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文化 服飾(日)
定價:108.00元
作者:華梅
齣版社:五洲傳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08535548
字數:170
頁碼:160
版次:1
裝幀:平裝-鎖綫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幾乎從服飾齣現的那天起,人們的社會身份、生活習俗、審美情趣,以及種種文化觀念就已融入其中瞭。
內容提要
中國人習慣把日常生活概括為“衣食住行”,服飾排在瞭首位,可見它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在中國這個曆史悠久的衣冠大國,從古至今,伴隨著民族間的相互融閤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服飾的樣式和穿著習俗始終在不斷演變。
目錄
作者介紹
華梅,天津師範大學教授,華梅服飾文化學研究所所長,原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1983年起從事中國服裝史教學,1994年創建服飾文化學新學科。至今齣版專著56部,代錶著作有《人類服飾文化學》《服飾與中國文化》《中國服裝史》《西方服裝史》《服裝美學》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齣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為一本關於服飾的書,可能會充斥著枯燥的史料和學術性的分析,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以一種非常親切的筆觸,將那些看似遙遠的古代服飾變得觸手可及。書中不僅有各個朝代服飾的概覽,更有很多關於細節的描述,比如不同領型、袖型、裙擺的講究,以及各種頭飾、配飾的設計理念。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唐代仕女服飾的部分,書中詳細描繪瞭她們襦裙的層疊,寬袖的飄逸,以及胸前和腰間的華美裝飾,讓人腦海中不禁浮現齣唐代宮廷中那些雍容華貴的女性形象。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服飾製作工藝的介紹,比如織錦、刺綉、緙絲等,這些技藝的描述既生動又具象,讓人能夠想象齣工匠們一絲不苟地勞作場景。這種將曆史、藝術、工藝融為一體的敘述方式,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既能獲得知識,又能享受到美學的熏陶,感覺非常充實。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娓娓道來那些關於中國服飾的古老故事。文字並非冷冰冰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瞭情感與溫度。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時期服飾所承載的社會意義的解讀。比如,書中提到在古代,服飾不僅僅是遮體保暖的衣物,更是身份、地位、職業乃至個人品德的象徵。不同顔色的官服代錶著不同的品級,特定的紋樣隻有特定階層的人纔能使用,這些細節都讓我對古代社會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書中還提到瞭不同民族的服飾特色,比如一些少數民族的鮮艷服飾,它們獨特的剪裁和精美的綉花,展現瞭中華大地上多元文化的魅力。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旗袍的介紹,雖然它齣現在相對近的時期,但書中對旗袍從滿族服飾演變而來的過程,以及它如何成為中國女性的代錶性服裝的闡述,都讓我覺得非常有趣和有啓發。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風格,點綴著幾抹鮮艷的傳統服飾圖案,立刻勾起瞭我對中國傳統服飾的好奇心。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精美的插圖,那些在絲綢上綉齣的龍紋鳳紋,在刺綉的細節處展現瞭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藝,每一種顔色、每一處紋樣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曆史故事。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漢代服飾的部分,飄逸的長袍、深邃的色彩,讓人聯想到那個時代文人的風雅與氣度。書中對不同朝代服飾的演變做瞭細緻的梳理,從秦漢的莊重,到唐朝的開放與華麗,再到宋明的含蓄與雅緻,每一種風格都通過精美的插圖和文字描繪得淋灕盡緻。文字部分雖然篇幅不長,但信息量很大,深入淺齣地介紹瞭不同時期服飾的特點、材質、穿著場閤,甚至還涉及瞭服飾背後的社會文化意義,比如等級製度、禮儀規範等等。讀完這部分,我對中國服飾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好看”的層麵,而是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它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價值。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不僅看到瞭中國傳統服飾的華美,更感受到瞭它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書中對服飾的描述,不僅僅停留在外在的形式,而是深入到服飾的材質、工藝、色彩、紋樣,以及這些元素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審美觀念。例如,書中解釋瞭為什麼中國古代的服飾多以絲綢為主,絲綢的溫潤光澤、垂墜感如何與中國人的含蓄內斂的性格相契閤。又如,書中對不同顔色在服飾上的運用進行瞭細緻的分析,比如黃色在古代是皇權的象徵,紅色代錶喜慶,而藍色、青色則與自然緊密相連。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服飾與節慶、儀式相關的部分,例如婚喪嫁娶、祭祀典禮等場閤的服飾選擇,都體現瞭中國人對禮儀的重視和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經曆瞭一場中國服飾的盛宴。
評分作為一名對日本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試圖尋找一本能夠清晰展示中日服飾之間聯係與區彆的書籍。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個需求。雖然書名提示瞭“中國文化 服飾”,但其中對於日本服飾的解讀,也讓我印象深刻。書中對中國漢服的演變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從秦漢的寬袍大袖,到唐宋的多元風格,再到明清的漸變。而當我看到其中關於日本和服的篇幅時,我驚喜地發現,作者並非簡單地介紹和服的款式,而是將其與中國服飾的曆史發展相結閤進行比較。例如,書中提到瞭和服的“直領”和“交領”在某種程度上受到瞭中國古代服飾的影響,以及在色彩、紋樣上的相似與差異。這種跨文化視角的解讀,讓我對中日兩國服飾文化的交流和融閤有瞭更深的認識。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和服“吳服”這一名稱的解釋,以及它所蘊含的曆史淵源,這為我理解日本文化提供瞭新的視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