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特定的情境
定价:40.00元
作者:(法)克里斯蒂安?科若勒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063579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继《论摄影》《明室》之后,有一部摄影人士的必读之物。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故事》和《忆往》两部分,分别一文学故事的形式和往事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对于摄影的理解。这种理解与中国人的理解有很大差异,也反映了一直正常发展者的西方文明与断代的中国文明不同。《故事》部分还极具法国文学的独特魅力,令人读来手不释卷。
目录
致读者
译本序
卷
一 图斯廉大屠杀纪念馆
二 圣雅克的情侣
三 洗衣店
四 女时装设计师
五 政治手段
六 长毛
七 马提翁林荫道
八 女中学生
九 护照
十 达拉斯
十一 万圣节
第二 卷
我从来没想过拍照片
我们大家都认识卡加拍的兰坡像
1979年一个星期六下午我见到了罗贝尔杜瓦诺
我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参加了《解放报》筹建组的工作
见到贝尔纳福孔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
我和吉塞勒弗洛因德见面首先是出于职业需要
这确实是我偏爱的一张照片
1980年4月16日一大早塞尔日朱利打电话到我家
我在《解放报》从来没遇到过读者的负面反应
1983年我在巴塞罗那买了一本黑白照片的小册子
那是1980年巴黎摄影作品展个月里的事
1988年秋我从金边路过
一天下午,在马赛
如果没有这位在自家门前收音机旁摆好姿势的老夫人
有时候我会要求摄影师拍一些很特别的照片
1980年代初
1981年5月,新型《解放报》出版
发表《纽约通讯》成功之后
照片拍卖的不多
从东南亚收集照片的时候我常感到遗憾
我一直迷恋萨拉莫恩的作品
2003年,亨利卡蒂埃-布莱松在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开幕做准备的时候
让卢普西耶夫拍的照片,我一见就喜欢上了
我职业生涯中有异国情调的插曲
像我这一代的很多年轻人一样
我在阿加特加亚尔家里见过伊齐两三次
我在曼谷寻找现代摄影家,找了几年
1981年秋,我次去布拉格
这可能是我职业生涯中不堪回首的往事
在布拉塞生命的后几年里,我经常见到他
我不知道为什么,某些照片一下子就变成了符号学上的图像
我早是从收音机里听说着巴格达阿布格莱布监狱拍的那些虐囚照的
麦克尔阿克曼到《视野社》来看我的时候
我次在缅甸旅行是1998年
作者介绍
克里斯蒂安-科诺勒,法国媒体人、策展人、学者。其对于摄影有着独到的理解,并善于从文化的角度思考、评说摄影。
文摘
序言
我对于“特定的情境”这一主题本身就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人类的很多本质,恰恰是在那些非日常、非普遍的条件下才得以显露。这本书的题目,正好击中了我这种求知欲。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种召唤,召唤我去审视那些定义了我们生命轨迹的“关键时刻”。我设想,这本书的内容可能并非是戏剧性的冲突,而是更侧重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或许,作者会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人在被置于某种“特定情境”时,其思想、情感、行为是如何发生微妙而深刻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源于外部环境的压力,也可能是内在心理的催化。我期待它能带来一些颠覆性的认知,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历过的,或者旁观过的“特定情境”。它可能会用一种我从未想到过的角度,去剖析人类的脆弱与坚韧,去展现那些隐藏在平静表象下的暗流。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的解读指南,而“特定的情境”,则是解读这些指南时不可或缺的背景。
评分读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个久未开启的抽屉,里面珍藏着一些被遗忘的情感碎片,又或者是那些我们不愿轻易触碰的内心角落。封面上的“特定的情境”几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发生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由特殊人物参与的事件,但我觉得,这本书所要探讨的“情境”,或许更加内在,更加微妙。它可能是一种心理上的状态,一种情感上的转折,一种意识上的觉醒,甚至是潜意识深处的某种暗涌。我脑海中闪过无数种可能性,它或许是一个人在极端孤独下的内心独白,又或者是面对重大抉择时的彷徨与挣扎。它可能关乎爱与失去,关乎生存与毁灭,关乎希望与绝望。我倾向于认为,这本书并非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提出一个邀请,邀请读者一同去探索那些复杂而多变的人类情感和心理模式。那些“特定的情境”就像一个个实验场,而书中的人物,就是那些被置于其中的实验对象。我期待着,在这场阅读的旅程中,能够发现一些关于人性深处的共鸣,也能获得一些关于如何理解和面对自身“特定情境”的智慧。
评分当我看到“特定的情境”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一个人在荒漠中独自求生,一个宇航员在太空中遭遇突发状况,一个侦探在错综复杂的案件中寻找线索。这些都是非常鲜明的“特定情境”,往往能激发人物最原始的本能和最深刻的思考。然而,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更具哲学意味的“特定情境”呢?比如,一种极端的幸福感,一种深刻的孤独感,或者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顿悟时刻。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处理这些抽象但同样至关重要的“情境”。我期待它能打破常规的叙事模式,可能采用非线性的时间轴,或者通过多重视角来展现同一“情境”下的不同体验。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探索人类意识边界的地图,而“特定的情境”,就是这张地图上的各个标记点。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在这些极端或特殊的条件下所展现出的复杂性,以及那些潜藏在日常之下的、更加深邃的人性维度。
评分“特定的情境”这个词组,总能唤起我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好奇和对人性的探索欲。我猜想,这本书所描述的“情境”,一定是那些能够放大或扭曲个体正常反应的特殊环境。它可能是一种极端的情感体验,一种严峻的生存挑战,或者是一种深刻的道德困境。我不期待这本书会给我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相反,我渴望它能带给我一些思考的重量,甚至是一些心灵的震颤。它可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面对压力、诱惑、孤独或绝望时的真实模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人物在这种“特定情境”下的挣扎、成长、甚至蜕变。它或许会揭示出,在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面前,人性中最闪光的部分,或是最脆弱的软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入自我审视的机会,也是一次近距离观察他人内心世界的窗口。我期待着,它能让我对“情境”与“人性”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封面上“特定的情境”几个字就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一直对那些将个体置于极端或罕见境遇下的故事很着迷,总觉得那是最能映照出人性本质的棱镜。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颇具匠心,那种沉静而略带压迫感的色彩搭配,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不寻常的故事即将展开。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扉页,指尖滑过略带粗糙的纸张,期待着一场心灵的探险。这本书的内容,我相信不会是简单的线性叙事,而是会用一种更具深度和张力的方式,去探索那些我们平时鲜少触及的心理领域。或许,它会带我们走进一个陌生的世界,让我们体验那些我们从未设想过的挑战,从而对“特定情境”这个概念产生全新的理解。我期待它能带给我震撼,带给我思考,甚至带给我一些关于自我认知的启示。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境,能够如此“特定”?又会在这样的情境下,展现出怎样的“特定”?这些疑问如同一团迷雾,在我心中萦绕,而我相信,这本书就是拨开这团迷雾的钥匙。我已经被这本书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它所要传达的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