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5G无线网络及关键技术 电子与通信 书籍 |
| 作者: | 杨峰义,谢伟良,张建敏,等 |
| 定价: | 98.0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02-01 |
| ISBN: | 9787115436498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小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全面讨论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架构和相关关键技术,内容涵盖5G网络发展与业务需求、5G网络架构、5G智能无线网络架构、无线网控制承载分离技术、多制式协作与融合技术、5G网络资源管理、移动边缘计算、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频谱共享技术等不同层面。 本书可供具有一定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通信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 |
| 目录 | |
| 目录2 图目录8 表目录15 内容提要16 前言17 缩略语21 第1章 5G网络发展与业务需求32 1.1 移动通信发展近况和5G研究情况32 1.1.1 移动通信发展近况32 1.1.2 5G研究情况34 1.2 5G业务需求、应用场景与性能指标35 1.2.1 5G业务需求35 1.2.2 5G应用场景与性能目标37 1.3 5G网络建设部署及运营维护需求40 1.3.1 5G网络建设部署需求41 1.3.2 5G网络运营维护需求41 1.4 ITU定义的5G41 1.5 3GPP定义的5G44 1.6 5G网络架构特征分析46 1.6.1 更高数据流量和用户体验46 1.6.2 更低时延50 1.6.3 海量终端连接52 1.6.4 更低成本53 1.6.5 更高能效54 1.6.6 5G网络架构特征总结55 1.7 参考文献56 第2章 5G网络架构61 1.14G网络架构局限性61 2.1 欧洲METIS 5G架构63 2.1.1 网络功能架构64 2.1.2 网络逻辑编排和控制架构67 2.1.3 拓扑和功能部署架构70 2.1.4 4G和5G架构比较73 2.2 日本5G架构74 2.3 韩国5G架构77 2.3.1 架构综述77 2.3.2 数据面78 2.3.3 控制面78 2.4 北美5G生态系统架构78 2.5 NGMN 5G架构79 2.5.1 5G设计原则80 2.5.2 5G架构83 2.5.3 网络切片84 2.5.4 5G系统组件85 2.6 中国IMT-2020 5G网络架构86 2.6.1 三朵云概念架构86 2.6.2 系统参考架构92 2.6.3 部署架构示例94 2.7 总结及展望100 2.8 参考文献101 第3章 5G智能无线网络架构103 3.1 典型部署场景103 3.1.1 室内热点场景[2][3][4][5]104 3.1.2 密集城区场景106 3.1.3 城区宏覆盖场景107 3.1.4 郊区场景107 3.1.5 荒野场景(广覆盖和务)108 3.1.6 荒野场景(超广覆盖)109 3.1.7 大规模连接城区覆盖场景110 3.1.8 高速路场景111 3.1.9 车联网场景112 3.2 功能与性能要求113 3.2.1 性能要求113 3.2.2 功能需求116 3.3 5G无线网络设计原则120 3.4 无线网络关键技术120 3.4.1 无线控制承载分离120 3.4.2 无线网络虚拟化121 3.4.3 增强C-RAN127 3.4.4 移动边缘计算129 3.4.5 多制式协作与融合130 3.4.6 融合资源协同管理133 3.4.7 灵活移动性135 3.4.8 网络频谱共享136 3.4.9 邻近服务137 3.4.10 无线MESH137 3.5 5G智能无线网络139 3.5.1 5G无线网络设计原则140 3.5.2 5G无线网络逻辑架构141 3.5.3 5G无线网络部署架构145 3.6 典型场景下5G智能无线网络147 3.6.1 热点高容量场景下5G智能无线网络147 3.6.2 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下5G智能无线网络153 3.7 参考文献157 第4章 无线网控制承载分离技术159 4.1 前言159 4.2 技术概念161 4.3 宏微异构组网场景168 4.3.1 多连接技术169 4.3.2 移动性管理174 4.3.3 连接增强技术182 4.4 微微组网场景187 4.4.1 虚拟分层技术188 4.4.2 虚拟层覆盖扩展技术191 4.4.3 多系统组网下控制与承载分离193 4.5 参考文献194 第5章 多制式协作与融合技术197 5.1 概述197 5.2 移动网络与WLAN核心网侧互作200 5.2.1 技术方案200 5.2.2 相关研究208 5.3 移动网络与WLAN无线网侧互作209 5.3.1 网络场景209 5.3.2 技术方案210 5.3.3 相关研究214 5.4 移动网络与WLAN无线网侧PDCP层融合216 5.4.1 网络场景216 5.4.2 共站部署技术方案217 5.4.3 不共站部署技术方案218 5.4.4 相关研究226 5.5 基于IPsec隧道的LTE/WLAN 无线 |
| 编辑 | |
| 1. 5G属前沿技术,本书内容业界,全面介绍5G相关技术。 2. 本书集合业界通信企业在5G方面的全新研究成果,内容深入、丰富。 3.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研究,此前出版过3本移动通信相关图书。 |
我非常欣赏作者在描述网络架构演进时的宏大叙事能力,从4G到5G的平滑过渡,以及对未来6G的初步展望部分写得非常具有启发性。那种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洞察力,让人感觉作者对整个行业的脉络把握得非常精准。但是,一旦进入到具体的技术章节,比如波束赋形(Beamforming)的实现细节,我发现书中引用的很多案例和数据似乎更新得不够及时。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领域,一年前的“前沿”可能现在已经是“标配”或者已经被新的技术方案取代了。我特别期待看到关于毫米波(mmWave)大规模部署中关于材料损耗、环境衰减的实际测量数据和修正模型,但书中给的更多是基于理想环境的理论计算结果。这让我产生了一种“这本书是不是在半年前定稿了”的疑问。对于一本紧跟前沿的技术书籍来说,内容的“新鲜度”至关重要,这点上我感觉这本书的表现中规中矩,缺乏那么一点点“爆炸性”的突破性信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眼球的,那种深蓝配上流光溢彩的线条,确实有种“未来感”,符合我对“5G”这个主题的初步想象。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翻阅了一下目录,感觉编排的逻辑性还算清晰,从基础的频谱资源讲起,逐步深入到核心网和边缘计算这些更复杂的部分。不过,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对通信原理有一定了解,但又不是科班出身的工程师来说,某些章节的深入程度稍微有些“劝退”。比如讲到大规模MIMO的具体算法推导时,感觉作者直接跳过了中间很多直观的解释,直接就抛出了复杂的数学公式,让我得花大量时间去回顾以前学过的信号处理知识才能跟上思路。我期待的是一个更平滑的学习曲线,能把那些深奥的技术点用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的语言阐述出来,而不是单纯堆砌理论。整体来说,它更像是一本给研究生或者资深研发人员看的参考手册,对于想快速入门并掌握5G核心概念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搭配其他更基础的辅助材料。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实际部署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的案例分析,而不是纯粹的理论建模。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风格非常传统,标准的双栏或单栏对齐,字体选择也比较保守,整体阅读体验是稳定、可靠的,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来分散注意力,这在阅读技术文档时是一个优点。然而,在处理那些涉及复杂拓扑结构和流程图示的时候,表现得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很多关键的流程图尺寸过小,或者线条交叉复杂,导致在A4纸上打印出来后,细节变得模糊不清,我不得不频繁地放大才能分辨出各个模块之间的箭头指向和数据流向。这种视觉上的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我对网络信令流程的理解速度。我更倾向于看到清晰、模块化、色彩分明的示意图,最好能配上一些简短的文字注释直接标注在图上,而不是让读者在图表和正文之间来回跳转寻找解释,时间久了眼睛非常疲劳,阅读体验大打折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无可挑剔,纸张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专业书籍的水准,拿在手里很有分量,一看就是经过精心制作的。然而,内容方面,我感觉它在对“关键技术”的侧重上,似乎有些过于偏向于标准化和协议层面的介绍,而对我们一线集成和运维人员真正关心的“落地细节”挖掘得不够深。例如,在介绍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时,书中详细描述了其架构模型和功能划分,这部分写得很规范、很学术。但当我想了解,在实际的商用网络中,如何高效地进行资源隔离、如何处理不同切片之间的优先级冲突,以及运营商在实际操作中用的是哪个厂商的具体产品和配置逻辑时,书中的内容就显得很笼统,仿佛避开了那些“脏活累活”。这种“高屋建瓴”的叙述方式,虽然保证了内容的普适性,却大大削弱了它的实操指导价值,让我觉得读完后还是得回到论坛和技术白皮书中去寻找那些“干货”。
评分如果从一个侧重于应用层开发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我会觉得它似乎把太多的笔墨放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底层协议的解析上,而对我们这些希望在5G网络上构建新型应用的开发者来说,有价值的信息点分布得比较稀疏。书中对QoS(服务质量)的保障机制讲得非常透彻,从物理层到接入网的各个环节如何协同工作,这点做得很好。但当我翻到关于如何利用新的网络能力(比如网络切片提供的确定性时延)来优化边缘计算(MEC)应用部署的实践指导时,内容就戛然而止了。缺少了将“5G能力”转化为“应用价值”的具体编程接口(API)示例或者架构模式的讨论。这本书更像是在教你如何造一辆高性能的发动机,但很少告诉你如何把这个发动机装到一辆跑车上,并调校它去赢得比赛。因此,对于应用层开发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更多是作为背景知识储备,而非直接可用的开发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