仿真
項目4 數字鍾的設計與仿真
任務4-1 六十與二十四進製計數器的設計與仿真(用芯片74160實現)
任務4-2 數字鍾的設計與仿真
習題
第3篇 QuartusⅡ軟件應用及VHDL語言設計
FPGA/CPLD簡介
VHDL語言
項目5 基於VHDL語言的數字鍾的設計
任務5-1 原理圖輸入設計法——一位全加器的設計
任務5-2 VHDL文本輸入設計法——計數器分頻器的時序設計
任務5-3 7段數碼顯示譯碼器設計及動態掃描顯示電路的VHDL設計
任務5-4 層次設計法實現係統級電路設計
任務5-5 數字鍾的總體設計
項目6 基於狀態機的8路彩燈控製器
任務6-1 基於狀態機的8路彩燈花型循環控製模塊的設計
任務6-2 基於狀態機的8路彩燈VHDL總體設計
習題
附錄1 VHDL設計常用程序
1-1 門電路的程序設計
1-2 常用組閤電路的設計
1-3 時序邏輯電路的程序設計
附錄2 Protei DXP元件庫集錦
繪圖員級考試大綱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數字邏輯設計與驗證:從基礎原理到高級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全麵深入探討數字邏輯設計與驗證的權威著作,旨在為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及相關領域的學生、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提供一套係統、實用的知識體係。全書圍繞數字電路的設計流程,從最基礎的邏輯門電路原理講起,逐步深入到復雜的係統級設計和驗證方法,力求讓讀者不僅理解“是什麼”,更能掌握“怎麼做”。 第一部分:數字邏輯設計基礎 本部分為讀者搭建起堅實的理論基礎。 緒論:數字係統概述 引入數字信號與模擬信號的根本區彆,闡述數字電路在現代電子設備中的核心地位。 介紹數字係統的基本組成單元,如邏輯門、觸發器、寄存器、計數器等,並給齣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典型場景。 強調數字邏輯設計的重要性,包括提高性能、降低功耗、增強可靠性以及實現復雜功能。 簡要迴顧數字邏輯設計的發展曆程,從早期晶體管電路到如今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為讀者勾勒齣技術演進的脈絡。 第二章:布爾代數與邏輯門 深入講解布爾代數的基本公理、定理和定律,包括交換律、結閤律、分配律、德摩根定理等,以及如何利用它們對邏輯錶達式進行化簡。 詳細介紹各種基本邏輯門(AND, OR, NOT, NAND, NOR, XOR, XNOR)的邏輯功能、真值錶、符號錶示以及它們在電路中的實現方式(例如,使用二極管、三極管)。 講解組閤邏輯電路的設計流程,包括從需求分析、邏輯錶達式推導、真值錶建立、卡諾圖化簡到最終電路圖繪製。 通過大量實例,如加法器、減法器、多路選擇器、譯碼器、編碼器等,展示如何運用布爾代數和邏輯門構建復雜的組閤邏輯功能。 介紹邏輯門的電氣特性,如扇齣(Fan-out)、扇入(Fan-in)、傳播延遲(Propagation Delay)、噪聲容限(Noise Margin)等,這些參數對於實際電路設計至關重要。 第三章:時序邏輯電路 引入“狀態”的概念,區分組閤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的根本區彆。 詳述觸發器(Flip-Flop)的原理和類型,包括SR觸發器、D觸發器、JK觸發器、T觸發器,以及它們的主從結構和邊沿觸發工作方式。 講解鎖存器(Latch)與觸發器的區彆,並介紹基本鎖存器的原理。 深入分析寄存器(Register)和移位寄存器(Shift Register)的功能與應用,例如數據的存儲、轉移和串並轉換。 講解計數器(Counter)的設計,包括異步計數器和同步計數器,以及各種模計數器(Mod-N Counter)的實現方法,例如二進製計數器、十進製計數器、任意模計數器。 探討有限狀態機(Finite State Machine, FSM)的模型,包括摩爾(Moore)型和米利(Mealy)型狀態機的狀態圖、狀態轉移圖、狀態錶和狀態方程的推導。 通過實際案例,如串行數據檢測器、序列發生器、鍵盤編碼器等,演示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 第四章:數字邏輯器件與技術 介紹不同類型的數字集成電路(IC)傢族,包括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和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技術的特點、優勢和劣勢,以及它們的電氣參數比較。 詳細講解可編程邏輯器件(PLD),包括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AL(Programmable Array Logic)、GAL(Generic Array Logic)。 深入介紹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和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闡述它們的結構、工作原理、基本資源(LUT, Flip-Flops, Block RAM, DSP Slices)以及在現代電子係統設計中的廣泛應用。 討論通用邏輯器件(Standard Logic ICs)如74係列和4000係列,以及它們在簡單邏輯實現中的地位。 分析邏輯器件的功耗、速度、集成度等關鍵指標,幫助讀者根據應用需求選擇閤適的器件。 介紹電路闆(PCB)布局和布綫的基本原則,以確保數字電路的穩定性和高性能。 第二部分:硬件描述語言與邏輯綜閤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進入使用硬件描述語言(HDL)進行設計的現代方法。 第五章:Verilog HDL 基礎 介紹硬件描述語言(HDL)的概念及其在數字邏輯設計中的作用,對比Verilog和VHDL的特點。 講解Verilog HDL的基本語法,包括模塊(module)、端口(port)、信號(wire, reg)、賦值語句(blocking, non-blocking)、運算符、控製語句(if-else, case, always)等。 演示如何使用Verilog HDL描述組閤邏輯電路,例如多路選擇器、加法器、譯碼器等,並解釋行為級建模(Behavioral Modeling)和數據流建模(Dataflow Modeling)的區彆。 演示如何使用Verilog HDL描述時序邏輯電路,包括觸發器、寄存器、計數器和有限狀態機。強調`always @(posedge clk)`和`always @(negedge clk)`的用法,以及`reg`類型變量在時序邏輯中的作用。 講解Verilog HDL中的任務(task)和函數(function),以及參數化模塊(parameterized modules)的創建,用於提高代碼的復用性和靈活性。 通過具體實例,引導讀者完成一個簡單的Verilog項目。 第六章:VHDL 基礎 介紹VHDL(VHSIC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的曆史、特點和語法結構。 講解VHDL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實體(entity)、架構(architecture)、端口(port)、信號(signal)、變量(variable)以及數據類型(BIT, BOOLEAN, INTEGER, REAL, ARRAY, RECORD)。 演示如何使用VHDL描述組閤邏輯電路,包括使用`process`語句、`if-then-else`、`when-else`等結構。 演示如何使用VHDL描述時序邏輯電路,重點講解`clocked processes`和`rising_edge/falling_edge`函數在描述觸發器和同步電路中的應用。 介紹VHDL中的生成語句(Generate Statements)和組件實例化(Component Instantiation),用於構建復雜的結構。 通過與Verilog的對比,幫助讀者理解兩種HDL的異同,並根據項目需求做齣選擇。 第七章:邏輯綜閤 深入講解邏輯綜閤(Logic Synthesis)的概念和流程,包括從HDL代碼到門級網錶(Netlist)的轉換。 介紹綜閤工具(Synthesis Tools)的工作原理,例如DC (Design Compiler)、Vivado Synthesis等。 講解綜閤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如麵積(Area)、時序(Timing)、功耗(Power)和可測試性(Testability)。 討論如何編寫可綜閤(Synthesizable)的HDL代碼,以及避免使用不可綜閤的語句,例如延時語句、仿真專用語句等。 介紹約束(Constraints)在綜閤過程中的重要性,包括時鍾頻率約束、端口I/O約束、時序例外等,以及如何定義這些約束文件(SDC, XDC)。 講解綜閤報告的解讀,包括對綜閤結果的評估,例如門數、關鍵路徑時延、時鍾頻率等。 通過實例展示如何優化HDL代碼以獲得更好的綜閤結果。 第三部分:數字係統設計與驗證 本部分將關注更復雜的數字係統設計以及如何確保設計的正確性。 第八章:微處理器與嵌入式係統基礎 介紹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的基本架構,包括CPU、內存、I/O接口、總綫等。 講解指令集架構(ISA)的概念,以及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和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區彆。 介紹嵌入式係統(Embedded Systems)的特點和應用領域。 探討嵌入式係統中的常見組件,如微控製器(Microcontroller)、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FPGA等。 分析嵌入式係統設計中的權衡,例如性能、功耗、成本和實時性。 介紹簡單的CPU流水綫(Pipeline)概念,以及指令流水綫如何提高處理器性能。 簡要介紹存儲器(Memory)的原理,如SRAM、DRAM、ROM、Flash Memory。 第九章:片上係統(SoC)設計 定義片上係統(System-on-Chip, SoC)的概念,及其相對於分立器件係統的優勢。 介紹SoC設計的關鍵模塊,如CPU核、DSP核、內存控製器、總綫接口(AXI, AHB)、外設接口(UART, SPI, I2C, USB, Ethernet)等。 詳細講解片上總綫(On-Chip Bus)的重要性,以及AXI(Advanced eXtensible Interface)等高級總綫協議的應用。 介紹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的概念,以及IP核在SoC設計中的作用,包括IP核的復用和集成。 討論SoC設計流程,包括架構設計、IP集成、硬件/軟件協同設計。 介紹低功耗設計技術在SoC中的應用,如時鍾門控(Clock Gating)、電源門控(Power Gating)、動態電壓頻率調整(DVFS)。 探討SoC設計的挑戰,如驗證復雜性、功耗管理、接口兼容性。 第十章:測試與驗證策略 強調測試與驗證在數字設計流程中的核心地位,並區分仿真(Simulation)與形式驗證(Formal Verification)的不同。 詳細介紹基於仿真(Simulation-based Verification)的方法: 測試平颱(Testbench)的設計: 講解如何構建高效的測試平颱,包括激勵生成、響應檢查、覆蓋率收集等。 仿真器(Simulator)的使用: 介紹主流仿真器(如QuestaSim, VCS, NC-Verilog)的基本操作和高級功能。 覆蓋率(Coverage): 詳細講解代碼覆蓋率(Code Coverage)、功能覆蓋率(Functional Coverage)和斷言覆蓋率(Assertion Coverage),以及如何利用覆蓋率來評估驗證的完備性。 隨機驗證(Random Verification)和約束隨機驗證(Constrained-Random Verification): 闡述如何通過隨機測試發現隱藏的Bug。 斷言(Assertions): 介紹SystemVerilog Assertions (SVA) 等斷言語言,以及如何在設計和驗證代碼中插入斷言來捕捉設計錯誤。 介紹形式驗證(Formal Verification)技術: 模型檢測(Model Checking): 講解模型檢測的原理,如何利用其證明屬性(Properties)的正確性,以及在安全性和功能正確性驗證中的應用。 等價性檢查(Equivalence Checking): 闡述等價性檢查在邏輯綜閤後驗證設計未改變的功能。 講解靜態時序分析(Static Timing Analysis, STA): 介紹STA的基本原理,如何分析時序路徑,發現時序違規(Timing Violations)。 講解時序約束(Timing Constraints)的編寫和分析報告的解讀。 介紹可測性設計(Design for Testability, DFT)的基本概念: 掃描鏈(Scan Chain)插入: 闡述掃描鏈技術如何提高內部信號的可觀測性和可控製性。 內建自測(Built-In Self-Test, BIST): 介紹BIST如何讓芯片自身進行測試,降低測試成本。 第十一章:先進驗證技術與方法學 深入探討麵嚮對象驗證方法學(Object-Oriented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OVM)和通用可復用驗證方法學(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UVM)。 詳細講解UVM的基本構成:組件(Components)、TLM(Transaction-Level Modeling)、配置(Configuration)、約束填充(Constraint Filling)、連接(Connectivity)等。 演示如何利用UVM構建可復用、可擴展的驗證環境。 介紹SystemVerilog語言在驗證中的高級特性,如接口(Interfaces)、類(Classes)、枚舉(Enums)、聯閤(Unions)、打包(Packed Arrays)、解包(Unpacked Arrays)等。 討論驗證收斂(Verification Convergence)的概念,以及如何製定和管理驗證計劃(Verification Plan)。 介紹常用的驗證加速技術,如分布式仿真(Distributed Simulation)和硬件加速(Hardware Acceleration,如Emulation和Prototyping)。 探討在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模式下如何進行高效驗證。 第四部分:實戰應用與未來趨勢 本部分將結閤實際案例,展望數字設計與驗證的未來。 第十二章:FPGA/ASIC設計流程與實例 詳細介紹使用FPGA進行設計的典型流程,包括需求分析、HDL編碼、功能仿真、綜閤、實現(布局布綫)、時序分析、硬件調試。 介紹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設計流程,強調其與FPGA設計的區彆,如版圖設計(Layout Design)、物理驗證(Physical Verification)等。 通過一個實際的FPGA項目案例(例如,一個簡單的圖像處理模塊、一個通信協議接口),引導讀者理解從概念到硬件實現的完整過程,包括原理圖輸入、HDL模塊編寫、IP核調用、頂層設計、時序約束和下載調試。 分析在實際項目開發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如時序收斂睏難、功耗超標、功耗限製等,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第十三章:數字係統性能優化與功耗管理 係統性地介紹各種提高數字係統性能的方法: 算法級優化: 如何選擇和設計更高效的算法。 結構級優化: 如流水綫技術、並行處理、緩存(Cache)機製。 電路級優化: 如時鍾頻率調整、門控時鍾、數據路徑優化。 深入探討數字係統功耗管理技術: 動態功耗(Dynamic Power): 主要來源於開關功耗,介紹如何通過降低開關頻率、優化切換活動、門控時鍾等方式來降低。 靜態功耗(Static Power): 主要來源於漏電流,介紹如何通過采用低漏電工藝、門控電源、多閾值電壓(Multi-Vt)技術來降低。 功耗分析工具: 介紹各種功耗分析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低功耗設計流程: 講解如何在設計初期就考慮功耗,並貫穿整個設計和驗證周期。 第十四章:未來趨勢與展望 探討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在數字設計自動化(EDA)領域的應用,如智能綜閤、智能驗證、預測性維護等。 分析RISC-V架構對行業的影響,以及其在開放指令集和定製化設計方麵的優勢。 展望異構計算(Heterogeneous Computing)的發展,如CPU、GPU、FPGA、ASIC的協同工作。 討論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對數字電路設計可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 展望網絡安全(Cybersecurity)在硬件設計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設計更安全的硬件。 對數字設計與驗證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嚮進行預測,鼓勵讀者持續學習和探索。 本書結構清晰,邏輯嚴謹,理論與實踐相結閤,並通過豐富的實例幫助讀者掌握數字邏輯設計與驗證的精髓。無論是初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都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啓發,提升在復雜數字係統設計領域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