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浙江江夏文化研究:2013浙江江夏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壹 | 作者 | 张宏敏,黄洪兴,袁新国 |
| 定价 | 55.00元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7147812 | 出版日期 | 2014-11-01 |
| 字数 | 页码 | 208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浙江江夏文化研究1》作为“2013浙江江夏文化高峰论坛暨黄宗羲学术思想专题报告会”论文汇编集,主要收录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吴光教授的《黄宗羲与清代浙东经史学派》,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卫平教授的《黄宗羲对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历史先导意义》等。这些论文目前代表了浙江省内外专家、学者对浙江江夏文化名家的生平事迹、丰功伟迹、学术成就研究之高水平。 |
| 作者简介 | |
| 袁新国,男,1978年生,山东菏泽人。2009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获中国哲学硕士学位。现任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中级编辑,兼浙江省儒学学会学术秘书。 张宏敏,男,1982年生,河北省邢台县人。河北大学哲学学士、杭州师范大学与浙江省社科院联合培养哲学硕士。现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社科部讲师、社科联副秘书长。主要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与中国哲学、浙江区域学术思想(“浙学”)研究。主持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温州文化研究工程等课题4项,参与编校《黄绾集》、《宋元明儒学案黄宗羲案语汇辑》、《周易象辞》等古籍3部,已在《光明日报》、《世界宗教研究》、《浙江历史文化研究》等报刊、论集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 目录 | |
| 前言 传承江夏文化 繁荣浙江学术 贺信祝词 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张浚生先生的贺信 温州大学研究生部主任陈安金教授的致辞 中央纪委杭州培训中心原副主任李文照先生的致辞 浙江省江夏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黄金华先生的致辞 乐清市委宣传部部长林霞女士的讲话 浙江省江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黄洪兴先生的主持辞 浙江省江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黄洪兴先生的闭幕答谢辞 中国中镇诗社秘书长黄有韬先生的贺诗——与吴光教授共观灵岩飞渡有感三首 浙江江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黄洪兴先生的贺诗——2013浙江江夏文化高峰论坛与专家教授游山临别感怀两首 浙江江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黄开豹先生的贺词——贺2013浙江江夏文化高峰论坛词作二首 黄宗羲专题研究 论黄宗羲与清代浙东经史学派的成就与特色/吴光 《明儒学案》对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历史先导意义/陈卫平 论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韩锴 黄宗羲关于社会治理的政治构想——《明夷待访录》解读/梁一群 论黄宗羲《孟子师说》对《孟子》解读/张实龙 黄宗羲诗学思想刍议/张宏敏 黄宗羲法律思想简述/李青云 浙江江夏文化名家专题研究 黄震生平及学术成就述略/张伟 《黄震全集》——古籍整理领域的传世精品/傅璇琮 黄潘和他的著作/徐永明 明代首辅黄淮其人其物/黄永陵 黄淮的一生/黄成 浙中王门的经学形态——黄绾论/钱明 “台南理学名家”之洞黄黄氏——兼论少年黄绾对程朱理学的“受用”/张宏敏 黄百家的文献著作/袁新国 论学未可小舟山——定海黄氏父子的学术成就/张涅 詹亚园 黄式三、黄以周与浙东学派之关系及其传衍/程继红 黄式三古韵十八部说略/胡世文 瑞安“五黄先生”史略/黄村 黄体芳与晚清教育、学风的变迁/尤育号 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毁家纾难,浩气长存——记乐清籍思想家黄式苏/黄金俊 黄群和《敬乡楼丛书》/洪振宁 黄群与温州近代化事业/卢礼阳 附录 浙江江夏文化研究会大事记(2011—2014)/黄洪兴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RT}浙江江夏文化研究:2013浙江江夏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壹-张宏敏,黄洪兴,袁新国》这本书,犹如一位博学的向导,引领我走进浙江这片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土地,去探索其深厚的江夏文化底蕴。论坛论文集的形态,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每一篇独立的研究都代表着作者在特定领域内的深刻洞察。我惊叹于作者们对史料的严谨挖掘和对理论的巧妙运用,他们从不同的切入点,如历史溯源、宗族传承、民俗风情、艺术形式等,对江夏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这让我明白,文化并非单一的存在,而是由无数细微的元素交织而成,呈现出复杂而迷人的图景。例如,书中对江夏地区家族史的考证,不仅梳理了血脉的传承,更揭示了家族文化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的社会伦理和价值体系。同时,对于地域民俗的深入描写,则展现了江夏文化鲜活的生命力,以及它如何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江夏文化并非只是历史的遗迹,而是一种活态的传承,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它激发了我对中国各地地域文化多样性的浓厚兴趣,并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个地域文化都蕴含着独特的故事和价值,值得我们去发现、去理解、去珍视。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RT}浙江江夏文化研究:2013浙江江夏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壹-张宏敏,黄洪兴,袁新国》这本书的名字时,脑海中就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和地域特色的画面。打开书页,正如我所预期的,它呈现了一场关于江夏文化的深度学术探讨。我尤其欣赏这种论文集的形式,它汇集了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使得对江夏文化的解读更加全面和立体。不同作者的视角差异,带来了思维的碰撞和观点的启发。我仿佛跟随他们一同穿越时空,去探究江夏文化起源的深层原因,考察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以及它如何在浙江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最终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标识。书中对于江夏文化中一些具体元素的深入挖掘,比如某些地域性的习俗、独特的建筑风格、或者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都让我感觉非常新颖。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抽象的文化概念变得更加具象和生动。我开始思考,江夏文化是如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相互作用,从而塑造出独特的文化基因。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地域文化的研究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是对当下社会和人类精神的深刻洞察。它让我看到了,文化是如何在历史的沉淀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最终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评分这本《{RT}浙江江夏文化研究:2013浙江江夏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壹-张宏敏,黄洪兴,袁新国》的出现,着实勾起了我对历史文化溯源的强烈兴趣。江夏,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古朴而深邃的气息,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个曾经辉煌的时代,以及那些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璀璨文化。当我翻开这本书,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与那些在论坛上侃侃而谈的学者们一同沉浸在那场关于江夏文化的思想盛宴之中。论文集的编排,让我感受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虽然我对江夏文化的了解尚浅,但通过阅读这些由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切入的研究,我仿佛窥见了其多元而丰富的面貌。从历史渊源的考证,到人文精神的挖掘,再到地域特色的阐释,都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其中,对于家族谱系、宗祠文化以及当地民俗风情的探讨,更是让我看到了江夏文化背后鲜活的生活气息和代代相传的家族凝聚力。这种深入骨髓的地域文化研究,远比泛泛而谈的历史介绍来得更为生动和有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些论文,去理解江夏文化如何塑造了当地人民的精神世界,又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发展,甚至与其他地域文化产生怎样的碰撞与融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一个鲜为人知的文化宝藏,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评分《{RT}浙江江夏文化研究:2013浙江江夏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壹-张宏敏,黄洪兴,袁新国》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浙江地域文化深度探索的窗户。作为一本汇集了2013年高峰论坛研究成果的论文集,它所展现的学术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初步想象。我被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研究内容所深深吸引。每一篇论文,都像是研究者们辛勤耕耘的结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江夏这一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域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挖掘。我特别注意到,书中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历史叙述,而是着力于对江夏文化一些具体而微的层面进行剖析,例如,对于家族史的梳理,对于宗祠建筑的解读,以及对地方特色民俗的考证,都让我看到了江夏文化中蕴含的生动细节和人文温度。这种深入肌理的研究,让我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变得具体而鲜活。我开始思考,江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如何与其他文化元素相互影响、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特质。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江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激发起我对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我渴望去了解更多类似的文化研究,去感受不同地域的独特魅力。
评分手捧《{RT}浙江江夏文化研究:2013浙江江夏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壹-张宏敏,黄洪兴,袁新国》,我仿佛置身于一场思想的盛宴,一场关于古老江夏文明的深度对话。本书汇聚了2013年浙江江夏文化高峰论坛的精华,每一篇论文都像一颗璀璨的珍珠,折射出研究者们对江夏文化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我特别欣赏其严谨的学术框架,作者们并非停留在表面的叙述,而是深入历史的肌理,考证文献,挖掘史料,力求还原江夏文化最真实的面貌。从宏观的历史演变,到微观的家族故事,再到地方特色的民俗信仰,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和解读。这种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江夏文化的认知。它让我明白,地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存在,而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演变的过程。书中对江夏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角色的分析,以及其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都极具启发性。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江夏文化如何影响当地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乃至日常生活方式的论述感到好奇。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探究,更是对一种生命力的追溯,一种精神传承的理解。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与历史对话,与那些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进行心灵的交流,感受他们留下的文化印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