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班門:圓
定價:58.00元
作者:《班門》編委會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5960595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關照生活 關注日常以設計為靈魂、有溫度的深度閱讀
1. 匠心中營造,涉及工藝、材料、技藝、新知,以一種創客精神,用設計打開世界,讀懂世界。2. 班門前弄斧,實現深度閱讀和求學新知的理想。3. 2017全新改版,兼具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性;德國紅點奬得主親自操刀,藉用設計的力量,“營造”全新《班門》4. 內文選用瑞典輕型與雅光紙,用紙與不同內容搭配;全書雙色印刷。5.在本書中——我們訴說曆史上人類對月球的測繪與幻想也講述一個“90 後”年輕人從一枚小郵戳開始的收藏故事
我們思考圓形城市的人類烏托邦精神也具體呈現一座現代圓形劇院的建築過程
你能在一把龔扇的編織過程中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能在草間彌生標誌性的圓點中看到現代性的視覺麵目
內容提要
在新一年中,《班門》各闆塊的結構一仍其舊,分“門?內”“門”“門?外”。以“門”為界,門內,嚮大師緻敬、取經、學藝;門,是作品,是被大師加持的“手藝”,是“匠心營造”;門外,是後生的操練、遊曆、體驗。不論是營造,是設計,都是以人的尺度進行的,不論多麼宏大的作品,*終是要走嚮人的生活中去,而我們的文章,將更加關照生活、關注日常。在本期中,我們將訴說曆史上人類對月球的測繪與幻想,也講述一個“90 後”年輕人從一枚小郵戳開始的收藏故事;我們思考圓形城市的人類烏托邦精神,也具體呈現一座現代圓形劇院的建築過程。你能在一把龔扇的編織過程中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能在草間彌生標誌性的圓點中看到現代性的視覺麵目。你會看到,這本書的內裏流淌著深刻的血液,肌膚上又紋飾著象徵未來活力的焰火;它既能切入宏大題材的小局部,也可以從瑣碎的日常生活觀照齣宏大的精神力量。
目錄
門?內美與物理學文:楊振寜
送給北京一個月亮:和安德魯先生閤作設計國傢大劇院文:鬍紹學
門?圓對月遐思文:貝恩德?布倫納
圓形城市與人類烏托邦文:宋曉鼕
萬神狂想:穹頂上的人類精神文:王南
團城:小城池的秘密文:般若
草間彌生的圓點:精神深處的戰場文:汪徽
龔扇細語文:鄧建永
門?外我在故宮修木器文:唐糖
二手記憶:我的郵戳收藏文:賀鵬
韻味“石”足:於傢石頭村文:黃波
作者介紹
楊振寜,1922年齣生於安徽閤肥,世界物理學傢,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奬。現任清華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鬍紹學,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建築師,教授。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數十人,設計作品多次獲得國傢金奬、銀奬及省部級奬項,發錶專業著述4本及學術論文數十篇。貝恩德?布倫納,德國跨領域作傢,風趣博學,其作品特色是讓科學知識穿行於文化史之中。著有多部曆史、科學、文學暢銷作品。王南,齣生於 1978 年。2001年獲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學士學位,2008年獲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導師為吳良鏞院士。2009年至今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任講師,講授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專業課。2013年至今擔任住建部傳統村落保護研究中心顧問專傢。2016 年任北京市西城區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鬍同保護專傢委員會負責人。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曆史、北京城市規劃設計及北京古建築研究。鄧建永,1982 年南開大學中文係畢業,曾任大學教師,地質礦産部文學創作室專業創作員。2001年加入中央電視颱科教頻道《探索?發現》團隊,任欄目策劃,撰稿,並擔任策劃與撰稿創作的電視特彆節目和係列紀錄片50餘部。
文摘
序言
這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讀物,與我之前閱讀過的同類書籍風格迥異。我原本以為“班門”會是一個嚴肅甚至有些古闆的主題,但這本書的編委會卻以一種齣人意料的輕鬆和靈動來呈現。書中的語言像一陣清風拂過,帶著泥土的芬芳和陽光的溫暖,讓人讀起來毫無壓力,卻又收獲頗豐。我尤其喜歡其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它們看似獨立,實則巧妙地串聯起瞭整個主題,如同點綴在夜空中的星星,雖不耀眼,卻構成瞭璀璨的星河。編委會的敘述方式非常靈活,時而娓娓道來,時而又充滿力量,這種節奏的把握恰到好處,讓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我曾多次在深夜,獨自一人,伴著一盞孤燈,細細品味書中的文字。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這本書並沒有給我提供標準答案,但它引導我學會瞭提問,學會瞭思考,學會瞭在生活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它讓我感受到知識的魅力,更讓我感受到生活的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瞭我,簡潔大氣的“班門”二字,配閤著仿佛蘊含深意的圓形圖騰,讓人初見便心生好奇。我原本對這類主題的書籍並沒有特彆的偏好,甚至可以說是有些許的距離感。然而,當翻開第一頁,躍然紙上的並非我想象中的嚴肅說教,而是如同溪流般自然流淌的敘述。作者(或編委會,我暫且這麼稱呼)的筆觸細膩而富有畫麵感,仿佛能將讀者置身於那個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班門”之中。文字間彌漫著一種溫潤的氣息,讓人在閱讀的同時,感受到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它不是那種需要費力去理解的艱澀文本,更像是一場與老友的促膝長談,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經意間觸及到一些深刻的道理。書中的語言風格多變,時而詼諧幽默,時而又飽含深情,這種變化如同生活本身,充滿瞭驚喜和意外,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新鮮感,很難預料下一秒會收獲怎樣的感悟。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細節的描繪,那種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洞察力,讓人不禁贊嘆編委會的用心。
評分這是一本讓人沉浸其中的書,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將你牢牢吸住,讓你不忍心放下。我尤其贊賞編委會的敘事技巧,他們能夠將原本可能枯燥的內容,講述得引人入勝,充滿張力。書中並沒有明顯的章節劃分,但讀起來卻有著清晰的邏輯脈絡,前後呼應,層層遞進。我曾在一個周末的下午,抱著這本書,就在落地窗前,伴著陽光,一頁頁地翻閱。時間仿佛凝固瞭,我完全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裏,忘記瞭外界的一切。書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即使是對於一些抽象的概念,編委會也能夠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類比,讓它們變得易於理解。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班門”的,更是關於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追求。它觸及瞭許多普遍性的主題,比如成長、選擇、堅持等等,這些都能夠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
評分說實話,在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對“班門”這個概念僅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印象中,總覺得它與現代社會的生活有些距離。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一些陳舊的規矩或理論,而是巧妙地將這些古老智慧融入到瞭現代生活的場景之中。編委會的功力體現在他們能夠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來解讀“班門”的精髓,使得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道理,變得觸手可及,甚至讓人覺得它們就發生在自己身邊。我最欣賞的是書中那種循循善誘的引導方式,它不會生硬地告訴你該怎麼做,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去領悟。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比任何強硬的灌輸都來得更有效,也更能深入人心。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那些曾經睏擾我的許多迷茫,似乎都找到瞭齣口。書中的觀點並非驚世駭俗,卻有著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讓人重新審視自己,重新認識生活,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精神食糧。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望,畢竟這類題材的書籍市場上並不少見。然而,當我開始閱讀,尤其是看到編委會對於細節的把握時,我纔意識到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它不是那種流水賬式的記錄,也不是那種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和人文的關懷。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卻又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味,仿佛是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在嚮你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故事。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看似隨意的段落,但細細品味,卻能發現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這種“大道至簡”的錶達方式,反而更加打動人心。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弄玄虛的錶達,隻是用最真誠的語言,去觸碰讀者的內心。我感覺這本書就像是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醇厚和甘甜。它並非強求你立刻改變什麼,而是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思考,開始反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