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2013年國外國防電子熱點研究
定價:168.00元
作者: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12122526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對2013年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等主要國傢和地區國防電子五大領域40餘個熱點問題進行瞭深入研究和探討,這些領域涵蓋國防電子工業、技術、裝備、賽博和安全保密,涉及的熱點問題包括:美國高功率微波武器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俄羅斯促進國防電子工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日本將效仿美國DARPA開展先期研究、3D打印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腦機接口技術、集成電路技術、光電集成技術、450mm晶圓、僞冒電子元器件、賽博空間管理和測試評估、新型病毒武器、“棱鏡門”事件,等等。
本書可供國防電子工業、技術、裝備、賽博、安全保密等領域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國外國防電子工業發展研究
2013年國外國防電子工業發展綜述
國外促進中小企業參與國防建設的主要舉措
俄羅斯促進國防電子工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俄羅斯聯邦〈工業發展及其競爭力提升〉國傢綱要》解讀
日本將效仿美國DARPA開展先期研究
3D打印技術研究
2013年3D打印技術發展綜述
美國西亞基公司展示直接製造解決方案
美國研發金屬零件3D打印過程檢測技術
法國利用熔融沉積成形技術生産無人機原型
美國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産衛星零部件
美國研發基於可編程材料的4D打印技術
國外軍事電子裝備研究
2013年國外軍事電子裝備發展綜述
國外雷達發展動嚮分析
量子信息技術及軍事應用前景分析
美國高功率微波武器研發取得重大進展
國外高功率微波防護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美軍微機電慣性導航技術發展現狀
美國腦機接口技術發展取得突破
2013年美軍雲計算建設動嚮分析
國外微電子光電子技術研究
2013年國外微電子技術發展綜述
2013年國外光電子技術發展綜述
美國軍用集成電路技術正在獲得群體性突破
微電子器件下一代工藝發展積極尋求突破
光電集成技術的發展及其軍事應用前景
國外類腦計算芯片新進展
磁阻存儲器技術發展曆程及現狀研究
美軍高度關注僞冒電子元器件問題
賽博空間研究
2013年度賽博空間發展綜述
賽博空間病毒武器分析
美國構建賽博空間一體化管理模式
美國賽博空間測試評估能力建設研究
朝鮮遭受賽博攻擊事件分析
《2020年美國海軍賽博力量》評析
《歐盟賽博安全戰略》評析
“棱鏡”事件研究
2013年國外信息安全與保密發展綜述
“棱鏡”事件始末
美國秘密監聽項目簡析
美國秘密監聽項目實施手段分析
各國應對“監聽門”措施分析
美國推動商用移動設備的安全管控
日本齣颱措施保障國傢安全
作者介紹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成立於1959年,是新中國批成立的中央級專業科技情報研究機構之一,也是國防科技工業技術基礎六大領域(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電子)情報研究所的重要組成部分。50多年來,伴隨著中國電子信息産業、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以及中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閤進程,我所始終不渝地立足科技情報研究,不斷推進兩化深度融閤、軍民融閤,不斷優化管理和創新業務,現已成為我國工業和信息化、國防軍事電子領域知名的情報研究谘詢與決策支撐機構。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齣版時間——2013年——暗示著它可能捕捉到瞭一些新興材料與器件突破對國防電子帶來的早期影響。例如,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如GaN,氮化鎵)在射頻功率放大器中的應用,當時正處於從實驗室走嚮大規模工程化的關鍵時期。我期待書中能提供關於GaN器件在固態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中的可靠性數據、功率密度提升的實際案例,以及與之配套的散熱管理技術的探討。如果能對光電子技術在高速數據傳輸和傳感器前端的集成進行跟蹤分析,說明作者對未來電子設備小型化、高集成度的趨勢有著敏銳的洞察。評價一本技術研究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是否能預見到“材料決定架構”的規律。如果書中隻是停留在對現有技術的修補性改進,那麼其價值可能隨著時間快速衰減;反之,如果它能精準定位到下一代電子係統的“瓶頸材料”,那麼這本書將具有更長的生命力。
評分從一個側重於戰略意義的角度來看,這份研究的“熱點”選擇本身就反映瞭當時的國際安全態勢。2013年,無人係統(UAVs)的蓬勃發展對傳統的電子偵察和對抗體係構成瞭顛覆性的挑戰。我猜測書中一定有相當篇幅論述瞭針對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電子偵察、定位和壓製技術。這不僅僅是傳統的雷達覆蓋問題,更涉及到如何處理來自低空、慢速、分布式目標的復雜電磁特徵。我想知道,當時的研究界是如何評估反無人機係統(C-UAS)的電子對抗有效性的?是側重於通信鏈路乾擾,還是更傾嚮於對導航係統(GNSS/GPS)的欺騙和壓製?此外,海洋電子對抗,特彆是針對艦載電子係統的攻擊與防禦,必然也是重點。書中是否提到瞭當時對反艦彈道導彈(如“東風”係列)電子乾擾窗口的研究?這種對特定作戰場景的電子應對策略的分析,比純粹的技術規格描述更能體現研究的深度和實戰價值。
評分這本《2013年國外國防電子熱點研究》(假定內容是關於這個主題的)從書名上看,無疑是一份非常具有時效性和專業深度的報告匯編。雖然我手上沒有這本書的實體內容,但我可以基於我對這個研究領域在2013年前後的關注點進行推測和想象,構建一個讀者可能會有的初步印象和期待。首先,2013年是全球軍事技術快速迭代的一個關鍵節點,尤其是在電子信息領域。我設想,這本書的開篇很可能會聚焦於雷達技術的革新,特彆是相控陣雷達嚮更先進的有源電子相控陣(AESA)的過渡,以及其在反隱身能力上的突破。讀者會期待看到美國、俄羅斯以及歐洲國傢在這方麵具體的研發項目名稱、技術指標的對比分析,以及這些技術如何影響瞭新一代戰鬥機(如F-35、蘇-35)的作戰效能評估。如果書中能深入探討微波光子學在雷達信號處理中的早期應用嘗試,那就更具前瞻性瞭。同時,電子戰(EW)領域,特彆是針對頻率捷變通信和抗乾擾定位技術的對抗,必然是重頭戲。我希望看到對當時新興的認知電子戰(Cognitive EW)概念的初步探討,雖然那個時候可能還處於理論摸索階段,但它預示著未來電子對抗的復雜性。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一份嚴謹、數據詳實,聚焦於“硬核”技術競賽的專業年鑒。
評分拋開技術細節,一份優秀的研究報告還必須具備全球視野和比較分析能力。我非常關注書中對不同軍事強國電子發展路綫圖的對比。例如,美國在分布式、模塊化電子係統上的傾斜,與某些國傢在集中式、高功率電子係統上的側重,這兩種哲學之間的優劣勢分析在哪裏?這種跨國比較,能幫助讀者理解技術選擇背後的國傢戰略意圖和資源投入模式。此外,如果書中對當時國際上關於電子頻譜使用權與國際法的討論有所涉及,那就更顯其全麵性瞭。電子戰的升級必然伴隨著對電磁空間使用的衝突,對國際規範的關注,體現瞭研究者超越技術範疇的戰略關懷。總而言之,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剖析,讓讀者不僅知道“他們做瞭什麼”,更能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以及這種選擇對未來十年全球軍事平衡可能産生的影響。
評分我真正好奇的是,這份“研究”是如何處理網絡中心戰(Network-Centric Warfare)背景下的信息融閤與頻譜管理這個棘手問題的。2013年左右,各國都在大力推動分布式傳感器和多域協同作戰概念的落地,這直接對國防電子係統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提齣瞭極高的要求。因此,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關於Link 16等現有數據鏈的性能瓶頸分析,以及各國為構建下一代戰術數據鏈(例如,美國提齣的JADC2概念的雛形)所做的電子架構選型。如果這本書能細緻描摹齣當時各國在戰場頻譜態勢感知(Spectrum Situational Awareness)方麵的努力,比如如何利用軟件定義無綫電(SDR)技術快速識彆和應對未知信號,那就太棒瞭。這本書的價值,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對單項技術的羅列,而更應該體現在對係統級電子架構的深刻洞察上。讀者希望看到的是,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中,如何通過先進的電子手段,確保“我方信息流”的暢通無阻,並有效壓製“敵方信息流”的可靠性。這種宏觀的體係設計層麵的討論,往往比孤立的技術參數更有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