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说出真心话:亲子沟通必须掌握的80个应答诀窍 978751271407

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说出真心话:亲子沟通必须掌握的80个应答诀窍 97875127140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亲子沟通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沟通技巧
  • 倾听
  • 表达
  • 亲子关系
  • 正面管教
  • 情绪管理
  • 说服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4076
商品编码:2975180713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说出真心话:亲子沟通必须掌握的80个应答诀窍 作者 ﹝韩﹞孙皙汉
定价 38.00元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 9787512714076 出版日期 2017-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爱,从懂孩子开始。本书作者独创的“提问式育儿法”,能够简单、有效地解决亲子沟通难题。它的核心是懂得且理解孩子的内心。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本书对父母面对的主要教育课题和核心心理关键词进行了说明,总结出亲子沟通*典型的80个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设想答案及应答诀窍,让父母轻松读懂孩子的心,让亲子沟通更加顺畅。

   作者简介

孙晳汉,小儿精神科教授、亲子教育专家、韩国延世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精神科主任,从事儿童心理治疗工作十余年。作为儿童精神健康医学专家参与韩国SBS电视台《紧急出动SOS24》《孙晳汉的1毫米育儿》等节目。通过这些节目来指导遇到亲子沟通难题的父母,帮助父母学习如何读懂孩子的内心。现在作为外聘教授,主要在母校延世大学医学院、成均馆大学医学院以及翰林大学医学院授课。著有《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1毫米》等作品。

尚馨,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韩国语专业,拥有丰富国际术交流会议翻译经验,翻译作品有《妈妈膝盖上的学校》,与人合译图书有《别笑,我是英文单词书1》《晨读10分钟》。


   目录

4岁以下

4岁以下孩子的心理关键词·002

关键词 01 依恋·004

Q1 喜欢妈妈吗?·006

Q2 妈妈可以离开一下吗?·008

Q3 你也喜欢爸爸吗?·010

Q4 再见到妈妈开心吗?·013

关键词 02 游戏·016

Q5 玩儿得有意思吗?·018

Q6 下次什么时候再玩游戏?·021

Q7 喜欢玩什么游戏?·025

Q8 你想要什么玩具?·028

关键词 03 满足·031

Q9 喜欢吃饭吗?·033

Q10 喜欢睡觉吗?·036

Q11 拉臭臭开心吗?·039

Q12 今天心情好吗?·042

关键词 04 好奇心·045

Q13 你对什么感到好奇?·047

Q14 为什么那样想呢?·050

Q15 要妈妈告诉你吗?·053

Q16 想试试看吗?·056

关键词 05 关系·059

Q17 你喜欢谁?·061

Q18 你讨厌谁?·064

Q19 你觉得可怕的人是谁?·067

Q20 你想和谁一起玩儿?·070

PART 2

4~6岁

4~6岁孩子的心理关键词·074

关键词 01 自尊心·077

Q1 你喜欢做什么?·079

Q2 你为什么得到表扬呢?·082

Q3 你擅长做什么?·085

Q4 你能教教妈妈吗?·087

关键词 02 挫折·089

Q5 为什么做不到呢?·091

Q6 你觉得什么难?·094

Q7 你不喜欢做什么?·098

Q8  再试一次怎么样?·101

关键词 03 朋友·104

Q9 朋友之中你喜欢谁?·106

Q10 你有不喜欢的朋友吗?·108

Q11 你想对朋友说些什么?·110

Q12 你想和朋友做些什么?·113

关键词 04 情结·116

Q13 你有没有在忍耐什么?·118

Q14 有没有不能对妈妈说的话?·121

Q15 你害怕什么?·124

Q16 你有没有什么时候感到心里怪怪的?·127

关键词 05 幸福·130

Q17 喜欢我们家吗?·132

Q18 心情好的时候更多吗?·134

Q19 你什么时候幸福?·136

Q20 你有什么愿望吗?·139

PART 3

7~9岁

7~9岁孩子的心理关键词·144

关键词 01 学校生活·146

Q1 你喜欢上学吗?·148

Q2 喜欢你的老师吗?·151

Q3 今天在学校过得开心吗?·155

Q4 在学校里什么事情让你感到辛苦?·158

关键词 02 朋友·161

Q5 和朋友相处得好吗?·163

Q6 你喜欢的朋友是谁?·166

Q7 你有讨厌的朋友吗?·169

Q8 有没有朋友欺负你?·172

关键词 03 不安·175

Q9 你有什么担忧?·177

Q10 你在什么时候会感到不安?·180

Q11 你害怕什么?·183

Q12 你担心考试成绩吗?·186

关键词 04 才能·189

Q13 你近对什么感兴趣?·191

Q14 你想学点儿什么?·194

Q15 你对做什么有自信?·197

Q16 你想做好什么事情?·200

关键词 05 勇气·203

Q17 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做什么?·205

Q18 你希望像谁一样?·208

Q19 你希望得到谁的帮助?·211

Q20 你觉得未来会怎么样?·214

PART 4

10~12岁

10~12岁孩子的心理关键词·218

关键词 01 未来·220

Q1 你未来梦想的职业是什么?·222

Q2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225

Q3 成为大人之后你想做什么?·228

Q4 成为大人之后你想怎么教育你的孩子?·231

关键词 02 学习·234

Q5 学习辛苦吗?·236

Q6 哪个科目比较难?·239

Q7 什么时候会觉得学习有趣?·242

Q8 怎么做才能学习好?·245

关键词 03 身体·248

Q9 你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吗?·250

Q10 你在意的是身体哪个部位?·253

Q11 身体有没有感到疲惫或者不舒服?·256

Q12 你在好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吗?·259

关键词 04 异性朋友·262

Q13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异性朋友?·264

Q14 你想结交异性朋友吗?·267

Q15 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270

Q16 你有讨厌的异性朋友吗?·273

关键词 05 困难·277

Q17 什么事情让你感到辛苦?·280

Q18 你什么时候会感到伤心?·283

Q19 你有感到不安的时候吗?·286

Q20 你什么时候会生气?·289


   编辑推荐

012岁的亲子沟通实用指导书

韩国心理学专家独创“提问式育儿法”,帮您轻松解决沟通难题

让您更懂孩子,更会爱孩子

本书根据不同年龄段对主要的发展课题和核心主题进行了说明。

一:4岁以下的婴幼儿时期:依恋、游戏、满足、好奇心、关系是五大主题。

二:4~6岁, 自尊心、挫折、朋友、情结、幸福是五大主题。

三:6~9岁,学校生活、朋友、不安、才能、勇气是五大主题。

四:10~12岁,未来、学习、身体、异性朋友、困难是五大主题。

   文摘

   序言

拨开迷雾,倾听心声——孩子为何难以启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这么爱他,他却不愿意跟我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劝导,他却充耳不闻,甚至适得其反?明明是亲子之间,为何却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无形之墙? 我们常常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是不是我的方式不对?是不是我太强势,让他不敢说?还是我太忙,忽略了他的感受?答案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但核心却往往指向一个关键点——沟通。 孩子的心灵,如同一个初生的花蕾,需要细心的呵护和恰当的引导才能绽放出最美的色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使用了许多“无效”甚至“破坏性”的沟通方式,让孩子筑起了心墙,将真实的自己深深地藏匿起来。 “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 这句话,或许是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它饱含着父母的爱与担忧,却也常常成为孩子反感的起点。当父母带着自己的预设和期望去“指导”孩子时,孩子感受到的不是被理解,而是被评判、被控制。他们渴望的,是父母能够看到并接纳真实的他们,而不是那个被父母“理想化”的影子。 “别哭,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当孩子因为一点小事而哭泣时,很多父母会急于否定他们的情绪。然而,在孩子眼中,那件“小事”可能就是天大的委屈。父母的否定,不仅没有安慰到孩子,反而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不被重视的,是“不正常”的。久而久之,他们会学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再向父母表达真实的感受,因为他们认为,即使说了,也只会换来“你太敏感了”或者“这点小事都受不了”的回应。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 这种横向比较,是父母教育中最具杀伤力的方式之一。它不仅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永远不如别人,更传递了一个信息:父母并不满意现在的你,你必须成为别人那样才能得到认可。这种比较,剥夺了孩子感受自我价值的权利,让他们在永无止境的“追赶”中迷失自我。 “你为什么总是这样?” 这种带有指责意味的问句,常常让孩子感到被攻击。它将问题归咎于孩子的“本性”或“固有缺陷”,而不是具体的事情。孩子会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摆脱父母的批评,从而产生一种无力感和抵触情绪。他们会选择沉默,或者用谎言来回避父母的指责。 “快点,别磨蹭!” 忙碌的生活节奏,让很多父母失去了耐心。他们习惯于用命令式的语气催促孩子,却忽略了孩子需要时间去思考、去消化、去独立完成。这种催促,不仅破坏了亲子间的和谐氛围,更让孩子在无形中学会了“应付”,而不是真正地投入。 “我早就跟你说过了!” 这句话,充满了“我才是对的”的优越感,以及对孩子“不听话”的埋怨。它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挫败,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让父母满意。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他们很可能会选择隐瞒,避免再次听到这句话。 “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 父母将学习视为孩子的唯一任务,而忽略了孩子在情感、社交、兴趣等方面的需求。当孩子在其他方面遇到困扰时,他们可能会觉得父母无法理解,甚至会因此而产生孤独感。 这些看似平常的沟通方式,却像一层层冰冷的薄膜,将孩子的心包裹得越来越紧。他们变得不愿意分享,不愿意表达,不愿意寻求帮助。他们或许会以叛逆、沉默、甚至撒谎来回应父母的“爱”与“管教”,这让父母更加焦虑和困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常常急于“教”孩子,却忘记了“听”孩子。我们努力地想让孩子“说”,却忽视了自己是否创造了让孩子“敢说”的环境。 那么,如何才能拨开沟通的迷雾,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让他们愿意敞开心扉,说出真心话呢? 这需要我们父母具备的,不仅仅是爱,更是智慧和技巧。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交流,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中,建立起一座牢固的信任桥梁。我们需要从“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评判者”转变为“倾听者”。 这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放下固有的观念,审视自己的沟通模式,并不断学习和实践。这需要我们耐心,需要我们同理心,更需要我们真正地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 当我们学会用心去倾听,用爱去回应,用智慧去引导,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心扉并非紧锁,他们只是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一个温暖的怀抱,一句真诚的理解,让他们能够勇敢地、毫不保留地,说出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而这一切,都始于我们改变沟通的方式,从“妈妈如何说”开始,让孩子也能“说出真心话”。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亲子沟通是一门艺术,而这本书就是一本精美的“画册”,里面充满了各种色彩和笔触,教会我如何勾勒出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图景。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总是感觉自己在和孩子沟通时,就像一个蹩脚的画家,用力过度,或者用力不足,始终无法捕捉到孩子真正的情感和想法。我曾以为,只要我耐心倾听,孩子就会主动倾诉,但现实却告诉我,有时候,即使我耐心坐在孩子身边,我们之间依然隔着一道无形的墙。这本书《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说出真心话:亲子沟通必须掌握的80个应答诀窍》的出现,就像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书中的“80个应答诀窍”,并非是僵化的模式,而是提供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应对策略。它让我明白,如何运用语言的力量,去引导孩子,去鼓励他们表达,去理解他们的“言外之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建立信任”的部分,它强调了“真诚”和“尊重”的重要性,让我认识到,只有当我们真正放下身段,用平等的姿态去和孩子交流,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我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诀窍”,比如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不再说“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而是说“我知道你尽力了,这次失败不代表什么”。这种细腻的改变,让孩子感受到了我的支持,也让他们愿意更勇敢地面对困难。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倾听者,变成了一个主动引导者,也让我们的亲子关系,从“貌合神离”,走向了“心有灵犀”。

评分

对于我来说,与孩子的沟通曾经是一场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探险”。我总是小心翼翼,害怕说错一句话,破坏那份脆弱的信任。孩子的成长充满了变化,他们的想法、情绪也如潮水般起伏不定,而我常常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旁观者,看着他们长大,却难以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曾无数次地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了解我的孩子?是不是我的表达方式太过僵硬?当我拿起《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说出真心话:亲子沟通必须掌握的80个应答诀窍》这本书时,我被它所承诺的“80个应答诀窍”深深吸引。我期待着能从中找到一些破解亲子沟通困局的“密码”。翻开书页,我被书中细腻而真实的案例深深打动。作者仿佛能洞察到每一个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难题,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书中提到的“应答诀窍”,不仅仅是简单的句子,而是包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尤其欣赏书里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表达”的部分。它教会我如何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表达。而不是简单地抛出一个问题,然后等待一个答案。这些技巧,让我逐渐明白,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一种心灵的共鸣。自从开始运用书中的方法,我发现我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也更加深入。孩子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喜悦和烦恼,我也能更清晰地理解他们的需求。这本书,是我育儿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它让我看到了亲子沟通的美好前景,也让我成为了一个更自信、更有智慧的母亲。

评分

不得不说,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亲子沟通的理解还停留在“多听少说”这个浅层面上。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耐心的妈妈,愿意听孩子唠叨,也尽量不去打断他们。然而,现实却是,孩子即使在我面前滔滔不绝,也似乎总是在说“表面话”,那些真正让他们困扰、让他们快乐或者让他们感到委屈的事情,我却难以窥探。这本书《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说出真心话:亲子沟通必须掌握的80个应答诀窍》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倾听”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听”到孩子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回应”,以及在回应中传递出理解、支持和尊重。书中的“80个应答诀窍”,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沟通策略,它教会了我如何捕捉孩子语言中的情绪信号,如何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辞去回应,从而打开孩子紧锁的心扉。比如,书里提到的“镜子式回应”,就是让我学着去复述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直接给建议。一开始我有点疑惑,这会不会显得我很被动?但实践下来,我发现这种方式反而让孩子觉得我真的理解他,他才会愿意继续往下说。还有很多技巧,比如如何巧妙地提出建议,如何避免责备的语气,如何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等等,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孩子塑造成一个“问题制造者”,而是把我作为一个“沟通者”的角色放在了首位,强调了我们大人在沟通中的责任和影响力。它让我意识到,我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一个沉默,都可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导师,一步步地引导我,让我从一个焦虑的母亲,变成一个更有智慧、更有同理心的母亲。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为我量身定做的“沟通秘籍”!作为一个母亲,我一直深陷在“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泥潭里。我常常感到,即使我付出再多的努力,孩子似乎也无法真正理解我的意思,或者说,我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的“言外之意”。他们常常用沉默、敷衍或者顶撞来回应我,这让我倍感挫败。当我看到《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说出真心话:亲子沟通必须掌握的80个应答诀窍》这本书时,我感觉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书名里的“80个应答诀窍”,听起来就充满了实操性。我迫不及待地阅读,发现书中提供的每一条诀窍,都饱含着作者对儿童心理的深刻洞察和对亲子关系的细腻体察。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辅以大量的真实案例,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子。书中的“应答诀窍”,教会我如何识别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如何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避免那些容易引起孩子反感的“雷区”。例如,书里提到,当孩子表达不满时,与其直接反驳,不如先肯定他们的感受,再温和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我尝试着运用这些技巧,发现在孩子的脸上,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和信任。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抗拒我的话语,而是愿意倾听,甚至主动和我讨论。这种转变,让我由衷地感到欣慰,也让我对未来的亲子沟通充满了信心。这本书,真的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我育儿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指引了方向。

评分

作为一位全职妈妈,我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但也是最困惑的。我常常觉得,我们之间就像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我能看见孩子,孩子也能看见我,但就是无法真正地触碰到对方的心灵。尤其是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他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以理解。我总是想了解他们今天在学校经历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问来问去,得到的回答总是“没什么”、“还好”、“随便”。那种感觉就像是我的热情被一盆冷水浇灭了。直到我读了《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说出真心话:亲子沟通必须掌握的80个应答诀窍》,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一直以来都在用一种“审问”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我太关注“答案”本身,而忽略了他们说“答案”时的“心境”。这本书的“80个应答诀窍”,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之锁。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话术,更重要的是引导我去理解孩子的情绪,去观察他们的非语言信号,去创造一个安全、开放的沟通环境。书中的很多案例都让我感同身受,比如当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沮丧时,我以前总是会说“下次努力就行了”,但这本书告诉我,更有效的做法是先表达理解:“我知道你对这次考试的结果很失望。”这种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支持,从而更愿意倾诉。我发现,自从运用了书中的方法,孩子变得更愿意和我分享学校里的小事,甚至主动问我的意见。这种循序渐进的改变,让我看到了亲子沟通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自己的育儿能力充满了信心。

评分

老实说,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80个应答诀窍”这个数字吸引的。我心想,80个,这得涵盖多少种场景啊!育儿的过程太复杂了,总感觉有无穷无尽的难题等着我去解决,而我常常因为不知道怎么开口而错失了和孩子深入交流的机会。我曾经有过很多次,在孩子愁眉苦脸地向我求助时,我因为紧张或者不知所措,说了些不恰当的话,结果孩子反而更沮丧,甚至把我推开。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沟通工具”,每一种工具都针对一种具体的场景,让我不再束手无策。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的那一部分。我一直觉得孩子情绪不稳定很可怕,总是想办法让他们“开心起来”,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本书教会我,与其压抑孩子的情绪,不如先接纳和理解。它提供的很多回应方式,都是围绕着“确认感受”展开的,比如“听起来你真的很生气”、“你一定感到很难过吧?”。这些话语,虽然简单,但却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瞬间缓和孩子的对抗情绪,让他们觉得被看见,被理解。我发现,当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后,他们反而更能理智地思考问题,也更愿意听取我的意见。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会我“说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我“怎么说”,以及在说什么之前,应该先“怎么想”。它让我明白,沟通不是一场辩论,而是一次心的交流。我不再害怕面对孩子的“真心话”,因为我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应答诀窍”,能够以一种更柔和、更有效的方式,引导他们敞开心扉。

评分

我承认,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亲子沟通的理解可以说是“零散”的,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的。我总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才惊慌失措地去找解决办法,但往往效果甚微。我害怕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又渴望他们能说出心里的真实想法,这种矛盾让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当我偶然看到《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说出真心话:亲子沟通必须掌握的80个应答诀窍》这本书时,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书名中的“80个应答诀窍”,像是一种“秘密武器”,让我跃跃欲试。我一头扎进了书本的世界,发现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全新的沟通理念。书中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各种沟通场景下,妈妈们可以如何运用这些“诀窍”来打开孩子的心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的章节印象深刻。我一直以为,孩子哭闹就是不听话,就应该被制止。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负面情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健康地处理。书中的“应答诀窍”,比如“我看到你很难过”,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同理心去回应孩子,而不是急于说教。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的情绪得到了缓解,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被理解和被支持。我发现,当我开始运用这些方法时,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我充满戒备,而是愿意和我分享更多。这种点滴的改变,让我看到了亲子沟通的巨大潜力,也让我对自己的育儿之路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一直认为,沟通是维系亲子关系最重要的纽带,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接触到的信息比我们复杂得多,他们的想法也越来越难以揣测。我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好像怎么努力都无法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我试过各种方法,看育儿书籍,参加讲座,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我偶然发现了《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说出真心话:亲子沟通必须掌握的80个应答诀窍》。这本书的书名就直击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它承诺提供“80个应答诀窍”,这让我眼前一亮。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发现书中的内容非常接地气,案例生动,语言通俗易懂。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技巧和方法。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如何倾听”的部分,它让我明白,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去感受,去理解。书中提供的很多“应答诀窍”,都强调了“表达同理心”的重要性,比如用“我理解你的感受”来回应孩子。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而是一个能够理解他们、支持他们的人。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技巧,比如当孩子因为和朋友发生矛盾而伤心时,我不再急于说“你做得不对”,而是先说“听起来你很委屈”。这种改变,让我惊喜地发现,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和我分享更多,甚至主动寻求我的建议。这本书真的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用最温和、最有效的方式,帮助我打开了与孩子沟通的“任意门”。

评分

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用心去阅读的书,而这本书《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说出真心话:亲子沟通必须掌握的80个应答诀窍》就为我提供了一本绝佳的“阅读指南”。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一切都显得那么简单,他们的需求直白而清晰。但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理解他们的心思,仿佛他们变成了一个个“小谜团”,让我束手无策。我曾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无法触及到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书中的“80个应答诀窍”,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智慧和温暖的沟通技巧。它们教会我如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表达,如何用积极的态度去回应,如何去营造一个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放松的沟通氛围。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如何激发孩子的表达欲”的篇章。它提供了许多巧妙的提问方式,让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简单地问“今天怎么样?”,而是能够引导孩子去思考,去分享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发现,自从运用了书中的方法,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我有所保留,而是愿意主动和我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本书的价值。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与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融洽。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我育儿道路上的及时雨!我一直觉得和孩子沟通是个难题,尤其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简直就是“鸡同鸭讲”。我总是小心翼翼地组织语言,生怕说错一句话,结果往往是孩子一脸茫然,或者直接甩一句“知道了”,然后就没下文了。这种无力感让我非常焦虑,我渴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本书的名字《妈妈如何说:孩子才肯说出真心话:亲子沟通必须掌握的80个应答诀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痛点,它承诺提供“80个应答诀窍”,这听起来像是秘籍一样,让我充满了期待。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这些诀窍到底是什么。书中的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读起来很有代入感。我发现很多时候,我的表达方式确实存在问题,过于直接、说教,或者急于评判,反而让孩子筑起了心墙。而书里提供的那些“应答诀窍”,比如用开放式问题引导、表达同理心、承认孩子的感受等等,都非常实用。我开始尝试在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运用这些方法,比如当孩子抱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时,我不再第一时间说“你应该怎么怎么样”,而是先问“那让你感觉怎么样?”,然后认真倾听。慢慢地,我惊喜地发现,孩子愿意跟我分享更多了,甚至是一些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藏在心底的小秘密。这种循序渐进的改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本书的价值。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而是真正能够落地的实践指南,让我在亲子沟通中找到了方向和方法,也让我们的母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信任。我真的觉得,这本书是所有希望改善亲子关系的妈妈们的必读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