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皮书系列 产业安全蓝皮书: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2015~2016) 肖丽 97

正版 皮书系列 产业安全蓝皮书: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2015~2016) 肖丽 9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丽 著
图书标签:
  • 产业安全
  • 新媒体
  • 网络安全
  • 信息安全
  • 蓝皮书
  • 报告
  • 中国
  • 肖丽
  • 2015-2016
  • 传媒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古通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04029
商品编码:2977721739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皮书系列 产业安全蓝皮书: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2015~2016)

定价:79.00元

作者:肖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201040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总报告围绕2015-2016年度新媒体产业内部“互联网 ”和生态产业链成为产业安全的新保障,展开新媒体产业安全态势的总体考察,报告展示2015-2016年度新媒体产业安全呈现出新媒体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民众认知程度提升影响力增强、新媒体产业领域扩展,规模扩大,新媒体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等态势。分报告主要围绕新媒体产业内容安全、新媒体产业信息安全和新媒体产业安全的国际借鉴三方面展开阐述。专题报告主要围绕网络新媒体产业安全、网络视频媒体产业安全和移动社交媒体产业安全三方面展开阐述。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个部分,注重评估形势、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建议。“总报告”重点围绕2015~2016年新媒体产业内部“互联网 ”和生态产业链成为产业安全的新保障展开考察;“分报告”分别就新媒体产业内容安全、信息安全和国际经验借鉴展开研究;“专题报告”侧重对网络新媒体产业安全、网络视频产业安全和移动社交媒体产业安全展开分析。

目录


Ⅰ 总报告
1 “互联网 ”和生态产业链: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新保障【韩丽雯】/001
  一 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003
  二 2015~201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的态势分析/008
  三 新媒体产业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028
  四 提升新媒体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032

Ⅱ 分报告
2 新媒体产业内容安全【肖 丽】/035
3 新媒体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陈学民】/060
4 新媒体产业安全的国际经验【冯广林】/085

Ⅲ 专题报告
5 网络新媒体产业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佟 东】/111
6 网络视频产业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田志虹】/130
7 大数据时代我国移动社交媒体产业安全问题探析【孙 宇】/147

作者介绍


肖丽,女,博士,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院长助理。韩丽雯,山东莱阳人,汉族,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讲师。

文摘


序言



《数字浪潮下的守护者:互联网信息安全与合规发展之路》 在信息爆炸、技术飞速迭代的二十一世纪,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从社交媒体的普及到在线商务的繁荣,从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到人工智能的悄然崛起,数字世界已然渗透到社会肌体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伴随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以及如何在快速发展的技术浪潮中,确保产业的健康、合规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或年度的产业报告,而是致力于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全面剖析当前互联网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并为产业的合规发展提供深入的思考与指引。我们将一同审视,在这股不可逆转的数字浪潮中,我们应如何构建坚实的防御体系,如何规避潜在的风险,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中,找到一条安全、合规且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 第一部分:数字时代的风险图景——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而连接的背后,是海量数据的流动、信息的交换以及价值的创造。然而,这种连接的便利性与开放性,也为各类风险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主要风险点,力求描绘一幅全面而真实的风险图景。 网络攻击的多样化与智能化: 曾经单一的病毒、木马攻击,如今已演变为 APT(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勒索软件、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供应链攻击等形式,攻击者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使得攻击手段更加隐蔽、精准且难以防范。我们将解析这些新型攻击的原理、危害,以及它们如何威胁到个人隐私、企业运营乃至国家安全。 数据泄露的严峻现实: 数据是数字时代的核心资产,然而,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包括内部管理漏洞、技术防护不足、人为疏忽以及黑客的恶意窃取。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泄露事件(如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商业机密泄露、敏感数据滥用等)的成因,探讨其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并强调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隐私保护的困境与边界: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个人隐私的边界日益模糊。如何在便利的数字服务背后,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权,防止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滥用和泄露,成为了全球性的难题。本部分将深入探讨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技术手段以及伦理困境,呼吁构建更加尊重和保护用户隐私的数字环境。 新兴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 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安全挑战。例如,AI 的“毒丸”攻击、算法偏见,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漏洞,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安全问题,5G 网络带来的安全隐患等。我们将对这些新兴技术可能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前瞻性分析,并探讨应对策略。 数字鸿沟与信息安全的不平等: 并非所有人都拥有同等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部分群体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信息误导的受害者。本部分将关注信息安全领域的公平性问题,探讨如何缩小数字鸿沟,提升全民信息安全素养,构建更加普惠的信息安全环境。 第二部分:合规发展之道——构建坚实的产业安全基石 信息安全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更是关乎产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在日益复杂的数字生态中,合规经营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通过建立健全的合规体系,构筑坚实的产业安全基石。 法律法规的演进与解读: 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在不断完善关于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犯罪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我们将梳理当前互联网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法律框架,解读其核心要义,并分析其对企业运营提出的具体要求。这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跨境传输、个人信息同意收集、网络安全审查等方面的规定。 企业内部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一切合规的实践落地,最终依赖于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本部分将探讨企业如何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安全策略制定、人员培训、事件响应机制等。我们将强调“合规文化”的培养,以及将信息安全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的重要性。 技术与合规的协同: 技术是实现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而合规则是技术应用的边界与方向。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入侵检测、数据脱敏等)来满足合规要求。同时,也要警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并思考如何在技术发展与合规约束之间取得平衡。 行业自律与生态共建: 在高度互联的数字世界,单打独斗难以应对复杂的安全挑战。本部分将强调行业自律的重要性,鼓励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协同防御。同时,也将探讨如何构建开放、协作的产业安全生态,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应对威胁。 数据治理与生命周期管理: 数据治理是信息安全与合规的核心环节。我们将深入探讨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治理,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传输、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展望——创新与安全并重 数字经济的浪潮永不停歇,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未来的信息安全挑战将更加复杂,但同时,我们也拥有了更强大的工具与更深刻的认知来应对这些挑战。本部分将着眼于未来,探讨如何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人工智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AI 不仅是攻击者的利器,更是防御者的强大助手。我们将探讨 AI 在威胁检测、漏洞分析、自动化响应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并分析 AI 本身带来的安全风险,以及如何构建可信赖的 AI 系统。 零信任架构的未来: 传统的边界防御模型已难以适应日益分散的企业IT环境。零信任架构(Zero Trust Architecture)强调“永不信任,始终验证”,将成为未来网络安全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们将探讨零信任的核心理念、实现路径及其在应对复杂攻击场景中的优势。 安全左移与DevSecOps: 将安全能力前置,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就融入安全考量,是提升整体安全水平的关键。DevSecOps 的理念将开发、安全与运维紧密结合,实现敏捷与安全的双赢。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落地安全左移和DevSecOps。 全球合作与信息共享: 网络安全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跨国界、跨组织的合作。本部分将呼吁加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情报交换以及联合打击网络犯罪,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可信赖的数字世界。 公民的责任与数字素养的提升: 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是数字世界的一份子,也都肩负着信息安全的责任。我们将强调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重要性,从个人层面做起,培养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共同构筑安全的网络环境。 结语 《数字浪潮下的守护者》一书,旨在为所有关注互联网信息安全与合规发展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思考框架。我们希望通过对风险的深刻洞察、对合规路径的清晰阐释,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前瞻性展望,激发更广泛的讨论与实践,共同推动数字世界的健康、有序与可持续发展,让科技的力量真正服务于人类的美好未来。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的道路,我们期待与您一同踏上这段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2015~2016)》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维度——产业安全。在2015-2016年这个时间节点,中国的新媒体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各种社交平台、内容聚合应用、短视频应用层出不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互动的方式。然而,在这股浪潮之下,也暗流涌动。报告非常及时地抓住了这个关键时期,从产业安全的角度对新媒体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想知道,报告是如何定义“安全”这个概念的。它是否包含了技术层面的网络攻击、数据泄露,也涵盖了内容层面的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甚至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和网络主权的层面?报告中提到“肖丽 97”,我猜测这代表了该领域的专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将是报告的核心价值所在。我期待报告能够具体分析当时新媒体产业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例如,平台在用户生成内容(UGC)管理上的不足,信息茧房效应的加剧,以及跨境信息传播带来的挑战等等。这份报告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能为当前和未来的新媒体产业发展提供预警和指导。对于我们这些关心中国互联网生态健康发展的读者来说,了解这些潜在的风险,并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安全、更负责任的新媒体环境,至关重要。

评分

这份《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2015~2016)》的阅读体验,如同穿越回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崛起之路。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和挑战,而新媒体产业,由于其信息传播的特性,其安全问题更是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报告的视角非常独到,它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新媒体平台的表面观察,而是深入到产业的内部肌理,探讨了在2015-2016年这段关键时期,产业在技术、管理、政策、伦理等多个维度上所面临的“安全考题”。我尤其对报告中关于“内容审核的边界”、“用户隐私的边界”以及“平台责任的边界”的探讨感到着迷。在那个信息碎片化、意见领袖层出不穷的时代,如何平衡内容自由与信息安全,如何界定平台与用户的责任,无疑是困扰所有从业者和监管者的难题。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揭示了这些边界的模糊性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书中对“流量至上”现象下的内容生产乱象,以及由此滋生的网络谣言、低俗信息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让我对当年新媒体行业的“野蛮生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报告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都体现了研究团队(尤其是署名肖丽 97)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为理解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

这本《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2015~2016)》的出现,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产业发展和信息安全领域的读者,我一直觉得,在互联网浪潮汹涌前进的今天,尤其是在2015-2016年这个新媒体野蛮生长、格局变动剧烈的时期,对“产业安全”这一概念进行深度剖析和系统梳理,是具有极其重要和迫切的意义的。皮书系列本身就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入的研究见长,而这次将目光聚焦于中国新媒体产业,更是触及了一个既新兴又敏感的领域。我特别好奇的是,报告如何界定“新媒体产业安全”的范畴,是仅仅涵盖技术层面的网络攻击、数据泄露,还是会深入到内容审查、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乃至国际竞争格局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等更宏观的维度?2015-2016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爆炸性增长,各类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伴随着信息爆炸、谣言传播、平台责任等一系列新挑战的年份。我很期待报告能梳理出这一时期新媒体产业在安全方面面临的核心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此外,作为一份“产业安全报告”,它能否跳出纯粹的理论框架,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撑,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生动的产业安全图景?书中提及的“肖丽 97”,我猜测可能是作者或研究团队的重要贡献者,其研究视角和成果无疑将是报告的亮点。我非常想了解,他们是如何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下,捕捉到产业安全的关键节点,并进行深入解读的。

评分

我之所以对《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2015~2016)》如此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我个人长期以来深感困惑且极其重要的话题——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安全到底意味着什么?2015-2016年,是中国新媒体产业经历飞速变革的时期,其影响力和渗透力前所未有,但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这份报告,如同一面镜子,试图照亮这些隐藏在繁荣表象之下的潜在风险。我特别希望了解报告是如何界定“产业安全”的边界的。它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网络攻击、数据隐私等问题,还是会深入到内容生态的健康、信息传播的伦理,乃至平台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承担?署名“肖丽 97”的研究团队,无疑在这份报告中注入了他们的智慧与心血,我非常期待他们能够呈现出如何在新媒体爆炸式增长的时代,识别、评估和应对那些复杂而多变的产业安全挑战。例如,报告是否会分析当时的网络谣言如何形成和传播,新媒体平台在信息审核方面遇到的困境,以及用户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其个人信息安全如何得到保障。这份报告,在我看来,不仅是对过去一段时期新媒体产业发展状况的梳理,更是一次对未来产业安全发展方向的探索,其深度和前瞻性,将是其价值所在,也是我渴望从中汲取知识的关键。

评分

读完《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2015~2016)》,我脑海中充斥着一种复杂而深刻的震撼。报告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份枯燥的数据堆砌,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图景,以及潜藏在这繁荣之下的严峻挑战。2015-2016年,正值中国互联网产业经历一次深刻的洗牌和转型,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新媒体平台如日中天,它们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是文化、经济乃至社会思潮的重要塑造者。然而,伴随这种快速发展而来的是一系列棘手的安全问题。报告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新媒体产业在内容安全、数据安全、平台治理、用户隐私保护等多个层面的困境。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算法偏见”和“信息茧房”的讨论印象深刻,这在当年或许还是一个相对前沿的概念,但报告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它对社会公平和信息多元化的潜在威胁。同时,报告对恶意谣言的传播机制、网络黑灰产的活动轨迹,以及境外势力利用新媒体干预中国内政的案例分析,都极其扎实,发人深省。它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新媒体产业的安全,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防火墙,更关乎信息内容的健康生态、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乃至国家主权和意识形态的安全。作者肖丽(或许是领衔研究者)的真知灼见,在报告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她/他们对于产业发展的洞察力,以及对于安全风险的预判能力,都令人钦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