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关键词
定价:49.00元
作者:李少白,阳丽君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79035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关键=重要。对于初学摄影的人来说,摄影的“关键词”,可以理解成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初学摄影时必须掌握的关键的技术技巧;二是拍摄一幅作品时需要表达的主题、气氛、意境等关键的要素;三是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关键的表现手法。李少白老师在这里想教您的,就是如何掌握这些重要的摄影方法。
内容提要
“的摄影师从来不是只观察与预想目的相同的事物和现象,而是时时以无目的的眼光注意眼前的事物,尽量不放过那些事先没有预期,也无法预期的突发事件或突然出现的事物。”该书正是作者凭借对摄影的熟稔理解,总结的面向普通大众的摄影关键词句梳理。全书浅显易懂,对于提升普通人视觉素养,尤其是摄影入门有普及关键点之功。
目录
目 录CONTENTS
章 观察篇
有目的的看
无意识的看
摆脱先入为主
第二章 构图篇
画幅的选择
几种典型的构图模式
构图的视觉要素
构图的美学法则
第三章 光线篇
光的种类
光的方向
光的性质
光的形态
第四章 色彩篇
色相、饱和度、明度
原色、间色
调和色、对比色
暖色、冷色
消色、中性色
重彩、淡彩
单 色
和谐色、非和谐色
前景色、背景色
色彩、光线之间的相互影响
色彩抽象化
第五章 技术篇
视点、视角
视 距
景 深
清晰度
颗粒感
噪 点
长时间曝光
第六章 审美篇
摄影审美的形式因素
摄影审美的心理因素
后 记
作者介绍
李少白
知名摄影家,曾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影像》《数码摄影》《数字生活》等杂志编委,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专业学院、南京理工大学以及有关院校的客座教授,《中国国家地理》《文明》等杂志签约摄影师。
代表作《神秘的紫禁城》《看不见的故宫》《看不见的长城》《李少白画里有话》《不放过路上的风景》等;与他人合作的图书有《提问李少白》《教名家李少白摄影》《是而非》等。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读《摄影关键词》,它简直是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之前一直以为摄影就是对着好看的东西拍照,然后调调颜色,出片就行了。结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平常看很多优秀摄影作品时,那些看似随意却又恰到好处的画面,背后隐藏着那么多学问。书中关于“景深”的讲解,我以前只知道模糊背景能突出主体,但它详细解释了光圈、焦距和对焦距离之间的关系,甚至还提到了如何利用景深来引导观者的视线,创造层次感。还有关于“色彩心理学”的章节,我从来没想过颜色也能传达如此丰富的情感,比如冷色调的沉静,暖色调的活力,以及不同颜色搭配产生的对比和和谐。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叙事性”的讨论,它不是直接告诉你怎么讲故事,而是通过分析一些经典摄影作品,来揭示照片是如何通过元素的选择、画面的组织来唤起观者的想象,甚至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让我觉得,摄影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语言,一种用画面来沟通的艺术。这本书让我对“看”这个动作有了全新的理解,我开始留意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尝试用摄影师的眼光去观察和发现。
评分这本《摄影关键词》读下来,我的感觉真的蛮复杂的。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那种直接告诉你“拍人像就用这个焦段,拍风光就用那个光圈”的速成指南,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更像是在梳理摄影这门艺术背后的一些基础逻辑和核心概念。书中反复强调的“光影”和“构图”,我之前也接触过,但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技巧,而是探讨这些技巧背后的原理,比如为什么某个角度的光线会带来戏剧性的效果,为什么某些线条的组合能让画面更有冲击力。我尤其喜欢它对“决定性瞬间”的阐释,不是简单地说要抓住那一刻,而是分析了如何通过前期准备、对环境的观察以及后期对时机的预判,才能真正捕捉到那个赋予照片生命力的瞬间。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它更像一本哲学读物,引导我去思考,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观察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它让我跳出了只关注器材和参数的怪圈,重新审视自己按下快门时的动机和思考。当然,也有一些部分我感觉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比如一些关于色彩理论的讨论,可能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消化。总的来说,它让我对摄影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也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我最近花了点时间翻阅《摄影关键词》,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像是在一次寻宝探险。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宝藏在哪里,而是给了你一张地图,上面标注了各种“线索”。我之前一直觉得摄影就是把眼前的东西拍下来,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东西”只是表象,而摄影师要捕捉的是更深层次的“意义”。它对“黑白摄影”的独到见解让我耳目一新,我以前觉得黑白摄影就是去掉颜色,但它阐述了黑白摄影如何通过对比度、纹理和形状来强化画面的表现力,甚至能创造出比彩色照片更强烈的视觉冲击。还有关于“动态模糊”的运用,它不是简单地教你慢门拍摄,而是分析了如何通过动态模糊来传达速度、运动和情感,让静止的画面拥有生命的律动。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对“情绪”的探讨,它不是教你如何拍摄“快乐”或“悲伤”,而是引导你去理解,如何通过光影、构图、色彩等元素,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面,让观者产生共鸣。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拍照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记录,而是尝试用镜头去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评分《摄影关键词》这本书,嗯,怎么说呢,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思考指南”而不是“操作手册”。我一直是个对摄影有点儿热情,但又常常陷入“拍不好”的迷茫状态的爱好者。这本书没有给我立竿见影的提升,反而让我开始审视自己为何会“拍不好”。它没有教我具体的参数设置,而是引导我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关于“曝光补偿”的讨论,我之前只是知道对着天空要减曝,对着阴影要加曝,但这本书深入解释了光线在不同场景下的复杂性,以及不同传感器对光线的感知差异,让我明白了即使是相同的场景,不同的曝光策略也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画面氛围。还有对“白平衡”的讲解,它不只是告诉我如何设置,而是让我理解了色彩温度对照片整体情绪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后期调整白平衡时,保留或改变这种情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鼓励读者去探索自己的“摄影风格”,不是模仿别人,而是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这让我感到一种解放,不再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更专注于内心的感受和表达。这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重新审视摄影这件事情。
评分坦白讲,《摄影关键词》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是一场“意外”。我本来是抱着学习一些“干货”的心态去看的,结果发现它更像是在“打地基”。我之前接触过一些摄影教程,都是那种“怎么拍出XX效果”的模式,这本书则走了完全不同的路子。它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观看”这件事本身,比如如何“解读”一幅照片,如何理解摄影师在构图、用光上的“选择”背后所传达的意图。书中对于“空间感”的分析尤其让我着迷,它不是简单地说要运用前景、中景、远景,而是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透视、线条、色彩等元素来营造画面的深度,让二维的平面照片拥有三维的空间感。还有关于“细节”的捕捉,它不是教你用微距镜头,而是引导你去发现和放大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微小之处,让它们成为照片的亮点。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拍过的照片,然后恍然大悟,原来当时我可能忽略了某个关键的细节,或者没有意识到某个构图上的疏忽。它让我意识到,摄影是一门需要“思考”的艺术,而不是简单的“按下快门”的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