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003)

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00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保护区
  • 名录
  • 环境科学
  • 生态学
  • 生物多样性
  • 环境保护
  • 地理
  • 中国
  • 2003年
  • 资源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ISBN:9787801639332
商品编码:2972989893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4-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003)

定价:20.00元

售价:14.0元,便宜6.0元,折扣70

作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9-01

ISBN:97878016393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2003年全国自然保护区统计分析报告
全国自然保护区统计表
全国自然保护区分类型统计表
全国自然保护区按类型分级统计表
全国自然保护区分部门统计表
全国自然保护区按部门分级统计表
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人员统计表
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人员分部门统计表
国家自然保护区名录
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
天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自然保护区志:2003年卷》 概述 《中国自然保护区志:2003年卷》是一部系统梳理、详尽记录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历程的权威性志书。本书聚焦于2003年这一特定年份,以严谨的史料考证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全面展现了截至该年度,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的现状、成就、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本书不仅是对中国自然保护事业的一次全面盘点,更是对过去数十年环境保护努力的深刻总结,为理解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演进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本书内容梗概 本书的内容组织严谨,脉络清晰,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概况(截至2003年) 历史沿革与政策法规: 追溯中国自然保护区从萌芽、发展到初步形成体系的历史进程。重点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分析这些政策法规如何为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管理和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指引。 发展现状与网络构建: 全面介绍截至2003年,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的总体规模、分布格局和类型构成。详细列举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总面积,以及它们在全国地理区域内的分布特点。深入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保护理念与管理模式的演变: 探讨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理念的演进,从最初的单纯的物种保护,逐步发展到生态系统保护、景观保护,再到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保护。梳理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管理模式上的探索与实践,包括全封闭式管理、社区参与式管理、生态旅游管理等,并分析了各种模式的优劣。 国际合作与交流: 总结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取得的进展。介绍了中国积极参与的国际公约、倡议和项目,如《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世界遗产公约》等。记录了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发达国家在技术引进、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方面的交流成果,以及它们对提升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积极影响。 第二部分:2003年度中国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回顾与分析 年度新增与调整的保护区: 详细记录2003年度新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名单,以及对现有保护区进行的调整、合并或撤销情况。分析这些新设立的保护区在地理位置、保护对象、保护意义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调整的动因和影响。 管理与执法情况: 深入分析2003年度中国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体系建设、人员配备、经费投入、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年度工作重点。同时,也客观评估了当年在保护区边界划定、违规行为查处、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执法力度和成效,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科研监测与调查: 梳理2003年度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的各类科学调查、资源监测和环境评估活动。重点关注在生物多样性调查、珍稀濒危物种繁育、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展示了这些科研活动如何为保护区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生态保护工程与项目实施: 记录2003年度在中国自然保护区内实施的重要生态保护工程和项目,例如退耕还林还草、湿地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救助项目等。分析这些工程和项目的实施进展、成效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社区参与与宣教培训: 探讨2003年度在促进保护区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介绍了旨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普及自然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面向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分析了这些举措对提升全社会对自然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度的作用。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客观分析2003年度中国自然保护区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挑战,例如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管理体制不顺、执法监管薄弱、人为干扰增多、生态环境退化压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本书也将介绍和总结当年国家和地方层面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和改进措施,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前瞻性思考。 第三部分:中国主要自然保护区案例分析(截至2003年) 典型自然保护区亮点聚焦: 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在2003年度的保护工作、科研成果、管理经验、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可能包括: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区: 重点介绍其在旗舰物种保护、栖息地恢复、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 湿地保护区: 关注其在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水禽保护、湿地功能维护方面的实践。 森林保护区: 阐述其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方面的贡献。 自然遗产地: 结合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介绍其在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关联等方面的管理特色。 海洋自然保护区: 聚焦于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 区域性代表性保护区: 选取不同地理区域(如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青藏高原等)的代表性自然保护区,展现中国不同生态区域的保护重点和特色。 案例研究的启示: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总结出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为其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第四部分:数据与统计 全国自然保护区统计年报(2003年): 提供截至2003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类型、管理级别等详细统计数据。 重点保护物种分布与保护状况: 汇总2003年度在各级自然保护区内监测到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分布情况、数量变化趋势以及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相关生态环境指标: 收集并呈现2003年度在中国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的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如水质、空气质量、土壤状况、植被覆盖率等,为评估保护区生态环境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自然保护区志:2003年卷》的出版,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深远意义: 1. 历史文献价值: 它是一份详实可靠的2003年度中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年鉴”,为后人研究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演变、政策的制定、管理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 科学研究价值: 丰富的数据、案例分析以及对保护现状的客观呈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和研究素材。 3. 政策制定参考: 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本书可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和调整自然保护政策、规划保护区网络、优化管理策略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4. 宣传教育功能: 本书的内容可以广泛应用于环保宣传、科普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领域,提升公众对自然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5. 国际交流桥梁: 作为中国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本书也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总而言之,《中国自然保护区志:2003年卷》是一部集历史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权威性著作。它以2003年为时间节点,系统梳理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的建设成就和发展轨迹,深入分析了当时的保护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理解和推进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照与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003)》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关于“生态地图”的深度学习。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出各个保护区的名字和位置,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保护自然的理念和实践。作为一名对生态学略有涉猎的读者,我能从中感受到编纂者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自然深刻的敬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系统性和权威性,它清晰地勾勒出了2003年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整体格局,让我们能够从宏观层面理解国家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战略布局。我尤其关注那些以特定物种或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它们的存在,往往意味着一项重大的抢救性保护工作的开展。通过这本书,我得以了解到,在那些远离尘嚣的地方,有多少生命正因为这些保护区的存在而得以延续。它是一部无声的宣言,宣告着人类对自然界应负的责任。

评分

初次翻开《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003)》,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虽然这本书的出版年代已久,但其中收录的珍贵信息,对于任何一位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人来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向导,引领我们穿越祖国广袤的土地,去认识那些被精心呵护的角落。从巍峨的高山到浩渺的湿地,从茂密的森林到广阔的草原,每一处自然保护区都承载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珍稀的物种。这本书不仅是对这些保护区的一次系统梳理,更是对我们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在这片土地上,有哪些地方是自然母亲倾注了特别关爱的“避风港”,有哪些物种正受到最严密的守护。对于一个普通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充满发现的旅程,每一次翻阅都可能带来新的惊喜和感悟,重新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所拥有的宝贵财富。它激发的,是对未知自然的向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态平衡的敬畏之情。

评分

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003)》,这本书带来的冲击感,远超我的预期。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中国的自然风光有所了解,但翻阅此书后,我才意识到,我所见所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图,上面标记着中国最珍贵、最脆弱的自然角落。它以一种近乎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将全国的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梳理和分类,让我得以窥见2003年那个时间点,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就。这本书不仅仅是信息量的堆砌,它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阅读过程中,我脑海中不断闪过各种保护区的画面:也许是保护区内栖息的国宝级动物,也许是那里独特的植被景观,又或是那片区域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这本书激发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科学的尊重,以及一种想要亲身去探访、去感受、去守护这份宝贵财富的强烈愿望。

评分

这本《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003)》在我手中,感觉像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但内容却是活生生的自然。它记录了2003年中国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梳理了当时全国范围内已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列举了多少个保护区,更在于它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决心与努力。想象一下,在那个信息尚未如此发达的年代,能够汇集如此详尽的保护区名单、地理位置、保护对象等信息,实属不易。对于研究人员、环境工作者,甚至是地理爱好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框架,可以据此了解当时的保护布局,分析保护区网络的形成过程,甚至可以作为比对研究的基准,来评估后续的保护成效。阅读这本书,仿佛能听到不同地域的鸟鸣,感受到不同植被的芬芳,更能体会到每一个人为守护这片绿色所付出的心血。它是一份珍贵的记录,见证了中国在保护自然方面迈出的坚实步伐。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找到《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003)》时,我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了。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地图角落、人迹罕至的神秘之地充满兴趣,而这本书,恰恰就是通往这些地方的钥匙。它以一种客观、严谨的编纂方式,将全国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一一呈现。我翻阅着它,仿佛在进行一场虚拟的地理探索。从东北的原始森林到西南的喀斯特高原,从青藏高原的雪域冰川到东部的海岸湿地,每一个名字都像是一个引子,勾起了我对该地区独特生态环境和珍稀动植物的无限遐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名录,它更是一种启迪,让我认识到,在我们生活的土地上,存在着如此多样而脆弱的生命系统,需要我们去了解、去尊重、去保护。它填补了我对于中国自然保护现状的认知空白,让我意识到,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还有如此多值得我们付出关注和努力的自然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