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鼻尖下的中國
定價:48.00元
售價:32.6元,便宜15.4元,摺扣67
作者:王建新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12222584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闡述瞭作者對香氣有獨到見解,可以幫助你理解香氣背後深度的含義。
你會用香氣嗎?你會用香水嗎?實驗也證明,在風味品嘗中,鼻子嗅覺的作用占80%以上,如沒有鼻子的幫助,許多美味都味同嚼蠟。更奇妙的是香氣是在我們的神經組織和血液中代謝的,不似酒肉穿腸過而到五榖輪迴之地的食物,因此香會長期的留在腦海中。本書從嗅覺的角度來思考中國人的一些事情,如社會、心理、習俗、宗教、文化、醫道等方麵。
鼻子論Page
1.1 中國人的鼻子
1.2 嗅覺的退化
1.3 被忽視瞭的嗅覺
1.4 我們都有一個管用的鼻子
1.5 擾惑中的鼻子
1.6 嗅覺的成纔
1.7 香氣感受的異同
1.8 嗅覺記憶的暗示
1.9 無香的中國
愛情與香氣Page
2.1 愛情的氣味
2.2 體味的誘惑
2.3 氣味的匹配
2.4 灰姑娘對香氣的選擇
2.5 從中國傳統愛情故事說開去
2.6 蘭麝之香
2.7 男人喜歡的香氣
2.8 浪漫的氣味
2.9 妻子的用香
2.10 情人花的香氣
2.11 忘年戀的氣味說
香氣與人生Page
3.1 酷的香氣
3.2 香氣的炫
3.3 野性的香氣
3.4 紳士的香氣
3.5 凡人的香氣
3.6 “萌”的香氣
3.7 老用香
3.8 “作”的味道
3.9 柔性的香氣
3.10 古風的香氣
3.11 “白骨精”的用香
3.12 香氣的聖冷貞烈
民俗與香氣Page
4.1 相思樹的香氣
4.2 芙蓉國與芙蓉花香
4.3 山茶花香的彆說
4.4 神似的蓮花香
4.5 鞦海棠的有香與海棠的無香
4.6 杜鵑花的香和色
4.7 彆樣的菊花香
4.8 另說桂花香
4.9 端午用香的辯證
4.10 菖蒲香的新用
嗅覺的風景Page
5.1 大自然的氣息
5.2 香氣的旅遊
5.3 森林的氣場
5.4 熱帶雨林的氣味
5.5 海風的香氣
5.6 陽光的香氣說
5.7 仙界香氣的推想
嗅覺與醫道Page
6.1 中醫的聞診
6.2 嗅覺和失憶
6.3 催眠的香氣
6.4 嗅覺和抑鬱癥
6.5 打開自閉的香氣
6.6 香氣的聚神
6.7 阿爾茨海默病的香氣腦體操
6.8 衝擊帕金森病的香氣
6.9 輔助治療癲癇的香氣
6.10 嗅覺與心理健康
6.11 香氣:病菌的天然剋星
6.12 控製體臭的香氣
6.13 減肥的香氣
烹調與用香Page
7.1 中國的食文化
7.2 不撤薑食
7.3 麻香的花椒
7.4 鬍椒的香辛
7.5 蒜香文化
7.6 甜香的意義
7.7 臘肉香和培根香
7.8 酸香的推究
7.9 烹調中的酒香
7.10 風味中的臭
7.11 鹵香的解說
嗜好的香氣Page
8.1 追香的嗜好
8.2 的用香
8.3 酒香的嗜好
8.4 細論茶香
8.5 咖啡的香氣
8.6 可樂的香氣追求
王建新,江南大學化工學院,全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協會標準委員會成員,教授,從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化妝品方麵的研究,特彆是天然功能成分在化妝品中應用的研究,為全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協會標準委員會成員,在全國化妝品領域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評價五) 《鼻尖下的中國》是一本讓我驚艷的書。它沒有用那些冰冷的數據和深奧的理論來定義中國,而是用最溫暖、最直接的方式——食物的味道,來展現這個國傢的魅力。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將那些隱藏在市井街巷、鄉村田野裏的獨特味道,描繪得栩栩如生。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穿越祖國的大江南北,品嘗各地的特色美食。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食物背後故事的挖掘。它不僅僅是關於“吃”,更是關於“生活”。那些食物,承載著當地人的情感,凝聚著曆史的記憶,也反映著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作者用一種充滿人情味的方式,將這些故事娓娓道來,讓我不僅滿足瞭口腹之欲,更在精神上得到瞭極大的愉悅。這本書讓我明白,中國的美,不僅僅在於山川河流,更在於那些流淌在人們生活中的,最質樸、最動人的味道。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産生一種強烈的共鳴,仿佛作者筆下的味道,就是我曾經品嘗過、記憶深刻的傢的味道。這本書,是一份獻給所有熱愛生活、熱愛中國的人的禮物。
評分(評價二) 《鼻尖下的中國》給我帶來的,遠不止是一次美食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禮。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對於“中國”的認知,常常停留在錶麵,而這本書則帶領我深入肌理,去感受那些隱藏在日常煙火氣中的不凡。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他不僅僅描述瞭食物本身的味道,更挖掘瞭這些味道背後的故事。比如,某個地方的特色小吃,可能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是鄉愁的寄托;又或是某個節日裏的傳統菜肴,蘊含著深厚的民俗傳統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迴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些關於食物的美好迴憶,那些早已模糊卻又鮮活的味蕾記憶,都隨著書中的描述一一被喚醒。作者對於地域差異的敏銳洞察,也讓我對中國這片土地有瞭更深的理解。北方大地的淳樸和熱情,南方水鄉的溫婉和細膩,西部高原的蒼茫和堅韌,這些特質都巧妙地融入瞭食物的烹飪和品嘗之中。這本書就像一位老朋友,用最親切的語言,與我分享著那些關於“中國”的,最真實、最動人的點滴。
評分(評價四) 《鼻尖下的中國》給我帶來的,是一場觸及靈魂的味覺與文化之旅。與其說它是一本書,不如說它是一張流動的、充滿香氣的中國地圖。作者以一種極其獨特且引人入勝的視角,帶領讀者深入探尋隱藏在中國各個角落的,那些與“鼻尖”息息相關的味道。這本書沒有刻意去追求某種宏大的敘事,而是將視角放在瞭最樸實、最貼近生活的部分。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食物時,那種近乎虔誠的態度。他對食材的來源、烹飪的技法、以及食物背後承載的文化意義,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不僅僅羅列瞭各種菜肴,更是通過這些菜肴,展現瞭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比如,北方食物的粗獷大氣,南方食物的精緻細膩,西南食物的山野之味,都躍然紙上,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親身感受那份獨特的韻味。作者的文字充滿瞭畫麵感,讀來讓人食欲大開,同時也引發瞭我對中國飲食文化深厚的曆史底蘊的思考。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中國”,也讓我更加熱愛這片土地上孕育齣的,豐富多彩的味覺文化。
評分(評價三) 坦白說,在翻開《鼻尖下的中國》之前,我曾擔心它會過於枯燥,僅僅是一本關於各地菜肴的流水賬。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極其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食物與文化、曆史、地理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他並非簡單地介紹食物,而是通過食物,摺射齣當地人的生活哲學、審美情趣,甚至是中國社會變遷的縮影。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細節的描繪,比如製作某道菜肴時,一絲一毫的火候把握,或是某種特殊香料的使用,都充滿瞭講究。這些細節,不僅展現瞭中國烹飪的博大精深,更傳遞齣一種對食材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情。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食物起源的有趣故事,讀來既增長瞭見識,又充滿瞭趣味性。讓我驚喜的是,作者的文筆非常接地氣,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真摯的情感。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食物香氣,聽到鍋碗瓢盆的碰撞聲,感受到那些充滿煙火氣的市井生活。這本書不僅僅滿足瞭我的好奇心,更激發瞭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深度思考。
評分(評價一) 初見《鼻尖下的中國》這個書名,便被深深吸引。它沒有那些宏大敘事的視角,也沒有深奧的理論探討,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微不足道,卻又最能觸動人心的地方——鼻子下的味道。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頁,期待著一場關於味覺的旅行。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各地美食,而是通過生動的筆觸,描繪瞭中國各地獨特的風土人情,以及這些人文氣息如何滲透到食物的每一個細胞之中。從北方的粗獷豪放,到南方的精緻細膩,再到西南的山野淳樸,每一個章節都像打開瞭一扇窗,讓我窺見瞭不同地域的靈魂。書中對食材的考究,對烹飪技法的講解,都充滿瞭匠心獨運的細節。那些聽來就令人垂涎的菜肴,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的食物,更是曆史的沉澱,文化的載體。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過程中,不經意間流露齣的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這種細膩的情感,使得這本書讀起來既有知識性,又充滿瞭人情味。仿佛作者就坐在我身邊,一邊品嘗著那份獨特的滋味,一邊娓娓道來,讓我身臨其境,也忍不住跟著他的文字,一同沉醉在那“鼻尖下的中國”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