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神奇的世界系列:聪明的植物(插图版)
定价:25.0元
作者:郎悦洁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43089679
字数:15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青少年有很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正在形成阶段,所以图书正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本书的表现形式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需求,内文排版活泼可爱,并配合插图来解释书内的知识点,对青少年来说这种方式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内容提要
你知道吗?植物并不是傻傻地站在那里不会动的,它会睡觉、会换衣服,会生娃、会治病……这些只属于人类才有的技能出现在植物身上是不是让你大吃一惊?当听到这些奇妙的事情时,脑海中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没有想去探索个中的奥妙?
这本关于植物的小百科全书,它将带你走进奇妙无穷的植物世界——行走、换衣服、开口说话和探测矿产的植物传闻,去探寻植物世界中的真实面目。
翻开这本书,你将在神秘植物这个舞台上,看到多姿多彩的花朵、形状各异的树叶,无数的植物扮演的一个个生动而鲜明的角色,上演的一幕幕奇趣横生的动画片。
目录
作者介绍
郎悦洁: 自由撰稿人、出版策划人,曾出版过《一张彩票》等书。对图书有着敏感的嗅觉,从事图书行业多年,一直致力于策划出版经典图书。她个人也非常热爱阅读的,大量的阅读让其知识面丰富,进而创作出大全集这个系列。流畅的文笔,丰富的知识,让她的每本书都深受读者喜爱。
文摘
睡梦罗汉——植物也需要睡觉
放假的时候,佳佳到姥姥家去玩。在那里,她认识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
植物和动物,可以说大开眼界。
这天,佳佳跟着姥姥去花生地里锄草。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佳佳意外地发
现花生叶子发生了变化,中午的时候,佳佳看到花生叶子是张开的,而这个时
候却发现叶子都卷缩起来,像个受委屈的孩子一样,依偎在妈怀中。
咦?这个是怎么回事呢?
佳佳从小就喜欢研究一些花花草草,她蹲下身,认真地观察这些花生叶
子。她发现,这些花生叶子上都带着一点潮湿的水汽,用手摸上去凉丝丝的。
更令她意外的是,每两片叶子都是彼此相互拥抱着……这与白天时的四散张开
有着很大的不同。
佳佳有点不理解,问:“姥姥,花生的叶子为什么卷缩起来了?白天的时
候,它为什么不卷缩呢?是不是因为叶子在夜里会害怕?”
姥姥笑着说:“花生叶子不是害怕了,是太阳快落山了,它也要睡觉了。”
佳佳很惊奇:“睡觉?花生的叶子还会睡觉?”
姥姥点点头。
植物真的会睡觉吗?
其实,在植物界中,植物的睡眠活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我们
身边,平时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一旦到了夜晚,一些植物便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比如,有一种在野外常常能够见到的三叶草,这种植物开紫色的小
花朵,长着三片小叶子,白天阳光充足时,每片叶子都舒展着,但到了傍晚,
三片小叶子就会闭合起来,垂着头,这就是在准备睡觉了。
比如,在公园里经常能够看到睡莲花,每当太阳要落山时,它就会将漂亮
的花瓣闭合起来,进入一种睡眠状态。
除了花生、三叶草以及睡莲花之外,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羊
角豆、大白菜等。
我们知道,人类睡觉是为了恢复身体和大脑的功能,那么植物的睡眠有什
么好处呢?
经过植物学家的研究发现,一些植物在白天把叶子展开,进行光合作用,
这样有利于加大受光面积;而晚上睡觉时关闭叶子,进行呼吸作用,能减少叶
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水分的散失。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在相同的环
境中,能进行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快,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植物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有关植物睡眠的有意思的现象:
有些植物除了晚上正常的睡眠之外,还有午睡的习惯。植物学家认为,植物午
睡主要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炎热引起的,午睡是为了减少水分散失。
当然,并不是所有需要睡眠的植物都是选择在夜晚睡觉,有一些植物选择
在白天休息,晚上活动。聪明的小朋友,平时可要认真观察,别惊醒了白天睡
觉的植物哦。
奇趣小知识:
植物学家研究发现,植物的午睡时间集中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
这段时间是一天中气温高的时间段,植物选择午睡是为了减少水分
丧失,从而能够在不良环境中生存下来。
序言
你知道吗?植物并不是傻傻地站在那里不会动的,它会睡觉、会
换衣服,会生娃、会治病……这些只属于人类才有的技能出现在植物
身上是不是让你大吃一惊?当听到这些奇妙的事情时,你的脑海中有
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没有想去探索个中的奥妙?
你知道吗?千百年来,
植物一直在默默地完成
自己的使命,它们繁
殖、生存,而且越来
越适应环境,你知道这
是怎么回事吗?
你知道吗?春暖花开、随
风摆舞、探测矿产、自动行走、抗
击严寒……这些属于植物的行为,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你知道吗?你知道车前草的名称由来吗?你知道韩信草的历史传
说吗?
植物是非常有趣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你知道光合作用、
治病药物、养生佳品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吗?
这本关于植物的小百科全书,将带你走进奇妙无穷的植物世
界——行走、换衣服、开口说话和探测矿产的植物传闻,去探寻植物世界中植物们的真实面目。
翻开这本书,你将在神秘的植物世界里,看到多姿多彩的花朵、
形状各异的树叶,无数的植物扮演着一个个生动而鲜明的角色,上演
的一幕幕奇趣横生的动画片。
探索植物的奥秘,不仅仅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孩子们的功课。
我原本对植物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上的基本常识,直到我翻开了《神奇的世界系列:聪明的植物(插图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植物王国。我特别惊叹于书中关于植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的部分,无论是沙漠中顽强生存的植物,还是深海里依靠化学能的奇特植物,作者都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展现了它们非凡的生命力。插图的色彩运用大胆而和谐,对光影的处理更是恰到好处,将植物的形态美和功能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仿佛能感受到阳光穿透叶片的温暖,或是黑暗中植物悄然生长的力量。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多样性和韧性。我开始更加尊重自然,也对那些看似平凡的生命充满了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的科普,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和生存智慧的赞歌。
评分作为一个对自然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那些能“说话”的植物的故事情有独钟,而《神奇的世界系列:聪明的植物(插图版)》恰恰满足了我所有的好奇心。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扇通往奇妙微观世界的窗户。书中对植物之间交流方式的描述,例如通过气味传递信息,或者利用菌丝网络进行“沟通”,这些内容对我来说简直是科幻小说般的奇遇。作者将这些复杂的生态学概念,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呈现出来,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植物的秘密社交场合,耳边充斥着它们无声的语言。插图的精美程度更是没话可说,每一张都如同艺术品,将植物的各种形态和行为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一些展示植物防御机制的插画,比如带有尖刺的叶片,或者能分泌粘液的茎,都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本书让我明白,植物并非我们想象中的“木头”,它们有着自己独特而复杂的生存策略,也拥有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智慧”。
评分自从我拿到《神奇的世界系列:聪明的植物(插图版)》这本书,我就像着了魔一样,几乎一刻不停地在阅读。它颠覆了我对植物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智慧的植物世界。书中关于植物如何“学习”和“记忆”的内容,简直是颠覆性的。例如,作者描述的植物如何通过感知触碰来改变生长方向,或者记住某些有益的刺激,这些都让我感到无比惊奇。插画的风格非常独特,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艺术的感染力。那些描绘植物复杂内部结构的插图,细致入微,让我能清晰地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同时,书中对不同植物之间协同合作,共同对抗威胁的描写,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宏大和互联的生命体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自然世界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还有太多未知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自然充满好奇的人,它一定会带给你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启发。
评分我一直认为,知识性的书籍往往伴随着枯燥的文字,但《神奇的世界系列:聪明的植物(插图版)》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偏见。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一个我从未了解过的植物世界。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植物“情感”和“感知”的描述所吸引,尽管我知道这并非人类意义上的情感,但作者用极其贴切的比喻,让我能感受到植物在面对危险时的“警惕”,在接收阳光时的“喜悦”,以及在适应环境时的“耐心”。插画的风格十分清新雅致,色彩搭配柔和却富有层次感,每一幅图都如同精心绘制的艺术品,将植物的形态、颜色和生长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获得极大的视觉享受。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生存方式,也让我对身边的一切生命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它让我明白,即使是最不起眼的植物,也可能蕴藏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奥秘。
评分读《神奇的世界系列:聪明的植物(插图版)》真的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一直以为植物的世界是静止的、被动的,最多也就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养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从扉页那精美得仿佛能滴出露珠的插图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书中对植物的描绘,不仅仅是科学的严谨,更充满了艺术的灵动。那些细腻的脉络、生动的叶片、甚至是花朵绽放时微妙的色彩变化,都通过插画师的妙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眼前。我尤其喜欢其中描绘食虫植物的部分,它们捕食的瞬间被捕捉得如此惊心动魄,仿佛一部微缩的自然纪录片。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植物学知识变得像讲故事一样有趣,让我这个对科学曾经感到枯燥的读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每翻一页,都像是在探索一个全新的宇宙,我对植物的认识也随着每一段文字、每一幅插图在不断刷新。我开始留意身边的花草树木,想象它们在默默地进行着怎样的“聪明”活动,这种从被动观察到主动探索的转变,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