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法/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
定价:32.00元
作者:王献枢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5620210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际法》是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17章,系统地论述现代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分析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包括新出现的问题。主要内容有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律责任、国家领土、国际环境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国际组织法等。 本书对外语专业、新闻专业和国际关系专业的师生,外交、外事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和国际问题研究者,也有参考价值。
目录
章 导论
节 国际法的概念
第二节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国际法的渊源
第四节 国际法的编纂
第五节 国际法与法的关系
第二章 国际法基本原则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际法各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三章 国际法的主体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国家
第三节 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
第四节 国际法上的承认
第五节 国际法上的继承
第四章 国际法律责任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
第三节 国际损害行为的责任
第四节 国际组织行为的责任
第五节 国际罪行
第六节 国际法律责任的履行和免除
第五章 国家领土
节 概说
第二节 河流、运河与湖泊
第三节 领土的变更
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
第五节 南极和北极地区
第六章 海洋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内水
第三节 领海与毗连区
第四节 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
第五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第六节 群岛水域
第七节 公海
第八节 国际海底区域
第七章 国际航空法
节 国际航空法的概念与发展
第二节 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国际民用航空制度
第四节 制止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国际法规则
第八章 外层空间法
节 外层空间法的概念与发展
第二节 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的分界问题
第三节 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
第四节 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和制度
第五节 有关几项外空活动的法律问题
第九章 国际环境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际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节 国际水道的国际保护
第四节 海洋环境的国际保护
第五节 空气空间环境的国际保护
第六节 对海洋生物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第七节 处理废弃物制度
第十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
节 国籍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
第四节 难民
第十一章 国际人权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人权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人权的国际保护
第四节 人权问题的性质
第五节 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
第十二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外交关系法
第三节 领事关系法
第十三章 条约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与生效
第三节 条约的遵守、适用和解释
第四节 条约的修正与修改
第五节 条约的无效、终止和停止施行
第十四章 国际组织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际组织制度
第三节 联合国
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十五章 国际经济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际经济法律制度
第三节 国际经济组织
第十六章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节 概说
第二节 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方法
第三节 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
第四节 通过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
第十七章 战争法
节 战争与战争法
第二节 战争的开始及其法律后果
第三节 战争法规的内容
第四节 战时中立
第五节 战争的结束及其法律后果
第六节 战争罪犯及其责任
第七节 前南国际法庭和国际刑事法院
附录
作者介绍
王献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商法协会理事、长江海商法学会副会长。参编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国际法》、《当代国际法》,主编和副主编《中国涉外经济法律问题》、《海商法》、《海事法律词典》、《国际法》等。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认真研读了《国际法/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不得不说,书中对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阐述,虽然并未就具体原则在现实国际冲突中的应用进行详尽分析,但其对这些原则本身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以及相互关系的梳理,却是极其扎实的。例如,关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书中通过追溯其在国际法历史上的发展,让我理解了这一原则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同时,书中也巧妙地将这一原则与其他原则,如不干涉内政原则,进行了比较,让我看到不同原则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辩证关系。对于习惯国际法形成的要素,书中也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和界定,尽管没有列举具体的习惯国际法规则作为例证,但这种理论性的构建,让我能够为将来接触具体规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本书的侧重点似乎在于理论框架的搭建,缺乏对具体实践的深入探究,但对于想要理解国际法“为何如此”的读者来说,其理论深度是值得肯定的。
评分在阅读《国际法/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论述,虽然没有深入探讨具体的国家在处理国际法和国内法冲突时的司法实践,但其对不同理论(如二元论、一元论)的介绍,以及对这些理论在国际法学界中的争论,却非常到位。作者试图通过梳理这些理论,让我们理解,国际法和国内法之间的界限并非总是泾渭分明,而是存在着复杂而动态的相互作用。书中对几种主要的学派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进行了比较,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正确”答案,但这种思想的碰撞,反而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思考其中的逻辑。此外,书中关于国际法的效力问题,也仅仅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分析国际法在国家内部的适用性和执行力问题,这让我感到有些意犹未尽。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提供理论上的分析和梳理方面表现出色,但对于国际法在具体实践中的效力问题,如果能再做进一步的延伸,我想会更加完善。
评分《国际法/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其在理论构建上的严谨性。书中关于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探讨,虽然没有列举具体的国家或国际组织案例来论证,但其对不同类型国际法主体所应具备的条件、权利和义务的界定,却可谓一丝不苟。例如,在阐述国家作为最主要的国际法主体时,书中对国家要素的划分,以及对这些要素在现代国际社会中的具体体现,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我对“国家”这个概念在国际法视野下的含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于非国家行为体,如民族解放组织等,书中也提及了其在特定情境下的国际法主体地位,虽然这部分内容相对篇幅较少,但我认为这已经为读者打开了理解国际法主体多样性的一个窗口。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理论层面的构建是相当扎实的,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但如果能在这一基础上,更深入地探讨不同国际法主体在实际国际交往中的具体表现,我想其阅读体验会更加丰富。
评分最近翻阅了这本《国际法/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着实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书中并未深入探讨具体的国际法案例,但其梳理的学科脉络和理论框架却异常清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国际法殿堂的大门。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国际法渊源的阐述,将习惯国际法、条约、法院判例等概念娓娓道来,并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得原本略显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一些国际事件,尝试用书中所学理论去解读,虽然无法得到书中的具体分析,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书中关于国际法主体的内容,对于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概念的界定,也让我对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行为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尽管书中没有涉及具体的诉讼程序或者判决分析,但我能够感受到作者试图构建一种系统性的认知,让读者能够从宏观层面把握国际法的运行逻辑。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极具引导性的入门读物,它没有让我在浩瀚的国际法海洋中迷失方向,反而为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评分《国际法/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这本书,虽然在我看来,在对国际条约的具体内容及其历史演变的研究上,似乎还留有相当大的空间,但其在方法论层面的探讨,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对于如何解读和适用国际法条约所提出的几种基本原则和考量因素,我认为是相当具有启发性的。比如,在解析条约解释的原则时,书中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条约文本作为范例,但其对“目的和宗旨”、“字面意义”、“体系解释”等不同解释方法的介绍,让我明白,即便是同一份条约,在不同的视角下解读,也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这一点,对于理解国际法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模糊性和争议性,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关于条约的缔结、生效和保留等程序性问题的论述,虽然简洁,但却勾勒出了条约生命周期的基本轮廓。我设想,如果能将这些程序性的论述与一些重大的国际条约的诞生过程联系起来,一定会更加生动。总体而言,这本书在提供方法论指导方面做得不错,但若能在具体的条约实践上再多做一些延伸,我想其价值会更加凸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