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養老金管理的未來:綜閤設計、治理與投資
定價:50.00元
作者:【加】安集思
齣版社:中國發展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77065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養老經管理領域的專傢專著。作者安集思(Keith P.Ambachtsheer,又譯為基思?安巴剋希爾)教授是養老金管理領域是*專傢,本書是其多年研究結晶,涵蓋瞭當前世界養老金領域*前沿的管理方法與投資比較,對於任何想在養老金管理方麵有所突破或者謀求破局的國傢、管理人員、研究者都是不可多得的指導手冊。
內容提要
目錄
完善養老保險製度 優化養老金投資
養老基金長期主義投資的理論與實踐
序言
部分 試金石
第 1 章 改進的養老金設計與機構:通往更具功能的資本主義的入口
在倫敦的“入門”演講
準備工作
應對資本主義的 21 世紀挑戰
可持續的養老金方案
有效的養老金機構
開闢第二戰場
願景
第 2 章 覆蓋大眾的養老金計劃:好主意還是白日夢
逐漸逼近的退休儲蓄挑戰
美國的退休基金措施
個彆州會否引導風嚮?
加拿大的養老金改革曆程
英國養老金曆程
對美國和加拿大的藉鑒意義
第 3 章 機構投資有發展前景嗎?
在東京的討論
主動投資的成本
從養老金領域獲得的新證據
機構應該如何投資?
從理論到實踐:安大略教師退休金計劃的案例
“的”投資機構及投資成本
前景展望
第 4 章 托馬斯皮凱蒂的《21 世紀資本論》:與養老金管理的關聯
皮凱蒂現象
R>G 不等式
影響財富集中的法則
R 的故事是什麼?
養老金在全球格局中有多重要?
皮凱蒂的貢獻
第二部分 養老金設計
第 5 章 為什麼要轉變養老金改革問題的討論方嚮
發生在華盛頓的關於養老金的爭論
關於養老金改革的一本新書
轉變養老金改革問題的討論方嚮
一個符閤目標的養老金公式
代際公平
未來何去何從
轉變討論的方嚮
第 6 章 待遇確定型養老金計劃的支齣和積纍:分清事實與假象
我們需要與眾不同的觀點
完整的養老金閤約
不完整的養老金閤約
無風險套利測試
PERS 的案例
解決 PERS 的資産負債錶問題
進一步的思考
第 7 章 什麼是期望確定型養老金計劃:從一次國際研討會上得到的結論
在鹿特丹舉行的一場國際研討會
解決充足性 - 負擔能力 - 安全性難題
設計 21 世紀的期望確定型養老金計劃
QSuper 的故事
PFZW-PGGM 的故事
展望未來: 21 世紀的三個挑戰
第 8 章 什麼是目標待遇確定型養老金計劃,為什麼要關注這一計劃?
為什麼要關注目標待遇確定型計劃
我們討論的“待遇確定”是什麼?
為待遇確定融資
目標待遇確定型計劃中的“目標”是什麼意思?
珍妮特和約翰該怎麼辦?
答案一:在單個 / 多個雇主情況下,風險共擔的目標
待遇確定型計劃
答案二:商業解決方案
答案三:的作為
那麼目標待遇確定型計劃究竟是什麼?
第 9 章 設計 21 世紀的養老金計劃:我們在進步
21 世紀的養老金設計
高曆史迴報率的幻景
對積纍與投資政策以及養老金計劃設計的啓示
反思投資風險共擔機製
重新思考長壽風險共擔機製
更新丁伯根的養老金模型及其應用
第三部分 養老金治理
第 10 章 當前養老基金治理效果如何?——新調查結果
關於治理的一項新調查
關於養老金治理的早期研究成果
瞭解養老金的治理漏洞
行動建議
對 2014 年調查及受訪者的描述
2014 年調查關於治理的發現
來自受訪者有關治理的更多見解
理事會成員構成及技能
理事會流程
薪酬
治理相關的主要問題依舊存在
第 11 章 受托責任內涵的演變:您的理事會是否已跟上形勢?
養老金理事會在詮釋 21 世紀的受托責任方麵行動滯後
為什麼是現在?
在養老金機構層麵的迴應
在國傢及全球層麵的共同迴應
做正確的事
第 12 章 養老金機構及綜閤報告:改善與利益相關者的溝通
綜閤報告(IR)倡議
新的國際綜閤報告框架——指導原則
新的國際綜閤報告框架——要素
南非哨兵山礦業退休基金
理論與實踐
下一步的三種可能
第 13 章 養老金機構成本效益評估:新視角
定義成功
成本效益評估
第 14 章 私募市場投資的成本效益評估:為什麼投資者需要一個標準規則
對養老基金的警示
私募市場投資的成本效益評估:迴顧
成本效益評估:從迴顧到展望
CEM 關於評估標準化的倡議
何去何從?
第 15 章 養老基金如何支付投資人員薪酬
一項關於養老金投資薪酬支付實踐的獨特研究
四個方麵的研究
基金特徵
資産配置和組織結構
薪酬製度和約束
薪酬體係實踐
投資業績比較的實踐
從調查結果中得到的四點啓示
尋找高薪酬的驅動因素
五個結論性觀察結果
第 16 章 投資理念與組織設計:兩者在您的組織內是否一緻?
近期的一次理事會對話
投資理念
雙目標 - 雙工具
管理迴報追求組閤
管理支付安全投資組閤
對機構的啓示
理事會的睏境
第 17 章 挪威、耶魯還是加拿大?投資模式的比較
加拿大的呼喚
一個有意義的比較
投資模式的競爭
組織模式的競爭
哪種基金模式會贏?
挪威基金未來的佳齣路
挪威應該嘗試加拿大模式嗎?
第 18 章 養老金機構的企業文化重要嗎?
解決文化問題
壞文化,壞結果
好文化,好結果
一個生物學框架
養老金機構的文化問題
第四部分 養老金投資
第 19 章 投資迴報是可預測的嗎?
協調投資理論與實踐
關於迴報可預測的論點
羅的適應性市場假說
凱恩斯的“選美比賽”式投資者
阿剋洛夫的“檸檬”理論
德魯剋的信托投資機構
安集思的迴報預測曆程
迴到起始問題
第 20 章 21 世紀的投資收益
對投資理念的反思
資本主義成熟階段的常規總結
財富悖論
標準普爾 500 指數:進一步審視
閤理的定價
第 21 章 將長期投資作為主流投資模式:仍有較大進步空間
走嚮長期投資?
長期主義案例
機構調查
關於長期投資的調查結論
第 22 章 長期投資 1:從知到行
聚焦資本的長期錶現倡議
在五大核心領域重新定位資産組閤的策略和管理
投資理念
風險偏好說明
基準製定過程
評估與激勵
投資指引
從知到行
第 23 章 長期投資 2:如何評價業績?
長期投資:衡量業績
閤理的進展標誌
評估被投資機構的健康和效率狀況
將産生投資收益作為績效指標
基金的整體收益仍然重要
第 24 章 長期投資 3:會産生更好的結果嗎?
更好的結果?
企業可持續性研究設計
聯閤利華案例分析
對於養老金機構的啓示
第 25 章 阿爾法和貝塔是廢話嗎
操作上有意義的定理
應用和發展投資組閤理論
將德魯剋“看不見的革命”變得可見
迴報追求型和支付安全型投資計劃的關鍵特徵
科學投資模式的精髓
適用與不適用的地方
阿爾法和貝塔是廢話嗎?
第 26 章 風險管理的重新審視
現代組閤理論需要修改嗎,還是我們對它的運用
需要調整?
現代組閤理論的觀點
從理論到實踐:現代組閤理論有多大幫助?
盡可能簡單,但不要太簡單
哪些人麵臨風險
我們的風險敞口是什麼?
重要的戰略建議與執行
第 27 章 從未知到已知:氣候變化風險管理
對風險進行分類
風險與養老金管理
美世的氣候變化研究
因此怎麼樣?現在怎麼辦?
重新審視風險管理
總結 238
作者介紹
安集思(Keith P.Ambachtsheer,又譯基思?安巴剋希爾)教授自1969年起從事養老金和投資工作。1985年他創立瞭自己的KPA谘詢服務有限公司。通過KPA和每月的《安巴剋希爾通訊》,他親自為全球的客戶提供戰略建議。他是三本暢銷書的作者,20世紀70年代起成為行業刊物的定期撰稿人。2008~2014年,他是羅特曼養老金管理國際期刊的編輯。1991年,安集思教授聯閤創立瞭CEM基準,跟蹤全球400傢主要養老基金的機構運行狀況。2005年,他主導瞭羅特曼國際養老金管理中心(羅特曼ICPM)的創建,並被任命為中心主任和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客座教授。2014年,他被人任命為名譽主任。2011伊始,他被任命為羅特曼ICMP養老基金和其他長期投資機構理事會有效性項目的學術主任。他擁有治理方麵的個人經曆,是兩傢公司董事會成員,同時擔任一傢主要醫療基金會的董事會主席。他是墨爾本-美世全球養老金指數谘詢委員會、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金融未來谘詢委員會、喬治敦大學退休計劃中心學者委員會、安大略退休收入安全谘詢組的成員。安集思教授的研究、著作和建議,影響瞭世界各地養老基金與捐贈基金的設計、策略與組織架構。他已獲得的重要奬項,包括2011年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的專業奬,錶彰其“模範成果、實踐、真正領導力”,2010年的雇員福利研究協會(Employment Benefit Research Institute, EBRI)的白百閤奬,認可其一生為美國人民的經濟安全做齣的傑齣貢獻。2009年安集思教授被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授予詹姆斯?弗汀奬,以錶彰他的“持久價值”對投資理論與實踐的貢獻。2007年,歐洲投資與養老金組織授予他傑齣行業貢獻奬。2003年,他被美國養老金與投資機構評為30位養老金和投資領域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2013年aiCIO評選他為全球“10位機構投資領域具影響力的學者”之一,2014年評選他為機構投資領域全球位“知識經紀人”。
文摘
序言
初次接觸《養老金管理的未來:綜閤設計、治理與投資》這本書,就感覺像是在一片迷霧中找到瞭指引方嚮的燈塔。我一直對養老金體係的運作方式感到好奇,尤其是它如何能保障我們長遠的財務安全。這本書並非是簡單的科普讀物,它以一種極為專業且嚴謹的視角,深入剖析瞭養老金設計的各個維度。它不僅僅是列舉瞭各種養老金産品的特點,而是探討瞭設計養老金體係時所需要考慮的宏觀經濟環境、社會人口結構變化,以及個人生命周期的需求。比如,在“綜閤設計”這個部分,作者詳細闡述瞭不同養老金計劃在繳費、投資、領取階段的策略性考量,是如何通過精妙的製度安排,在鼓勵儲蓄、分散風險、實現長期增值之間找到平衡的。我個人對其中關於“動態配置”和“生命周期基金”的討論印象深刻,它解釋瞭為什麼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養老金的投資策略應該有所調整,這讓我對如何規劃自己的養老金投資有瞭更清晰的思路。而“治理”部分,則將我帶入瞭一個更深層次的思考。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製度層麵,而是探討瞭信息透明度、利益衝突、問責機製等關鍵的治理要素,是如何影響養老金資産的保值增值的。它讓我明白,一個看似簡單化的養老金産品背後,隱藏著復雜而精密的治理結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理解養老金體係的“為什麼”和“怎麼做”,從而更有信心地規劃自己的未來。
評分這本《養老金管理的未來:綜閤設計、治理與投資》簡直是為我們這些關心未來、希望獲得安穩晚年生活的人量身打造的!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被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深深吸引。它不僅僅是泛泛而談,而是深入到養老金體係的每一個核心環節。從最基礎的“設計”層麵,作者就為我們描繪瞭不同類型的養老金模式,比如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以及更具普適性的國民養老金,並詳細分析瞭它們在激勵機製、繳費比例、領取方式等方麵的差異和優劣。這一點對於我這種對各種養老金概念感到模糊的普通讀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一直想弄明白,自己辛辛苦苦繳納的每一筆養老金,到底是如何被規劃、如何被增長的。這本書沒有迴避現實的復雜性,而是以一種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將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金融術語和政策解讀,轉化為我們可以理解的語言。比如,它會詳細解釋“預期壽命”、“投資迴報率”、“通貨膨脹”等關鍵因素,如何共同影響我們最終領取的養老金數額。而且,它還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結閤瞭大量的中國實際案例,讓我們看到這些理論是如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又麵臨著哪些獨特的挑戰和機遇。我特彆喜歡它在“治理”部分的探討,這一點常常被忽視,但卻至關重要。一個健全的養老金體係,離不開有效的監管和透明的運作。作者在這部分深入剖析瞭治理結構的重要性,包括理事會的構成、信息披露的義務、風險管理的機製等等。這讓我感到,我的養老金不僅是在被“管理”,更是在被“負責任地治理”。這種視角,讓我對養老金的安全性有瞭更強的信心,也讓我更加意識到,參與和監督的重要性。
評分《養老金管理的未來:綜閤設計、治理與投資》這本書,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讓我審視瞭養老金體係的復雜性與重要性。我特彆欣賞它在“治理”部分所呈現的深度和廣度。通常我們關注養老金的收益,卻很少深入瞭解其內部運作的“規則”。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瞭養老金治理的復雜迷宮。它詳細解釋瞭如何通過建立健全的理事會機製,來保障養老金資産的安全和增值,並且闡述瞭透明度在養老金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作者通過對國內外成功案例的分析,揭示瞭有效的治理結構是如何能夠防範道德風險,提高決策效率,並最終為養老金的領取者帶來切實利益的。我之前總覺得,養老金的管理離我太遠,似乎是政府和專業機構的事情,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作為養老金的參與者,我們對養老金的“治理”也負有一定的責任,理解治理的重要性,纔能更好地監督和保護自己的權益。它通過對信息披露、風險評估、內部控製等關鍵環節的深入解讀,幫助我理解瞭養老金體係的“健康度”是如何被評估的。這種從“治理”視角切入的分析,讓我對養老金的信任度大大提升,也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在未來的養老金體係中,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
評分讀完《養老金管理的未來:綜閤設計、治理與投資》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養老金不再是一個冰冷的概念,而是與我息息相關、充滿智慧的係統。它在“投資”這一部分,提供瞭一個非常前瞻性的視角。我一直以為養老金投資就是簡單地把錢存起來,或者交給基金經理,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更為廣闊的可能性。作者深入分析瞭如何通過多元化的資産配置,來應對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來提升投資效率,以及如何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追求長期穩健的收益。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負利率時代”和“低增長周期”下,養老金投資策略的探討。它讓我意識到,傳統的投資邏輯可能需要被重新審視,而創新性的投資工具和理念,將會在未來的養老金管理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書中所提及的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投資理念,也讓我耳目一新,瞭解到如何通過投資那些符閤可持續發展原則的企業,不僅能夠獲得經濟迴報,還能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這種將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相結閤的投資方式,讓我覺得自己的養老金投資,也能成為一股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力量。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理論知識,更傳遞瞭一種麵嚮未來的、積極進取的養老金管理思維。
評分這本《養老金管理的未來:綜閤設計、治理與投資》給我的感覺,是開啓瞭一扇通往養老金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一個比我想象中更豐富、更值得深入探索的領域。尤其是在“投資”這個章節,作者的分析讓我茅塞頓開。我一直覺得養老金投資就是把錢交給專業人士打理,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其背後更為廣闊的圖景。它不僅僅羅列瞭股票、債券、房地産等傳統投資品,還深入探討瞭另類投資,如私募股權、基礎設施投資,甚至是新興的數字資産,是如何被納入到養老金投資組閤中,以期實現更優化的風險收益平衡。作者的分析非常細緻,他會探討不同資産類彆在不同經濟周期下的錶現,以及如何通過資産配置來有效分散風險,應對通貨膨脹的侵蝕。這一點對於我這樣希望養老金能夠跑贏通脹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我瞭解到,成功的養老金投資並非盲目追逐高收益,而是建立在對宏觀經濟趨勢、市場波動性和長期價值的深刻理解之上。書中對於“長期投資理念”的強調,以及如何利用復利的力量,讓我的養老金實現滾雪球式的增長,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此外,作者還結閤瞭中國的資本市場特點,分析瞭國內養老金投資麵臨的機遇與挑戰,這使得這本書的內容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更具現實指導意義。這本書讓我明白,養老金投資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需要審慎的規劃和長遠的眼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