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名: | 自動控製原理(3版)(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電子信息) | 
| 齣版社: | 清華大學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8 | 
| ISBN號: | 9787302478027 | 
本書主要介紹分析和設計反饋控製係統的經典理論和應用方法。全書共8章,內容包括自動控製係統的基本概念,自動控製係統的數學模型,自動控製係統的時域分析法、根軌跡法、頻率特性法,控製係統的校正、非綫性控製係統、離散控製係統的分析和綜閤應用等。在每章後麵分彆介紹瞭MATLAB在自動控製理論中的一些應用,以及如何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法解決自動控製領域的一些係統分析和設計問題。同時,各章均提供瞭一定數量的習題與MATLAB實驗題,以幫助讀者理解基本概念並掌握分析和設計方法。
本書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自動化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自動化方麵工作的科技人員學習參考。
目錄
1章控製係統的基本概念
1.1引言
1.2開環控製係統與閉環控製係統
1.2.1開環控製係統
1.2.2閉環控製係統
1.3自動控製係統的組成
1.3.1基本組成部分
1.3.2自動控製係統中常用的名詞術語
1.4自動控製係統的分類
1.4.1按輸入信號的特點分類
1.4.2按描述係統的動態方程分類
1.4.3按係統的參數是否隨時間而變化分類
1.4.4按信號的傳遞是否連續分類
1.5自動控製係統的應用實例
1.5.1爐溫控製係統
1.5.2導彈發射架方位控製係統
1.5.3計算機控製係統
1.6自動控製理論發展簡史
1.7對自動控製係統的基本要求
習題
2章自動控製係統的數學模型
2.1控製係統微分方程的建立
2.1.1機械係統
2.1.2電係統——RLC串聯網絡
2.1.3機電係統
2.2非綫性係統微分方程的綫性化
2.2.1小偏差綫性化的概念
2.2.2非綫性係統(元件)綫性化處理舉例
2.2.3係統綫性化的條件及步驟
2.3傳遞函數
2.3.1傳遞函數的定義和性質
2.3.2用復數阻抗法求電網絡的傳遞函數
2.3.3典型環節及其傳遞函數
2.4控製係統的結構圖及其等效變換
2.4.1結構圖的基本概念
這本《自動控製原理》第三版,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對於像我這樣在校深造的學生來說,簡直是“及時雨”。餘成波和張蓮兩位教授的講解風格,清晰又不失深度。我記得我剛開始接觸這門課的時候,對傳遞函數、閉環係統這些概念簡直是一頭霧水,感覺就像在迷宮裏打轉。但是,翻開這本書,那種係統性的梳理和由淺入深的推導過程,一下子就把脈絡打通瞭。它不僅僅是羅列公式,更重要的是解釋瞭背後的物理意義和工程直覺。舉個例子,書裏講解根軌跡法時,不僅僅給瞭畫圖的規則,還深入剖析瞭不同參數變化對係統穩定性和瞬態響應的影響,這一點對我理解如何設計控製器至關重要。而且,教材裏配的習題難度設置也相當閤理,從基礎的概念理解到復雜的工程應用問題都有涵蓋,做完一遍下來,基本功算是紮實瞭許多。清華大學齣版社的排版質量一如既往地高水準,圖錶清晰,公式推導完整,即便是麵對復雜的矩陣運算,也能保持閱讀的順暢性,極大地提升瞭學習體驗。這本書作為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確實體現瞭前沿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閤,絕對是自學和課堂教學的絕佳伴侶。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沿革感興趣的學習者,我非常看重教材能否體現學科發展的脈絡。這本第三版在繼承經典理論(如經典控製理論的核心內容)的同時,很大膽地引入瞭適應當前技術需求的現代內容。我注意到,相比於老版本,這一版明顯加強瞭數字控製和係統辨識的內容。在如今所有控製係統都高度依賴數字化實現的背景下,從連續時間係統到離散時間係統的轉換、Z變換的應用以及有限字長效應的討論,都是至關重要的。餘成波和張蓮教授顯然對當前工業界和學術界的前沿動態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性。他們並沒有簡單地把數字控製當作經典控製的“附屬品”,而是將其視為現代控製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進行深入闡述。這種與時俱進的編輯策略,保證瞭這本書在未來幾年內依然能為讀者提供最相關、最實用的知識框架,避免瞭許多老教材因理論滯後而迅速貶值的命運。
評分坦白講,初次拿到這本書時,我有些擔心它的“規劃教材”身份會不會讓內容變得過於保守或過於基礎。但實際閱讀體驗完全打消瞭我的疑慮。這本書的理論深度非常紮實,尤其是在處理非綫性係統和最優控製等高級主題時,展現齣瞭不俗的功力。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對“控製”這個概念的哲學定義和邊界探討。它不隻是教你“如何做控製”,更是在引導你思考“為什麼需要控製”以及“控製的極限在哪裏”。例如,在討論模型預測控製(MPC)的原理時,書中對滾動時域、約束處理的闡述,簡潔而精確,即使是初次接觸MPC的讀者也能迅速把握其核心思想。此外,清華大學齣版社的這次排版,字體選擇和行間距都非常適宜長時間閱讀,這對於需要啃下大量復雜理論的理工科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疲勞感,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專注和高效。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其作為一本教材的定位,它更像是一本詳盡的“工程實踐指南”。我個人是從業人員,在實際的工業自動化項目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非綫性和時滯係統的問題。很多理論書籍在講解這些復雜情況時往往一帶而過,但《自動控製原理》第三版在這方麵處理得非常到位。它沒有停留在經典的PID控製層麵,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介紹現代控製理論,比如狀態空間法,這對於處理多輸入多輸齣(MIMO)係統尤其關鍵。我特彆欣賞作者們在案例分析中體現齣來的嚴謹態度,他們不僅展示瞭理論模型如何建立,還討論瞭模型簡化過程中可能引入的誤差,以及如何通過魯棒性設計來應對這些不確定性。例如,在講到李雅普諾夫穩定性分析時,書中給齣的例子非常貼閤實際,讓我能將抽象的數學工具與具體的機械或電子係統的穩定性聯係起來。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使得這本書成為瞭我工作颱上的“常備工具書”,隨時可以翻閱查閱,確認某個設計思路的閤理性。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結構緊湊,但又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我是一個對細節比較挑剔的讀者,通常一本厚厚的教材裏總會有一些地方讓我感到晦澀難懂或者上下文跳躍。然而,這第三版在章節銜接上做得非常流暢。比如,在講解頻率響應分析法(Bode圖和Nyquist圖)之前,作者巧妙地迴顧瞭拉普拉斯變換和傳遞函數,確保讀者帶著清晰的頻域概念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更令人稱道的是,它對控製係統設計中的“權衡”(Trade-off)問題進行瞭深刻的剖析。在控製工程中,幾乎所有的設計決策都是在瞬態響應、穩態精度和係統魯棒性之間尋求平衡。這本書沒有給齣“萬能公式”,而是通過詳盡的分析,引導讀者理解為什麼在某些場景下,犧牲一點穩態誤差是為瞭換取更高的抗乾擾能力。這種哲學層麵的引導,對於培養工程師的係統思維能力,比單純的計算技巧傳授要重要得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