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女人,天生是尤物(柏杨著)
定价:24.00元
作者:柏杨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01
ISBN:97875378279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 我们宣誓——从结婚这一天开始,不但成为夫妻,互相敬爱,分担对方的快乐和忧愁。也同时成为朋友,而且是诤友,互相勉励,互相规劝,互相批评。
二、 我们领悟——愉快的共同生活,全靠心灵沟通,所以,我们善用言语,不仅表达爱心、关心,也使彼此藉语言加深了解,一齐成长。绝不粗声叱责,绝不用肢体代替言词,绝不允许发生婚姻暴力。
三、 我们认知——家庭与事业是夫妻共同经营的果实,夫妻对家庭的贡献等值,在家庭内或社会上,价值完全相同,社会工作薪俸无论多少,家务工作的薪俸都与其相同。
四、 我们同意——将来我们有子女,管教上如果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有尖锐对立的意见,会克制自己,去请教专家,绝不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希望的工具,也绝不用孩子来炫耀自己。
五、 我们认为——一夫一妻制,是社会安定的盘石,是孩子们成长*安全的温床,我们喜爱并尊重这种制度,并用事实和行动,维持它的尊严。
六、 我们警惕——婚姻生活并不多采多姿,它不但平凡,而且琐碎,如果不滋养珍惜,容易使生命憔悴,心灵伧俗,所以生活之中,我们保持适度的假期,与孩子一起长大。
七、 我们谨记——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也孝敬对方的父母,不仅是回报养育之恩,也是培养自己人格的完整,为我们的下一代立下榜样。
八、 我们了解——我们将来会老,所以,我们从结婚这一天,就培养专业之外的其它艺术兴趣,如书、如画、如音乐,使我们的生命永远充实灿烂。
内容提要
《女人,天生是尤物》、《女人,危险的投资》、《女人,比了解上帝都难》三本书,几乎涵盖了柏杨先生在各个不同时期对女性审美、女性婚姻情感、女性心理的精彩论说。《女人,天生是尤物》中柏杨笑谈女人对自己妆容姿态的种种努力,细致到头顶发型千变万化、旗袍开叉长短、高跟鞋的粗细高矮等等,其中透着男人的审美疲劳和无可奈何,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作者对女性的审美观念,女性的婚姻情爱,女性的独特心理等等有着诸多评论。他的此类杂文并没有因为内容是评述女人而变得委婉柔顺,还是读者所熟知的柏杨似的锋利畅快,尽数女人这比上帝还难懂的天生尤物。虽说是对女人的评头论足,却嬉笑怒骂男人因着女人而生的种种丑态,笑叹男人也薄命。犀利的文字撕开男人,女人伪装自己而披于外表的华丽袍子,笔锋直指人这种情爱动物或卑微或或猥亵或美丽的隐秘内心。
目录
抢先阅读
柏杨小传
序
天生尤物
俏伶伶抖着
西洋文明
吃死孩子
颤巍巍耸着
无声胜有声
明眸皓齿
倒悬葫芦
耳朵的灾难
胫链之用
袜缝哲学
握之摸之吻之
美貌是
有红有白
女人经
补遗
后几事
再补充三点
闺房之私
宁可牺牲耳朵
刎颈之交
提袜故伸大腿
牙必其白
苗条万岁
病大·人小病小
肥
牙和胖
争执多
绝世美人
勾人魂魄
爱慕之情
……
作者介绍
柏杨,台湾作家,人文大师。据柏杨自己推算,1920出生于河南辉县。1949年去台湾。自1950年代用郭衣洞之名开始创作,1960年用笔名柏杨写杂文,揭露中国文化的病态与台湾社会的黑暗面。目前定居台北。 柏杨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很有意思,它并非线性叙事,更像是一个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专题论述,这使得它具备了极高的可重读性。每一次重读,由于自身阅历的增加,都会对某些段落产生新的理解和共鸣,这才是真正好书的标志。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个体命运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展现出的那种宏大视角。他没有将女性塑造成单一的受害者形象,而是深刻探讨了“能动性”与“结构性限制”之间的博弈。那些关于选择、关于代价、关于如何在既定框架内寻求最优解的论述,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充满了生活智慧。读完后,你会发现,很多困扰你已久的人际困境,似乎都有了新的参照系去理解,这对于提升个人的心智成熟度,是极有裨益的。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力量,在于其独特的节奏感和那股子不肯妥协的“狠劲儿”。它不是那种温吞水式的叙事,每一个句子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弹药,射出后往往能精准地击中靶心。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如何运用对比和反讽的手法,他总是将理想化的美好愿景与冰冷的现实残酷性并置,这种强烈的张力,使得书中的观点更具穿透力。与其说这是一本“指南”,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份“警世录”。那些关于生存策略、关于如何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保护自我价值的探讨,其深刻程度远超一般的励志读物。读完后,那种感觉就像是卸下了身上不必要的伪装,虽然代价可能是接受一些令人不适的真相,但换来的是一种更坚实、更贴近真实的自我认知。
评分坦白讲,初接触这本书时,我曾担心它会落入刻板印象的窠臼,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够在一个看似狭窄的议题下,挖掘出普世的人性议题。他的文字充满了强烈的个人印记,但这种个性并非是自我陶醉,而是源自于对生活本质的深刻体验和批判精神的执着。它教会我更清晰地辨识何为真情,何为表演,以及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如何保持一种健康的、不依附的独立姿态。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在于它彻底地剥离了“应该”背后的所有社会噪音,让你直面“是”什么。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阅读体验,它提升了读者的思辨能力,让人变得更难被表象所迷惑。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消耗精力的,因为它迫使你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和逻辑推翻。它并非那种可以轻松地在睡前翻几页的书籍,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场小型的辩论赛,作者抛出的观点咄咄逼人,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容不得丝毫敷衍。我特别欣赏它在论证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冷峻的理性,即便涉及情感和伦理的议题,作者也倾向于从更宏观、更具批判性的角度去解构,而不是陷入无谓的煽情。这种“抽离感”恰恰是它力量的来源,让读者能够跳出自身的局限性,以一种更加客观、近乎旁观者的视角去审视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动态。说实话,看完某些章节后,我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平复心情,因为它带来的冲击力是持久的,不是一读而过的那种。
评分这本书,初翻开时,那种直白的语言风格就让人眼前一亮,完全没有现在很多作家那种故作高深的腔调。它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剖开社会对“理想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层层叠叠的虚伪面具。作者的笔触极其老辣,他似乎对人性的幽微之处有着一种近乎残酷的洞察力。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到一种被冒犯的战栗,但紧接着,又会被那种直达核心的清醒所震撼。这绝不是一本用来“取悦”读者的书,它更像是一面棱镜,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隐忍与抗争,以一种近乎戏谑又无比严肃的方式折射出来。尤其是在描述女性在特定社会结构下所受到的规训和自我挣扎的部分,那种细节的描摹,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仿佛作者就活在我们身边,将那些私密的、不愿言说的角落一一揭示。它挑战的不仅是传统观念,更是我们安于现状的心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