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越地非物質文化遺産綜論
定價:39.00元
作者:仲富蘭,何華湘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6-01
ISBN:9787010089096
字數:298000
頁碼:30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為浙江省社科規劃重大課題、紹興市重大文化工程《越文化通論》之一,也是屬於特色的開創性研究課題之一,具有填補學術空白的創新意義。本書的*特色就是基於越文化的區域性組成部分,將大量史料和資料匯於一爐,論證越地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浙江省、紹興市特色文化産業的源頭活水,對其核心與靈魂——“活態”的非物質文化作齣瞭概覽、鳥瞰和文化意義的闡發。
越地非物質文化遺産指越地民風民俗及其古老百越族習俗文化的傳統基因。它不限於典籍上記載的古越人原始風情,也包括流傳於後世的種種越地的民情、禮俗、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及民間信仰,尤其是從這些習俗信仰中反映齣來的越人的質樸、悍勇和開拓進取的心理特徵和精神氣質。
隨著文化生態環境的不斷變遷,越文化之非物質文化形態必然要自覺或自發地隨之發生非良性變異或蓰性變異。麵對外來文化和新的生存環境時,兼收並蓄,推陳齣新,自我調節,與時俱進,進行基於原質的創新。越地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越地文化與多種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融與統一。
目錄
作者介紹
仲富蘭。男,漢族,1950年11月生,上海市人,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係。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人類學民俗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海人民聲播電颱新聞颱副總監、高級記者,《新聞午報》主筆。主要社會為上海市社聯委員、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香港中國文化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認為,一個地方的文化,最能反映其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而《越地非物質文化遺産綜論》這本書,正是以非物質文化遺産為切入點,為我描繪瞭一幅波瀾壯闊的越地人文畫捲。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越地民間說唱藝術的篇章。 作者並非僅僅在介紹“書麵語”的傳統麯藝,而是將那些在市井街頭、鄉間田野中流傳的“活著的”說唱形式,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我仿佛能聽到說書人在燈光昏暗的茶館裏,抑揚頓挫地講述著古老的故事,看到錶演者們憑藉著一把簡陋的樂器,就能引得滿堂喝彩。書中對某些地方的“蓮花落”或“灘簧”等麯藝的分析,細緻入微,不僅僅是技法上的探討,更是挖掘瞭這些麯藝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民眾的情感寄托,以及它們在傳播過程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我甚至能感受到,在那些樸實無華的唱詞背後,蘊含著老百姓對生活的熱愛、對不公的呐喊,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期盼。這種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文化形式,讓我覺得無比親切和真實。
評分讀到《越地非物質文化遺産綜論》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在翻閱之前,我對“非物質文化遺産”這個概念的理解其實非常模糊,總覺得是些古老、遙遠、離我們生活很遠的東西。但這本書打破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它以一種非常生動、細膩的方式,將那些曾經隱藏在民間、代代相傳的技藝、習俗、錶演藝術等鮮活地呈現在我麵前。 尤其是書中對越地戲麯的描寫,簡直就像把我帶到瞭那個古老的戲颱邊。我能想象齣那些身著華麗戲服的演員,在燈光下揮灑自如的身段,聽見他們抑揚頓挫的唱腔,感受到字裏行間的情感張力。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劇種和曆史,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戲麯背後蘊含的民間智慧、社會變遷以及與當地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風土人情。例如,某一個地方戲的唱腔,作者就細緻地分析瞭其如何受到當地勞動號子、民間歌謠的影響,甚至追溯到早期農業生産中的某種節奏和韻律。這種連接,讓我覺得非遺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深深紮根於這片土地的土壤之中。
評分閱讀《越地非物質文化遺産綜論》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它讓我有機會去“看見”那些可能已經被遺忘,或者被現代文明所掩蓋的珍貴文化碎片。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越地傳統醫藥和養生文化的章節所打動。 作者並沒有把這部分內容寫成枯燥的醫學史,而是將草藥的采集、炮製,以及各種古老的養生方法的應用,都融入瞭越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曆史故事之中。我讀到瞭關於某個山村裏,老人們如何根據季節變化,采集特定的草藥來調養身體,如何運用祖輩傳下來的經驗,製作齣具有療效的藥酒或藥膳。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傳統醫藥並非隻是單純的治療手段,它更是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哲學。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越地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往往蘊含著古人對疾病的理解、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對健康長壽的渴望。這些故事,就像一顆顆飽含智慧的種子,在我的腦海中悄然生根發芽,讓我對“健康”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對“越地”這個概念的認知,大多停留在曆史課本上對越國、勾踐的模糊印象。但《越地非物質文化遺産綜論》這本書,則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維度。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活著的、充滿活力的越地,一個不僅僅有曆史遺跡,更有鮮活文化傳承的地域。 書中對於越地民俗節慶的描寫,尤其令我印象深刻。那些看似平常的節日,在作者的筆下卻展現齣驚人的豐富性和深厚內涵。比如,某個地區的端午節習俗,不僅僅是吃粽子、賽龍舟,更包含瞭驅邪避疫的古老信仰,以及對屈原精神的紀念,並且在不同鄉鎮之間,這些習俗又有著細微而有趣的區彆。作者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和生動的故事,讓我看到瞭這些習俗是如何隨著時代變遷而演變,又如何在傳承中保持其核心的精神。我甚至讀到瞭關於某個地方的婚禮習俗,其繁復而充滿儀式感的流程,以及其中蘊含的關於傢庭、婚姻、社群關係的古老智慧,這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我一直對傳統手工藝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信息爆炸、批量生産的時代,那些手工製成的物品總能帶給我一種特彆的慰藉。翻開《越地非物質文化遺産綜論》,我立刻被書中關於越地傳統染織技藝的部分吸引住瞭。作者不僅僅是介紹瞭絲綢的織造、印染過程,更是將這些技藝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緊密聯係起來。 書中詳細描述瞭越地特有的植物染料是如何被采摘、加工,以及不同染料所呈現齣的獨特色彩,這些色彩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美,更是承載瞭當地人對自然萬物的理解和敬畏。我還讀到關於某個特定地域的紮染技藝,作者深入淺齣地解釋瞭每一個復雜的步驟,從如何紮製圖案,到如何浸染,再到最後的作品呈現,仿佛我親身參與瞭整個製作過程。更讓我感動的是,作者還采訪瞭許多老一輩的手藝人,記錄瞭他們充滿智慧的口述曆史,以及他們在傳承技藝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和堅持。這些真實的敘述,讓我深刻體會到每一件非遺作品背後,都凝聚瞭無數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也連接著一段段鮮活的曆史記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