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证类本草》与宋代学术文化研究
定价:89.00元
作者:周云逸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201098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利用文献学的方法,在全面把握宋代本草学巨著《证类本草》之前的本草学史的基础上,深入考察《证类本草》成书的历史背景、主要体例和重要传本,系统梳理《证类本草》征引的宋代文献,多角度、多层次地将其与宋代方剂学、训诂学、道教、史学、文学相关著作进行对比研究,揭示《证类本草》的本草学价值、文献辑佚价值及其体现的宋代本草学的特征及隐患,有助于深化宋代医药史、文化史的研究。
目录
绪 论/1
章 《证类本草》之前的本草学史概述/15
节 唐代之前本草学史概述/15
第二节 唐及五代本草学史概述/21
第三节 唐慎微之前宋代本草学史概述/27
第二章 《证类本草》的编撰/33
节 《证类本草》的编撰者唐慎微/33
第二节 《证类本草》编撰的历史背景/36
第三节 《证类本草》的版本/38
第四节 《证类本草》的体例/55
第三章 《证类本草》内容概述/64
节 《证类本草》收录的药物/64
第二节 《证类本草》征引的四部文献/76
第三节 《证类本草》征引的宋代文献/82
第四章 《证类本草》与北宋方剂学专著《太平圣惠方》/91
节 《证类本草》征引《太平圣惠方》的文献价值/91
第二节 《证类本草》征引《太平圣惠方》的谬误之处/102
第三节 《证类本草》征引《太平圣惠方》与今传本《圣惠方》互参/108
第五章 《证类本草》与北宋训诂学专著《尔雅疏》/120
节 《证类本草》征引北宋邢昺《尔雅疏》考/120
第二节 邢昺《尔雅疏》征引本草文献考/127
第三节 北宋本草学与训诂学互动的意义/140
第六章 《证类本草》与南宋道教本草《丹房镜源》/143
节 集成本《镜源》征引《证类本草》条辨/144
第二节 集成本《镜源》抄录《证类本草》的证据及版本/158
第三节 据《证类本草》校正集成本《镜源》的谬误/160
第七章 《证类本草》与南宋史学家本草《通志·昆虫草木略》/162
节 《通志·昆虫草木略》的撰写旨趣/162
第二节 《通志·昆虫草木略》与《证类本草》的渊源关系/165
第三节 从《证类本草》看《通志·昆虫草木略》的价值与谬误/173
第八章 《证类本草》引小说考/180
节 《证类本草》征引小说的数量及特点/180
第二节 《证类本草》征引小说的文献价值/184
第三节 《证类本草》征引小说的失考之处/187
第四节 《证类本草》“以小说证药”与宋代医药学的内在隐患/192
第九章 《证类本草》与《本草纲目》/194
节 《本草纲目》对《证类本草》的借鉴/194
第二节 据《证类本草》校正《本草纲目》举隅/196
第三节 从《本草纲目》看《证类本草》在本草学史上的价值/202
余 论 从《证类本草》看宋代学术的特点/205
附录一 《证类本草》墨盖子后唐慎微引书(篇)目录/208
附录二 《证类本草》药图中所见宋代道地药材目录/224
主要参考文献/231
后 记/245
作者介绍
周云逸,女,1975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美国华伦威尔逊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在《清华大学学报》《复旦学报》《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四项,获省级、厅级科研奖三次。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证类本草》与宋代学术文化研究,立刻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医学史和宋代文化抱有深厚情感的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承载着前人智慧与探索的古籍充满敬意。而《证类本草》,这部医学巨著,本身就足以引发无数的探讨。它不仅是医学知识的集大成者,更是当时科技、哲学、社会观念的一面镜子。宋代,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科技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学术思想的活跃度也令人惊叹。《证类本草》的诞生,无疑是宋代学术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注脚。它如何吸收前人的成果?在编纂过程中又体现了哪些宋代学者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书中蕴含的医学理念,是否与当时的主流哲学思想,如理学,产生了互动?这些都是我期待从书中寻找到答案的问题。我设想,作者会深入剖析《证类本草》的学术价值,不仅仅停留在医学层面,更会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宋代学术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从医学理论的演进,到药物知识的系统化,再到其对后世医学发展的深远影响,每一个环节都值得细细品味。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那个辉煌时代的窗户,让我更立体地理解宋代社会的精神风貌与知识体系。
评分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证类本草》与宋代学术文化研究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了。这本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厚重感和探索的冲动。在我看来,《证类本草》作为一部集大成的医学著作,其价值远不止于医学本身。它更是宋代学术文化的一个缩影,凝聚了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证类本草》的编纂过程,不仅仅是列举其条目和功效,而是去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宋代学者的治学理念。例如,宋代学者在对待前人经验时,是如何进行筛选、辨析和发展的?书中对药物的描述,是否体现了当时对自然现象的科学化认知?我尤其想了解,《证类本草》的出现,是如何影响了宋代整体的学术风气,以及它与当时的哲学、史学、甚至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怎样的互动。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了解一部医学典籍,更是借此机会,深入体察宋代那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学术文化图景。
评分《证类本草》与宋代学术文化研究,这个书名本身就给我带来了一种求知若渴的渴望。在我看来,《证类本草》不仅仅是医学史上的里程碑,更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独特的精神气质。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证类本草》的成书背景,例如当时朝廷对医学的重视程度,以及社会各界对这部著作的需求,那将极具意义。我特别好奇的是,书中对于药物的描述,是如何与当时的博物学、地理学,甚至天文学知识相互印证的?宋代学者在编纂过程中,是否引入了新的科学方法,比如更为精细的观察和记录?同时,我也希望看到作者能够分析《证类本草》所体现的宋代学术思想的特点,例如其对“格物致知”精神的体现,以及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逻辑分析能力。这本书,或许能让我窥见宋代医学知识体系的完整面貌,理解它在当时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影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健康观念。它不仅仅是关于医学,更是关于一个时代整体的智识风貌。
评分阅读《证类本草》与宋代学术文化研究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们,在灯火阑珊的夜晚,手捧着这部巨著,眉头紧锁,时而沉思,时而奋笔疾书。这部书,绝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药材的百科全书,它更是一份珍贵的文献,记录着宋代人如何认知世界,如何探索自然,如何治愈疾病。我想象作者会如何解读《证类本草》的编纂体例,分析其分类方法的独到之处,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例如,书中对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的描述,是否反映了当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它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又融入了哪些宋代学者独特的观察与实验?更重要的是,我想了解这部医学著作是如何与当时其他领域的学术思想交织在一起的。比如,宋代哲学对医学理论的影响,或者医学研究中的新发现如何反哺当时的科学认知。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将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亲身感受那个充满智慧与活力的宋代学术世界,去体会《证类本草》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证类本草》与宋代学术文化研究,这个书名仿佛是一扇神秘的门,邀请我走进宋代那个璀璨的学术殿堂。我对《证类本草》这部医学巨著一直心存敬意,而将其与宋代学术文化相结合来研究,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解读《证类本草》的价值。它是否能够揭示出,在编纂这部医学典籍的过程中,宋代学者是如何融合了不同学派的思想,又是如何在药物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书中体现的宋代学术的精髓,比如其严谨的考据精神,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在知识传播上的努力。这本书,或许能让我看到,《证类本草》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生病的书,它更是关于当时人们如何理解生命,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宋代社会整体的知识体系是如何构建的。它仿佛是我进入宋代思想世界的一把钥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独特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