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1801-2100年-中华传统万年历 | 作者 | 樊岚岚 |
| 定价 | 35.00元 | 出版社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6963160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457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万年历是一种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历法,也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华传统万年历(1801-2100年)》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详细地介绍了天文历法、万年历法表、中国民俗文化、生活百科知识等内容。《中华传统万年历(1801-2100年)》语言通俗易懂,表格随查随用,能帮助您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难题,值得万千家庭购买珍藏!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章 天文历法n 节 历法知识n 万年历的起源n 历书和历法n 阳历n 阴历n 农历n 藏历n 日、月、年n 第二节 天象气节n 太岁n 黄道n 十二建星n 四季划分n 日食和月食n 二十八宿n 朔、望、上弦和下弦n 二十四节 气n 二十四节 气的传统含义n 二十四番花信风n 旬、昼夜、时辰和五更n 气象与农谚n 第三节 天干地支n 十二地支n 干支的起源n 十天干n 十天干配四时方位n 十天干配人体n 六十甲子干支表n 十二支配十二时辰n 十二支配生肖及十二支数n 十二支相冲n 十二支相刑n 十二支相害n 第四节 阴阳五行n 阴阳学说n 五行生克n 第五节 十二生肖n 十二生肖传说n 十二生肖与属相n n 第二章 1921-2020年万年历法速查表n 第三章 1801-1920年万年历法简表n 第四章 2021-2100年万年历法简表n n 第五章 民俗文化n 节 传统习俗与礼仪n 传统婚俗n 丧事风俗n 传统称谓n 年龄代称n 生育习俗n 第二节 姓氏起名n 起名原则n 古人起名之道n 起名禁忌n 第四节 古今对联n 春联n 生肖春联n 农家对联n 新婚嫁娶对联n 赏月佳联n 行业楹联n 警世楹联n 寿联n 挽联n 第五节 传统蒙学精选n 三字经n 百家姓n 千字文n 贤言集n 弟子规n 教儿经n 增广贤文n n 第六章 生活常用知识n 节 实用生活窍门n 衣n 食n 住n 行n 第二节 人体健康标准n 家庭养生与保健n 人体健康值n 调养还需因时而宜n 防止衰老的要诀n 人体常用营养素n 饮食保健及调理原则n 科学饮食禁忌n 自我按摩养生法n 第三节 意外事故自救知识n 家庭急救小知识n 农药中毒急救法n 地震逃生小知识n 火灾逃生法n 第四节 传统养生歌谣n 养生歌n 食粥歌n 不气歌n 睡眠十谚n 饮食养生谣n 长寿食疗歌n 老人十养歌n 四季养身歌n 健身养心歌 |
| 编辑推荐 | |
| 《中华传统万年历(1801-2100年)》涵盖面广,与突出生活实用知识或民俗文化等单一主题的历书所不同的是,这是一部集中华民俗、中华文化常识、万年历表和生活实用知识于一体的历书,多个主题有序统一,语言通俗易懂,数据科学,版式设计精美。《中华传统万年历(1801-2100年)》根据当代百姓的生活实际需求而编写,可以帮助大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是居家生活的工具书。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我对这本《BF-1801-2100年-中华传统万年历》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概念的独特理解。我总觉得,时间并非冷冰冰的数字流逝,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生活智慧。 这本书穿越了两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让我充满好奇。我特别希望它能深入挖掘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是如何通过万年历来规划生活、安排农事、以及举行各种传统节日的。我想知道,在过去的某个年份,某个节日,人们是如何庆祝的?这些习俗又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新时代,将这些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思考。例如,在现代都市中,我们是否还能找到传统节气的养生秘诀?我们又该如何在新环境下,重新找回那些被遗忘的文化记忆?
评分拿到这本《BF-1801-2100年-中华传统万年历》后,首先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精美的设计和印刷质量。封面上的纹样和配色,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中国古典韵味,让人一看就心生喜爱。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书籍,不仅仅内容要精彩,其载体本身也应该是一件艺术品。这本万年历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纸张的质感,排版的疏密,都恰到好处,让人阅读起来非常舒适。 我特别关注它在内容上的深度。一本万年历,如果只是简单地罗列日期,那未免太过单薄。我希望它能够深入挖掘每个日期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某些特殊的日子,它是否会介绍相关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或者是名人的生平事迹?另外,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节日非常感兴趣的人,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关于这些节日起源、演变以及各地不同习俗的详细介绍。尤其是我对于一些已经渐渐被遗忘的传统节日,希望能在这本书里重新找到它们的踪迹,并了解到它们在不同年代是如何被人们庆祝和纪念的。
评分我购买这本《BF-1801-2100年-中华传统万年历》,最看重的是其“万年历”的功能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于许多人来说,万年历可能只是一个查询日期和节日的工具,但我相信,一本真正优秀的万年历,应该承载着一个民族对时间、对宇宙、对生命的理解。 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我能够看到详细的关于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介绍,比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是如何相互关联、如何运作的。我也非常期待它能提供关于这些历法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例如古代的农耕生产、天文观测、甚至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养生之道,是如何与万年历紧密结合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不仅仅是“知道”一个日期,更能“理解”它背后的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运用。
评分这本《BF-1801-2100年-中华传统万年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穿越时空的智慧结晶。这本书的标题就足够吸引我了,它涵盖了从1801年到2100年,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这本身就显得非常大气和厚重。我尤其好奇,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一本主打“中华传统”的万年历,是如何去承载和呈现如此悠久的历史智慧的。 我猜想,它不会仅仅是简单的日期标注,而是会融入大量的中国传统历法知识,比如节气、干支、农历日期、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和习俗。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翻阅这本书的场景:指尖划过那些古朴的字体,感受着时间流转的韵律,仿佛能听到古人关于农耕、祭祀、节庆的低语。这本书是否会解答我心中一直以来的疑问,比如不同节气对生活起居和养生的具体指导?又或者,它能否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的思路?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又充满文化底蕴的内容,让我不仅仅是“知道”日期,更能“理解”日期背后的意义。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历法开始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这本《BF-1801-2100年-中华传统万年历》,以其跨越两个多世纪的时间轴,以及“中华传统”的定位,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对于这本万年历最深的期待,在于它能否成为连接古今、传承文明的桥梁。 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的不只是简单的日期和节气,而是关于中国人在不同时代如何理解时间、如何安排生活、如何感受季节变化的智慧。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农事节气的指导,帮助现代人重新认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又或者,它是否会收录一些在特定时期内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并与万年历的日期巧妙结合,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历史的脉络?我对这本书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深度挖掘尤其感兴趣,希望它能启发我们思考,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如何去守护和发扬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基因,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