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唐長安城郊園林文化研究
定價:138.00元
作者:李令福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03053499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圓脊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曆史學、曆史地理學等學科的學者及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
內容提要
《唐長安城郊園林文化研究》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論說瞭唐長安城東南隅麯江園林文化的形成、特色及影響,認為麯江的園林文化興起於秦漢,成於隋而盛於唐,宋元明清隨都城東遷而逐漸衰落,21世紀將重現輝煌。唐代麯江是都城長安*有活力的地方,麯江流飲、杏園探花、雁塔題名、樂遊原登高、芙蓉園看花等中國古代膾炙人口的文壇佳話就發生在這裏,麯江之於長安即如今日西湖之於杭州。下編討論瞭唐長安城南郊少陵原與樊川的園林文化。“城南韋杜,距天尺五”,這裏貴族彆墅園林廣布,有的杜甫彆業、*早的“人間天堂”,加上樊川八大寺院,成為首都長安郊區的文化高地。龍首原的地理形勢是決定唐長安城麯江及南郊園林繁盛的重要基礎。
目錄
目錄
上編 唐長安城東南隅麯江園林文化
前言 i
插圖目錄 ix
列錶目錄 xiii
**章 宜春、樂遊皇傢苑,麯水流觴芙蓉園——麯江文化源淵長 3
一、秦宜春苑與隑州 3
二、漢宜春苑、樂遊苑與麯江 6
三、隋大興城、芙蓉園與麯江 10
第二章 江頭宮殿鎖韆門,細柳新蒲為誰綠——唐代麯江的園林建設 21
一、唐代麯江園林建築的興衰 21
二、唐代麯江文化區的規模及其園林風光 32
第三章 皇帝遊幸芙蓉園,賜宴百官麯江亭——皇傢、組織的麯江遊宴活動 42
一、六飛南幸芙蓉苑,十裏飄香入夾城——皇帝遊幸芙蓉園 42
二、密座韆官盛,場開百戲容——百官宴飲麯江亭 51
第四章 杏園探花、雁塔題名、麯江流飲——進士的麯江遊宴活動 59
一、及第新春選勝遊,杏園初宴麯江頭——進士麯江宴的起源與發展 59
二、幾種典型的慶賀活動 63
三、進士團——民間經濟組織的應運而生 72
第五章 文人覓詩處,萬民節慶園——文人的四季詩情與百姓的節俗活動 77
一、大抵世間幽獨景,*關詩思與離魂——長安文人四季覓詩麯江頭 77
二、都人賞於麯江,莫盛於中和、上巳節——長安百姓節日勝遊麯江 89
第六章 麯江文化的衰落與重生——宋代以來的麯江 110
一、麯江宮殿、遊樂燕喜之地皆為野草——宋代的麯江 110
二、麯江池畔黍離離,芙蓉園中牧兒謳——明代的麯江 113
三、麯江、杏園、樂遊宴喜之地無涓流殘址之可尋——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麯江 118
四、麯江文化勝跡,21世紀重現輝煌——當代的麯江建設 121
下編 唐長安城南郊少陵原與樊川園林文化
第七章 皇傢貴族陵邑,上林苑中有苑——秦漢時代的少陵原與樊川 129
一、少陵原上漢宣帝杜陵與杜陵邑 129
二、鳳棲原上的張安世傢族墓地 154
三、杜南苑與樊川:秦漢皇傢禁苑 162
第八章 少陵詩聖,杜麯桑田——杜甫在長安城南 185
一、杜甫的生平 185
二、杜麯幸有桑麻田:杜甫在城南的住所 190
三、朝扣富門暮隨馬:杜甫在城南的生活 195
四、杜陵題詩乃如史:城南生活對杜甫成為“詩史”的影響 206
五、工部韆鞦廟貌新:杜公祠的建設與發展變遷 209
第九章 城南彆業,人間天堂——唐代學者彆業園林 220
一、城南彆業園林的分布 220
二、何將軍山林 232
三、杜佑莊園 246
四、中國*早的“人間天堂”——員莊 255
五、其他學者彆業 260
六、少陵樊川的景觀及其與長安城的關係 280
第十章 城南韋杜,離天尺五——唐代長安城南韋杜傢族的繁盛 286
一、唐代以前韋氏傢族曆史及其主要人物概述 286
二、唐代以前杜氏傢族曆史及其主要人物概述 289
三、唐代長安城南韋杜傢族的繁盛 291
四、韋杜世居及其莊墅園林 321
第十一章 華嚴祖庭,樊川八寺——宗教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330
一、華嚴宗的成立及其背景 330
二、華嚴宗的發展與繁榮 341
三、華嚴祖庭華嚴寺及其建築園林特點 355
四、樊川八大寺的分布及其園林變遷 360
第十二章 城南勝遊地,興修杜公祠——宋元明清以來的少陵樊川文化 369
一、宋代以來遊記中的長安城南印象 369
二、元代西安城南少陵地區 388
三、明代西安城南少陵地區 398
四、少陵原上的明秦王“小十三陵” 403
五、清代西安城南少陵地區 415
六、民國時期城南少陵地區 422
七、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城南少陵地區 432
第十三章 結語:盛世少陵原,巨龍航天夢 441
一、唐都長安郊區*宜居*興業的生態文化區 441
二、少陵樊川地區位於古都長安城市的龍脈南端 444
三、如何實現西安航天城文化生態園的建設目標 451
四、文化與生態建設是航天基地巨龍騰飛的雙翼 455
參考文獻 460
後記 464
插圖目錄
圖1-1 西漢時代的麯江地區 9
圖1-2 隋大興城六爻與麯江圖 13
圖2-1 唐代麯江園林平麵布局示意圖 25
圖7-1 漢宣帝杜陵位置示意圖 130
圖7-2 杜陵陵區平麵示意圖 135
圖7-3 漢宣帝杜陵 136
圖7-4 杜陵陵碑 136
圖7-5 長樂未央圓瓦當 137
圖7-6 長生無極圓瓦當 138
圖7-7 鎏金銅構件 139
圖7-8 杜陵1號坑齣土的陶俑 140
圖7-9 杜陵墓 141
圖7-10 捲雲紋瓦當 143
圖7-11 杜陵東園——漢宣帝孝宣王皇後陵 144
圖7-12 杜陵南園——漢宣帝許皇後少陵 145
圖7-13 秦杜虎符 152
圖7-14 張安世傢族墓地布局圖 154
圖7-15 張安世墓地發掘現場 155
圖7-16 張安世墓地齣土戰俑 156
圖7-17 張安世墓齣土的成套量具 157
圖7-18 “衛將長史”印章 158
圖7-19 M1墓道 159
圖7-20 秦杜南苑、漢禦宿苑在上林苑中的位置 165
圖7-21 秦上林苑的宮觀建築 169
圖7-22 漢上林苑的宮觀建築 171
圖7-23 西漢時期的少陵樊川地區 183
圖8-1 杜甫一生形跡圖 185
圖8-2 杜甫長安城南住址示意圖 191
圖8-3 杜甫居所布局示意圖 193
圖8-4 杜甫在城南郊遊地點示意圖 196
圖8-5 長安城南杜公祠變遷示意圖 215
圖8-6 長安城南現存杜公祠布局示意圖 216
圖8-7 成都杜甫草堂布局示意圖 218
圖9-1 唐代少陵樊川彆業園林分布圖 220
圖9-2 何將軍山林布局推測圖 242
圖9-3 寂寞荷葉杯的現代造型 244
圖9-4 杜佑郊居布局推測圖 253
圖9-5 員莊布局推測圖 260
圖9-6 白序莊布局推測圖 273
圖10-1 唐代宰相人數排名前12位的傢族在諸氏中所占比例圖 293
圖10-2 韋杜傢族宰輔在諸氏中所占比例圖(前10位) 293
圖10-3 唐代長安城南韋杜傢族莊墅園林分布圖 328
圖11-1 現代齣版的《華嚴經》 332
圖11-2 華嚴五祖 336
圖11-3 華嚴宗與中國佛教宗派的關係 346
圖11-4 華嚴兩大祖師捨利塔 356
圖11-5 牛頭寺後殿 365
圖11-6 牛頭寺古柏 366
圖12-1 張禮遊城南路綫圖 370
圖12-2 宋代長安城南圖 380
圖12-3 元代城南少陵地方 395
圖12-4 明代城南少陵地區 399
圖12-5 明秦藩王墓葬群分布圖 403
圖12-6 秦王硃樉墓 407
圖12-7 秦湣王墓 408
圖12-8 秦惠王墓 410
圖12-9 秦簡王墓 411
圖12-10 秦宣王墓前石刻 412
圖12-11 清代城南少陵地區 415
圖12-12 民國城南少陵地區 422
圖13-1 唐都長安郊區園林布局圖 441
圖13-2 《三纔圖會》的《六爻定位》圖 443
圖13-3 隋唐都城中的六爻地形示意圖 444
圖13-4 終南山天際輪廓綫與唐長安城標誌性建築 446
圖13-5 唐長安城政治、經濟與文化地區中心綫與夾城 446
圖13-6 龍首原與唐長安城龍脈 447
圖13-7 長安城郊文化軸綫 449
圖13-8 西安市周邊山川地理形勢 450
圖13-9 秦都鹹陽宮殿與天象對照示意圖 451
圖13-10 北鬥星(左)與南鬥星形狀 453
圖13-11 西漢長安城“鬥城說”布局示意圖 453
圖13-12 “西安國傢民用航天産業基地”區位圖 455
列錶目錄
錶7-1 杜陵杜氏傢族起源示意錶 151
錶7-2 文獻中關於西漢上林苑規模的記述 166
錶8-1 全國各地杜公祠(杜甫墓)一覽錶(不完全統計) 213
錶9-1 長安城南地區彆業園林分布錶 220
錶10-1 唐代韋氏宰輔人物錶 292
錶10-2 韋安石、韋巨源傢族世襲簡錶 294
錶10-3 韋思謙傢族世襲簡錶 296
錶10-4 唐代杜氏宰輔人物錶 304
錶10-5 杜如晦傢族世襲簡錶 305
錶10-6 杜佑傢族世襲簡錶(始自杜預,共16代) 308
錶10-7 杜黃裳傢族世襲簡錶 310
錶10-8 唐代韋杜傢族宰輔人物入仕途徑錶 318
錶10-9 唐代韋杜傢族榮登宰輔人物拜相年齡及任相時間統計錶 319
錶10-10 唐代韋杜傢族駙馬皇妃統計錶 320
錶11-1 從華嚴學到華嚴宗的發展 339
錶11-2 華嚴宗法脈傳承錶 351
錶11-2 華嚴宗法脈傳承錶續1 352
錶11-2 華嚴宗法脈傳承錶續2 353
錶12-1 《遊城南記》所載的宋代彆業錶 376
錶12-2 《遊城南記》所載的墓葬錶 379
錶12-3 《遊城南》和《遊城南記》所載景觀對比錶 381
錶12-4 明代城南鄉裏錶 398
錶12-5 明秦藩王傳承錶 405
錶12-6 清代城南社、村錶 414
錶12-7 民國十八年(1929年)時期西安城南村落分布錶 422
錶12-8 城南樊川、少陵原的村落 432
作者介紹
`
文摘
序言
閱讀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文化”二字上的用心良苦。本書並非一本單純的園林圖錄或曆史地理讀物,它真正聚焦於“園林文化”的內涵。書中,我看到瞭園林如何成為唐代貴族階層彰顯身份、傳播思想、進行社交的重要場所。比如,對於某些文人園林,作者可能詳細分析瞭其中的詩歌題詠、碑刻銘文,甚至是園林主人與其文人好友在此進行的詩會、賞景活動。這些文字記錄,如同一麵麵鏡子,摺射齣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情趣。我也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園林與宗教信仰的聯係,例如佛教寺院中的庭院景觀,以及道教的崇尚自然、與山林為伴的理念在園林設計中的體現。這些文化層麵的解讀,為我們理解唐代社會生活提供瞭更為多元和立體的視角,也讓我認識到,園林不僅僅是物質的空間,更是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載體,它們承載著曆史的記憶,也塑造著時代的審美。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和園林藝術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總是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夠深入挖掘特定地域文化內涵的著作。這本書的書名《唐長安城郊園林文化研究》瞬間吸引瞭我,因為它直擊瞭中國古代最輝煌的都城之一——唐長安,並且聚焦於其“城郊園林文化”,這無疑是一個極具研究價值且充滿想象空間的領域。我預想中的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唐代長安城周邊園林進行簡單的羅列和介紹,而是會深入剖析這些園林在唐代社會、經濟、政治、宗教以及藝術等多個維度上所扮演的角色和産生的深遠影響。例如,它可能會詳細闡述這些園林是如何與貴族生活、皇傢休憩、文人雅集、宗教朝拜等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我很期待看到作者如何通過史料的發掘和解讀,勾勒齣唐長安城郊園林的宏偉藍圖,展現其在當時城市景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們是如何塑造和反映唐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探討這些園林在曆史長河中的變遷,以及它們對後世園林藝術産生的啓示,這會是我閱讀這本書時最為期待的部分。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我常常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所摺服,尤其是在園林藝術方麵。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夠以樸實而又不失學術性的語言,嚮讀者揭示唐長安城郊園林背後,可能隱藏著許多普通勞動者的身影。這些園林,從選址、規劃、建造,到日常的維護、灌溉,想必都離不開大量工匠和農人的辛勤付齣。書中是否會涉及到一些關於園林建造技術、材料運用、甚至是一些民間傳說和故事,來展現這些普通人在園林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我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唐長安城郊園林並非僅僅是帝王將相的專屬,它也與廣大庶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甚至可能成為他們休憩、集會、甚至進行某種形式的文化活動的場所。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從精英到大眾的視角切換,一定會讓這本書更具溫度和人情味,也更能展現齣唐代社會文化的多元與活力。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我首先被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豐富的史料所摺服。書中對唐長安城郊園林的梳理,不僅僅是文獻的堆砌,更是通過細緻入微的考證,將那些可能湮沒於曆史塵埃中的園林遺跡和相關記載,重新呈現在我們麵前。我驚喜地發現,作者不僅僅關注瞭那些赫赫有名的皇傢園林,比如大明宮的禦苑,還深入挖掘瞭許多鮮為人知的私傢園林,甚至是文人隱士的居所。這些園林,雖然規模可能不及皇傢園林,但它們所承載的文化意涵卻同樣豐富。例如,書中對某些園林布局、植物配置、水係設計等細節的描述,都極具畫麵感,仿佛能讓我穿越時空,親身漫步其中,感受那份古樸典雅的韻味。更令我贊嘆的是,作者在討論這些園林時,並沒有局限於孤立的個體,而是將其置於唐代長安城宏大的背景下進行考察,探討瞭園林與城市功能、與周邊聚落、與交通網絡的相互關係,這使得整個研究更具整體性和深度,也讓我對唐長安城郊的生態環境和人居模式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我對書中關於園林與城市發展關係的論述尤其感興趣。唐長安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其城郊園林的建設無疑是城市功能拓展和居民生活品質提升的重要體現。書中是否會分析這些園林在水源供給、綠化屏障、休閑娛樂等方麵的作用?它是否會探討園林建設如何影響瞭周邊土地的利用和價值,以及如何與當時的農業生産、商業活動相互交織?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夠運用生態學、景觀學的視角,結閤曆史文獻,對唐長安城郊園林的生態價值和城市功能進行科學的評估。例如,分析這些園林在調節氣候、淨化空氣、提供農副産品等方麵的貢獻,以及它們如何成為緩解城市壓力、滿足市民休憩需求的重要空間。這種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無疑會為我們理解古代城市規劃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啓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