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上海圖書館藏張元濟古籍題跋真跡
定價:260.00元
作者:上海圖書館
齣版社: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01362844
字數:
頁碼:84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1.本書采用四色印刷,圖文並舉,既有原件書影,並有釋文,便於讀者使用及查考;
n2.各書題跋書影之前,冠以原書捲端或其他重要書葉的書影,並精要標注書名、作者、版本和館藏號,以供讀者鑒定版本之需;
n3.本書較《張元濟全集》及《張元濟古籍書目序跋匯編》等書,增加瞭一些未曾收入的序跋,並對此二書一些錯誤進行瞭更正。
n內容提要
張元濟,字筱齋,號菊生,浙江海鹽人。近代中國齣版傢,古籍版本、目錄、校勘學傢,一生對於中國文化、齣版、藏書事業貢獻極大。在其一生收藏古籍、舉辦圖書館和編輯齣版古籍的活動中,留下瞭許多親筆書寫的題跋批校。本書即是對上海圖書館藏張元濟手寫題跋的匯編,共收錄古籍題跋82種。與其他張元濟題跋匯編不同的是,本書以圖文對照的形式,將原件影印並配以釋文,並精要標注書名、作者、版本和館藏號,以供讀者參考。同時,本書將所收錄之張元濟所書題跋以照片形式呈現,以供讀者欣賞張元濟之書法藝術。
n目錄
作者介紹
上海圖書館成立於1952年,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1995年10月,上海圖書館與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閤並,成為綜閤性研究型公共圖書館和行業情報中心,同時也是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上海市分中心、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總館、上海市古籍保護中心、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前沿技術發展研究中心'和上海文化創意産業信息中心。上海圖書館藏中外文獻5400餘萬冊(件),其中古籍善本、碑帖尺牘、名人手稿、傢譜方誌、西文珍本、唱片樂譜、近代報刊及標準尤具特色。
文摘
序言
〇一 北窗炙輠錄二捲 清抄本..........一
n〇二 補梅居士詩選四捲 民國十三年張元濟抄本......三
n〇三 滄浪先生吟捲二捲 明嘉靖十五年尹嗣忠刻本...五
n〇四 春星草堂詩稿八捲 清乾隆海鹽張慎寫刻本....八
n〇五 詞林紀事二十二捲樂府指迷一捲詞旨一捲詞韻考略一捲 清乾隆四十年海鹽張氏涉園刻本....一〇
n〇六 澹慮堂遺稿四捲補遺一捲 清乾隆八年刻本......一三
n〇七 東齋詩刪一捲 清抄本...........一五
n〇八 杜工部集二十捲年譜一捲諸傢詩話一捲唱酬題詠附錄一捲 清康熙六年季氏靜思堂刻本.......一七
n〇九 讀杜隨筆四捲 清雍正鬆柏堂刻本......二〇
n一〇 杜詩詳注二十五捲首一捲附編二捲 清康熙刻本...二二
n一一 端簡鄭公文集十二捲 明萬曆二十八年刻本....二五
n一二 飛帛錄二捲續錄一捲 清嘉慶九年擘荔軒刻本.....二七
n一三 負暄野錄二捲 明隆慶元年葉恭煥抄本..........二九
n一四 龜巢稿十捲補遺一捲 清道光二十五年謝蘭生刻本.三一
n一五 歸潛記乙編一捲附一捲丙編一捲丁編三捲戊編一捲辛編一捲癸編一捲附一捲 清宣統元年刻本.........三三
n一六[嘉靖]海寜縣誌九捲首一捲 清光緒二十四年重刻本....三五
n一七 [太平天國]海鹽縣糧戶易知由單 太平天國十一年(清鹹豐十一年)本..三七
n一八 (荊川先生批點精選)漢書六捲 明嘉靖刻本....三九
n一九 漢書一百捲(存捲七十八至八十一) 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據宋白鷺洲書院刻本影印本.....四一
n二〇 漢書一百捲(存捲七十八至八十一) 民國劉承乾據宋白鷺洲書院刻本影印本....四三
n二一 橫浦先生文集二十捲無垢橫浦心傳錄三捲橫浦日新一捲橫浦先生傢傳一捲施先生孟子發題一捲明萬曆四十二年吳惟明刻本.......四五
n二二 淮海集四十捲後集六捲長短句三捲 明嘉靖十八年張綖刻本....四七
n二三[嘉慶]徽縣誌八捲 清嘉慶十四年刻本.......四九
n二四 嘉靖二年會試錄一捲 明嘉靖二年刻本...五一
n二五 嘉靖元年浙江鄉試錄一捲 明嘉靖元年刻本......五三
n二六 江月鬆風集十二捲補遺一捲 清抄本..五五
n二七 金石錄三十捲 清呂無黨抄本...............五七
n二八 敬業堂詩集五十四捲補遺一捲餘波詞一捲附錄一捲 清張宗橚抄本(捲一至四十八配清康熙五十八年刻本).....五九
n二九 客捨偶聞一捲 清柘柳草堂抄本..........六三
n三〇 愧郯錄十五捲(存捲一至七) 明抄本.....六五
n三一 潰癰流毒四捲 日本抄本........七〇
n三二 李太僕恬緻堂集四十捲 明萬曆刻本..七二
n三三 李文十八捲 明嘉靖二年黃景夔刻本..七四
n三四 侖山堂壬戌詩曆不分捲 稿本...............七六
n三五 名句文身錶異錄二十捲 清康熙四十七年漱六閣刻本........七八
n三六 明彭德符先生萬曆乙卯科硃捲 科場原捲........八〇
n三七 明彭孟公先生萬曆浙江鄉試捲不分捲 明萬曆二十八年寫本.....八二
n三八 明詩選七捲 稿本......八四
n三九 茗齋詩十八捲(存捲二至四、 六、 八至十八)附補鈔茗齋詩一捲 稿本......八六
n四〇 南陔堂詩集十二捲 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九〇
n四一 南海先生戊戌奏稿一捲 清宣統三年排印本..............九二
n四二 清綺齋藏書目四捲 張元濟手抄本...................九六
n四三 清嘯堂集七捲 清康熙十九年序刻本..................一〇一
n四四 清異錄二捲 清康熙漱六閣刻本................一〇三
n四五 榕園吟稿十二捲 清嘉慶二十四年刊後印本.......................一〇五
n四六 蕊榜清芬 清光緒五年廣州聯桂堂刻本....................一〇七
n四七 瑞芍軒詩鈔四捲詞稿一捲 清同治七年刻本............一一〇
n四八 三朝北盟會編二百五十捲 清抄本.................一一二
n四九 山居雜識四捲 稿本.......................一一五
n五〇 涉園圖詠手捲 墨跡.................................一一七
n五一 瀋氏(曾植)門簿不分捲 清光緒二十九年稿本...........一二〇
n五二 石壑詩草一捲高陽詩草一捲 海鹽張氏涉園抄本...............一二三
n五三 說文解字十捲 清初毛氏汲古閣刻本............一二八
n五四 宋詩鈔初集九十五捲 清康熙十年吳氏鍳古堂刻本..........一三〇
n五五 孫尚書內簡尺牘編注十捲 明嘉靖三十六年顧名儒刻本...........一三三
n五六 太衝詩鈔十五捲 清硃光暄十三古印齋抄本......................一三五
n五七 唐人詩選不分捲 清海鹽張宗橚手抄本................一三七
n五八 唐四傢詩八捲 清康熙三十四年汪立名刻本.............一四〇
n五九 陶靖節集十捲總論一捲 明萬曆十五年休陽程氏刻本...........一四三
n六〇 天演論二捲 清光緒二十四年沔陽盧氏刻《慎始基齋叢書》本..........一四七
n六一 宛陵先生集六十捲拾遺一捲附錄一捲 明萬曆刻本............一四九
n六二 王荊文公詩五十捲 民國十一年海鹽張氏影印元大德本..........一五一
n六三 王摩詰集二捲 明嘉靖黃埻刻《十二傢唐詩》本...一五三
n六四 吾亦廬文稿不分捲 拜經樓抄本...一五六
n六五 西村詩集二捲補遺一捲 明嘉靖三十一年自刻萬曆二十九年硃彩續刻清乾隆三年重修本.................一五七
n六六 西村詩集二捲補遺一捲 明嘉靖三十一年自刻萬曆二十九年硃彩續刻清乾隆三年重修本.................一五九
n六七 西颱奏議一捲黃門奏疏二捲 清道光二十五年楊氏述鄭齋重刻本....一六一
n六八 郋亭廉泉錄不分捲 清光緒十一至十二年手稿本.....一六三
n校史隨筆不分捲 民國二十八年排印本..........一六五
n七〇 新書十捲 清乾隆盧氏刻《抱經堂叢書》本........一六七
n七一 胥溪硃氏文會堂詩鈔八捲 海鹽張氏涉園抄本.........一
n七二 徐蘋村全稿十三種三十一捲 清康熙四十七年刻本......一七五
n七三 續澉水誌九捲 清抄本...一七七
n七四 楊大年先生武夷新集二十捲(存捲一至四) 清順治李繍刻本..........一七九
n七五 夷白齋稿三十五捲外集一捲 明抄本.....一八一
n七六 意林五捲補一捲 清光緒三年湖北崇文書局刻本(補一捲配清抄本)........一八五
n七七 遊燕草一捲 海鹽張氏涉園抄本......一八八
n七八 指馬樓詩鈔三捲 抄本.......................一九〇
n七九 硃西邨詩稿全集八捲詩餘一捲 明抄本...........一九二
n八〇 纂圖互注南華真經十捲(存捲一至七、 九至十) 元刻明修本........一九四
n八一 纂圖互注荀子二十捲 宋刻元修本..一九七
n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畢竟涉及到的是古代文獻和名傢的手跡,但實際閱讀體驗卻遠超我的預期。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平易近人,他並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者腔調,而是像一位資深的老友在娓娓道來,將那些深奧的考據知識融入到生動的故事背景中。閱讀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文人墨客輩齣的年代,親眼見證瞭這些古籍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流轉和被珍視的過程。很多地方的分析角度都很新穎,能夠幫助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更好地理解題跋背後的文化意義和曆史信息。這種將學術研究與大眾普及完美結閤的寫作手法,實在是高明之處。
評分這本書的編纂結構非常嚴謹,邏輯性極強。它不是簡單地將所有材料堆砌在一起,而是有一條清晰的主綫貫穿始終。從整體的脈絡梳理,到具體每一條題跋的詳細解讀,過渡自然流暢,讓人很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比如,它可能先宏觀地介紹某一時期古籍的收藏風尚,然後聚焦到張元濟先生個人的收藏偏好,最後再深入到某幾件重要藏品上的題跋進行個案分析。這種層層遞進的結構安排,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理解的深度。對於想係統瞭解中國近現代藏書傢與古籍保護史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入門和深入研究的平颱,資料的係統性非常可靠。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簡直是一絕,光是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分量,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感。紙張的質感很考究,那種微微泛黃、帶著年代感的色澤,仿佛能讓人觸摸到時光的紋理。裝幀設計上,看得齣設計者花瞭很多心思,既有古典韻味,又不失現代印刷的精良。每一頁的排版都極為講究,字體選擇和字號的搭配,讓人在閱讀時感到非常舒適,既能清晰辨識,又有一種古籍特有的韻味流淌齣來。尤其是那些細節的處理,比如扉頁的設計,或者索引部分的格式,都體現齣一種匠人精神。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都覺得整個空間的氣質都被提升瞭。對於喜歡收藏實體書的朋友來說,光是這份物質上的享受就已經值迴票價瞭。
評分我尤其欣賞這本書在圖像呈現上的用心。作為一部以“真跡”為核心的齣版物,清晰度是至關重要的。這套書在這方麵做得令人贊嘆,那些題跋的拓片或者影印件,細節之豐富,簡直令人驚嘆。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張元濟先生筆鋒的力度變化,墨色的濃淡乾濕,甚至能想象齣他當時下筆時的心境。對於研究書法或者文人交往史的人來說,這些圖像資料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相比於那些模糊不清的電子掃描件,這種高質量的實體印刷,纔能真正展現齣“真跡”的魅力和曆史的厚度。每一次翻閱,都像進行一次微觀的文物考察,收獲良多。
評分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是帶有一定功利性的,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古籍修復和鑒藏的實用經驗。結果發現,這本書雖然側重於“題跋”本身,但從張元濟先生的批注和流傳記錄中,我確實捕捉到瞭很多關於“保護”的理念。例如,他對某些紙張的特殊處理方式的評論,或者對藏書環境的間接暗示,都體現齣那個時代頂尖藏書傢對文物保存的重視程度。這些經驗雖然不是教科書式的指導,但卻是在真實曆史情境中沉澱下來的“活的經驗”,比生硬的理論指導更具啓發性。這套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收藏傢,不僅是購買者,更是文物的守護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