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四库学(辑)
定价:88.00元
作者:邓洪波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011292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近二十年四库学研究有何特点?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积明教授会告诉您。
◎“浙本出于殿本”说流传百余年,可靠吗?台湾大学中文系夏长朴教授会告诉您。
◎清代学术自省与《四库全书》的编修有什么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陈晓华教授会告诉您。
◎前人未曾论及或语焉不详的浙本、殿本异文有多少?上海博物馆魏小虎研究员会告诉您。
内容提要
《中国四库学》是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主编,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四库学研究的学术辑刊。每年两辑,常设四库学综合研究、四库提要研究、经部研究、史部研究、子部研究、集部研究及文献整理等七个栏目,不定期刊发专稿。
目录
《中国四库学》发刊辞/001
◎专稿
在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李铁映/001
◎四库学综合研究
四库学二十年
——以《四库全书总目》研究为中心周积明/006
张舜徽先生的四库学研究周国林邱亚/011
论王重民先生的四库学成就张宗友/021
“辑今弆古非同事天禄文渊故别藏”
——论宫廷书目在学术史上的典范意义刘蔷/028
《四库全书》卷末附考证案语研究何灿/041
◎四库提要研究
《四库全书总目》“浙本出于殿本”说的再检讨夏长朴/053
翁方纲《四库提要》稿本考邓国光/081
《四库全书总目》浙本、殿本异文考辨二百例魏小虎/090
《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存目》着録江南典籍补正周録祥/156
《四库全书》卷前提要四种及其收书异同録
——兼及金毓黼所论《四库全书》卷前提要问题李国庆王钒/167
◎经部研究
不使异学淆正经
——从《四库全书总目》对易学图书之部次看清代易流蔡智力/177
《四库全书总目·周礼类》所载学术流别管窥蒋鹏翔/195
《四库全书总目·四书反身録》再辨证雷平马建强/205
清代学术自省与《四库全书》的编修陈晓华/215
◎史部研究
《四库全书》史部提要着録之书名改易考王婷/235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札记李立民/244
武英殿本《汉书》“考证”编纂研究董恩林汤军/258
读《元史》校《元典章》两则毛海明/269
◎子部研究
论出土道家文献与老庄道、气和合生物思想的一致性张景张松辉/276
论《四库全书总目》对西学的误读及成因
——以耶稣会士译亚里士多德著作为例张永超/286
◎集部研究
《四库全书》本《文敏集》考略张春国/304
《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提要征引文献考论
——以《静志居诗话》为中心张晓芝/316
解读与反思: 《四库全书总目》的明代文学批评
——以复古派作家的别集提要为例刘敬/340
◎文献整理
邹守益《语石鼓诸生二十五篇》邓洪波整理/350
曹元弼、刘体干论蜀石经书许超杰整理/356
◎附録
《中国四库学》稿约/361
《中国四库学》稿件格式要求/363
作者介绍
邓洪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四库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历史教学与书院文化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岳麓书院史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整理本)、《中国书院辞典》、《中国书院制度》、《中国书院文化史丛书》、《东亚历史年表》《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等。
文摘
序言
当我拿起《中国四库学(辑) 邓洪波》这本书时,心中怀揣着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敬畏,以及对“四库全书”这一文化宝库的向往。我原以为书中会逐一介绍“四库全书”中的精选名篇,或是对其中的某一类书籍进行深入的鉴赏。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远超我的预期,它并没有直接“讲书”,而是“讲学”。作者邓洪波先生聚焦于“四库学”这一学术领域,将“四库学”看作是中国学术史上一门独立而重要的分支。书中详细阐述了“四库学”的形成背景,追溯了其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源头,并着重分析了清代官方与民间在文献整理、学术研究方面的具体实践。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四库学”研究方法论的讨论所吸引,作者探讨了如何从文献学的角度,审视“四库全书”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四库学”进行创新性地解读与发展。这种研究的视角,让我对中国古代学术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评分接触《中国四库学(辑) 邓洪波》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中国古代藏书与文献整理的猎奇心理。我本以为会看到大量古籍的目录、序跋,或是对某些稀有典籍的解读,没想到这本书的切入点却如此独特,直指“四库学”这一概念。作者邓洪波先生似乎在试图构建一个关于“四库学”的宏观图景,将原本分散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汇聚成一个清晰的脉络。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四库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包括但不限于《四库全书》本身的文献价值、编纂过程中的学术争议、不同版本的研究,甚至还涉及了与“四库全书”相关的学术思潮、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如何利用“四库全书”来开展更深入的学术研究等诸多方面。这种将“四库学”视作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思路,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仅仅是“四库全书”的书评,而是一种更具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学术探讨。
评分近些年,我对中国古典学术的兴趣日益增长,尤其是对清代学者的治学精神和文献整理工作,更是着迷不已。“四库全书”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图书集成,其背后蕴含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当我看到《中国四库学(辑) 邓洪波》这本书时,便立刻被其书名所吸引。然而,这并非一本简单罗列“四库全书”内容的图书,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四库学”这一更为广阔的学术领域。作者邓洪波先生在这本书中,以一种系统而深入的方式,探讨了“四库学”的定义、范畴、历史演变及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于“四库学”研究方法论的梳理,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不同面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的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思想潮流、文化发展紧密相连。这种研究的视野,让我对中国古代学术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评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四库全书”自然是绕不开的一座高峰。拿到《中国四库学(辑) 邓洪波》这本书,我本期待着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四库全书”背后故事的细节,或者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文献趣闻。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更加宏观和学术化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四库学”本身。它不仅仅是在介绍“四库全书”,更是在构建一个关于“四库学”的学术体系。作者邓洪波先生从历史、文献、思想等多个层面,梳理了“四库学”的发展脉络。书中对“四库学”概念的界定,以及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都给予了我深刻的启发。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四库学”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思潮之间关系的论述,这让我看到了学术研究与时代背景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古典学术体系的全新视角,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去认识“四库学”的意义。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典学术体系的精深之处颇感兴趣,特别是“四库全书”这一宏大工程,更是让我魂牵梦绕。最近终于有机会翻阅了《中国四库学(辑) 邓洪波》这本书,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这本书并非直接陈列“四库全书”的内容,而是深入探讨了“四库学”这一学术领域本身,从历史渊源、编纂过程、文献整理、学术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阐释。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四库学”概念的界定与深化,他没有将之简单理解为对“四库全书”的研究,而是将其拓展至与“四库全书”编纂、收藏、利用、传播相关的一系列学术活动、理论思潮乃至相关制度的整体。书中对清代乾嘉学派在“四库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我对那个时代学者们严谨治学的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作者也触及了“四库学”在近现代学术转型中的演变,以及其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新视角和新课题。读来让人受益匪浅,对“四库学”的理解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