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续博物志疏证/子海精华编
定价:56.00元
作者: 李石,王承略,聂济冬,唐子恒 校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50626669
字数:
页码:2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续博物志疏证/子海精华编》共十卷,《补遗》一卷,清陈逢衡撰,系疏证宋李石《续博物志》的著作。《续博物志》内容广泛,汇集了自先秦至北宋年间的许多博物知识与传说。陈逢衡的疏证旁征博引,详为辨析,正讹纠谬,考据精详,并前附《续博物志补遗》,拾得颇多原著遗珠,可备学者参考。
目录
整理說明
序
汪序
集說
續博物志補遺
凡例
續博物志卷一
續博物志卷二
續博物志卷三
續博物志卷四
續博物志卷五
續博物志卷六
續博物志卷七
續博物志卷八
續博物志卷九
續博物志卷十
跋
後記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捧此书,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厚重的历史尘烟,仿佛能透过泛黄的书页,触摸到遥远时代文人墨客的笔墨温度。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是典雅,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精致感,让人爱不释手。作者在梳理古代博物学资料时,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心与细致,那些看似零散的记载,在他的笔下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宏大而又细腻的古代知识图景。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探秘之旅,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揭开了一层古老的谜团。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考据上的严谨态度,对于每一个引述的典籍出处都查证得一清二楚,这对于严肃的学术研究者和渴求知识的普通读者来说,都是极大的福音,让人对书中的内容深信不疑,读来倍感踏实。这种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在当下的快餐文化中,实属难得。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宛如一位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的智者在耳边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故作高深或故作艰涩。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艰深的古籍文献与现代读者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那些已经消逝的物种和风俗的描摹,那种深沉的惋惜与不舍,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厚感情。读到某些关于奇珍异兽的记述时,那种想象的画面感极其强烈,仿佛能闻到它们的气息,看到它们在古代的土地上活动。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梳理,更是一种文化的重建和情感的唤醒。作者的语言组织充满了画面感和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即使是面对晦涩的古文注释,也能被他巧妙的转译和解释所引导,让人心悦诚服地沉浸其中,不忍释卷。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汇集了多少稀奇古怪的见闻,更在于它展现了一种健全的、包容的古代认知体系。它让我们看到,在没有现代科学仪器的年代,我们的先人是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朴素的逻辑和丰富的想象力来构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物产习俗的记载,体现出一种罕见的开阔视野,显示出古代知识分子对未知世界强烈的探索欲。这种“格物致知”的精神,在当今这个专业分工日益细化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问需要跨学科的视野和对世界万物保持持久的好奇心,才能避免知识的僵化和视野的狭隘。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对抗知识碎片化的良药。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细节处理,体现了出版方极高的水准。字体选择得体,疏密有致,注释部分的处理也十分考究,既不会喧宾夺主影响主体阅读的流畅性,又能随时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支撑。特别是那些罕见的引文插图,虽然是摹印,但清晰度很高,为文字描述提供了有力的视觉佐证。整本书散发着一种沉稳、可靠的气息,让人在阅读时感到无比的安心和舒适。它不仅仅是一本资料汇编,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愿意珍藏并时常翻阅。这种对物质载体的重视,反过来也烘托了内容的厚重,使得每一次捧读都成为一种仪式感,是对知识本身的尊重。
评分坦白说,最初我担心这类“疏证”性质的书籍会过于枯燥,充斥着大量的比对和考证,读起来会像啃石头。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编者在整理和注释时,显然是下了大功夫去芜存菁,保留了精华,同时用现代的语言进行清晰的梳理和补充说明。那些原本可能需要查阅数本工具书才能弄明白的术语和典故,在这里得到了集中的解释,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这种对读者体验的关怀,是很多学术整理书籍所欠缺的。它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毫无障碍地窥见古代博物学的堂奥,感受到先人智慧的火花,这使得它拥有了更广阔的读者群体,而不仅仅局限于象牙塔中的学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