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赵治勋围棋打劫精解 162道简单问题克服弱点
定价:39.80元
作者:赵治勋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154679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七小龙之首、21世纪初中国围棋界领军人物 常 昊九段 世界冠军 时 越九段 中日围棋友好大使、围棋教育专家 孔令文七段 弈招围棋(围棋TV网)创始人 赵守洵五段 联袂推荐! 日本*位七大头衔战大满贯获得者、本因坊十连霸、二十五世本因坊 赵治勋 毕生经验荟萃! 围棋爱好者、初学者也能看懂,入级选手一目了然的棋力提升秘籍! -531幅棋谱,图文讲解打劫要点-162道问题,学会打劫把握胜局 -正误解法对比分析 -多步展开,棋局走向一目了然
内容提要
本书由围棋棋手赵治勋专为广大围棋爱好者创作。章介绍了善于打劫的8个要点;第2章帮助读者培养眼力,共有6个问答;第3章均为初级打劫题,共有47个问答;第4章均为中级打劫题,共有71个问答;第4章均为实战型打劫题,共有38个问答。通过大量的棋谱与讲解,本书由浅入深地对围棋的打劫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同时提供正解和错解两种下法对比,让初学者能轻松自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入门指导书。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赵治勋 1956年生于韩国釜山市。1962年到日本,拜木谷实九段为师。1968年11岁时成为围棋职业初段。1971年升为五段。1981 年升为九段。1975年在2期职业十强战中获得个冠军头衔,之后在各项棋赛中大显身手。1980年获得名人战冠军。至1984年为止蝉联五届名人战冠军,获得“名誉名人”称号。1981年又获得名人、本因坊、十段、鹤圣四项冠军。1983年获得棋圣战冠军。一人同时拥有三大冠军头衔。蝉联三届棋圣战冠军。1987年获得天元战冠军,成为历史上位大满贯获得者(获得七大冠军头衔)。1989年再次获得本因坊战冠军,之后蝉联十届该项冠军,因而被授予“二十五世本因坊”的称号。1996 年,时隔11年他再次获得名人战冠军,第二次一人同时拥有三大冠军头衔,打破了由二十三世本因坊坂田荣男所保持的纪录。2014年获得第四届大师杯冠军。到2014年9月为止,共获得73项冠军头衔。到2012年为止,共获得1400次对局胜利。
文摘
序言
无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铺垫基础知识,比如如何确认一个劫是否成立,以及不同类型劫材的相对价值排序。这种打地基的功夫,对于构建稳固的围棋知识体系至关重要。我过去总是试图跳过基础,直接去研究那些最复杂的“超级大劫”,结果学得七零八落。这本书则要求我老老实实地从最简单的“小劫”开始,确保每一个基础概念都扎实地印在脑子里。当我做完前三分之一的题目后,我惊喜地发现,即便是面对一些我以前从未见过的复杂局面,我竟然也能大致判断出哪一方应该提劫,以及提劫后的后果。这说明作者的教学逻辑非常顺畅,每一步的提升都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对于想系统性提升打劫能力的棋手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条高效且少走弯路的路径,它不仅仅是教授技术,更是在塑造一种科学、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打劫”这个概念一直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是高手间的华丽表演,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关系不大,顶多能记住一两个常见的固定劫型罢了。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口吻,把打劫的精髓娓娓道来,让人感觉原本高不可攀的围棋理论,现在触手可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假劫”和“真劫”的区分,这个细节的处理极其到位。很多时候,我们输就输在把本该是假劫或者无需急于处理的局面,当成了生死攸关的大劫来应对,结果把自己陷入被动。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观察棋盘上其他区域的“劫材”的质量,来决定自己是否要“提劫”或者“渡劫”。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开始学会在处理一个局部战斗时,时刻保持对全局的警觉性。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做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盯着屏幕或纸面看了很久,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长时间研究棋谱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评分这本棋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对于那些总是在劫争中感到力不从心的棋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最近在和一些水平相当的对手对弈时,发现自己总是因为对劫的处理不够果断,错失了不少本该拿下的胜局。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被它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所吸引。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初学者和中级棋手在面对复杂劫争时的心理障碍,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超级大劫,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建立起正确的劫争思维模型。每一道题目的设计都极其巧妙,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你走哪里,我走哪里”的招法演示,更多的是在考察你对全局形势的判断以及对劫材价值的权衡能力。比如,有一道题我反复研究了好几遍,一开始总想着一定要赢得这场劫争,结果忽略了局部形势对我方其他地方的牵制,后来对照解析才明白,有时候主动放弃一个看似重要的劫,转而争取更大的利益才是上策。这本书真正做到的,是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战技巧,让我对围棋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不再是盲目地应招,而是有了更深一层的战略考量。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打劫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数要么过于专业化,充斥着生僻的专业术语,让我望而却步;要么就是内容过于浅显,几页纸就能讲完的道理,非要拉长到几十页。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提供的162个问题,每一个都像是一块磨刀石,打磨着我们棋力的边角。我特别喜欢它对“劫材价值判定”的讲解部分,它不仅仅告诉你这个劫材值多少目,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去估算对手可能会用什么劫材来回应你,以及这些劫材对双方的利弊对比。这种“换位思考”的训练,是提高实战能力的捷径。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思路应用到我的网络对弈中,结果非常显著,我赢下了一些原本胜率不高的棋局,仅仅是因为我在劫争中多抢到了一个关键的劫材,或者避开了一个对我方不利的劫。这本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它不是一本“供人欣赏”的艺术品,而是一件“可以实战使用”的精良工具。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与棋盘为伴的爱好者,我常常感慨,围棋的魅力在于变化无穷,但同时,这种变化也常常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在那些关键的转换点上,一个劫的得失可能就是整局棋的走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手把手地带着我穿越迷雾。我特别欣赏它对“先手劫”和“后手劫”的精妙区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默认提劫是先手,但作者通过几个令人拍案叫绝的棋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让对手陷入一个看似有劫可打,实则提劫后对自己极为不利的局面。这种对局势的微操能力,是书本知识最难传授的部分,但这本书却通过精选的题目,将这种“棋感”有效地传递了过来。它没有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来解释,而是用直观的棋形变化来证明结论,这种直觉层面的提升,比单纯的记忆招法要深刻得多。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态也变得更加沉稳,面对复杂的劫争,不再是手足无措,而是多了一份从容和掌控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