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605 9787513323673

读库1605 978751332367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立宪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社会
  • 中国近代史
  • 传记
  • 人物
  • 清史
  • 晚清
  • 政治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23673
商品编码:2976769824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读库1605 作者 张立宪
定价 30.00元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 9787513323673 出版日期 2016-1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五期,共包含六篇文章。从诗学到医学,从匠人到游戏,从古今到中外,有智有料有趣。

  本辑头条《漆匠》,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甘而可的口述史。从木工、模型工、漆器学徒,到成功“下海”的古董商人、挽救失传技艺的漆器艺术家,他的人生道路与选择道路的智慧,读来精彩又富于启迪。而洋溢其间的匠人精神,与三十余幅精美漆器配图相辉映,带读者一窥徽州漆器艺术的堂奥。

  艾苓老师写学生,白描中深蕴温柔。《非走不可的弯路》里的男孩女孩,都是挨过巴掌的云,那些走过的弯路,回首望去,都成了云上镶着的灿烂金边。

  杨照对于现代诗,一直心存感激。十几岁时若不曾与现代诗相遭遇,则无法想象自己将如何面对青春期内在的不安与骚动、苦恼与叛逆,如何表达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并坦然成为一个“无法理所当然过‘正常’生活的人”。在《诗的》一文中,他将宝贵的读诗经验,以及从诗中得到的启悟与安慰,和盘托与同样陷入成长困境的年轻人。

  朱石生的《天花旧事》完整呈现了人类与肆虐全球近三千年的天花病毒的搏斗史,资料翔实,娓娓道来,荡气回肠。着重讲述了将牛痘接种术推广至全球、造福全人类的爱德华·詹纳其人其事。这位平凡的乡村医生,让叱咤风云的拿破仑都无法拒绝其提出的“任何要求”。

  随着制作人小岛秀夫的离职,曾给无数玩家带来欢乐与思考的《潜龙谍影》系列游戏也陷入前途未卜的命运。洪韵在《失落的乌托邦》中梳理了这一战术谍报游戏系列的脉络,为读者呈现游戏这种融合了先前各种艺术形式精华的“第九艺术”所能达到的令人震惊的艺术性与深刻性。

  *后一篇《圣主朝朝暮暮情》,辛上邪以高度凝练的笔触,还原五十载太平天子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的情事。短短篇幅,如一部微缩盛唐史,从情爱的角度让我们窥见开元盛世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一角。


   作者简介

张立宪

  江湖人称“老六”。新闻出版从业者,居北京。现主编《读库》丛书。并策划出版《青衣张火丁》、《共和国教科书》等。多年来,跨工种作业,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以一人之力,创出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读书品牌《读库》的奇迹。2008年4月当选“思想推动中国——联想ThinkPad中国思想力人物评选”的十位中国思想力人物之一。自2002年起,以“见招拆招”为网名,发表“记忆碎片”系列文章,在网络世界流传至今。


   目录

1-102 漆匠 甘而可 口述/王天兵 整理

103-154 非走不可的弯路 艾苓

155-223 诗的 杨照

224-280 天花旧事 朱石生

281-327 失落的乌托邦 洪韵

328-345 圣主朝朝暮暮情 辛上邪


   编辑推荐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读库1601》点击进入  《读库1602》点击进入  《读库1603》点击进入《读库1604》点击进入  《读库1605》点击进入  《读库1606》点击进入《读库2016(套装六册)》点击进入《更作品请进入新星出版社旗舰店》点击进入

   文摘

   序言

《读库1605》是一本内容丰富、视角多元的读物,它以精选的专题、深入的分析和生动的叙述,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本书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作者,他们以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笔触,共同构建起一个关于知识、生活与思考的对话空间。 卷首语 “读库”系列一贯秉持着对深度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追求。在《读库1605》中,编辑团队依然坚持着这份初心,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能引发读者共鸣与思考的主题。这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像是一次与智者对话的邀请,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之旅。每一次翻开,都可能遇见一个全新的观点,一次颠覆性的认知,或者是一段触动心灵的故事。它鼓励我们慢下来,去体会文字的力量,去感受思想的深度,去连接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专题一:古籍中的智慧与生命 本期《读库1605》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沉淀了千年智慧的古籍。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书单,而是试图拨开历史的尘埃,触及那些古老文字背后鲜活的生命。 《说文解字》中的“人”字学: 汉字是文明的载体,而“人”字,作为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汉字之一,承载着古人对自身、对社会的深刻理解。本专题将从《说文解字》出发,追溯“人”字从象形到会意的演变过程,探讨古人如何通过字形揭示人的形态、人的行为、人的社会关系。我们会分析“仁”、“德”、“礼”、“义”等与“人”紧密相关的字,理解古人对“何以为人”、“如何做人”的哲学思考。这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解读,更是对中华民族早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探寻。我们将引用古代文献、考古发现,结合现代语言学和人类学理论,力求呈现一个立体、生动、具有生命力的“人”字世界。 《山海经》的地理想象与神话宇宙: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古籍,它勾勒出的世界既有我们熟悉的地理轮廓,又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想象。本专题将深入剖析《山海经》中的地理记载,结合现代地理学知识,尝试辨识书中提到的山川河流、动植物。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山海经》所构建的神话宇宙,分析其中蕴含的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对神灵、对宇宙的敬畏与理解。从精卫填海到夸父逐日,这些神话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古人解释世界、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载体。我们将结合文献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多角度,还原《山海经》的真实价值,让读者感受中国古代早期思想的奇特魅力。 《论语》的实践智慧与人生指南: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经典,其智慧穿越时空,至今仍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论语》并非高高在上的哲学说教,而是孔子及其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人情世故、治学之道、君子品德的真诚体悟。本专题将选取《论语》中若干经典章节,进行深入解读。我们不仅仅关注字面意思,更注重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实践智慧。例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学习与工作,如何对待社会与国家。我们将结合历史背景,以及历代学者对《论语》的注解与阐释,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和应用《论语》的鲜活视角。这部分内容将帮助读者认识到,《论语》中的道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宝贵财富。 专题二:城市记忆与生活变迁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那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角落和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读库1605》将带我们回溯过往,感受城市在时间长河中的脉动。 老街区的“时间胶囊”: 许多城市的老街区,如同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却保存着最真实的城市记忆。本专题将聚焦于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老街区,通过文字和图片,展现它们曾经的繁华与今日的宁静。我们会采访居住在老街区多年的居民,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这里的市井生活、邻里关系、传统手艺。我们会探寻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老字号,品味它们传承的味道,感受它们背后的时代印记。从一家小小的杂货铺,到一个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戏院,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城市独特的生命力。《读库1605》将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这些“时间胶囊”中流淌的温情与沧桑,让读者在怀旧中体会城市的变迁,在回忆中看见生活的肌理。 消失的“童年乐园”: 每一个年代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许多曾经是孩子们快乐源泉的地方,已经消失或者改变了模样。本专题将追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中那些充满童趣的场所:露天电影院、旱冰场、小人书摊、街边游戏。我们会采访不同年代出生的人们,让他们讲述在这些地方度过的难忘时光,回忆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或许是一场电影的结束,一群孩子追逐嬉戏的身影,或者一本漫画书带来的无限想象。通过这些生动的回忆,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童年记忆,同时也反思现代城市生活中,孩子们所缺失的那些“野趣”与“自由”。 城市中的“慢生活”样本: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有人在努力寻找并实践着“慢生活”。本专题将走进一些城市中的“慢生活”社群或个体,记录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或许是在郊区开辟一块菜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或许是经营一家独立书店,与顾客分享阅读的乐趣;或许是学习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在指尖传承匠心。我们会深入了解他们选择“慢生活”的原因,他们在其中的收获与挑战,以及他们如何看待现代社会的“快”与“慢”。这部分内容旨在呈现一种另类的生活选择,鼓励读者思考如何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重拾生活的温度与质感。 专题三:现代科学的魅力与反思 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它不断拓展着人类认知的边界,也引发着深刻的伦理与哲学思考。《读库1605》将在科学的殿堂里,探索那些令人惊叹的发现,也带来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宇宙的终极奥秘:黑洞的奇点与信息悖论: 黑洞,作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目光。本专题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黑洞的形成、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两大科学难题:奇点问题和信息悖论。我们将介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以及霍金辐射的理论,展现科学家们如何试图理解黑洞的内部结构和信息丢失的可能性。这部分内容将带领读者进入微观的物理世界,感受现代宇宙学的前沿探索,并引发对宇宙本质、时间与空间的深刻思考。 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与伦理困境: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无疑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它赋予了人类改造生命的可能性。本专题将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疾病治疗、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其潜在的伦理风险。克隆人、设计婴儿、基因歧视……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成为现实。《读库1605》将呈现科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们对此的讨论,引导读者思考:我们是否有权干预生命?基因编辑技术的边界在哪里?这项技术将如何重塑人类的未来? 人工智能的“意识”之争:模仿与真正理解的区别: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得机器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但“人工智能是否有意识”的问题,却始终是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的焦点。本专题将探讨图灵测试、中文房间等经典思想实验,以及目前主流的人工智能模型(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我们将分析机器在模仿人类行为、处理信息方面所表现出的强大能力,但同时也要审视它们是否真正拥有“意识”、“情感”或“自我认知”。这部分内容将激发读者对智能的本质、生命与机器的界限的思考,以及未来人机关系的走向。 生活絮语 除了上述深度专题,《读库1605》还穿插了一些轻松有趣,却同样引人深思的短篇。 一杯咖啡的旅行: 从一颗咖啡豆的生长,到经过烘焙、研磨、冲泡,最终成为我们手中的一杯饮品,这背后是一段跨越地理、文化、时间的长旅。本篇将以趣味性的方式,讲述咖啡的起源、传播,以及不同地域的咖啡文化,让我们在品味一杯咖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全球化的联结与多样性。 消失的童谣: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曾经伴随我们成长的童谣,渐渐淡出了孩子们的视野。本篇将收集整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童谣,并探讨它们背后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时代情感,唤醒成年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也为孩子们保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断舍离”的背后: “断舍离”作为一种生活理念,近年来风靡一时。本篇将深入探讨这种现象,分析人们为何会产生“断舍离”的需求,它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极简,还是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我们会采访一些践行“断舍离”的人,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生活改变。 尾声 《读库1605》的每一页都充满了诚意与温度。它不是一本追求时效性的读物,而是希望通过深度挖掘,帮助读者建立起更清晰、更深刻的认知体系。它鼓励独立思考,尊重多元视角,期望与每一位读者共同完成一次心智的旅程。翻开它,你会发现,知识的世界无穷无尽,生活的美好,往往就藏在那些不经意间的发现与感悟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读了这本书的开头部分,我就被作者的叙事功力深深吸引住了。他构建了一个如此庞大而又细腻的世界观,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想象力,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一幅壮丽的画卷。人物的塑造更是立体生动,他们的情感、动机、挣扎,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感同身受,甚至觉得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某个人。故事的进展也十分引人入胜,虽然情节复杂,但作者的处理却显得游刃有余,线索清晰,逻辑严谨,总能在不经意间埋下伏笔,又在关键时刻巧妙地揭示真相。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未知和惊喜。作者的文字如同富有魔力一般,将读者牢牢地锁在故事里,让你沉醉其中,无法自拔。这种阅读体验,是很多作品都难以企及的,它证明了优秀的故事,是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触动人心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讨喜了,无论是封面还是内页的排版,都透着一股子沉静而有质感的气息。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略带哑光的纸张触感,以及字体的选择和大小,都让人感觉非常舒服。翻阅的时候,没有一丝一毫的廉价感,仿佛是在翻阅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处的用心,比如书脊的设计,还有跨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让阅读的体验变得更加愉悦。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让人忍不住想要把它摆在书架上,时常拿出来欣赏。有时候,一本好书的吸引力,从它第一眼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就开始了,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的存在。它传递出一种“慢下来,好好感受”的生活哲学,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在阅读之余,也能获得心灵上的宁静。这种精心打磨的质感,让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种享受,也让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倍增。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与一位博学睿智的长者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它并没有急于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娓娓道来的方式,引导我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逻辑上滴水不漏,发人深省。我常常会在阅读的时候停下来,反复咀嚼字句,思考作者的用意,以及这些观点对我自身的影响。这种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收获。它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许多过去未曾留意过的角度和可能性。这本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能够激发我内心深处的思考,甚至会改变我固有的认知。它像是一面镜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让我对周遭的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 superficial 的阅读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的太独特了。它不像那种直白浅显的文字,而是充满了诗意和韵味,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雕琢。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他的文字又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读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即使是描述一些寻常的场景,也能被他写出别样的意境。我常常会被他一些句子所打动,甚至会反复朗读,品味其中的深意。这种文字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它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它让我意识到,语言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一种能够触动灵魂的艺术。这种体验,是阅读过程中最令人惊喜的部分之一。

评分

整本书读下来,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它所探讨的主题,虽然宏大,但作者的切入点却非常巧妙,能够让每一个读者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点。书中蕴含的智慧,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是经过生活沉淀的真知灼见。它并没有给出唯一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独立思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开放式的探讨,让这本书充满了生命力,也让我在阅读结束后,仍然能够持续地从中汲取养分。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敬畏,也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