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武术:汉英对照 |
| 作者 | 编者:戴国斌,译者:陈丽江 |
| 定价 | 98.00元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 |
| ISBN | 9787560872650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668千字 |
| 页码 | 413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为适应中国武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求,服务孔 子学院的武术课程建设,提高来华学习武术留学生的 教学质量,迫切需要适合中外武术学习者和爱好者的 汉英对照教学读本。戴国斌主编的《中国武术(汉英 双语教材)》共十二章,阐述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历史 发展和整体概貌,介绍了少林罗汉十八手、太极拳、 形意拳和八卦掌等拳种,以及七星剑、风魔棍和 双节棍等代表性器械的学习要点和锻炼要求,还拓展 性地介绍了马王堆导引术、五禽戏和武功整复术等流 行养生术,以及民间体育南狮运动等内容。 全书配有大量图片,分步解析武术动作;同时设 置学习计划、技术体验、文化体验和拓展阅读等内容 ,帮助读者深化学习理解,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 性。 本书为汉英对照读本,适合来华学习武术的留学 生作为习武教材使用,同时也适用于中外广大武术学 习者和爱好者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中文部分 章 武术概述 一、导言 二、学习体验 三、总结 四、延伸学习 五、思考题 六、参考文献 第二章 24式太极拳 一、导言 二、学习体验 三、总结 四、延伸学习 五、思考与练习题 六、参考文献 第三章 形意拳(五行连环) 一、导言 二、学习体验 三、总结 四、延伸学习 五、思考与练习题 六、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八卦掌(定势八掌) 一、导言 二、学习体验 三、总结 四、延伸学习 五、思考与练习题 六、参考文献 第五章 少林罗汉十八手 一、导言 二、学习体验 三、总结 四、延伸学习 五、思考题 六、参考文献 第六章 风魔棍 一、导言 二、学习体验 三、总结 四、延伸学习 五、思考与练习题 六、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七星剑 一、导言 二、学习体验 三、总结 四、延伸学习 五、思考与练习题 六、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常年接触传统武术圈子的人,我深知很多武术书籍往往只注重“形”的描述,而对“神”的领悟则语焉不详,导致习武者容易练成“死架子”。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武术的内在精髓有着深刻的洞察。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意、气、力”三者的关系,这种对内在修炼的重视,才是真正区分传统武术与普通健身操的关键所在。书中对“气沉丹田”的描述,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结合了生理学和运动控制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具体的引导方法,比如如何放松肩胛骨以达到真正的“沉”劲。我发现,当我尝试用书中提到的方法去调动内在力量时,原本感觉僵硬的动作变得柔韧有力起来,这种内在的突破,远比学会一套复杂的拳法更有价值。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上传道、下济术,兼顾了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可操作性。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大部头”的武术书籍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内容会枯燥乏味,像是翻阅一本老旧的工具书。但这本的排版设计真是出乎意料的精妙。它巧妙地将复杂的武术概念,通过大量高质量的实拍照片和精准的线条图结合起来,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跟上节奏。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套路拆解时的那种细腻程度,每一个动作的起手式、过渡、收尾,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连眼神的运用和呼吸的配合都没有放过。这让我感觉不像是在读一本书,更像是有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练习了几组基本功,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有了显著提升。而且,它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非常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翻阅起来手感极佳,这对于经常需要翻阅练习的工具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细节。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武术爱好者的福音!我之前在寻找一本既有深度又能兼顾实用性的武术书籍时,费了好一番功夫,但大多要么内容过于偏重理论而缺乏实操指导,要么就是讲解过于简单,无法深入。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简直是如获至宝。它的内容编排非常科学,从最基础的站桩、马步开始讲起,步步为营,没有丝毫的跳跃感。特别是对内家拳的劲力运行和外家拳的发力技巧,作者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图解进行了阐述。我个人对太极拳的缠丝劲一直有些疑惑,这本书里通过慢动作分解和关键点强调的方式,让我一下子就领悟了那种“掤、捋、挤、按”的微妙变化。更让我赞赏的是,作者并没有陷入流派之争的窠臼,而是强调了“同源异流”的理念,让读者在学习具体招式之余,更能理解武术哲学的共通之处。对于那些想系统学习中国武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演层面的习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不可多得的教科书级别读物,绝对值得反复研读和收藏。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传统理念的现代化诠释上。我们都知道,传统武术的教学往往依赖于口耳相传,很多核心的口诀和心法,在文字记录时很难完全传达其精髓,容易被误解。但这本著作的作者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他们没有生硬地直译那些古老的术语,而是用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和逻辑,对这些深奥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阐释。例如,在讲解“寸劲”的发力瞬间,作者不仅配上了肌肉收缩的示意图,还用速率和加速度的概念进行了辅助说明,这对于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这种跨越时代的沟通能力,让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传统技艺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同时也保证了学习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这使得这本书既能满足老一辈习武者的怀旧需求,又能吸引新一代对科学训练感兴趣的年轻武术爱好者。
评分我买过很多关于中国武术的入门书籍,但它们大多局限于某一拳种或者某几个基础动作的介绍,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本书的博采众长之处令人印象深刻。它并没有固执地只介绍一家之言,而是涵盖了中国武术体系中几个主要流派的精髓,包括少林的基本功法、太极的推手要领以及形意的五行拳理等。这种宏观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中国武术的理解边界。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更像是一部武术文化的导览图。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不同拳种在面对实战或养生时侧重点的不同,从而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练习。对于那些希望对中国武术有一个全面了解,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功夫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单一主题书籍无法比拟的。它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武术“道”的绝佳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