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法规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互联网金融法规 清华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平平 邓旭霞 车云月 周春亚 王杨毅彬 著
图书标签:
  • 互联网金融
  • 金融科技
  • 金融法规
  • 法律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金融创新
  • 风险管理
  • 监管
  • 金融政策
  • 数字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5230
商品编码:2976391903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互联网金融法规

定价:49.00元

作者:何平平 邓旭霞 车云月 周春亚 王杨毅彬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3024852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内容新颖。本书新增了电子合同、电子、电子认证法律制度(第三章)、互联网金融法律规范(第八章)、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第十章)等前沿性法律问题,在其他金融法教材中还未涉及这一块。本书以我国新的金融法律法规为基础,参阅外金融法学研究的新理论成果,结合新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动态,系统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所有重要的领域,如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银行等,对相关法律关系、法律问题、法律制度等做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2)体例新颖。本书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编写体例上彰显了可读性和互动性。每章前有“本章目标”和“本章简介”,每章末有“本章总结”和“课后作业”。书中除了理论教学,还配有相关案例和解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罗列发条”的经济法教材编写模式,通俗易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满足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经济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学习和掌握经济法的需要,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出发,以相关*经济法律法规为基础,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两个细分领域电子商务和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全书共分为十章,章阐述了电子商务法和金融法的产生和发展、基本概念、法律关系以及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这是整个互联网金融法规的基础;第2章主要介绍了电子合同、电子、电子认证的相关法律制度,这部分内容属于电子商务法,是本书内容的重点之一;第3章至第7章以及第9章主要介绍了借贷合同法、金融、融资租赁、支付结算业务、保险业以及金融犯罪相关法律制度,这部分内容属于金融法律制度;第8章主要阐述的是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银行等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规范,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0章介绍的是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这是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的*进展。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论述问题深入易懂,是专门为高等学校经济院系、法律院系本科生撰写的教材,同时也可供研究生、大专生使用,并可作为国家经济、金融立法的参考资料。

目录



章 绪论.... 1

1.1 电子商务法、金融法的产生和发展... 2

1.1.1 电子商务法的产生与发展... 2

1.1.2 金融法的产生与发展... 2

1.2 电子商务法、金融法的概念、调整对象
和主要内容... 3

1.2.1 电子商务法的概念、调整对象
和主要内容... 3

1.2.2 金融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
主要内容... 4

1.3 电子商务、金融法律关系... 6

1.3.1 电子商务法律关系... 6

1.3.2 金融法律关系... 6

1.4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7

1.4.1 中国人民银行... 7

1.4.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8

1.4.3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9

1.4.4 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11

本章小结... 12

本章作业... 12

第2章 电子合同、电子、电子认证
法律制度.... 13

2.1 电子合同法律制度... 14

2.1.1 合同与电子合同... 14

2.1.2 电子合同的订立... 15

2.1.3 电子合同的效力与履行... 18

2.1.4 电子合同的违约责任... 23

2.2 电子法律制度... 24

2.2.1 电子概述... 24

2.2.2 电子法律制度... 28

2.3 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30

2.3.1 电子认证概述... 30

2.3.2 电子认证过程中各方当事人
的法律关系... 31

2.3.3 电子认证机构的权利义务和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及免责
情形... 32

本章小结... 36

本章作业... 37

第3章 借贷合同.... 39

3.1借贷合同的特征与成立... 40

3.1.1 借贷合同的法律特征... 40

3.1.2 借贷合同的成立... 40

3.2 借贷合同的效力、履行、变更、转让
及其终止... 43

3.2.1 借贷合同的效力... 43

3.2.2 借贷合同的履行... 43

3.2.3 借贷合同的变更... 49

3.2.4 借贷合同的转让... 50

3.2.5 借贷合同的终止... 53

3.3借贷合同的违约责任... 57

3.3.1 借贷合同违约责任的法律特征
和构成要件... 57

3.3.2 借贷合同违约责任的形态... 58

3.3.3 借贷合同违约责任的具体
形式... 60

3.3.4 借贷合同违约责任的免责
事由... 63

3.4民间借贷合同效力及表现形态... 64

3.4.1 民间借贷... 64

3.4.2 民间借贷合同... 65

3.4.3 民间借贷合同的成立和生效的
区别... 70

3.4.4 未生效的民间借贷合同... 71

3.4.5 效力待定的民间借贷合同... 73

3.4.6 可撤销的民间借贷合同... 75

3.4.7 无效的民间借贷合同... 77

3.5网络借贷合同的性质分析... 77

3.5.1 网络借贷的现行法依据... 77

3.5.2 网络借贷中的合同类型... 80

3.5.3 网络借贷合同的性质... 82

3.5.4 网络借贷的民事纠纷... 82

本章小结... 85

本章作业... 86

第4章 金融法.... 103

4.1 金融概述... 104

4.1.1 金融的特征... 104

4.1.2 金融的功能... 104

4.1.3 金融的分类... 105

4.2保证... 106

4.2.1 保证人... 106

4.2.2 保证合同... 106

4.2.3 保证方式... 107

4.2.4 共同保证... 108

4.2.5 保证期间... 109

4.2.6 保证范围... 109

4.2.7 贷款保证保险... 110

4.3抵押... 115

4.3.1 抵押的范围... 115

4.3.2 抵押合同... 116

4.3.3 抵押登记... 116

4.3.4 抵押权的效力... 116

4.3.5 抵押权的实现... 118

4.3.6 高额抵押... 120

4.3.7 抵押权设立过程中的法律
风险... 121

4.3.8 房地产抵押... 127

4.4质押... 146

4.4.1 质押概述... 147

4.4.2 动产质押... 148

4.4.3 权利质押... 154

本章小结... 173

本章作业... 174

第5章 融资租赁法律制度.... 175

5.1融资租赁法概述... 176

5.1.1 融资租赁的概念... 176

5.1.2 融资租赁的特征... 177

5.1.3 融资租赁的种类... 177

5.1.4 融资租赁的功能... 179

5.2融资租赁合同... 180

5.2.1 融资租赁合同的概念与
特征... 180

5.2.2 融资租赁合同的内容... 180

5.2.3 融资租赁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
义务... 182

5.3保理业务... 184

5.3.1 保理业务的概念... 184

5.3.2 保理业务的分类... 184

5.3.3 保理业务与传统短期融资
方式的比较... 185

5.3.4 保理业务操作... 187

5.3.5 保理当事人及其法律
关系... 190

5.3.6 保理应收账款转让的立法
现状... 192

本章小结... 194

本章作业... 194

第6章 支付结算业务法律制度.... 195

6.1票据法律制度... 196

6.1.1 票据和票据法概述... 196

6.1.2 票据行为... 199

6.1.3 票据权利... 203

6.1.4 电子票据签章行为... 205

6.1.5 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209

6.2预付卡法律规定... 216

6.2.1 预付卡概述... 216

6.2.2 预付卡的发行与办理... 217

6.2.3 预付卡的使用、充值和
赎回... 218

6.2.4 发卡机构对预付卡资金的
管理... 219

6.3银行其他结算方式的法律规定... 219

6.3.1 汇兑... 219

6.3.2 委托收款... 221

6.3.3 违反汇兑、委托收款的法律
责任... 223

6.4银行卡POS收单业务... 223

6.4.1 银行卡POS收单业务概述... 223

6.4.2 银行卡POS收单业务的风险
及司法案例分析... 225

6.4.3 银行卡POS收单业务相关
法律问题... 228

本章小结... 230

本章作业... 230

第7章 保险业法律规范.... 231

7.1保险及保险法基础理论... 232

7.1.1 保险概述... 232

7.1.2 保险法的基本原则... 234

7.2保险合同... 236

7.2.1 保险合同的一般规定... 236

7.2.2 保险合同的订立... 238

7.2.3 保险合同的履行... 241

7.2.4 保险合同的变更、解除... 243

7.2.5 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
合同... 244

7.3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 246

7.3.1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的
概念... 246

7.3.2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的
从业条件及其责任... 247

7.3.3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的
权利和义务... 247

本章小结... 249

本章作业... 249

第8章 互联网金融法律规范.... 251

8.1互联网金融法律规范基本知识... 252

8.1.1 网络金融法... 252

8.1.2 外互联网金融相关监管
制度... 253

8.2 电子货币和网络货币相关法律
规范... 255

8.2.1 电子货币的法律性质... 255

8.2.2 电子货币当事人的法律关系... 256

8.2.3 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 257

8.2.4 电子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中的
法律问题... 257

8.2.5 网络虚拟货币概述... 259

8.2.6 网络虚拟货币法律关系... 260

8.2.7 网络虚拟货币的金融风险与
法律风险... 261

8.2.8 外网络虚拟货币现行
立法... 263

8.3网上银行和电子支付涉法问题... 265

8.3.1 网上银行相关法律问题... 265

8.3.2 电子支付相关法律法规... 268

8.4P2P网络借贷相关法律规范... 271

8.4.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
关系... 271

8.4.2 国外对P2P网络借贷的法律
监管... 273

8.4.3 我国现行法律对P2P网络借贷
的监管... 276

8.5众筹相关法律规范... 277

8.5.1 众筹服务合同的种类... 277

8.5.2 众筹服务合同相关纠纷... 278

8.5.3 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及法律
风险... 279

8.5.4 外关于众筹的法律
规制... 280

8.6互联网证券相关法律规范... 282

8.6.1 外券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
模式... 282

8.6.2 网络证券交易相关法律
规范... 284

8.6.3 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相关法律
规范... 285

8.6.4 机器人投顾相关法律规范... 289

8.7互联网基金销售相关法律规范... 291

8.7.1 互联网基金销售概述... 291

8.7.2 案例分析... 291

8.7.3 互联网基金销售监管的立法
现状... 294

8.8互联网保险相关法律规范... 295

8.8.1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商业
模式... 295

8.8.2 互联网保险合同的法律关系
分析... 296

8.8.3 互联网保险合同与传统保险
合同的比较... 298

8.8.4 互联网保险合同实践阶段的
法律风险... 300

8.8.5 外互联网商业保险法律
监管... 302

8.9互联网银行的相关法律规范... 304

8.9.1 我国互联网银行的发展
现状... 304

8.9.2 互联网银行与网上银行业务
比较... 304

8.9.3 互联网银行的风险表现... 305

8.9.4 国外对互联网银行的监管... 306

本章小结... 307

本章作业... 307

第9章 金融犯罪.... 309

9.1金融犯罪概述... 310

9.1.1 金融犯罪的种类... 310

9.1.2 金融犯罪的特征... 310

9.1.3 金融犯罪的构成要件... 311

9.2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312

9.2.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312

9.2.2 高利转贷罪... 314

9.2.3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 316

9.2.4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317

9.3金融罪... 318

9.3.1 罪... 319

9.3.2 贷款罪... 321

9.3.3 票据罪... 322

9.3.4 金融凭证罪... 324

9.3.5 信用证罪... 325

9.3.6 信用卡罪... 327

本章小结... 328

本章作业... 329

0章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不
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331

10.1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
制度... 332

10.1.1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利... 332

10.1.2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受损
问题... 334

10.1.3 外互联网金融消费者
权益保护立法... 338

10.2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343

10.2.1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
形式... 343

10.2.2 当前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 349

10.2.3 反不正当竞争法之下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 351

本章小结... 352

本章作业... 352

参考文献.... 353


作者介绍


车云月,五洲树人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知名职教专家,创新型校企合作领军人物,“5411”教育理念创始人。担任新迈尔教育集团总裁,中关村加一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发展中心主任等职位。在IT类创新和综合性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突破性的创新。凭借其多年的教育行业从业经验与实干精神,打开了职业教育的新局面。近年来更涉足国际教育领域,力争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更加国际化,培养更加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何平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科技项目5项,企业委托研究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发表论文20余篇,现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工作,任湖南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

文摘






序言



数字时代的金融脉络:解构与重塑 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金融的形态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技术不再仅仅是金融服务的工具,而是成为了金融创新的驱动力,催生了无数令人瞩目的新模式、新业态。从我们指尖划过的移动支付,到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金融曙光,再到大数据驱动的精准风险评估,金融的触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复杂而精密的挑战。在追求效率与便捷的同时,如何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何防范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这些问题,构成了数字时代金融发展的核心命题。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数字经济浪潮下的金融世界,系统性地剖析当前金融业态的关键要素,并深入探讨其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动态互动。我们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技术或单一产品,而是力图勾勒出一幅更为宏观的图景,理解金融活动在数字时代的新逻辑,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规制的需求与演进。 第一部分:数字金融的崛起与形态演变 数字金融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与监管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本部分,我们将首先梳理数字金融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早期的电子支付尝试,到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再到如今更加多元化的数字资产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兴起。我们将详细阐述当前数字金融的主要形态,例如: 支付与清算的新格局: 移动支付的普及如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二维码支付、NFC支付等技术背后的运作机制,以及跨境支付在技术驱动下展现出的新机遇与挑战。我们还将审视电子货币、数字人民币等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出现,以及其对现有支付体系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借贷与融资的数字化转型: 网络借贷平台(P2P)的兴衰历程,其在普惠金融方面扮演的角色,以及伴随而来的风险与监管。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估模型,如何为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群体提供信贷服务,以及这种模式在效率提升的同时,可能存在的算法歧视和数据安全隐患。此外,股权众筹、供应链金融等新兴融资模式,也将在本部分得到详细的解读。 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的智能化: 智能投顾(Robo-advisors)如何利用算法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建议,量化投资策略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应用,以及数字资产(如加密货币、NFTs)对传统资产管理带来的冲击与融合。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新兴的资产管理方式,如何在技术赋能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要审视其潜在的投机风险和监管空白。 保险科技(InsurTech)的变革: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保险产品设计、承保、理赔等环节发生的创新。例如,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个性化保险定价,自动化理赔流程如何提升用户体验,以及新型保险产品的出现,如共享经济下的保险、健康保险的创新等。 新兴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原理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潜力,例如智能合约的自动化执行、分布式账本的可追溯性,以及其在跨境支付、证券发行、贸易融资等方面的潜在价值。我们将探讨其去中心化特性对传统金融中介的挑战,以及由此引发的监管思考。人工智能(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从风险控制、反欺诈,到客户服务,其赋能作用将得到深入剖析。 第二部分:数字金融面临的法律与监管挑战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法律框架面临严峻的考验。法律的滞后性,以及跨界、跨境的特性,使得监管的有效性变得尤为复杂。本部分将重点关注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与监管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数据成为数字金融核心驱动力的背景下,如何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传输,确保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与隐私。我们将探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核心原则,以及在金融场景下,数据跨境流动、数据交易等引发的法律挑战。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升级: 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往往具有隐蔽性、复杂性,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遭受损失。我们将分析在数字金融语境下,如何有效落实信息披露义务、风险提示义务,以及消费者在遇到欺诈、违约等情况时的维权途径。 反洗钱(AML)与反恐怖融资(CTF)的难题: 数字金融的匿名性、便捷性,使得不法分子更容易利用其进行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数字金融领域,构建更加有效的KYC(了解你的客户)和交易监控机制,以及跨国合作在打击金融犯罪中的重要性。 平台责任与合规监管: 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其法律责任边界如何界定?平台是否应承担信息审核、风险控制的责任?我们将分析平台治理、技术中台的合规建设,以及监管部门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 新型金融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数字金融的快速迭代,催生了新的风险类型,如算法风险、技术故障风险、网络攻击风险、系统性风险等。我们将审视这些风险的特点,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确保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跨境监管的协调与合作: 数字金融的全球化属性,使得单一国家难以有效监管。我们将探讨在数字金融领域,国际监管合作的必要性与挑战,以及如何构建多边合作机制,应对跨境金融风险。 第三部分:迈向负责任的数字金融未来 面对数字金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负责任的数字金融生态系统,是所有参与者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本部分将展望数字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探讨构建负责任数字金融生态的路径: 法律法规的协同与创新: 法律法规应如何适应技术发展的步伐,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我们将探讨“沙盒监管”等监管模式的实践,以及法律框架如何朝着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的方向发展。 技术与监管的融合(RegTech & SupTech):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与效能,将是未来监管的重要方向。我们将深入分析监管科技(RegTech)和监管技术(SupTech)在合规管理、风险监测、反欺诈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普惠金融的数字新机遇: 数字金融如何进一步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让更多原本被边缘化的群体受益。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技术普惠的同时,防范数字鸿沟带来的新问题。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 数字金融在推动绿色转型、支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追溯绿色资产,利用大数据分析ESG表现等。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在数字金融全球化浪潮下,加强国际间的监管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挑战,构建更加公平、开放、安全的全球数字金融体系。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理解数字金融的本质,认识其所处的复杂环境,并为思考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一议题的系统性探讨,能够激发更广泛的思考与讨论,共同推动数字金融朝着更加健康、有序、普惠的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洗礼”。我原以为互联网金融的法规只是限制性的条文,但《互联网金融法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监管的“温度”和“智慧”。作者在解读法规时,始终贯穿着“发展与安全并重”的理念,强调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喊打喊杀”。书中的很多章节都深刻地探讨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监管,来为合规经营的企业提供更清晰的指引,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来提升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例如,在介绍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等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时,书中不仅说明了相关法律法规如何适应这些新技术,更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在保障交易安全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这种对技术与法律的融合思考,让我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未来方向,也让我认识到,合规并不意味着束手束脚,而是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这本书确实让我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环境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坦白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环境有着模糊的认识,觉得似乎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监管跟不上创新的步伐。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我们国家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其实是相当完善且不断进步的。书中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职责分工,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合作,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监管网络。更让我感到安心的是,书中详细阐述了监管的“底线思维”和“风险导向”原则,强调监管的目标是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而不是扼杀创新。例如,在分析数字货币的监管时,书中不仅指出了其潜在的风险,更侧重于分析监管机构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防范,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鼓励合规创新,打击非法行为。这种对监管体系的深入剖析,让我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也更能理解监管政策背后的良苦用心。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解读复杂法规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和前瞻性。我一直对各种金融科技创新感到好奇,但也同样担心它们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到,看似层出不穷的新兴金融模式,其实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法律框架的约束和引导。作者在分析过程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法规的罗列和解释,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法规背后的逻辑和目的。比如,在讨论第三方支付的安全问题时,书中不仅仅是简单提及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更进一步分析了该办法在账户管理、交易限额、实名认证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以及这些规定如何有效防范欺诈和洗钱风险。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一些前沿的监管趋势进行了预判,例如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可能带来的新的监管挑战,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监管方向。这种对未来趋势的洞察,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瞭望塔”,能够帮助读者提前把握行业的发展脉搏和监管方向,对于想在这个领域深耕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成功地将冰冷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有趣,并且充满了现实意义。我之前接触过的法律书籍,往往要么是过于理论化,要么是过于案例导向,很少有能像这本书这样,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而且语言风格还如此引人入胜。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法规时,都会穿插大量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并不是简单地复述事件,而是深入剖析了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的法律责任,以及监管机构是如何运用相关法律来处理的。例如,在谈到股权众筹时,书中就详细分析了某起利用股权众筹进行非法集资的案例,并结合《非公开募集基金管理办法》等规定,解释了为何该行为被定性为非法,以及投资者的权益如何受到保护。这种“以案说法”的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法律实践之中,更能体会到法律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像我这样的非法律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精髓。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互联网金融世界的新认知大门!我之前对这个领域总是感觉雾里看花,虽然每天都在接触各种线上支付、理财产品,但总觉得背后有些东西不太清楚,甚至有些隐隐的不安。拿到《互联网金融法规》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它并没有直接给我一堆枯燥的法律条文,而是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核心概念入手,非常清晰地梳理了P2P、第三方支付、众筹、虚拟货币等主要业态的由来和演变。让我意外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这些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反而非常坦诚地剖析了它们之所以产生、以及监管为何会介入的原因。例如,在谈到P2P网贷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其作为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更深入分析了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平台跑路等问题,并解释了为什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的出台是必然的选择,以及这些法规是如何从信息披露、资金存管、风险备付金等方面试图规范市场的。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金融术语和法律框架,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耐心指导,一点一点地帮我构建起对这个行业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