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道与器:中国人保财险灾害研究基金项目成果汇编:2011
定价:168.00元
作者:王银成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136199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103kg
编辑推荐
1.本书是中国人保财险有限责任公司的重点成果汇编。
2.本书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其内容能够指导实践,科学预防灾害。
3.全面、前沿、科学的现实案例,为保险业的发展问道寻器。
内容提要
中国人保财险设立保险公司首例研究基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灾害研究基金”,鼓励和资助灾害风险及保险研究领域学者和在校学生开展研究工作。依托灾害研究基金,开展了38个研究项目,涉及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故、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保险产品创新与设计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提升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风险应对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录
普通基金项目
车队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报告
中小企业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省到区县一级种植业保险区划试点研究
火灾爆炸类事故防灾防损和事故处置研究
石化行业企财险风险研究报告
隧道行业工程险风险研究与评估
青年教师项目
自然灾害损失分类统计要素及标准化研究
客运交通运输灾害研究
安责险风险管理应用模型研究
世界主要冰区海域气象灾害动态信息系统
中国高端人士医疗保险研究报告
核电站土建工程的台风、暴雨灾害影响研究
灾害风险网络知识平台
高校学生项目
作者介绍
工具书>百科全书
文摘
工具书>百科全书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这本书的“成果汇编”性质,让我对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充满了期待。2011年的研究成果,代表着当时在灾害研究领域的前沿思想和实践。我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涵盖不同类型的灾害,例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甚至包括一些人为的灾害?每一种灾害都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和影响方式,研究者们是如何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提出对策的?此外,我更关注的是这些研究成果的落地性。它们是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是已经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比如政策建议、技术改进、或者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如果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说明某项研究成果是如何被采纳并产生积极影响的,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沉静的蓝色为主调,辅以金色的“道与器”三个字,散发出一种沉稳而又内敛的学术气息。下方的副标题“中国人保财险灾害研究基金项目成果汇编:2011”则清晰地指明了本书的性质,预示着这是一本汇聚了特定时期、特定机构研究成果的学术专著。虽然尚未翻开书页,但单凭这封面,就能感受到作者们对于灾害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对学术成果的珍视。我特别喜欢这种低调而又有分量的设计,它不像一些商业书籍那样张扬,而是更注重内容的深度和价值的体现。这种设计本身就传递了一种信息:本书的内容不容小觑,值得仔细研读。想象着翻开书页,目录琳琅满目,各类灾害研究的标题或宏观或微观,或理论或实践,都将在接下来展开,着实令人期待。2011年这个年份的限定,也为本书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印记,仿佛可以从中窥见那一年的中国在应对灾害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评分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我对书中关于“中国人保财险”的部分尤为关注。保险在灾害应对和风险转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中国人保财险作为国内领先的保险公司,其在灾害研究领域的投入和成果,必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非常想了解,在2011年,他们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灾害时,是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产品策略、以及处理理赔流程的。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保险产品设计如何更好地覆盖特定灾害风险?是否会分析保险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或者,是否会披露一些关于极端天气事件对保险业影响的分析?我期望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保险业如何与时俱进,以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式服务于社会防灾减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
评分我被这本书所涵盖的议题深度所深深吸引。虽然我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对社会发展和风险管理保持关注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标题“道与器”就引发了我的思考:所谓的“道”,是否代表了灾害研究的哲学层面,是关于灾害本质、规律的宏观认知?而“器”,又是否指代了具体的工具、方法、技术,是实际的风险评估、预警系统、保险机制等具体实践?这种“道”与“器”的辩证统一,听起来就充满了智慧。我期待在这本书中,不仅能看到翔实的案例分析,更能体会到研究者们在理念上的升华和在实践上的创新。例如,对于一些突发性强的自然灾害,如何从“道”的层面理解其不可避免性,又如何在“器”的层面构建更有效的应对体系,这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评分“2011”这个时间节点,让我想起了那一年发生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虽然我无法准确回忆起所有细节,但总体印象是,那一年我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感再次被加深。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那一时期灾害研究的一次系统梳理和总结。我期待能从本书中,看到研究者们如何回顾和反思2011年前后发生的重大灾害,从中提炼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本书是否会关注灾害的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的完善?是否会探讨在灾害发生后,如何更有效地组织救援和恢复工作?又或者,是否会深入分析灾害对社会经济、环境生态造成的长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减缓和适应策略?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研究洞见,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