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半导体激光器波导模式理论(上册)
:178.00元
售价:129.9元,便宜48.1元,折扣72
作者:郭长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0304571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模式理论是研究激光在波导光腔中的传播规律、各种波导结构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光模类型和模式结构特点,揭示激光模式结构与波导结构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控制波导结构和模式结构的途径。由于光在传播过程中主要突出其波动性,量子场论和经典场论基本上导出相同的结果,因此完全可以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进行分析。其任务是找出器件性能所需的**激光模式结构和设计出其合理的波导光腔结构方案。本书是在作者1989年12月出版的《半导体激光模式理论》的基础上,作了修订和大量补充完备,以反映作者及其团队几十年来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和该领域的**进展。全书论述既重基础又涉及前沿,既重物理概念又重推导编程演算。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一场极其精密的智力攀登。它不是那种读起来轻松愉快的休闲读物,而是需要你全神贯注,时常停下来演算推导的学术专著。我不得不承认,初期的章节对我的基础知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些关于亥姆霍兹方程、本征值问题以及特定边界条件的讨论,需要读者具备扎实的矢量分析和偏微分方程功底。然而,一旦跨越了最初的理论门槛,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详尽地剖析了不同折射率分布下光波的传播特性,特别是对于本征模式的分解和正交性条件的探讨,处理得极其到位。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数值解法的引入,这显示出作者不仅仅停留在解析理论层面,更是将理论与现代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对于希望深入理解光在波导结构中“行走”规律的工程师和博士生而言,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无疑是全面且深刻的,它让你明白,每一个设计参数的微小调整,背后都有着严密的物理规律在支撑。
评分我希望未来的“下册”能够将理论与更前沿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虽然“上册”已经为我们打下了坚不可摧的理论基础,但作为读者,我更渴望看到这些模式理论是如何被实际应用到新型激光器结构中的。比如,如何利用这些模式分析来设计出具有超低阈值、高输出功率的量子点或量子阱激光器,或者如何在新兴的二维材料异质结构波导中应用这些模式理论。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已经达到了顶级水平,如果能增加一个专门章节讨论如何将这些解析解或半解析解用于指导实际的纳米光子学器件的优化,那就完美了。它现在更像是一本“原理之书”,充满了真理的沉淀;我期待续作能成为一本“应用之桥”,连接实验室的理论与产业的现实需求,让这些深奥的模式特性真正转化为下一代光电子器件的核心竞争力。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国内光电子领域的研究生教育来说,无疑是一次及时的补充。过去我们依赖的许多经典教材往往是外文译本,语言风格和特定的学术表达习惯有时会造成理解上的隔阂,或者在术语的对应上出现偏差。这本本土创作的理论专著,在用词上显得更为贴切和地道,使得那些原本就晦涩的物理概念能够以更符合国内研究者思维习惯的方式被接受。我注意到作者在讲解模式的有效折射率和群速色散关系时,采用了多角度的论证方法,既有传统的耦合波理论视角,也似乎暗含了更现代的有限元方法所需的理论铺垫。这种丰富性使得这本书的适用范围拓宽了,不仅适合专注于基础理论探索的学者,也对那些致力于优化激光器性能、进行器件建模的工程师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它构建的理论框架,是理解更高阶的非线性效应和耦合腔结构的基础,是值得反复研读的深度参考资料。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探讨复杂的电磁场分布和模式场结构时,清晰的图形展示是至关重要的,而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那些二维和三维的模式分布图,线条锐利,色彩区分明确,直观地展示了TE、TM模式以及准横模的能量分布形态。这种视觉上的辅助极大地降低了理解抽象数学表达式的难度。此外,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处理得非常平滑,每一个新的概念都是在前一个概念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来的,给人一种结构严谨的体系感。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注重解释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例如,为什么某些边界条件会导致模式的泄漏,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脊的高度或宽度来“驯服”光场,使其更好地限制在核心区。这种注重“为什么”的教学方式,远比单纯的“是什么”更有价值,它培养的是一种科学的洞察力。
评分这本《半导体激光器波导模式理论(上册)》的封面设计得极为专业,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几何线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个人是对光电子学领域有浓厚兴趣的研究者,尤其对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设计情有独钟。初翻目录时,我就预感到这本书绝非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直指核心的理论深度。它似乎在用一种非常严谨的、近乎数学证明的方式来构建起波导模式的整个理论框架。我特别期待它能深入探讨各种复杂结构下的电磁场分布,比如脊形波导、埋入式波导,以及这些结构如何影响模场分布和损耗。毕竟,在实际器件设计中,模式的有效控制是决定激光器性能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在模式耦合、非线性效应引入后的模式演化等方面提供独到的见解,那它无疑将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陈设。我对作者能够将如此复杂的物理现象转化为清晰的数学语言并进行系统的阐述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它能为我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