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 信
定价:68.00元
作者:熊春锦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17335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系列书籍,是以解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德修身理论为主题的理论著作。主要通过文字解码、文献解析、理论阐述等途径,对仁义礼智信五德的文化内涵进行寻根探源和详实讲解,建立起便于现代人理解和掌握的五德理论体系。本系列书籍的特色,是立足于对中华传统道德修身学说的深入研究,结合传统中医学、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对传统五德修身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解析,并介绍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重点修身方法。
内容提要
目录
目录
章 信 德
节 谈文论字说信 / 005
一、信的文与字演变 / 005
(一)古体“信”文的内涵 / 006
(二)小篆“信”文的内涵 / 009
二、古圣先贤论信 / 010
(一)《黄帝四经》中对信的揭示 / 010
(二)《德道经》中对信的阐释 / 018
(三)孔子对信的论述 / 020
(四)庄子对信的论述 / 021
三、信的定义与分类 / 022
(一)信的定义 / 022
(二)信的释用与表现分类 / 022
四、信字释用的“铁三角” / 028
(一)信仰定生存 / 028
(二)信念决成败 / 030
(三)信息判生死 / 032
五、正善治理信仰、信念、信息 / 037
第二节 信德与五德的关系 / 041
一、信德的定义 / 041
二、信德承载仁义礼智 / 041
(一)四季轮转中的五德关系 / 043
(二)东西方手势语言当中的五德关系 / 043
(三)信德修持需要同步修好仁德 / 047
三、忠信厚实易返归 / 049
(一)巨笔揭示仁义礼智信顺行规律 / 049
(二)五德逆修返归“德一” / 054
第三节 信德定治乱 / 058
一、天下治乱根何在 / 058
(一)治与乱的后一道防线是信德 / 058
(二)信德存亡决定历史兴亡 / 059
二、明于治乱需晰信 / 061
(一)一治一乱辨信疑 / 061
(二)“子贡问政”话诚信 / 061
三、拨乱反正必从立信入手 / 062
第二章 立 信
节 说文解字论立信 / 067
一、立的字源与字义 / 067
二、立信的本义 / 070
第二节 信德的内在修身生理机制 / 072
一、信德修身生理学概述 / 072
二、信土的生理功能 / 080
(一)信土为后天之本 / 080
(二)信土的能量来源 / 081
(三)信土养护五臟 / 083
(四)人类生命种子的五种不同结果 / 084
二、辨阴识阳谈意识 / 088
(一)意识的修身生理学解析 / 088
(二)意识的修身病理学分析 / 090
(三)意识的修身治理学简析 / 093
三、立信与内圣外王修身治理 / 094
(一)内圣外王修身治理简述 / 094
(二)外王意识、身识、口识是立信的关键系统 / 097
第三节 信德与信仪 / 102
一、信仪简述 / 104
(一)五仪 / 104
(二)信仪 / 107
二、信德与信仪的内圣外王 / 108
(一)忠厚正真的信德是内圣治理之根 / 108
(二)信仪的规范是外王治理之本 / 110
(三)信德信仪一体求证 / 111
第四节 信德建设的系统层级 / 114
一、信土治理的层级变化 / 114
二、破三境修真信/ 116
三、修身立信的三大阶段 / 118
(一)模仿朴素 / 119
(二)从仿照走向相同 / 120
(三)无中生有 / 121
第三章 培 信
节 信德培养的修身意义 / 126
一、信德具备的综合表现 / 126
二、信德缺失的综合表现 / 128
三、培信是有为而治教育的主导和基础 / 129
(一)一勤二检常自省 / 130
(二)修德要从信修起 / 131
第二节 信德的正厚实真 / 135
一、字析正厚实真 / 135
二、详析信德之正 / 142
(一)以正信承载五德 / 142
(二)信德的八正道 / 144
(三)规避信德之偏 / 145
(四)解决信德之歪 / 148
三、详析信德之厚 / 150
(一)大丈夫居其厚 / 150
(二)不居其泊 / 152
(三)十年炼己“厚”与“朴” / 153
四、详析信德之实 / 155
(一)培信居其实 / 155
(二)剔除信之华 / 156
(三)认清信之虚 / 158
五、详析信德之真 / 161
(一)认识信之真 / 161
(二)辨识信之假 / 163
(三)识透信之伪 / 165
(四)培养信之真 / 166
第三节 培信治乱 / 167
一、识乱 / 167
(一)认识信仰漂浮的严峻格局 / 167
(二)忠信崩解的三个阶段和八种乱象 / 169
(三)识破意识格局之乱 / 172
二、正治 / 177
(一)圣人之治破局治乱 / 177
(二)内治要建淳厚基础 / 178
(三)外治恪守少私寡欲 / 179
(四)人若无信则法治难行 / 180
第四节 意识的正善治 / 182
一、少私为缰拴心猿 寡欲为绳锁意马 / 182
二、以信德和四仪防治四毒对意识的侵害 / 184
(一)贪则毁信 严防勿怠 / 184
(二)嗔欲相变 意善不嗔 / 185
(三)痴欲相缠 守正不痴 / 187
(四)炼己立信 真信无疑 / 187
三、意识用中得一的步骤 / 188
四、六识联动知一寻一 / 189
五、意识与心识一体修证 / 191
六、建立自我检查赏罚机制 / 193
第五节 口识的正善治 / 195
一、口识与信德土以及脾意的关系 / 195
二、调控口识的霸治与危治 / 197
(一)阻遏祸从口出 / 197
(二)防止病从口入 / 202
(三)素食的修身意义 / 204
三、口识的忌与立 / 206
第六节 身识的正善治 / 208
一、身识的品格与品质 / 209
(一)脊椎得一是身识守信的根本 / 209
(二)立信培养外王气质 / 211
二、身识修持的必要性 / 213
三、意识身识品格铸造工程 / 216
(一)七相训练的意义 / 217
(二)七相训练的内容 / 218
第四章 忠 信
节 忠信的内涵 / 226
一、字析忠信 / 226
二、忠是信的先导 / 228
第二节 忠信修持德道根 / 230
一、正道、善道、德道文化辩证 / 230
二、忠信是正善德修持之根 / 232
三、常道文化与非恒道文化辨析 / 234
第五章 守 信
节 发人深省的守信故事 / 240
一、曹操守信放关羽 / 240
二、“把信带给加西亚” / 241
三、范式守约探友 / 244
第二节 守信的内涵 / 246
一、什么是守信 / 246
二、地球是怎样守信的 / 251
三、生命应该守信 / 252
四、修身与治世不能离开守信 / 253
第三节 信德对民族与文化复兴的重要性 / 256
一、民族复兴信为梯 / 256
(一)治理信土为天地立心 / 256
(二)修身明德为生民立命 / 258
(三)开启民智为往圣继绝学 / 258
二、文化复兴信立极 / 259
(一)“天下为公”渊源深 / 259
(二)“中土”长存道德根 / 261
(三)“大道行世”信土成 / 262
参考文献 / 265
作者介绍
熊春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2009年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授予“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称号。2014年,先后被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等机构主办的第十一届教育家大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2014中国教育家年会授予“教育创新先进个人”和“2014年度中国教育人物”荣誉称号。
文摘
无
序言
无
读《礼: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的时候,我常常会联想到很多古代的典籍,比如《论语》、《礼记》等等,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却显得格外亲切和易懂。它不像那些古文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现代人的视角,结合当下的社会现象,去解读“礼”的内涵。我最受触动的一章是关于“义”的论述。在这个利益至上的年代,“义”这个字似乎变得越来越奢侈。但书中通过一系列的案例,让我明白,真正的“义”并非迂腐不化,而是坚持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是一种对自己良知的守护。我记得书中举了一个关于朋友之间互相扶持的例子,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困难面前,坚守道义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读完这一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一些信念,也更加理解了为何古人会如此推崇“义”。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名字叫做《礼: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封面设计古朴典雅,透着一股子沉静的力量。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总觉得需要一些能够让我们慢下来、静下来、去思考的读物。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它并没有直接讲授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细致入微的描绘,将“礼”的概念层层剥开,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敬”的阐述,它不仅仅是对于长辈的尊重,更是对万事万物的一种平和心态的体现,包括对自然、对他人、甚至对自己。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古代文人雅士在山水间品茗论道,那种从容淡定,那种对细节的关注,都让我觉得心旷神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礼”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指南,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平和、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在阅读《礼: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并没有试图去“教导”我什么,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一种平和而有力量的方式,引导我去发现、去体会。尤其是关于“智”的章节,它并没有将“智”狭隘地理解为聪明才智,而是将其延展到一种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一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智慧。书中通过对古代智者的故事解读,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并非是书本上的知识堆砌,而是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何在高低起伏的人生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智”与“勇”的辩证关系的处理,它让我看到,真正的智慧往往伴随着勇气,敢于面对未知,敢于做出正确的选择。
评分《礼: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当我翻到关于“仁”的章节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怀抱。书中所描绘的“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弱者的同情,是对所有生命体的平等对待。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仁”与“爱”之间关系的探讨,它阐释了“仁”是如何从个体的情感升华到一种普世的关怀。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生活中的点滴,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温暖的瞬间,那些曾经让我感动的人,很多都暗含着“仁”的影子。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向往,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评分最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礼: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中所倡导的“信”。在这个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时代,一个“信”字显得尤为珍贵。书中并没有空谈“诚信”,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信”在人际交往、社会运行中的重要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言必信,行必果”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更是对整个社会信任体系的构建。读到这一章,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言行,是否真正做到了“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建立信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一旦失去了信任,重建的难度将是难以想象的。这本书所传递的价值观,对于我们每个人在构建良好人际关系、乃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