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学画线描画 | 作者 | 崔亚敏 |
| 定价 | 19.50元 | 出版社 | 北京日报出版社(原同心出版社) |
| ISBN | 9787547721063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古老、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它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然而长期以来,作为线描画教程,在形式上还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白描画或者是单纯的简笔画。 |
| 作者简介 | |
| 崔亚敏,女,自1990年起从事儿童读物、教材编写,至今已有二十余载。曾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综合编辑室特聘主任。策划编辑过几十部少儿美术、书法培训教材以及童话故事等课外兴趣书刊。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当我捧起这本《学画线描画》时,我内心深处其实是带着一丝忐忑的,毕竟“学画”这两个字,总会让人觉得门槛很高。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亲和力,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绘画原理拆解开来,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书中对于“光影”的描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并没有直接教我们如何去画阴影,而是让我们先去感受光线是如何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越强的地方,物体就越亮,光线被遮挡的地方,就会形成阴影。然后,再用不同的线条疏密和笔触的轻重来表现这种明暗关系。这种“理解再表现”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用。我之前画画,总觉得画面缺乏生气,就像一潭死水。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原来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虚实对比,甚至是通过对“留白”的巧妙运用,就能让画面瞬间“活”起来,充满动感和生命力。它让我意识到,绘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一种与世界进行对话的方式,而线描,正是这种对话中最直接、最纯粹的语言之一。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法大全”,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它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它不会直接告诉读者“这里要画一条什么样的线”,而是引导你去思考“这个物体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个形状”、“它的边缘是如何被光线塑造的”、“它的表面有什么样的纹理”。例如,在讲解如何描绘人物时,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人物的分解图,而是让我们先去观察人体的骨骼结构、肌肉走向,然后再思考如何用最简洁的线条去概括这些结构。这种由内而外的绘画方式,让我觉得自己的绘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摆脱了对“描摹”的依赖,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去“再创造”。我发现,即使是同一件物品,用不同的线条、不同的表现手法来画,也能呈现出迥异的韵味。这种创造的自由度,让我感到非常兴奋。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画画,更是在教我如何去“看”世界。
评分拿到这本《学画线描画》,我最先被它细腻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质朴而又充满艺术感的笔触,仿佛在低语着关于线条的无穷魅力。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扉页上的几句引言,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书中具体会教些什么技法,但那种强调“观察之眼”与“心手合一”的理念,却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我本身对绘画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自己在构图和线条的运用上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总是凭着感觉走,画出的作品总有些生硬。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这方面的空白。我尤其欣赏它在开篇对“何为线描”的阐述,没有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线描的精髓——简洁、概括、富有表现力——层层剥开,让我从根本上理解了这种绘画形式的独特之处。书中对不同材质的笔触、不同线条的粗细变化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的讨论,也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以为画好线条只是靠手腕的熟练度,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更重要的是对线条的理解,知道在什么地方用怎样的线条才能最有效地传达物体的质感、光影和轮廓。这种引导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绘画技巧,更是在学习一种观察世界、表达世界的新方式。
评分拿到《学画线描画》之后,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给了我一种“原来可以这样画”的惊喜。这本书没有把我当成一个完全的初学者,而是假设我有一些基础的绘画认知,然后在此之上,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它没有罗列那些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一点点地揭示线描的奥秘。例如,书中在讲解如何表现“质感”时,并没有直接给出“怎么画出木头的纹理”,而是通过观察真实木头的照片,分析木头表面的凹凸、纹路走向,然后用不同疏密、粗细的线条去模仿,并且还强调了光影在质感表现中的重要性。这种“从观察到表现”的学习路径,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我之前画静物时,总是觉得缺乏立体感,画面显得扁平。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原来通过巧妙地运用虚实线条、断续的轮廓,以及对暗部和亮部的细致刻画,即使是简单的线条,也能勾勒出极具空间感的物体。书中还提到了“情感的线条”这个概念,让我觉得非常新颖,原来线条不仅能描绘形体,还能传递情感,这让我对绘画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就像一条条精心勾勒的线条,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基础知识之后,并没有急于展示复杂的作品,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从最简单的元素开始练习。比如,书中对“点”的运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大小、密度、排列方式的点所能营造出的不同效果,从模糊的阴影到清晰的纹理,都一一呈现。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最基础的点,也能蕴含如此丰富的表现力。紧接着,便是对“线”的深入探索,它不仅仅是直线、曲线的简单描绘,更是对不同线条组合方式的解读。例如,平行线如何表现平坦的表面,交叉线如何塑造体积感,弧线如何勾勒柔美的轮廓。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例,这些范例都经过精心挑选,既有代表性,又易于模仿。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负空间”的讲解,它让我们学会关注画面中“没有”的部分,而正是这些“留白”,往往更能凸显主体,让画面更具呼吸感。这种教学方式,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对话,他不会直接给你答案,而是引导你一步步去发现,去体会,去创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