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国学经典:墨子 9787534825248 高秀昌 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

正版 国学经典:墨子 9787534825248 高秀昌 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秀昌 注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经典
  • 墨子
  • 先秦
  • 哲学
  • 思想
  • 高秀昌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注译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25248
商品编码:2976136400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经典:墨子

定价:22.00元

作者:高秀昌 注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34825248

字数:

页码:28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学经典:墨子》不仅是一部奇书,而且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科学、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思想之大成。所以墨子的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博大精深的。

目录


前言

作者介绍


文摘


  辞过第六

序言



《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墨翟(约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所著的哲学著作。墨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其思想体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派——墨家。墨家学派在中国历史上曾一度与儒家并驾齐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墨子》全书共十五卷,分为《非攻》、《兼爱》、《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尚贤》、《尚同》、《大取》、《小取》、《耕柱》、《墨子》、《子禽》、《鲁问》等篇。这些篇章内容丰富,涵盖了墨子在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军事、逻辑等多个领域的思想主张。 核心思想与政治主张: 《墨子》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思想莫过于“兼爱”与“非攻”。 兼爱(Universality of Love / Impartial Caring):墨子主张“兼而爱之,强而求之”,即要求人们无差别地爱所有人,不偏不倚,不分亲疏远近。这与儒家讲究的“仁爱”,即“仁者爱人”有所不同,儒家提倡的是有差别的爱,从亲亲推仁民,再到爱万物。墨子则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亲疏、厚薄之别,才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国家之间的战争。他用“爱人”作为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能够实行兼爱,国家就能达到“强不暴弱,众不欺寡,贵不陵贱,贫不侮富,治不容乱,明不蔽晦”的理想状态。这种思想具有超越阶级、民族的普遍性,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激进和具有颠覆性的主张。墨子认为,如果一个人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样,那么他就不会去伤害别人,也不会去侵害别人的国家。国家之间如果都能实行兼爱,战争自然就会消失。 非攻(Condemnation of Aggression / Anti-Warfare):与“兼爱”思想紧密相连的是“非攻”主张。墨子坚决反对不义的战争,尤其是侵略性的战争。他认为战争是“以强暴弱,以众欺寡”的,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墨子不仅在理论上批判战争,更在实践中积极参与“解国之围”,即通过军事防御来阻止侵略。墨家学派在军事技术和战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们发明了许多精良的防御器械,并在实践中运用,为许多小国抵御了大国的侵略。墨子批评那些发动战争的统治者,认为他们“非上好利,非上好力,非上好争”,而是“上好仁义”。他认为,战争是统治者为了满足私欲而进行的,最终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墨子在《非攻》篇中,用层层递进的逻辑推理,揭示了发动战争的种种不合理性,包括对国家、对人民、对统治者自身都有害。 节用(Frugality / Moderation in Expenditure):墨子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认为,国家的财富应该是用来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的,而不是被统治者用于享乐。他主张“节用,则富;不节用,则贫”,认为节约能够使国家富强,浪费则会导致贫穷。这包括对祭祀、丧葬、音乐、服饰等方面的节制。墨子反对厚葬久丧,认为这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他尤其反对靡靡之音和奢侈的宴乐,认为这不仅浪费时间金钱,还会败坏风气,影响生产。 节葬(Frugal Funerals):墨子对当时流行的厚葬之风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薄葬足以尽礼,厚葬则劳民伤财,无益于亡者,有害于生者。他主张“薄葬”,认为这才是合乎情理和实际的做法。 非乐(Rejection of Music / Condemnation of Elaborate Music):墨子认为,音乐和歌舞的演奏耗费大量时间、财物,妨碍了生产,而且容易使人沉溺其中,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他认为,君子应当以生产劳动为重,而不是沉溺于声色之娱。 认识论与逻辑思想: “三表法”(Three Criteria for Judging Truth):墨子为了辨别是非,提出了“三表法”,即“有原、有共、有功”。 有原(Origin/Basis):指言论的根据,即言论必须有其发生的根源,不能凭空捏造。 有共(Commonality/Universality):指言论必须符合众人的共识,即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有功(Utility/Effect):指言论必须能带来实际的功利,即能对社会和人民产生实际的好处。 墨子认为,能够符合这三个标准的言论,才是真理。这一标准包含了实践、经验和功利主义的色彩,具有很强的现实关怀。 名辩思想(Logic and Argumentation):在《大取》、《小取》等篇中,墨子对名(概念、名称)和辩(论辩、推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涉及了逻辑学的多个方面,如定义、判断、推理、谬误等。他尝试建立一套系统的论辩规则,以避免争论中的错误和混乱。墨子的名辩思想在中国逻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早期逻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关注的是言语的准确性和推理的有效性,力求使人们在交流和辩论中能够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其他重要思想: 尚贤(Exalting the Worthy / Promoting the Capable):墨子主张“尚贤”,即不分贵贱、亲疏,选拔任用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担任官职,以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他认为,“强不暴弱,众不欺寡,贫不侮富,贵不陵贱,治不容乱,明不蔽晦”的社会,关键在于“用人”。他批评了当时世袭的贵族政治,认为这导致了不贤者居高位,贤者不得其用。 尚同(Conformity to the Superior / Unified Will):为了实现“兼爱”和“尚贤”,墨子提出了“尚同”的政治主张。他认为,社会需要统一意志,这种统一应该从下层民众开始,逐级向上,最终服从于君主。君主则要效法天帝的意志,实行“兼爱”,从而达到整个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尚同”旨在解决当时社会的分裂和混乱,但其过度强调的统一性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天志(The Will of Heaven):墨子认为,天上有一个主宰一切的“天”,这个“天”是有意志的,它的意志就是“兼爱”和“尚同”。“天”会赏善罚恶,它希望人类能够互相爱,互相帮助,实现统一。墨子用“天志”来论证其“兼爱”思想的合理性,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必须遵从。 明鬼(Illustrating Ghosts / Belief in Ghosts):墨子也提倡“明鬼”,即相信鬼神的存在,并且认为鬼神能够赏善罚恶。他用鬼神的报应来规劝人们行善,惩罚作恶。这种思想虽然带有宗教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墨子》的价值与影响: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思想体系完整且具有鲜明的特色。 批判精神:《墨子》充满了批判精神,它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如战争、奢侈、厚葬、世袭制等,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实践理性:《墨子》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理性,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并致力于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非攻”思想催生了墨家在军事上的贡献,“兼爱”思想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 逻辑思辨:《墨子》中对逻辑的探讨,展现了中国古代先民早期对理性思维的追求。 历史地位:虽然墨家学派后来逐渐衰落,但《墨子》的思想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兼爱”、“非攻”等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墨子的科学技术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墨子》全书的思想,围绕着如何构建一个和平、公正、繁荣的社会展开。墨子以其严谨的逻辑、深邃的思考和坚定的实践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本书的阅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脉络,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反思当下,以期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真正体现“古籍原貌”与“现代阐释”完美结合的文本。这本《墨子》给我的感受,远超出了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式的解读,更像是一次与古代先哲的对话。从章节的划分到篇目的安排,都体现了对原典结构的尊重,没有为了迎合快餐式阅读而进行破坏性的重组。在阅读过程中,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度感是扑面而来的,你会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逻辑和人文关怀。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让你有机会去触摸到墨家学说的本真面貌,而非经过后世层层过滤的二手信息。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一种直击事物本质的力量,那份朴素而坚定的批判精神,在今天看来,依旧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封面选用的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张,配上烫金的书名,立刻就散发出一种古朴而又不失典雅的气质,非常符合国学经典应有的厚重感。尤其是那个配色,深沉的底色映衬着金色的文字,在书架上陈列起来,简直就是一道风景线。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厚实,不易透墨,即便是用钢笔书写做批注,也感觉很顺滑。排版方面,字体选择得非常考究,宋体与楷体的结合使用,使得正文阅读起来既有古籍的韵味,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舒适度,长久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侧边留白处理得很得当,既不会显得拥挤,又能方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记录感想。装订也非常牢固,无论是平摊阅读还是反复翻阅,都给人一种可以长久保存的信赖感,看得出这是一本真正下过功夫的出版物,而非赶工之作。对于珍视书籍实体感和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光是翻开它的这个过程,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注释部分做得尤为出色,真正体现了“注”的价值,而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堆砌。高秀昌先生的解读,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和大众的可理解性。很多晦涩难懂的古代语境和哲学思辨,经过他的梳理后,脉络变得清晰无比,让人茅塞顿开。比如在阐述“兼爱”与“非攻”这些核心思想时,他不仅仅是引经据典,更是结合了当下的社会情境进行类比和阐发,让这些两千多年前的智慧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我尤其欣赏他处理典故时的那种克制与审慎,不妄加揣测,而是立足于原文的语境去推敲,这种治学的态度,让人在阅读时感到非常踏实可靠。对于初次接触墨家思想的读者,这套注本无疑是最好的引路人;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其中的深层分析也能提供新的思考维度,避免了陷入对古代文本的僵化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编校质量,从字体的规范性到段落间的逻辑衔接,都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很少能看到如此精良的古籍整理版本,几乎没有发现排印上的错误或者注释上的歧义。在校对这方面,看得出编辑团队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古代计量单位或礼仪场景的描述,标注得非常清晰,保证了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准确性。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是衡量一套优秀国学整理本的关键指标。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仅仅是简单地将文字数字化,而是真正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文本重构与优化。当你沉浸其中,完全不需要停下来纠结于某个字词的异体或者标点符号的错误,注意力可以完全集中在墨子的思想本身,这对于维护阅读的连贯性和心流体验至关重要。这样的版本,值得被长期珍藏和反复研读。

评分

坦白说,我对比过市面上好几家出版社的墨子版本,最终还是决定入手这一本,主要原因在于它散发出的那种“学术诚意”。这并非是那种只追求销量而敷衍了事的普及读物,而是一本真正面向对传统文化有敬畏之心的读者的力作。从开篇的引言到最后的附录,都体现了对墨家学派思想体系的完整构建和深入梳理。特别是对于墨家在逻辑学、工程学方面的论述,注释得极为扎实,这对于理解墨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至关重要。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去质疑,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本单纯的典籍注释,它更像是一座知识的桥梁,连接着古代的智慧与当下的困惑,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镇宅之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