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草地螟生物防治研究 | 作者 | 刘爱萍 |
| 定价 | 55.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624734 | 出版日期 | 2016-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草地螟是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其特点是具有杂食性、突发性、暴发性、迁飞性等,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在人为活动频繁、气候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下,草地螟的发生为害呈现出不确定性因素。如何有效抑制草地螟的发生和为害,解决因化学农药过度滥施滥用而产生的突出问题,已成为摆在植保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利用生物防治技术配套组装,制定出以生物防控技术为核心的防治技术。将草地螟的为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污染,解决农牧区草地螟的为害问题,提供技术帮助。 刘爱萍*的《草地螟生物防治研究》重点介绍了草地螟饲养繁殖人工饲料的配置,寄生性天敌的饲养扩繁及保护利用技术。草地螟寄生性天敌的滞育诱导和低温储存、飞行能力遗传多样性和复壮技术、性诱剂防治技术、病原微生物白僵菌防治技术的研究。构建了以生物防治为核心技术的草地螟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旨为推进我国草地螟的科学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书对从事科技管理者、生产者,也可供生产线的广大农牧民、牧草生产者具有参考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草地螟研究进展情况 节 草地螟的分布与为害情况 一、草地螟的分布为害 二、草地螟的生态学特性 第二节 草地螟的外研究概况 一、加强草地螟的预测预报 二、物理防治与人工防除相结合 三、化学防治 四、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手段 第三节 草地螟的天敌资源研究进展 一、草地螟寄生蝇的研究进展 二、伞裙追寄蝇的研究进展 三、草地螟寄生蜂的研究进展 四、草地螟阿格姬蜂的研究进展第二章 草地螟的扩繁技术 节 草地螟的生物学特性 一、草地螟生活史 二、草地螟生活习性 三、草地螟的发生规律 第二节 草地螟繁殖技术 一、草地螟的采集 二、草地螟的室内饲养繁殖技术 三、草地螟室内饲养繁殖 四、饲养繁殖草地螟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草地螟人工饲料配置 一、草地螟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二、人工饲料的基本营养成分 三、人工饲料的质量 四、人工饲料的配置与筛选第三章 草地螟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与应用 节 草地螟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及寄生方式 一、草地螟寄生蝇的种类及寄生方式 二、草地螟寄生蜂的种类及寄生方式 第二节 草地螟寄生性天敌的生物学特性 一、草地螟优势寄生蝇一伞裙追寄蝇 二、草地螟优势寄生蜂一草地螟阿格姬蜂 第三节 草地螟寄生性天敌的扩繁技术第四章 草地螟寄生性天敌昆虫的滞育诱导和低温储存技术 节 天敌昆虫的滞育诱导研究概况 一、滞育的类型 二、滞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三、滞育昆虫的生理生化特点 四、天敌昆虫滞育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昆虫的耐寒性研究 一、昆虫耐寒性的定义 二、影响耐寒性的因素 三、昆虫滞育与耐寒 第三节 伞裙追寄蝇滞育特性及低温冷藏技术 一、伞裙追寄蝇的滞育特性 二、伞裙追寄蝇低温贮藏技术 三、伞裙追寄蝇的滞育调控方法 第四节 草地螟阿格姬蜂滞育诱导和滞育茧的冷藏 一、滞育状态下草地螟阿格姬蜂幼虫发育时间确定 二、温度和光周期对草地螟阿格姬蜂滞育的影响 三、草地螟阿格姬蜂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虫态 四、低温贮藏对草地螟阿格姬蜂羽化的影响 五、草地螟阿格姬蜂的滞育维持 六、草地螟阿格姬蜂的滞育与解除方法第五章 草地螟寄生性天敌昆虫飞行能力的研究 节 伞裙追寄蝇的飞行能力研究 一、伞裙追寄蝇的飞行能力测定 二、伞裙追寄蝇的飞行能力与虫龄的关系 三、不同世代伞裙追寄蝇飞行能力的比较 四、转主寄主寄生后伞裙追寄蝇飞行能力的变化 五、温湿度对伞裙追寄蝇飞行能力的影响 第二节 草地螟阿格姬蜂的飞行能力研究 一、草地螟阿格姬蜂飞行能力与虫龄的关系 二、温度和湿度对草地螟阿格姬蜂飞行能力的影响 三、草地螟阿格姬蜂能源物质积累及其飞行能耗与动态 四、温、湿度对草地螟阿格姬蜂飞行能源物质利用的影响 五、草地螟阿格姬蜂飞行能力与环境、能源物质的关系第六章 伞裙追寄蝇的发生规律及复壮技术研究 节 伞裙追寄蝇的发生趋势及复壮技术外现状 研究现状 第二节 伞裙追寄蝇的退化规律 一、伞裙追寄蝇的复壮方法 二、伞裙追寄蝇的发生规律测定 第三节 伞裙追寄蝇繁殖生活力的研究 一、繁殖对伞裙追寄蝇生活力和繁殖力的影响 二、1~9代伞裙追寄蝇生殖力和生活力指标测定 第四节 伞裙追寄蝇的复壮效果 一、不同营养条件下对伞裙追寄蝇的复壮效果 二、运动距离筛选对伞裙追寄蝇的复壮效果 三、伞裙追寄蝇对不同寄主的寄生效能 第五节 不同世代伞裙追寄蝇成虫生化物质测定 一、不同世代伞裙追寄蝇成虫含水量测定 二、不同世代伞裙追寄蝇成虫总脂肪含量测定 三、不同世代伞裙追寄蝇成虫甘油含量测定 四、不同世代伞裙追寄蝇成虫总糖含量测定第七章 草地螟寄生性天敌昆虫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 节 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意义及重要性 一、草地螟寄生性天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伞裙追寄蝇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一、伞裙追寄蝇种群来源 二、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三、ISSR引物的合成与筛选 四、PCR扩增反应体系 五、8个地区伞裙追寄蝇的IssR—PcR扩增结果 六、伞裙追寄蝇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七、伞裙追寄蝇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分析 八、伞裙追寄蝇种群间的聚类分析 九、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十、伞裙追寄蝇遗传多样性的结果分析 第三节 草地螟阿格姬蜂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一、种群来源及测试方法 二、基因组DNA提取 三、ISSR引物的筛选 四、PCR扩增反应体系 五、7个地区草地螟阿格姬蜂PCR扩增结果 六、草地螟阿格姬蜂种群内遗传多样性 七、草地螟阿格姬蜂种群间遗传分化 八、草地螟阿格姬蜂种群间的聚类分析 九、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分析第八章 草地螟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节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 一、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 二、昆虫性信息素的提取收集 三、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概述 第二节 草地螟性信息素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一、昆虫性信息素的收集提取方法 二、草地螟性信息素成分的提取及分析 第三节 草地螟性信息素粗提物及其活性测定 一、草地螟性信息素的粗提 二、草地螟性信息素的活性测定 三、草地螟性信息素的活性测定结果 第四节 人工合成草地螟雌蛾性信息素的初步筛选 一、方法 二、雄蛾对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 三、田间试验 第五节 草地螟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的EAG反应 一、方法 二、草地螟雄蛾对雌娥性信息素的EAG反应 三、草地螟各性信息素组分的EAG反应 四、ABE佳比例的剂量反应 第六节 草地螟性信息素合成与利用 一、草地螟性诱剂的合成 二、田间筛选与诱蛾活性试验 三、利用人工性信息素田间方法 四、草地螟性诱剂的应用前景 五、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第九章 草地螟病原微生物一白僵菌的研究与应用 节 白僵菌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 一、白僵茵的形态特征 二、营养条件对白僵茵生长的影响 三、白僵茵的遗传多样性 第三节 草地螟感病虫体特征及病原菌的鉴定 一、草地螟感病虫体的特征 二、草地螟病原茵的鉴定 三、草地螟球孢白僵茵的致病力 四、Bb.-0801菌株对草地螟幼虫的致病过程分析 第四节 不同营养条件对草地螟球孢白僵菌生长的影响 一、不同碳源对各菌株生长指标的测定 二、不同氮源对各菌株生长指标的测定 三、不同碳氮比对各菌株生长指标的测定 四、不同微量元素对菌株生长指标的测定 第五节 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一、白僵茵总基因组DNA提取 二、.[SS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 第六节 球孢白僵菌对草地螟幼虫的毒力测试 一、方法 二、草地螟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症状 三、各菌株的致病力效果 四、茵株s3的毒力测定 第七节 白僵菌与印楝素复配对防治草地螟的增效作用 一、方法 二、白僵茵与印楝素配合的试验分析 三、植物源农药与白僵菌混合施用的优点评价第十章 草地螟绿色控害技术体系的建立 节 草地螟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 一、草地螟绿色控害体系建立的基础 二、草地螟绿色控害研究现状 三、草地螟绿色防控体系建立的总体实施策略 第二节 草地螟绿色防控体系的配套技术 一、白僵菌防治技术 二、寄生性天敌防治技术 三、性诱剂防治技术 四、虫菌互补防控技术 五、白僵茵 性诱剂防控技术 六、白僵茵与化学农药或植物源农药混用防控技术 第三节 草地螟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建立 一、草地螟害虫综合防治技术集成方案 二、草地螟害虫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 三、建立草地螟虫源区和重灾区综合控制技术体系 四、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草地螟发生程度的预测 五、草地螟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第十一章 草地螟生物防治技术 节 草地螟生物防治实用新型 一、一种草地螟扩繁装置 二、一种粘虫虫卵收集装置 三、寄生性昆虫的繁殖和收集装置 四、一种野外昆虫收集装置 第二节 草地螟生物防治发明 一、草地螟性诱剂的提取合成 二、一种调控草地螟阿格姬蜂滞育的方法 三、一种扩繁伞追裙寄蝇的方法 四、一种调控草地螟天敌——伞裙追寄蝇滞育的方法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个对生态学和农业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经常在各类科普读物中寻找知识的乐趣。“草地螟生物防治研究”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广袤的草原、生机勃勃的绿色,以及那些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微小生命。草地螟,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野性,它们在草地上是如何生存繁衍,又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都让我感到好奇。而“生物防治”这个关键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在化学农药日益受到限制的今天,利用生物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农业和生态问题,无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具体地阐述草地螟的生物防治原理,是介绍如何利用草地螟的天敌来控制其种群数量,还是会探讨如何通过改变草地生境来抑制草地螟的生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搭配精美的插图或照片,将复杂的科学研究变得易于理解,让我能够轻松地走进草地螟的微观世界,感受生物防治的智慧与魅力,并从中获得关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深刻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以一种清新自然的方式展现了草地螟可能栖息的环境,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积极。我一直认为,在现代社会,我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运用,应该更加注重生态的平衡与和谐。“草地螟生物防治研究”这个书名,直接指向了一个非常具体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领域。它预示着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自然界自身的机制来控制一种特定的害虫。这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我一直对生物防治的理念深感认同,并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它的实际操作和科学依据。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草地螟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它的生长繁殖规律,以及最重要的——有哪些生物因素可以被用来有效地防治它。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既科学严谨又不失可读性的方式,阐述相关的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以及推广应用的潜力。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是一扇了解绿色农业和生态平衡新视角的窗口,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们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又重要的联系,并从中学习如何更聪明地与自然和谐共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嫩绿的草叶上点缀着几点阳光,仿佛能闻到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我一直对自然界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影响整个生态平衡的生物充满好奇,而“草地螟”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种野性和韧性,让我想象着它们在广阔的草地上是如何生存繁衍,又如何成为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书名中“生物防治”更是点亮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在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虽然有效,却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利用生物自身的力量来控制害虫,无疑是一种更具智慧和远见的解决方案。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深入浅出地解读草地螟的生活习性、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以及最关键的——如何利用它们或它们的“天敌”来达到防治其他对草地或农作物有害的生物的目的。这不仅是科学技术的探索,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研究中平衡科学的严谨与通俗易懂的表达,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到生物防治的魅力和重要性。
评分拿到这本书,厚实的手感和精美的排版瞬间吸引了我。我是一名对自然科学充满热情的业余爱好者,尤其钟情于那些隐藏在微观世界里的奇妙规律。草地螟,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深入了解其生物防治的研究,这还是第一次。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成片的草地,在阳光下随风摇曳,而草地螟却悄然成为其中不被注意的“主角”。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明了主题——“生物防治”。这让我联想到,书中必然包含了大量关于如何利用自然界的力量来解决农业或生态问题的内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草地螟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关系,它们的天敌有哪些,以及这些天敌又是如何被有效利用的。更进一步,我希望书中能探讨一些前沿的生物防治技术,比如利用微生物、寄生蜂或者其他天敌来控制草地螟的种群数量。这不仅仅是关于一种具体的害虫,更是对整个生物防治理念的一次全面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全新的科学视角,去理解和欣赏大自然精妙的平衡艺术。
评分“草地螟生物防治研究”——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学术的严谨和对自然的敬畏。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农业技术发展和社会可持续性的读者,我深知生物防治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草地螟,作为一种可能影响草地生态平衡和农作物产量的重要生物,其“生物防治”的研究无疑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我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角度切入,是侧重于草地螟的生命周期、生态位分析,还是更偏向于介绍具体的生物防治策略和技术应用?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科学可靠的研究数据和案例,让我们看到生物防治的实际效果和潜力。例如,是否会介绍利用某种天敌昆虫或者微生物来有效控制草地螟的种群密度,从而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兼顾理论与实践,为农业生产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份学术报告,更是通往可持续未来的一份重要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