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全国哲学社会

正版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全国哲学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社会科学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文库概要
  • 2016年
  • 学术著作
  • 全国哲学社会
  • 研究综述
  • 理论前沿
  • 学科发展
  • 文献检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古通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2576
商品编码:2973880501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定价:168.00元

作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3002425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为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所有学术成果的概要介绍,主要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成果的学术创新和应用价值。

目录


哲学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概要 魏义霞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理论建构与多元维度》概要 殷杰
《算术、真与悖论》概要 熊明
《可能世界的名字》概要 刘新文
《科学与人文新论》概要 孟建伟
《〈资本论〉的哲学》概要 仰海峰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转向与西方形而上学的终结》概要 刘福森

理论经济

《社会偏好理论与社会合作机制研究:基于公共品博弈实验的视角》概要 周业安
《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前沿理论与中国特色研究》概要 马艳
《经济学范式的演变》概要 马涛

应用经济

《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概要 肖文
《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制度金融学导论》概要 张杰

法学

《国际法的中国理论》概要 何志鹏
《张彭春:世界人权体系的重要设计师》概要 孙平华
《现代权利理论研究:基于“意志理论”与“利益理论”的评析》概要 彭诚信
《商法的独特品格与我国民法典编纂》概要 许中缘
《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研究》概要 陈玺

社会学

《后乡土中国》概要 陆益龙
《时空社会学:拓展和创新》概要 景天魁

民族问题研究

《西夏经济文书研究》概要 史金波
《〈慈悲道场忏法〉西夏译文的复原与研究》概要 杨志高

国际问题研究

《互联网国际政治学》概要 余丽

中国历史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概要 周棉
《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简史》概要 乜小红
《造船业视域下的宋代社会》概要 黄纯艳
《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概要 郑大华
《清代学者象传校补》概要 陈祖武
《秦汉土地赋役制度研究》概要 臧知非

世界历史

《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研究》概要 王丽萍

中国文学

《〈四库全书总目〉的官学约束与学术缺失》概要 何宗美
《民国词史考论》概要 曹辛华
《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概要 姚文放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概要 方长安
《简帛文学研究》概要 蔡先金
《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概要 胡可先

外国文学

《诗人的散文:帕斯捷尔纳克小说研究》概要 汪介之

语言学

《万光泰音韵学稿本整理与研究》概要 张
《台湾汉语音韵学史》概要 李无未
《鄂温克语动词形态论》概要 朝克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中国古代图书史:以图书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史》概要 陈力

管 理 学

《金融复杂系统的演化与控制研究》概要 张卫国
《制度经济地理学范式:以“岭南模式”为例》概要 何一鸣

教 育 学

《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概要 刘铁芳

作者介绍


1991年6月,中央决定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方案;具体管理和筹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检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情况,交流社会科学研究信息组织对重大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验收和推广。

文摘


序言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论纲》 作者: 李明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定价: 88.00 元 ---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论纲》并非聚焦于当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汇编或特定年份的宏观概述,而是深入探究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政治理念的起源、演变及其核心范畴的精微之作。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系统且富含批判精神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知识框架,强调思想脉络的连续性、思想家之间的对话与分野,以及特定历史语境对政治理论的塑造作用。 全书约五十余万字,结构严谨,分为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作者李明德教授,当代著名的政治学与思想史专家,以其深厚的文献功底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对先秦诸子百家、秦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法制思想、宋明理学中的政治伦理,直至清末开明思想的萌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深入的阐发。 上卷:思想的源头与奠基(先秦至秦汉) 上卷着重探讨了中国政治思想的“胎动期”和“定型期”。 第一章:早期国家形态与原始政治观念的萌芽。本章从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和宗法结构入手,剖析了“天命观”如何从神权政治的工具转变为早期政治合法性的基石。重点分析了《尚书》中蕴含的早期“德治”思想的雏形。 第二章: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的政治方案。这是全书的核心章节之一。作者没有采取简单的流派罗列,而是将其置于春秋战国“变局”的背景下进行考察。 儒家思想的政治化:重点分析孔子的“仁政”理念与子贡、颜回在实际政治困境中的应用与演变,并深入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王道”政治的理论基础。与荀子的“性恶论”如何导向“礼法并重”的实践理性形成鲜明对比。 道家与法家的对立统一:对老庄的“无为而治”进行政治哲学层面的解读,探讨其对后世统治者心态的深远影响。同时,系统梳理了商鞅、韩非的法治思想,强调其在实现中央集权与国家治理效率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并指出其内在的“反道德化”倾向。 墨家与名家的政治伦理:分析了墨家的“兼爱非攻”在社会伦理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张力,以及名家公孙龙、惠施对概念、逻辑在政治论辩中应用的探索。 第三章:秦汉的政治整合与学说的帝国化。本章探讨了秦朝“大一统”理论的实践意义,着重分析汉代“独尊儒术”的历史必然性,并详细辨析了董仲舒如何将阴阳五行学说融入儒家政治体系,建构了以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 下卷:思想的深化与制度的变迁(魏晋至清末) 下卷聚焦于中央集权体制下,知识分子对政治秩序的反思、批判与理论的精细化发展。 第四章:魏晋玄学的政治张力。探讨了汉末的“清议”传统如何演变为魏晋时期的“玄学”,以及知识分子在专制高压下采取的“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的思想拉锯。本章也触及了竹林七贤的政治哲学侧影。 第五章:隋唐的帝国结构与官僚政治思想。重点研究了科举制度背后的政治哲学基础,探讨了“择人而任之”对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颠覆性影响。并分析了以魏徵为代表的谏议制度在维护君主权力运行中的理论建构。 第六章:宋明理学的“内圣”与“外王”。本书认为,宋明理学是对儒家政治思想的一次深刻的“内在转向”。 周敦颐、二程与朱熹:分析了“天理”观如何被引入政治伦理,强调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前提(“为政在人,而生民,必先于修己”)。 陆九渊与王阳明:深入剖析了“心学”对传统政治秩序的潜在挑战,探讨“致良知”在实践中如何指导或偏离了既有的政治规范。 第七章:晚明士人的政治参与与批判。着重分析了东林党争背后的政治思想分歧,对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激进主张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将其视为中国古代政治批判思想的巅峰之一。 第八章:清代思想的保守与激进。探讨了乾嘉学派对宋明理学的“祛魅”过程,其在政治史学和制度研究上的贡献。同时,分析了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如何成为晚清改革思潮的重要源头,以及早期改良派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初步接触与本土化尝试。 结语:古代政治思想的现代价值与局限 本书的结论部分超越了单纯的史学梳理,旨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命题进行方法论上的反思。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强大在于其高度的伦理化和对社会和谐的执着追求,但其根本局限性也存在于对个人权利的忽视以及权力制衡机制的先天不足。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供研究者理解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与治理模式的深层历史渊源。 全书配有详尽的注释、参考书目和重要名词索引,适合高校历史学、政治学、法学、哲学专业的师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和研究。本书的学术价值在于其宏大的叙事结构、严谨的考据和富有洞见的比较分析,是理解中国政治思维定势的权威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社会科学研究趋势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总是渴望能够快速了解在国家层面上,过去一年有哪些重要的学术成果涌现。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概要”二字,让我看到了它作为一种精炼信息源的价值。我设想,它应该不是对每一个成果进行洋洋洒洒的长篇介绍,而是提纲挈领地抓住核心要点,让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也能大致理解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我期待它能像一张地图,勾勒出2016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大致轮廓,让我知道哪些领域是热点,哪些理论是前沿,哪些问题是大家正在积极探索的。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体现出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这些成果是如何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这本书的存在,对我而言,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它能够帮助我节省大量的时间,直接接触到最有价值的学术信息。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给人一种“国家级”的权威感,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书籍介绍,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学术成绩单,记录着过去一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作为一名业余的研究爱好者,我常常感到信息碎片化,难以把握宏观的研究趋势和重点。而这本《概要》,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帮助我迅速了解在诸多学科领域里,哪些是引领性的研究,哪些是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哪些是解决了现实社会中的重大难题。我希望书中能够列举一些具体的项目名称,甚至是一些关键的研究团队,让我知道是哪些学者在推动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进一步去挖掘那些被高度评价的成果,从而有机会接触到更深入、更专业的研究内容。这本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学术资源的宝藏,它为我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入口,去探索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广阔天地。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却扑面而来,仿佛承载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年来的精华。我是一名长期关注社会发展和学术前沿的普通读者,总是希望能够找到一本权威的、系统性的概览,来了解我国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概要》这个词,正是我所需要的,它意味着我不需要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学术论文或专著中去,而是能够在一个概括性的框架下,对整个国家层面的研究有一个宏观的了解。我特别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研究方向、创新点以及潜在影响力的信息,让我能够快速把握住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突破。这本书,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更有效率地去探索和学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国家在推动理论创新和智库建设方面的决心与成就。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是它那厚重的纸质和简洁大方的封面,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它散发出的那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期待。作为一名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一直保持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概览国内哲学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权威读物。这本书的副标题“201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以及“全国哲学社会”的字样,无疑给了我足够的信心。我设想,这本书应该像一个精准的雷达,扫描了过去一年国家层面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等众多领域涌现出的重要研究项目和学术成果。我尤其期待它能对一些跨学科的研究进行梳理,比如如何将心理学的方法应用到经济行为分析中,或者如何用历史学视角来解读当代的社会问题。我希望它不仅能提供研究的结论,更能触及研究的脉络,让我理解这些成果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在学术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对我们认识世界、解决现实问题有何启示。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晰的章节划分,醒目的标题,以及似乎经过精心筛选的重点内容概述,都让我在还没有深入了解具体内容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一种专业而严谨的态度。我一直对国家层面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们往往代表了当前中国学术界的最高水平,也最能反映出我们国家在理论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努力方向。这本书的名字——“正版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6)”,让我感觉到它是一份官方认可、经过严格评审的成果汇编。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对2016年度国家在哲学、经济、社会、法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尤其是一些我平时不太关注但又觉得非常重要的领域,例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等等,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口,让我看到那些隐藏在复杂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理论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