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正方形的乡愁(精装)
定价:58.00元
作者:阮义忠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08476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
深沉动人的故乡情怀凝结成册
于九日想吐、温淡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淳朴面孔
6cm*6cm的黑白视界中,框紧我们心灵深处永恒的乡愁
内容提要
《正方形的乡愁》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20世纪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书中所有照片,都是用120相机(6cm×6cm)胶卷拍出来,未经裁切的影像。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淳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深沉的情怀。
目录
单元 一个时代的刻痕 一个时代的刻痕-8
俯瞰众生-12
家门-14
妈祖庙前的石狮子-18
跛脚七仔-20 二哥的兰花-24
迪化街的叮咚声-26
传递乡愁-30
乱弹戏干旦-32 马祖芹壁村的老人-36
安住身心于当下-38
记忆中的龟山岛-42
时间之舟-44 一个村落的伤口-48
悼念逝去的美好时光-50
家乡的水肥车-54 鲜明的刺青,模糊的脸-56
让光明雕出生命轮廓60
如梦似幻的那堵墙-62
第二单元 家园去来
等待的母子-68
开往淡水的末班车-72
家园去来-74
淡水线怀念之旅-78
有一个礼拜五-80
秋风中的行者-84
追风的小孩-86
男子与狗-90
梦境的窗口-92
也是启发-96
拴链和没拴链的-98
闲适的小日子-102
淡水码头忆老友-104
第三单元 难得的时光
不存在的画像铺-110
唱《劝世歌》的盲妇-114
观音山前的小女孩-116
补破网-120
士官长和他的狼狗-122
好山好水好埔里-126
一个美浓的早晨-128
下棋的老友-132
坪林茶农-134
没有意外的世界-138
石碇村的小孩们-140 坚持做自己的小孩-144
返乡途中-146
难得的时光-150
一个时代的典型-152 迷人的北埔老太太-156
明德水库-158
无言歌-162
珍贵而非凡的一瞬间-164 想起了大姐-168
菜园里的弟-170
南澳村的假老头-174
故乡头城的海边-176 深沉的乡愁-180
老传统与新潮流-182
撒娇的小女孩-186
第四单元 乡愁不再狭隘
精神折磨-190
盼望收工的牛头马面-194
乡愁不再狭隘-196
澎湖的收惊婆-200
梅山部落的“莫”-202
突兀的摄影经验-206
十字路口的按摩师-208
等野台戏开演的老妇-212
龟山岛的召唤-214
马祖地中海的纯朴笑容-218
南竿美好的回忆-220
在福隆海水浴场留影-224
为难得的团聚留纪念-226
静悄悄的戏台-230
后台的假寐-232
庆安宫的王船祭-236
阵头团员-238
两个世界-242
时间、空间的线索-244
以心映景-248
代代相传便是不灭-250
误入禁区-254
作者介绍
阮义忠
摄影家、摄影评论家,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创始人。1950年生于台湾宜兰县。1972年于英文《汉声ECHO》杂志社工作,开始拍照。四十年来先后出版《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等十本摄影集,并于世界多国个展。论著《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摄影美学七问》被视为华人世界摄影启蒙书。创办的《摄影家》杂志被誉为*人文精神的摄影刊物之一。1988年开始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任教,2014年以教授资格退休。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之后,成为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志工。近年来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生活月刊等媒体撰写专栏,并在大陆各城市开设摄影工作坊。
文摘
序言
《正方形的乡愁》这个书名,着实给了我一种别样的想象空间。我总觉得,“正方形”可能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形状,更是一种精神的束缚,一种思维的定势。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效率、目标、规划等概念所裹挟,我们的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正方形盒子,里面装满了我们认为“应该”拥有的东西。然而,这种过于理性化的生存方式,是否也扼杀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更为感性、更为奔放的“乡愁”?那种对自由、对未知的渴望,对朴素、对自然的眷恋,是否在层层叠叠的“正方形”中,变得越来越微弱,甚至被遗忘?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或许会探讨这种现代性焦虑,探讨我们在追求物质丰富和秩序稳定的同时,如何找回那个被压抑的、渴望回归本真的自我。九州出版社的图书,往往在内容深度和思想性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为我带来一次关于“何为故乡”、“何为归属”的全新思考。
评分收到这本《正方形的乡愁(精装)》,第一眼就被它的名字深深吸引了。正方形,是如此规整、理性、精确的几何图形,而乡愁,却是如此感性、飘渺、充满不确定性的情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被并置,立即在我脑海中激起了一连串的联想:是关于某个特定空间,某个被框定的记忆,还是某种秩序井然的生活所带来的内心深处的悸动?我开始想象,这本书里或许描绘的是一个曾经熟悉、如今已然面目全非的故乡,那个故乡可能被规划、被改造,失去了往日的柔软与随性,变得像一个标准化的正方形,冰冷而疏离。又或者,作者是在探讨一种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我们被格子间的写字楼、方方正正的住宅、甚至被社交媒体精心设计的个人主页所包围,在这种无处不在的“正方形”的限制下,我们的情感和记忆是否也变得越来越平面化,越来越难以触及那些真实的、立体的、甚至有些凌乱的过往?九州出版社一向以出版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著称,他们的精装版本更是品质的保证,所以我对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充满期待。我好奇作者会如何用文字去描绘这种抽象的情感,如何将“正方形”这个具象的符号与“乡愁”这个抽象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评分从《正方形的乡愁》这个书名来看,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离别,而是一种更为含蓄、更为绵长的感怀。想象一下,一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如今可能因为时代变迁,变得规整、现代,甚至有些陌生,就像一个被重新规划过的正方形地块,失去了原有的肌理和温度。作者或许是在描绘这种“物是人非”的怅惘,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调,去触碰那些被时间和空间稀释的情感。这种“正方形”的乡愁,可能源于我们试图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为自己构建一个稳定、安全、有形的“家”,但恰恰是这种试图捕捉和固定的努力,才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那些曾经拥有、如今却难以企及的、流动而美好的过去。九州出版社精装版的推出,也预示着这本书在艺术呈现上的讲究,我期待它能在装帧设计上,与书中的内容形成一种和谐的呼应,带给我一次深刻的阅读体验。
评分《正方形的乡愁》这个名字,自带一种诗意和哲思,让我不禁开始揣摩作者的意图。我脑海里构筑的场景,并非直接的地理上的故土难离,而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锚定与失落。当今社会,我们似乎都在努力为自己构建一个“正方形”的稳定结构——一个固定的住所、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清晰的人生规划。然而,在这种严丝合缝的秩序背后,是否隐藏着一种对过往更为自由、更为散漫状态的隐秘怀念?这种“乡愁”,可能并非指向一个具体的地点,而是指向一种曾经拥有的、纯粹而热烈的情感连接,一种与自然、与本真自我更为贴近的状态。作者或许是在探讨,当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压缩和规范自己的生活时,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又在何种程度上,体会到这种“正方形”的疏离与乡愁。九州出版社一贯的严谨品味,让我相信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全新的理解,关于“家”与“归属”的深层含义。
评分翻开《正方形的乡愁》,扑面而来的不是想象中的感伤,而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宁静与疏离感。我尝试着去理解书名所蕴含的深意,或许作者并非直接诉说离愁别绪,而是通过一种更为内敛、更为哲学化的视角,去审视“家”与“根”的概念。当今社会,流动性极大,许多人早已离开了出生地,在陌生的城市建立新的生活。然而,那些童年的记忆、成长的足迹,即便被时间冲刷,被空间阻隔,也从未真正消失。它们如同散落在内心深处的一块块碎片,在不经意间被某个场景、某段旋律、甚至某种气味所唤醒。而“正方形”在这里,或许象征着我们试图构建的稳定生活,那些我们以为可以牢牢抓住的秩序与安全感,但恰恰是这种刻意的规整,才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那些曾经拥有却已失去的、更为纯粹的、无拘无束的情感和羁绊。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那些不易察觉的内心波动,如何通过细微之处展现人与土地、人与过往之间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九州出版社选择出版这本书,想必是看中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